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趣闻探索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五色丝线

时间:2024/11/18 23:46:52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五色丝线又名五彩线、五彩长命缕、五色线。系五色丝线是汉族的节日习俗,一般在端午节佩戴五色丝线以辟邪。端午时,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五色丝线饰物,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还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会带来一年的好运。
    详细介绍

    五色丝线,汉族节日习俗,一般在端午节佩戴五色丝线以辟邪。端午习俗甚多,由阴阳五行术数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的辟邪习俗。端午日天地纯阳正气极盛,借助天地纯阳正气辟阴邪是端午习俗之一。五色丝线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这些习俗传到后世,即发展成许多种漂亮饰物,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传统之俗,是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五色丝线饰物,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还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会带来一年的好运。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渊源发展

    五色丝线,又称五彩线、五彩长命缕、五色线、朱索、百索等。端午节系五彩长命缕,是古老的汉族传统习俗。在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中记述有将五色纸挂于山中,召唤五方鬼神的巫术。大概是以五色象征五方鬼神齐来护佑之意,源于我国古代的五行观念。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晋人刘义庆《世说》等书,记以五色丝缠绕粽子,以投入江中,为蚊龙所惮。在后世的传承发展中,即发展成许多种漂亮好玩的香囊等饰物,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传统民俗

    由阴阳、五行术数及季节时令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端午习俗。端午日天地纯阳正气极盛,借助天地纯阳正气辟阴邪是端午习俗之一。五色丝线是端午节吉祥物兼饰物。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明余有丁《帝京五日歌》所云“系出五丝命可续”,指的就是这种习俗。汉·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五色水团、茶酒供养。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或带或钉门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谓之搐钱”。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荆楚岁时记》载:“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另外又有称长命缕、续命缕、辟兵绍、五色缕、朱索等。拴五色丝线之俗传到另外还有其他佩饰之物,比如,《太平御览》引《风俗通))佚文:“又有条达等织组杂物,以相赠遗。”条达,即彩色织丝带,亦与五色丝相行。又有佩赡赊以辟兵之俗(此俗久已失传,仅《太平御览》中有记载)。

    中国古代崇尚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或为越人文身遗俗。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藏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五色丝线】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五色丝线 小编为您整理五色丝线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趣闻探索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