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趣闻探索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大黄栀子

时间:2024/11/19 2:12:43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大黄栀子是茜草科栀子属植物,分布于泰国、老挝和中国,生长于海拔700-1600米处的山坡、村边或溪边林中。它的叶纸质或革质,倒卵形、倒卵状椭圆形、广椭圆形或长圆形,长7-29厘米,宽3-16厘米;花大,直径约7厘米,芳香,单生于小枝顶端;花梗长1-1.5厘米,粗壮,稍粘,被微柔毛;花冠黄色或白色,高脚碟状,裂片5,阔倒卵形,长4-5厘米;果绿色,椭圆形或长圆形;花期4-8月,果期6月至翌年4月。
  • 中文学名: 大黄栀子
  • 拉丁学名: Gardenia sootepensis hutchins.
  • 别称: 麦托罗,糯帅聋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合瓣花亚纲
  • 目: 茜草目
  • 科: 茜草科
  • 亚科: 金鸡纳亚科
  • 属: 栀子属
  • 种: 大黄栀子
详细介绍

生长与分布

分布于泰国、老挝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云南(澜沧、勐海、景洪和勐腊)。生长于海拔700-1600米处的山坡、村边或溪边林中。对气候要求不严,在42.5℃高温地带和海拔2300米以上的干热河谷少雨的地带都能正常生长,年平均气温在9℃以上,年降雨量在500毫米以上,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强,适应于荒山、荒坡、平地、河谷种植。在黄壤、红壤、紫色土、黏性土、沙质土中都能生长,土壤酸碱度PH值5-7.5之间。

形态及特征

乔木,高7-10米,常有胶质状分泌物;小枝常具明显的节,节间密,长不及1厘米,被短柔毛,后渐脱落。叶纸质或革质,倒卵形、倒卵状椭圆形、广椭圆形或长圆形,长7-29厘米,宽3-16厘米,顶端短渐尖,尖头钝或稍钝,基部钝,楔形或稍短尖,上面稍有粘液,被短柔毛,下面密被绒毛;侧脉12-20对,和中脉均在下面凸起;叶柄长0.6-1.2厘米,稍有粘液,有短柔毛;托叶长0.5-1厘米,合生成管状,近膜质,顶部截形,有缘毛,后稍变硬和脱落。

花大,直径约7厘米,芳香,单生于小枝顶端;花梗长1-1.5厘米,粗壮,稍粘,被微柔毛;花萼长1.3-1.5厘米,管状,在顶端一侧分裂,外面稍粘,稍被柔毛,内面有紧贴的毛;花冠黄色或白色,高脚碟状,裂片5,阔倒卵形,长4-5厘米,宽约3厘米,有脉,无毛,冠管圆筒状,长5-7厘米,直径3-5毫米,外面稍被微柔毛,内面无毛;雄蕊5枚,着生在花冠喉部,花药长达1.5厘米,宽2毫米,内藏或伸出;子房1室,花柱长约6厘米,有槽,下部疏被近紧贴的柔毛,柱头棒状,胚珠多数,着生在2个侧膜胎座上。果绿色,椭圆形或长圆形,被微柔毛,常有5-6条纵棱,长2.5-5.5厘米,直径1.5-3.5厘米,果皮硬,革质,厚约2毫米;种子多数,近圆形,扁,直径3-4毫米,有蜂窝状小孔。花期4-8月,果期6月至翌年4月。

栽培方法

选地整地

造林地选择:根据大黄栀子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应选择交通方便,海拔850-1300米左右,年日照数平均2000小时左右,全年无霜期250-280天的中低山坡半阳坡红壤赤红壤中厚层土立地类。

整地:林地清理砍除杂灌归堆炼山。在林地清理时尽量保留有培育价值的零星分布针阔叶树种和灌木,注意保留山脊、山坡中部和沟箐原生植被及草本植物,以增强水土保持作用。整地采用块状整地方式,规格为40厘米×40厘米×30厘米;整地时一般在9月。

栽植方法

种植密度:根据当地立地条件、林种特性和当地造林经验、群众习惯等,确定造林密度。大黄栀子一般每亩营造300-370株;株行距为1米×2米;1.5米×1.2米。

种植季节:于春季4-5月或秋季9-10月定植成活率较高。景谷亦可于6-7月梅雨季节定植。

种植方式:栽植前,按行株距1.5米×1.2米(370株/亩)挖穴,穴径和深各50厘米,每穴施入腐熟厩肥或堆肥5千克,与底土拌匀,上盖10厘米细土,每穴栽苗1株。分层填土压实,使根系舒展,栽后浇1次定根水,覆土稍高出地面,以利保墒成活。

