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文体娱乐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亚瑟·萨维尔勋爵的罪行

时间:2024/11/25 20:26:41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亚瑟·萨维尔勋爵的罪行》是王尔德最值得看的作品之一,首次出版于1891年7月,小说以手相家波特琪斯看到亚瑟勋爵手上呈现的杀机为机缘,描述了亚瑟勋爵主动顺应命运,竭尽全力完成谋杀的故事。文中,作者把亚瑟勋爵置身于与宿命的斗争和与自身的斗争之中,向读者展示了亚瑟勋爵两次心灵的选择:一是面对命运,是反抗还是服从;二是面对自身,是向善还是向恶。该小说表达了对维多利亚时代社会伪善的讽刺。

  • 中文名: 亚瑟·萨维尔勋爵的罪行
  • 作者: 奥斯卡·王尔德
  • 创作时间: 1891年07月
详细介绍

角色介绍

亚瑟·萨维尔

亚瑟原本不了解,更谈不上相信手相学,由于一次偶然的聚会,结识了手相学家,经过后者的“指点”,在多半是自己想象出来的恐惧的驱使下才去杀人。艰难而痛苦地履行了命运的召唤后,竟成了手相学的坚定信仰者。

波特琪斯

手相学家。此人外形猥琐,内心肮脏,生性贪婪,巧于伪装。他经常周旋于夫人小姐、老爷先生之间,用馅媚的笑容、做作的姿态、夸张的口气、幽默的语言,讨取欢心,泄漏她(他)们的隐私,刺激她(他)们的神经,诈骗钱财。王尔德在描写这个人物的外貌特征言行举止时,鲜明地表现了自己对他的厌恶,并让他死于非命以结束其可耻的一生。

内容介绍

年轻英俊、饶有资产的亚瑟·萨维尔勋爵在温德美尔夫人举行的招待会上,认识了手相学家波特琪斯并让他看了自己的手相,不料手相学家看后脸色煞白,一言不发,额上渗出大粒的汗珠,亚瑟因此感到惶惶不安。为了让对方说出秘密,他以一万英镑的代价得到了答案:谋杀。为了自己和未婚妻西比尔的幸福,他必须杀死某个亲戚,这是命运的安排。亚瑟为此感到极度恐慌,但最终决定听从命运的安排。他选中的第一个谋杀对象是远亲布香夫人,不想夫人因年老体弱“无疾而终”,未能死于他送去的毒丸。于是他找人做了一个爆炸装置去炸舅父切契斯脱教长,没料依然没有成功。两次谋杀失败使亚瑟无比懊丧,甚至想解除婚约来避免伤害西比尔的一生。然而命运出现了转机,就在得知教长安然无恙的当天晚上,他看见手相学家波特琪斯独自倚着河边栏杆,顿时灵机一动,把他投进了泰晤士河,亚瑟终于响应命运的召唤,履行了自己的义务。不久他便与西比尔结婚,后来他们生了几个孩子,一家人生活美满,亚瑟本人成为虔诚的手相学信徒。

背景介绍

在19世纪末的英国,工业革命已经给世界带来巨大变化,人类知识的爆炸已经初现端倪。但在英国的上流社会,仍然有那么多所谓的贵族,他们无知、轻信,成天出入各种交际聚会,享乐主义就是他们身上的标签。《亚瑟·萨维尔勋爵的罪行》的亚瑟勋爵就是此中代表。

作者介绍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年—1900年),英国作家、戏剧家、诗人。他生于都柏林,毕业于牛津大学。虽然他主要以成人作家而著称,但他的早期作品中有两本童话集:《快乐王子故事集》和《石榴之家》已载入英国儿童文学史册。

鉴赏评价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对传统道德的讽刺

亚瑟勋爵面对两次抉择(是否相信手相学家、是否杀害手相学家),都选择了后者—服从和向恶。这显然与当时的人伦是相反的。卫道士鼓吹反抗命运,爱拼才会赢,王尔德便提倡服从命运,反抗亦惘然;卫道士鼓吹“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王尔德便提倡“把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卫道士讴歌道德,王尔德便向“罪行”致敬。

