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文体娱乐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五官争功

时间:2024/11/18 5:22:50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春晚经典相声大合集中少不了《五官争功》这个经典群口相声,这是1987年春晚中由马季创作,并与刘伟、冯巩、赵炎、王金宝一起表演的五人群口作品,整段节目衔接巧妙,各方面都别出心裁,抛开表演时的火爆热烈、观众笑如涌泉不谈,单就《五官争功》的艺术构思、结构安排、包袱设计与文学品位的高新而谈,是群口相声中的一篇佳作。

  • 中文名: 五官争功
  • 主演: 马季,刘伟,冯巩,赵炎,王金宝
  • 类型: 群口相声
  • 作者: 马季
  • 语种: 普通话
  • 发行/播出时间: 1987年01月28日晚(腊月二十九)

一、五官争功

  • 马季经典相声大全中少不了精彩的群口相声,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五官争功》,该作品由马季创作,并与刘伟、冯巩、赵炎、王金宝一起表演,通过作者马季的一个梦作为事情起因,用四个演员分别扮作作者的嘴、眼、耳、鼻,并通过它们与作者的争论及它们四方的相互争辩来作为背景来构成包袱随即产生笑料,在1987年春晚播出后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效果,观众反应热烈,笑如涌泉。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五官争功》是1987年1月28日晚(腊月二十九)进行直播演出的1987年丁卯年度第五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简称央视春晚)上,由马季创作,并与刘伟、冯巩、赵炎、王金宝一起表演的五人群口相声。

该相声采用拟人化的表现形式,通过作者马季的一个梦作为事情起因,用四个演员分别扮作作者的嘴、眼、耳、鼻,并通过它们与作者的争论及它们四方的相互争辩来作为背景来构成包袱随即产生笑料,进而表达该作品的思想主题的,所以显得生动自然又妙趣横生,在新颖的比拟中给人以新的思考。从艺术构思、结构安排、包袱设计与文学品位来看,这是群口相声中的一篇佳作。

背景介绍

在300多段传统相声中,“群口相声”大致不足四分之一,且大多数为三人相声,如《扒马褂》、《训徒》、《拆字》、《金刚腿》、《牛头轿》、《大审诓供》等等。四个人表演的“群活”很少。

解放以后,大多数群口相声多是通过文字游戏来表达作品主题的,如《帝国主义纸老虎》讽刺了战争狂人,《新诗风》采用了对诗、绕口令的形式歌颂了新人新事。尽管60年代出现过一批化装的群口相声、70年代有过小型的相声剧、80年代的中型或大型相声剧,但都因没有过硬的作品而未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1987年,马季创作群口相声《五官争功》,并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与刘伟、冯巩、赵炎、王金宝表演的。抛开表演时的火爆热烈、观众笑如涌泉不谈,单就《五官争功》的艺术构思、结构安排、包袱设计与文学品位的高新而谈,的确是群口相声中的一篇佳作,而马季创作的群口相声《五官争功》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播出后,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效果。

鉴赏评价

一、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相声《五官争功》采用的是寓言体的表现形式,用四个演员分别扮作甲的嘴、眼、耳、鼻,并通过它们与甲的争论及它们四方的相互争辩来构成包袱产生笑料,进而表达主题的,所以显得生动自然又妙趣横生,在新颖的比拟中给人以新的思考。表达这样一个主题,如果用甲、乙二人来演述只会事倍功半,而采用演员模拟进入人物,则贴切自然,生动有趣。

二、语言与包袱的简洁巧妙

早在1961年3月,人民艺术家老舍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健康的笑声》一文,指出“侯宝林先生对相声艺术有所创新,自成一家。……他的语言已是一种新的语言,不但力避粗野,而且善于用新时代的语言引起新的谐趣。马季继承这一流派,会对相声的发展与提高起些作用。”二十多年以后,马季以他精湛的表演及丰厚的创作,验证了当时老舍先生的“慧眼识珠”。在相声创作与表演上,马季的语言精练风趣又生动俏皮,体现在相声《五官争功》上,则表现为语言简短有力,幽默自然。

在节目的开头垫话部分,简洁自然地引出第一个人物,“眼睛”,用“三番四抖”的手法抖响开门包袱,以后“鼻子、耳朵、嘴”用同样的艺术手法出场共产生笑料,“重复”这种构成包袱的手法在这里运用得很自然,毫无硬山搁檩之感。接着点出四个人物为荣誉而来,这里先暗示了主题,然后在他们各自争功的过程中,每一位都安排了贴切自然又脆爆的笑料进行揭穿,这就已经显示出他们争功的无理与过错,而马季的高妙又在于安排了口、耳、眼、鼻为了荣誉相互争论的一笔,最后那“我的位置往上调”、“我得站最高峰”、“长你脑瓜顶上”等,使作品所要表达的寓意及暗示的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清晰可见,那种见利不让、寸功必争的心态暴露无遗,而最后的结尾“你们几位全走了,我脑袋成鸭蛋啦”,更是寓意深长,表明个人与集体的利害关系。

三、寓意与品位的高度统一

群口相声《五官争功》的创作年代是八十年代后期,当时社会上的空气中普遍存在着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成分,那种脱离集体,排斥他人之风大有蔓延之势,社会上看不惯他人先进或致富的言行、举止也常常溢于一些人的言表之中。相声《五官争功》所以能在笑声中产生让人幡然醒悟的作用,就是它及时、准确地剖析、展示了某些“红眼病”者的病态心理。作品以寓言体出现又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人物的语言简洁自然又生动有趣、相互间配合默契使整段作品无论从文字脚本上还是表演上都达到了一个尽乎完美的艺术高度,从而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社会功效。

这段相声演出后,《人民文学》在1987年第3期上予以发表,可见其艺术性与文学性是达到了雅俗共赏、寓意深刻、耐人寻味这一审美高度的。

2009年马东(马季的儿子)等将《五官争功》改编后在2009年春晚上表演。(更名为《五官新说》)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五官争功】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五官争功 小编为您整理五官争功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文体娱乐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