抚育管理

中耕除草:定植后,每年于春、夏、冬三季进行中耕除草3次:春、夏季宜浅松土,除净杂草;冬季中耕宜稍深,清除灌木杂草。

保花保果措施:人工期栽培大黄栀子落花落果现象严重,据安徽省东至县青山乡山枝场初步调查,落果率达20-40%,严重时可达50%以上,造成落花落果的主要原因;一是营养缺乏;二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不平衡;三是花芽分化期养分供给不足;四是开花期授粉不完全;五是病虫危害所致。为此,在生产上必须采用以加强肥水管理为中心的一系列防止落花落果的综合措施。

科学施肥:大黄栀子生长前期,以施用氮肥为主,加强营养生长,增强光合作用,积累更多的有机物质。当进入生殖生长期,应控制氮素肥料,增强磷钾肥,促进多开花结果。如在春季萌发后,每亩施尿素3-4千克,促进萌发生长;开花后,每亩施碳酸氢铵4-5千克,以利坐果;立秋后重施秋后肥。

套种间作:大黄栀子在后1-3年,园地行间空旷,可在行间套种花生、大豆、绿肥等矮杆作物,以改善土壤,以短养长,提高经济效益。

冬季深翻:是夺取高产,免除病虫害,防止根部老化,防止根生长的重要措施之一。每年冬季,沿树周围15厘米远的地方,深翻30厘米左右。

越冬防寒:在头三年内,冬季需要用稻草包扎地上部分,将根部培土;保护植物越冬,经过几年栽植,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越冬。

整枝修剪:定植后经常抹除主干下部的萌蘖,将大黄栀子树形整成树冠开扩的自然开心形;定植后第1年将主干离地面20厘米内的萌芽抹除,作为定干高度。当夏梢生长18-20厘米时,从中选留3-4个生长方向不同的壮枝,培养成为主枝;第2年夏季在3个主枝的叶腋间,选留3-4个强壮的分枝。留作培养为副主枝,向不同的方向生长,依次延长顶梢。以后在副主枝上放出侧枝。第3年便进入结果期。通过合理的整形修剪,使树冠外圆内空,枝条疏朗,通风透光,调节了生长发育、抽枝、开花、结果之间的平衡关系,减少了养分无谓的消耗,增加了结果面积。此外,年年都要剪去枯枝、纤弱枝、密生枝、重叠枝、徒长枝和病虫枝。还要经常抹除主干、主枝上的赘芽和萌蘖。每次整形修剪之后,要施1次有机肥,以利恢复树势。 ?

采收加工

采收:大黄栀子定植后2-3年始。于11-12月当果皮呈红黄色时,选晴天采摘。过早,果皮青绿色未成熟,产量低,质量差;过迟,干燥困难,加工后容易霉烂。

加工:采回后及时晒干或炕干,不可堆积,否则发酵霉烂。炕干时,先在55-60℃下炕2天,取出摊开发汗(回潮)7天,再于45-50℃复炕1天,取出摊开放凉即成商品。

繁殖方式

播种

育苗地的选择及整理: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土,附近要有水源,于头年冬季翻耕土地,施足基肥,整平耙细,开1.3米宽的高畦播种或扦插育苗。栽植地,可利用荒山、丘陵地成片栽植。于头1年的冬季进行全垦,清除灌木、杂草、石块,整成1米多宽的梯田或鱼鳞坑,以利保持水土。亦可利用庭院前后边角空隙地零星栽培。整地后挖大穴,施基肥定植。?

