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人物明星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王显

时间:2024/9/16 21:19:17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北魏时期重要的医学家,是宣武帝元恪的御医,山东聊城历史名人之五。据MaiGOO网小编了解,王显初为本州从事,自通医术,明敏决断。曾为宣武帝生母文昭皇后把脉,以功补仪曹郎中,迁游击将军,拜廷尉少卿,出为平北将军、相州刺史。京兆王元愉作逆,王显讨伐不利。入除太府卿、御史中尉,领太子詹事,封卫国县伯。延昌四年,宣武帝驾崩,以侍疗无效被杀。

  • 中文名: 王显
  • 别号名称: 王德明
  • 出生日期: 932年
  • 性别:
  • 国籍: 北宋
  • 民族: 汉族
  • 出生地: 开封府
  • 去世日期: 1007年02月14日
  • 职业职位: 河阳节度使,同平章事
  • 主要成就: 于威虏军大破契丹
详细介绍

人物简介

王显(932年-1007年2月14日),字德明,开封府人。北宋初年大臣。

王显出身宋太宗藩邸,以谨介而受信任。在太宗即位后,他自右班殿直迅速升迁为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进拜枢密使。因为人倔强,不肯知错,而在淳化三年(992年)被免为随州刺史,终太宗朝,未回到中枢,历知永兴军、延州、秦州、镇州等地。为政务以清净,颇有治绩。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重新担任枢密使一职,专掌军务。咸平三年(1000年),外授山南东道节度使、定州路行营都部署,加同平章事。次年再加镇、定、高阳关三路都部署。同年,王显所部前锋于威虏军之役大败南侵的辽军,斩首二万级。咸平五年(1002年)后,王显因病罢去兵权,改拜河阳三城节度使,转知天雄军,仍对军政要务提出建议。

景德四年(1007年),王显病逝,年七十六。册赠中书令,谥号“忠肃”。

主要经历

晋邸旧僚

王显的祖上本是世代研习儒学,但他少年时遭逢五代战乱,故而学问浅薄。最初为殿前司的一名小吏。后侍奉晋王赵光义(即宋太宗),成为他的潜邸亲信。王显为人谨慎高洁,不喜嬉笑,未曾出入市肆之中。

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太宗即位,王显被补授为殿直一职,其后稍稍升任供奉官。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王显任军器库副使,调任尚食使。一年多后,与郭昭敏一同被任命为东上閤门使。

面墙枢使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正月,王显升任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在短短数年的时间里,他已成功跻身执政之列。太宗特召王显,对他说:“你家世代并非儒门,自少遭遇兵乱,一定寡于学问,如今典理万机,自然也没有闲暇博览群书。”于是特授《军戒》三篇,告诫说:“读完这些书,可以免于面墙(意指其不学而识见浅薄)了。”又将京师开封府道德坊的一处宅第赐予王显。同年六月,太宗升授王显为枢密使。

王显在中枢主政日久,枢密院机务繁重,枢密副使赵昌言、寇准都出身科举高第,“锋气皆锐”,处处轻慢“少遭乱失学”的王显。而王显每有失误,也都自掩过失,不肯知错而改,太宗多次当面予以劝诫。淳化三年(992年)八月,太宗下诏严责王显,将其贬为随州刺史,充任崇信军节度、观察等使。

出入中外

在外贬不久后,王显又改知永兴军,又转知延州。约在淳化五年(994年)党项首领李继迁“纳款”之后,王显上疏认为,李继迁虽然归顺,但朝廷仍应加强边境守备,积蓄粮草,选择能干的边臣,交付守边重任,以防范于未然。对于当时蔓延川蜀的王小波、李顺起义,他则建议应派兵迅速平定,以免久而生变。最后王显提醒朝廷不应放松对北方辽朝(契丹)的*惕。后移知秦州。在秦州时,谏阻砍伐山林,“务使安静”。

咸平二年(999年)七月,王显获召入朝,被改授为横海军节度使、知镇州。因此年六月时担任枢密使的宿将曹彬去世,故而宋真宗决定起用王显为枢密使,加检校太尉。真宗举行郊祀礼后,加授王显为检校太师。同年真宗前往大名府时,枢密院长官只有王显与枢密副使宋湜随从。谏官大多认为王显专管军务,而谋略则非其所长。适逢宋湜在途中逝世,真宗于是命参知政事向敏中权任同知枢密院事。

咸平三年(1000年)春,王显被改授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定州路行营都部署、河北都转运使兼知定州。同年秋,定州官民谒见定州都部署孔守正,陈述王显的治绩,希望将其留任。孔守正向朝廷上奏此事。