对美的坚持

小说中的亚瑟不顾犯下各种罪行而坚持与西比尔结合,不仅体现了小说主人公对幸福的执着追求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在某种程度上恰恰体现了作者王尔德在生命本能下对美的坚持。弗洛伊德称,除了死亡人类还有一种本能,即生命本能,另一种说法是爱的本能。在心理学范畴,自我保存本能和种族保存本能相对;自我爱和对象爱相对,它们都属于爱的本能。“自我保存本能当然是一种爱的本能,但假如它要实现其目的,就必须使攻击本能受其驱使,所以爱的本能也是如此,当它指向一个对象时,如果它想占有这个对象时,它还需要所支配本能的某种帮助”。小说中的西比尔“有一种希腊式的风范”,“是一切善与高尚的象征”。王尔德认为,这种希腊式的美才是真正的美。而西比尔在小说中是亚瑟的最爱是他心目中的美神。根据弗氏理论,亚瑟正是出于保护西比尔幸福的目的犯下一系列罪行,因此,亚瑟基于本能产生的对美的执着追求便成了为他杀人罪行辩解的理论依据。小说虽然名为罪行,但从结局看,亚瑟非但没有受到法律惩罚,反而过上了幸福生活。

艺术特色

为了使这篇带有明显社会批评性质的小说能够更好地为读者所接受并引发他们的想象和共鸣,王尔德施展了他最为擅长的艺术手法—悖论或反讽,并将这一手法贯穿于整个小说的写作。这里仅举两例就可看出他巧妙的艺术手法所产生的奇特效果。首先,小说的定名和内容就是一个悖论,可以称之为名与实相悖。小说定名为《罪行》,但从它的内容来看,亚瑟的杀人罪行既未受到法律的制裁,也未受到良心的谴责,不仅如此,他的日子还过得非常幸福:夫妻恩爱、儿女成行、生活富裕、无忧无虑。当他把手相学家推下泰晤士河时,身后走来的巡*误认为他扔的是一件“东西”;几天后报纸登出的则是手相学家“因偶发神经错乱而自杀”的消息。这样,由于执法者的失职和新闻报道的失实,法律与他擦肩而过杀人之罪被掩盖了。亚瑟本人在实施谋杀后,虽然在“希望与担忧之间忐忑不安了几天”,最终却认为命运对他是“公平”的,心安理得地去操办他的婚事。这种写法无疑是对英国这个号称法制国家的一种讽刺和挖苦。

其次,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或命运都发生了逆转。亚瑟原本不了解,更谈不上相信手相学,由于一次偶然的聚会,结识了手相学家,经过后者的“指点”,艰难而痛苦地履行了命运的召唤后,竟成了手相学的坚定信仰者;原本非常相信手相学,自称离了手相学家“活不成”的温德美尔夫人,在手相学家死后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痛骂手相学家是个令她“憎恨”的“可恶的骗子”,转而相信精神感应术了。最可悲的是手相学家本人,他一生为人看相,却看不出自己的祸福凶吉;为了骗取一万英镑,他不惜示意亚瑟去谋杀亲戚,结果自己却成了被杀的对象而且还死于亚瑟之手,真是应了害人害己的古训。这些悖论看起来似乎不可思议,实际上并非绝无可能,因为事物在一定条件下总是向相反的方向转化。王尔德多少懂得一些事物转化的观点,他曾说:“最美的艺术就是最能完整地反映一个人的无尽变化的艺术”。应该说,小说中几个人物性格或命运相悖的变化,给读者带来特殊的审美愉悦和深刻的思想启迪。

作品评价

当代文学翻译家冯亦代:王尔德的“传世之作”和“文学中的精品”。

当代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化学《欧美文学教程》:某些小说如《亚瑟·萨维尔勋爵的罪行》、《W·H市长的肖像》、《没有秘密的斯芬克斯》等较为典型地体现了反现实主义和非道德化倾向,但是也广泛地讽刺了贵族沙龙中的庸俗无聊及上流人士的假仁假义。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岁月静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亚瑟·萨维尔勋爵的罪行】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亚瑟·萨维尔勋爵的罪行 小编为您整理亚瑟·萨维尔勋爵的罪行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文体娱乐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