采种:选择生长健壮、果大肉厚、色橙黄、无病虫害的优良的母株,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采集籽粒饱满的成熟果实,连果皮晒至半干贮藏备用。在播种前,剥开果皮,取出种子,置清水中揉搓漂洗去杂质,捞去浮在水面的瘪籽,将沉于水底的饱满种子取出,稍晾干后,随即播种。亦可将选出的种子进行砂藏催芽,待大部分种子裂口露白时播种,播后出苗较整齐。

播种方法:春播或秋播。以春季3月下旬至4月初播种为好。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25厘米横向开沟条播,沟深5-7厘米,播幅宽7-10厘米,先浇水施稀薄人畜粪水湿润沟底,然后将种子拌火灰土或用催芽均匀地撒入沟内,覆盖细肥土厚1厘米左右,上再盖杂草,保温保湿,以利出苗。每亩用种量2-3千克。播后经常保持床土湿润,20天左右即可出苗,出苗后揭去覆盖物,进行中耕除草、间苗、追肥等苗床管理措施,第1年中耕除草2-3次;第2年于春、夏、秋季中耕除草3-4次;结合中除后追肥2次。培育至秋、冬季,当苗高30厘米以上时,即可出圃定植。一般育苗1亩,可得3-4万株苗木。

扦插

育苗大黄栀子枝条容易发根,将嫩枝剪下插入杯内清水中都能长出根系。一般于春、夏、秋季均可扦插。以春季3-4月扦插成苗率较高。插时,从生长健壮、果大肉厚、无病虫害的母株上,剪出1-2年生、发育充实的嫩枝,截成20厘米长的插条,每段要有3个以上的节位,剪去下端叶片,仅留上端叶片2-3枚。然后,将下端剪口放入口500×10-6生根粉(ABT)溶液中快速浸渍15秒,取出稍晾干药液后随即扦插。插时,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株距10厘米×7厘米画线打点,先用1根小木棒在点上打引孔,将插条插入孔内,入土深为插条的1/2-2/3,随即将周围土壤压紧,浇水湿润,搭设矮棚遮荫。发芽生根后,进行除草、追肥、灌水等田间管理措施,培育1年,当苗高50厘米左右即可出圃定植。扦插成苗率可达90%以上。

病害防治

病害

斑枯病: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两面生有黄褐色病斑,圆形,边缘褐色,上生有小黑点。严重时使叶片枯死。防治方法:①每次修剪后集中枯枝病叶,烧毁深埋,减少越冬病;②增施磷钾肥,或喷药时结合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提高抗病力;③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50%托布津1000-1500倍液1:1:100波尔多液。

栀子黄化病:危害叶片。径枝有病害时,枝梢心叶退绿,叶脉仍为绿色;病害较重时,中肉呈黄白色,叶脉仍绿色;有严重病害时,则叶肉呈黄白色,叶片边缘焦枯,叶片退绿或呈黄色。最后叶片干枯,树势生长减弱,开花结果减少。防治方法:①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性状,增强通气性,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其吸收铁元素的能力;②增施硫酸亚铁(黑矾)、硼砂、硫酸锌等;或叶面喷施0.2-0.3%硫酸亚铁溶液,每周1次,连喷3-4次。

虫害

咖啡透翅天蛾:以幼虫咬食叶片、嫩梢、花蕾。防治方法:喷90%敌百虫1000倍液,共4次,分别在现蕾期、初花期、幼果期、熟果期各喷1次。

龟蜡蚧:1年发生1代,以雌成虫在栀子树上越冬。防治方法:①冬季翻地后用15倍机油乳济液或10倍松脂合剂进行喷雾。7月上旬,用15倍松脂合剂液,或用40%乐果乳油混合50%敌敌畏乳剂1:1:1000倍液喷洒。

栀子三纹螟:1年发生4代。幼虫取食嫩叶叶肉,并能将新叶缀合成苞。5月中旬开始危害,7-9月危害最重。受害后,严重影响夏、秋稍的抽生和花芽的形成,翌年产量下降。防治方法:5月下旬用90%敌百虫原粉1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1:1:1000倍液,或50%敌敌畏加40%乐果乳油1:1:1000倍液毒杀。

价值及其他

食用:据野外记录,果成熟时可吃,傣族妇女亦用作洗头发。 ?

经济及药用:枝叶繁茂,花白色,芳香型,可熏茶和提取食用香精;果实腰鼓形,有楞角,成熟时为黄色或微红色,是人畜疾病中不可缺少的普遍应用的中药材,又是提取食用黄色素和兰色素的优质原料。用大黄栀子果提取的天然色素用作食品、医药工业中的添加剂(着色)是人工合成的化工色素的换代产品。

生态:由于他粗生易长,抗寒耐旱、适应性强,适用于荒山、荒坡种植,不与粮、棉争地,是一种投资小,见效快的经济作物和美化、绿化环境的观赏作物,特别是在保持水土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岁月静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大黄栀子】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大黄栀子 小编为您整理大黄栀子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趣闻探索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