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文体娱乐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秉公执法

时间:2024/11/18 21:09:44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自古以来《秉公执法》的法制故事有不少,在Maigoo小编看来最具代表人物当属西汉“包青天”张释之,不畏皇权,秉公执法。张释之一开始十年都没有得到升迁,后来才升任廷尉。他以执法公正、刚直不阿闻名,当时的人称赞“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张释之早期曾任公车令,掌管宫门事宜。有一次,太子刘启与梁王刘揖同乘一辆车入朝,到了皇宫外的司马门没有下车,违反了法令。张释之当即阻止太子和梁王进宫,并以“大不敬”的罪名向汉文帝检举揭发。汉文帝只得摘下帽子赔罪,事后张释之不但没有被贬,反而接连升官,后来被封为九卿之一的廷尉,负责审理全国的刑狱案件。张释之秉公执法的事迹在《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均有记载。

  • 中文名: 秉公执法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秉公执法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bǐng gōng zhí fǎ,基本意思是公正地执行法律。秉公,做事秉持公正之心。

内容介绍

张释之(生卒年月不详),字季,堵阳(今河南方城)人,西汉法学家,法官。

汉文帝年间,张释之任公车令,负责掌管司马门的保卫工作。司马门是进入皇宫的大门,自然非同小可。每天进出的多是皇亲国戚、权臣显贵,因此,张释之这个守门官自然不好当。

有一天,西汉太子(即后来的汉景帝)与梁王同乘一辆车急速而来,丝毫没有停车的迹象。而汉宫规定:任何人出入殿门和司马门都要下车,违者罚款。

如果是其他人,这件事也许就算了,除了梁王,闯门的毕竟还有太子,也就是将来的皇上,要是得罪了他,怕是难有什么好下场。但是张释之却不管这些,他只管履行自己的职权。于是,面对已经飞驰而过的马车,他挺身而出,快步追了上去,阻止太子和梁王进宫。太子和梁王自然不肯听从,双方在司马门附近僵持起来。张释之只好把此事立刻禀告给了汉文帝,弹劾太子和梁王的“不敬”之过。

汉文帝虽然也认为这不是什么大事,甚至想通融一下,但面对公正执法的张释之又难以启口,所以,便肯定了张释之的做法。

汉文帝本以为此事就此了结了,没想到却迅速传遍宫廷,最后竟然传到了母亲薄太后的耳朵里。薄太后十分生气。文帝只好来见母后,解释说,此事都是因为他本人管教不严所致,以后定会严加管束。

见皇上致歉,薄太后的气消了一半,但还是派人到司马门送赦免诏书。见了太后的谕旨,张释之才放太子和梁王入宫。

太子和梁王十分震怒,本想着皇上能处罚张释之,但汉文帝十分公允,不但没有治张释之的罪,反而对他大加褒奖,让张释之连升三级,直至廷尉之职,主管朝廷司法工作。

张释之做廷尉时间不久,就接到一起与文帝有关的案子。

原来,文帝一行人狩猎之后骑马回宫,行至渭桥时,有一男子突然从桥下跑了出来,惊得御马险些跌倒。文帝大怒,命卫士将此男子拿下,交给张释之严惩。

张释之将男子带上公堂,详细了解经过。男子申辩说他并非有意而为之:他本是渭河边上长安县(今西安市长安区)人,当日其妻让他到集市上购物,刚到桥头,远远地就看到皇帝的御车到了,吓得就钻到了桥底下。他在桥洞里待了好久,听着似乎没什么动静,以为皇帝已经走远了,就跑了出来,不料却惊吓了皇驾。

此时,勘查现场的衙役也回来了,调查结果与男子所说相符。

张释之马上进宫面奏文帝,禀报说冲撞御马的男子非故意所为,依据法律规定,应罚金四两。

文帝对这个结果十分不满,拍案怒曰:“此人吓惊的是朕的御马,幸亏这匹马性情温和,不然朕定会受伤,甚至危及生命!犯这么大的罪行之人仅罚金四两,你眼里还有朕吗?”

张释之看着气急败坏的文帝,没有一丝退缩,义正词严地答道:“卑臣只是按照法律处理。法律是国家定的,不是我张释之所定,既然是国家制定的,那么就该天子和天下人共同遵守。此人冒犯了皇上,冲撞御马,法律规定就是应该罚金四两。皇上要重惩,可法律中没有此规啊!如果不依照法条规定去做,任意加重或减轻刑罚,老百姓就会对法律失去信任。您既然交给廷尉处置,作为国家的最高执法机构,就必须依法量刑。最高国家执法机构不依法办事,因人而异,不能一碗水端平,百姓如何看待法律?如果执法的人都不依法办事,以后怎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百姓呢?”

文帝沉思许久,终于低声说:“朕赞同你的做法,你的判处是正确的。”

但时隔不久,又发生了一件事,让张释之和文帝之间产生了更大的分歧:有一个人竟然偷盗了高庙神座前的玉环,被当场抓获。汉文帝听说后,暴跳如雷,马上责令交给张释之严惩。

原来,汉文帝向来以仁孝著称。当年,其母亲薄太后生了一场重病,时间长达3年之久。3年中,汉文帝不论公务多么繁忙,每天都要抽空去看望母亲,常常衣不解带、不眠不休地陪伴在母亲身边;而且,凡是御医送来的汤药,文帝都要亲口尝过,确认温度合适,才会放心地给母亲喂下。公元前157年,文帝先于母亲薄太后离开人世。临终前,他对于自己让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不孝”深为抱憾,将窦皇后和儿女们叫到床前,反复叮嘱一定要对薄太后尽孝。为弥补这个缺憾,他还留下遗言,要求将自己的陵墓按照“顶妻背母”的方式安置,足见文帝对薄太后的大孝有多深。

所以,当听到有人居然敢到祖宗的供座上偷盗时,文帝愤怒至极。

张释之接到圣旨后,马上开始审问、调查,很快便查明了案情。依法量刑后,他裁定此盗贼“以盗皇室宗庙御物罪判予死刑”。

汉文帝知道后十分不满,愤愤然对张释之说:“此人无道德已经达到这种不堪的地步,胆敢偷盗先帝的神器。我让你张释之审理,就是要你治他灭族之罪的!”

当时的汉代,灭族之罪是最重的刑罚。汉文帝指着张释之怒吼:“你不加重处罚,却以平日的常法处理,如此丧尽良知的盗贼,不加以严惩,以后还怎么让人恭敬祭拜高庙呢?”

张释之当然深知文帝最深恶痛绝这种人。但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他也不顾自己的安危了,免冠顿首地与文帝争辩说:“法是国家的根本,依法量刑怎可妄自而为?当今有人偷了宗庙的器物,陛下就要灭族,若有人在皇陵上取了一抔土,陛下又该如何治罪呢?按说盗皇陵之土自然比盗宗庙器物的罪要大吧?”文帝一听,无言对答,虽然不悦,但也勉强同意了张释之的做法。

下朝后,文帝将此事告知薄太后,薄太后深以为张释之是个难得的忠臣,对他赞不绝口,对文帝说:“有张释之,既是大汉的荣耀,也是我百姓的福分呀!”

后来,班固在《汉书·张释之传》中记述:“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可见,廷尉张释之不仅在当时受到天下人的拥戴与称颂,而且在历朝历代的官员中,也成为严格执法、不畏权贵的典范,赢得了后世的尊崇。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秉公执法】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秉公执法 小编为您整理秉公执法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文体娱乐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