威虏军之役

主词条:遂城之战

咸平四年(1001年)秋,真宗通过谍报,侦知辽朝有南下意图,加授王显为镇、定、高阳关三路都部署,真宗允许他“便宜从事”。十月,辽朝南侵,其前军抵达威虏军。当时,威虏军降雨多日,辽军用皮革制作弓弦,受到潮湿后松弛无法使用,王显所领宋军李继宣、张斌、杨延昭、秦翰、魏能等部首战长城口,次战威虏军,三战羊山,最终大败辽军,阵斩辽统军铁林相公以下将领十五员,缴获羽林官印二枚,斩首二万级。

战后,王显上奏说:“臣原先奉诏在邻近边境处布阵,以及应援北平控扼的道路。不久后,敌军骑兵已经穿越亭障,臣的前阵虽然取得胜利,但终究违背了诏命。”于是向朝廷请罪。真宗亲赐手札,表达抚慰之意。

频镇北境

咸平五年(1002年),王显请求致仕,真宗不许。王显入朝觐见后,真宗又派他返回驻所。因其一再请求罢去兵权,真宗才改拜他为河阳三城节度使。

景德元年(1004年),徙知天雄军。其后上表请求奔赴行在,真宗同意。同年秋,王显回到镇所。辽朝大举南侵,真宗与群臣商议亲征事宜,王显再献上三策:

我大军正在镇定一带,契丹(辽)一定不会南侵,陛下只需进驻澶渊,诏令镇定方面出兵,会同河南军合击契丹即可;

如果契丹“虚张声势,以抗我师”,则暗中派锐卒袭击契丹“驾前诸军”,镇定军直击中军,契丹中军崩溃后,黄河沿岸的余部将不战自屈;

还可以派遣骑兵一千、步兵三千人在濮州渡河,骚扰澶州,我军主力出其不意,发兵掩击。

在这之后,“澶渊之盟”签订,割据西北的党项首领李德明也遣使进贡称藩,朝廷加以赏赐,并且允许流通青盐以便利边民,均与王显的建议有所符合。

景德三年(1006年)冬,王显患病,真宗派宦官偕同御医前往探望、诊治。

景德四年(1007年)正月,真宗允许王显回京。当时,真宗出祭皇陵,王显对僚属说:“我的年纪及地位都已极高,如今天子从虎牢关一路出行,我无法拜见陛下,这是遗憾啊。”说罢为之流泪。王显抵达汴京数日后,便于二十四日(2月14日)逝世,享年七十六岁。真宗闻讯后,因正在前往封禅的途中,所以不为其辍朝,但仍派宫苑使邓永迁火速回京监护其丧事,册赠中书令,谥号“忠肃”。之后,真宗录用王显的两个儿子为官。

贡献影响

晋邸旧僚

王显的祖上本是世代研习儒学,但他少年时遭逢五代战乱,故而学问浅薄。最初为殿前司的一名小吏。后侍奉晋王赵光义(即宋太宗),成为他的潜邸亲信。王显为人谨慎高洁,不喜嬉笑,未曾出入市肆之中。

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太宗即位,王显被补授为殿直一职,其后稍稍升任供奉官。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王显任军器库副使,调任尚食使。一年多后,与郭昭敏一同被任命为东上閤门使。

面墙枢使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正月,王显升任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在短短数年的时间里,他已成功跻身执政之列。太宗特召王显,对他说:“你家世代并非儒门,自少遭遇兵乱,一定寡于学问,如今典理万机,自然也没有闲暇博览群书。”于是特授《军戒》三篇,告诫说:“读完这些书,可以免于面墙(意指其不学而识见浅薄)了。”又将京师开封府道德坊的一处宅第赐予王显。同年六月,太宗升授王显为枢密使。

王显在中枢主政日久,枢密院机务繁重,枢密副使赵昌言、寇准都出身科举高第,“锋气皆锐”,处处轻慢“少遭乱失学”的王显。而王显每有失误,也都自掩过失,不肯知错而改,太宗多次当面予以劝诫。淳化三年(992年)八月,太宗下诏严责王显,将其贬为随州刺史,充任崇信军节度、观察等使。

出入中外

在外贬不久后,王显又改知永兴军,又转知延州。约在淳化五年(994年)党项首领李继迁“纳款”之后,王显上疏认为,李继迁虽然归顺,但朝廷仍应加强边境守备,积蓄粮草,选择能干的边臣,交付守边重任,以防范于未然。对于当时蔓延川蜀的王小波、李顺起义,他则建议应派兵迅速平定,以免久而生变。最后王显提醒朝廷不应放松对北方辽朝(契丹)的*惕。后移知秦州。在秦州时,谏阻砍伐山林,“务使安静”。

