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文体娱乐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万壑松风图

时间:2024/9/16 22:36:09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万壑松风图》是由宋代画家李唐所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山水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该画采用的是山石皴法,在构图上,大胆裁剪、提炼,采取远景山水和突出山水局部的构图方法,突出主峰,以造成迫在眉睫的视觉感受;在色彩上,用墨浓黑深沉,具有北宋人“黝黑如椎碑”的特点,其中每个石块之间的墨色都有细微的过渡性变化,从而形成若有若无的立体感。
  • 中文名: 万壑松风图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万壑松风图》是宋代画家李唐所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山水画作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万壑松风图》画面山峰高峙,山石巉岩,峭壁悬崖间有飞瀑鸣泉,山腰间白云缭绕清岚浮动。深山中幽僻的崖谷间,奔跃的泉水和郁茂的松林,衬托山峰高峙,山石危岩。其在构图上,大胆裁剪、提炼,整体看来空间立体感强,层次分明。双峰交错,堂堂正正,厚重而拙实,给人以浑厚大气之感,表现为“万壑松风”之境。

《万壑松风图》为简括画的表现开了先河,对南宋初期的山水画具有开派作用。其与郭熙《早春图》、范宽《溪山行旅图》,合称为“宋画之三大精品”。

内容介绍

《万壑松风图》其上山峰高峙,山石巉岩,峭壁悬崖间有飞瀑鸣泉,山腰间白云缭绕清岚浮动。从山麓至山巅,松林高密,郁郁葱葱。左方中景各有瀑布一线垂下,几折而下,转成一滩溪涧,涧水穿石而过。山脚下乱石珠连,水流奔涌,大自然雄壮之气扑面而来。

另外,主峰旁边的远山上,题有“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

背景介绍

宋代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状态。但被后晋割让给辽的燕云十六州一直未能收回。国家统一了,但疆土和汉、唐相比,大大地缩小了,宋人在感情上总有怏怏之状,宋统治者没有“四方之志”,对辽、西夏、金人的侵扰又无能为力,经常丧师失地,以致对外族侵略者由“奉之若骄子”“敬之若兄长”乃至最后“事之若君父”。宋人的内心长期以来被表面繁荣的虚假所迷惑。但当时的爱国主义文学家和艺术家则表现为特别悲壮激昂,忧愤抑郁。李唐即是其典型。

《万壑松风图》作于宣和六年(1124年),是李唐约58岁时在北宋画院时所作。

鉴赏评价

主题

李唐是一个爱国主义画家,在他心中奔跃着爱国的热血,在他思想中,想的是复国大计,他的情绪是刚猛的,所以,出现在他笔下的是刚性的线条,急促的顿挫,猛烈的大斧劈皴,而不是柔弱的清淡的萎靡的线条。《万壑松风图》实则以强烈的笔触,表现着他内心无法掩饰的复国情怀,外在的安静阻挡不住内在的炽热,万壑松风,蕴涵着巨大的能量——特定时代的情感积蓄。

构图

《万壑松风图》在构图上,大胆裁剪、提炼,采取远景山水和突出山水局部的构图方法,突出主峰,以造成迫在眉睫的视觉感受。画中主峰布置于画幅中央,左右伴随着高低错落的云峰。正应了画论“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赴”。这样则表现为作品空间立体感强,层次分明。

墨色

《万壑松风图》整幅的用墨浓黑深沉,具有北宋人“黝黑如椎碑”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又施以淡墨罩染,使整个山体的景色和谐统一。树叶用大块深浓色渍染、又以淡墨冲之显得浓密苍郁。其中每个石块之间的墨色都有细微的过渡性变化,从而形成若有若无的立体感,所以染色的时候花青赭石分染,墨色罩染,最后用石青或者石绿薄薄地罩一层,体现山石铁青色的质感。

技法

《万壑松风图》采用的是山石皴法,它是李唐融合了李成、范宽、郭熙诸家技巧,用多种皴法表现不同的石质,如主峰,多用长钉皴、刮铁皴;在交叠的两主峰中,画家又将两者作不同处理:近山山石结构作斜势,皴法清晰,明显可见小斧劈的笔迹;远山结构作直立式,皴法横置且多平行之势,无论其外轮廓还是皴笔都较前山模糊,从而拉开两山的空间距离。双峰交错,堂堂正正,厚重而拙实,给人以浑厚大气之感。为表现“万壑松风”之境,画家不仅刻意设置了中间一片苍劲松林,画面的其他位置也置以各种长松,与主体松林产生呼应。所不同的是,此二片松树形态更多摇之美,在处理上画家主要通过松叶的外表的参差来求其节奏之美。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万壑松风图】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万壑松风图 小编为您整理万壑松风图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文体娱乐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