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文体娱乐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克己奉公

时间:2024/9/17 7:44:00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法律经典故事《克己奉公》,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祭遵传》。在东汉初期,颍阳人祭遵投奔光武帝刘秀,被封为军中执法官。他任职期间,执法严明,不徇私情,为后人所称赞。有一次,刘秀身边的一个小侍从犯了罪,祭遵查明真情后,便依法处置了。刘秀知道后,十分生气,欲降罪于祭遵。但主簿陈副劝阻道:“严明军令,本就是大王的要求。如今祭遵坚守法令,上下一致做得很好。只有像他这样言行一致,号令三军才有威信啊。”刘秀听了觉得有理,后封祭遵为征虏将军,颍阳侯。祭遵为人廉洁,为官清正,克己奉公,常受到刘秀的赏赐,但他将这些赏赐都拿出来分给手下的人。即使在安排后事时,他仍嘱咐手下的人,不许铺张浪费。

  • 中文名: 克己奉公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克己奉公是一则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祭遵传》。

“克己奉公”的意思是指克制自己的私心,一心为公。该成语构词方式是联合式;在句中作谓语、定语。

内容介绍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

成语典故

东汉时,颍阳县有个叫祭遵的人。他家境富裕,却十分俭朴;他自幼爱读诗书,明辩事理;他为人谦恭,丝毫没有豪门子弟的心高气傲。

祭遵在县里任职时,勤于政事,办事公道,县里的百姓都很敬佩他,与他共事的人也都称赞他的为人。

西汉末年,光武帝刘秀征战回师。经过颖阳时,祭遵曾多次拜见,渴望跟随光武帝。光武帝看到祭遵年轻有为,还得到了百姓的认可,便赐予他门下吏的职务。从此,他跟随军队转战河北,立下了不少战功。后来他担任军中的执法官,负责军营的法令。任职期间,他执法严明,不循私情。

有一次,刘秀身边的一个小侍从犯了死罪,祭遵查明真情后,决定依法处置。这时有许多人劝他从轻发落,因为那毕竟是皇帝身边的侍从。但是祭遵则严格执法,于是依法将其处死。

刘秀知道后十分生气,便要降罪于祭遵。但主簿陈副劝阻道:“严明军令,本来就是大王的要求。如今祭遵坚守法令,上下一致做得很好。只有像他这样言行一致,号令三军才有威信啊。”

光武帝听罢,觉得很有道理,非但没有治罪于祭遵,还封他为“刺奸将军”。朝廷众官看到祭遵如此奉公执法,行事都谨慎起来,整个军队也变得严整而肃然。

祭遵以秉公执法的态度和卓越超凡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光武帝的极大赞赏。他廉洁谨慎,克己奉公。他认为,一个人应该经常约束自己,严加要求,一心一意做公家的事。当上级奖赏给他财物时,他分文不取,全部送给部下,而自己甚至连一件好一点的衣服都没有。

他一生为国为民,最后在战场上以身殉职,在生命垂危的时候,他告诉家人不可以铺张浪费,只要将自己用牛车拉回,薄葬洛阳。

光武帝刘秀得知祭遵死于任上,心中悲痛不已,追谥他为“成侯”,又亲自到他的墓地旁祭奠。

成语寓意

故事中祭遵严格约束自己,尽心竭力,不循私情,一心为公。又一次折射出了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启示人们不以权谋私,不损公肥私,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舍弃小我,成就大局。

成语用法

成文用法

“克己奉公”的意思是指克制自己的私心,一心为公。

在句中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示例

唐·李延寿《北史·卷三·魏高祖孝文帝本纪》:“自今牧守温良仁俭,克己奉公者,可久于其任。”

北朝·北齐·魏收《魏书·孝文纪上·牧守久任诏》:“自今牧守,温仁清俭克己奉公者,可久于其任,岁积有成,迁位一级。”

近代·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克己奉公】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克己奉公 小编为您整理克己奉公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文体娱乐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