咸平二年(999年)七月,王显获召入朝,被改授为横海军节度使、知镇州。因此年六月时担任枢密使的宿将曹彬去世,故而宋真宗决定起用王显为枢密使,加检校太尉。真宗举行郊祀礼后,加授王显为检校太师。同年真宗前往大名府时,枢密院长官只有王显与枢密副使宋湜随从。谏官大多认为王显专管军务,而谋略则非其所长。适逢宋湜在途中逝世,真宗于是命参知政事向敏中权任同知枢密院事。

咸平三年(1000年)春,王显被改授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定州路行营都部署、河北都转运使兼知定州。同年秋,定州官民谒见定州都部署孔守正,陈述王显的治绩,希望将其留任。孔守正向朝廷上奏此事。

威虏军之役

主词条:遂城之战

咸平四年(1001年)秋,真宗通过谍报,侦知辽朝有南下意图,加授王显为镇、定、高阳关三路都部署,真宗允许他“便宜从事”。十月,辽朝南侵,其前军抵达威虏军。当时,威虏军降雨多日,辽军用皮革制作弓弦,受到潮湿后松弛无法使用,王显所领宋军李继宣、张斌、杨延昭、秦翰、魏能等部首战长城口,次战威虏军,三战羊山,最终大败辽军,阵斩辽统军铁林相公以下将领十五员,缴获羽林官印二枚,斩首二万级。

战后,王显上奏说:“臣原先奉诏在邻近边境处布阵,以及应援北平控扼的道路。不久后,敌军骑兵已经穿越亭障,臣的前阵虽然取得胜利,但终究违背了诏命。”于是向朝廷请罪。真宗亲赐手札,表达抚慰之意。

频镇北境

咸平五年(1002年),王显请求致仕,真宗不许。王显入朝觐见后,真宗又派他返回驻所。因其一再请求罢去兵权,真宗才改拜他为河阳三城节度使。

景德元年(1004年),徙知天雄军。其后上表请求奔赴行在,真宗同意。同年秋,王显回到镇所。辽朝大举南侵,真宗与群臣商议亲征事宜,王显再献上三策:

我大军正在镇定一带,契丹(辽)一定不会南侵,陛下只需进驻澶渊,诏令镇定方面出兵,会同河南军合击契丹即可;

如果契丹“虚张声势,以抗我师”,则暗中派锐卒袭击契丹“驾前诸军”,镇定军直击中军,契丹中军崩溃后,黄河沿岸的余部将不战自屈;

还可以派遣骑兵一千、步兵三千人在濮州渡河,骚扰澶州,我军主力出其不意,发兵掩击。

在这之后,“澶渊之盟”签订,割据西北的党项首领李德明也遣使进贡称藩,朝廷加以赏赐,并且允许流通青盐以便利边民,均与王显的建议有所符合。

病逝京师

景德三年(1006年)冬,王显患病,真宗派宦官偕同御医前往探望、诊治。

景德四年(1007年)正月,真宗允许王显回京。当时,真宗出祭皇陵,王显对僚属说:“我的年纪及地位都已极高,如今天子从虎牢关一路出行,我无法拜见陛下,这是遗憾啊。”说罢为之流泪。王显抵达汴京数日后,便于二十四日(2月14日)逝世,享年七十六岁。真宗闻讯后,因正在前往封禅的途中,所以不为其辍朝,但仍派宫苑使邓永迁火速回京监护其丧事,册赠中书令,谥号“忠肃”。之后,真宗录用王显的两个儿子为官。

其他信息

轶事典故

奖擢之速

王显自任三班(指供奉官及左、右班殿直)后数年内入主枢密院,授提拔之快,在当时无人能及。王显最初任军司小吏时,大将张永德带滑州节度使之衔为殿前都点检。等到王显由枢密使一职出守方镇并带使相衔时,张永德也以太子太师之衔被起用为使相。二人的官诰在同日宣读,张永德反而被排在王显之后,时人都颇感惊讶。

龊龊自固

王显在朝执政时,装模作样地厚待胥吏,只是小心保全自己的地位而已。他外任节度使时,时常放纵部曲骚扰百姓,受到时人的非议。

人际关系

儿子

王希逸,曾参与编修《册府元龟》,官至太常博士、直史馆,加祠部员外郎。

王希范,官至如京副使。

史料索引

《隆平集》卷10《枢密》

《宋史》卷268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王显】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王显 小编为您整理王显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人物明星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