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婆罗门牛原产于美国西南部,是美国人用印度瘤牛、欧洲瘤牛、美洲瘤牛及部分英国肉牛培育的一个适应热带亚热带气候,且最适于全放牧饲养的优良肉牛品种,具有良好的耐热、抗寄生虫、耐粗饲、环境适应能力强和生产潜力大的优点。
地域产地
婆罗门牛是在美国南部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和得克萨斯州炎热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区育成的。但近年来,已分布于美国的46个州,即在热带和亚热带的许多地区都有繁育。婆罗门牛已出口到60余个国家,广泛应用于杂交繁育。
品质特点
婆罗门牛头或颜面部较长,耳大下垂。有角,两角间距离宽,角粗,中等长。公牛瘤峰隆起,母牛瘤峰较小。垂皮发达,公牛垂皮多由颈部、胸下一直延连到腹下,与包皮相续。体躯长、深适中,尻部稍斜,四肢较长,因而体格显得较高。母牛的乳房及乳头为中等大。皮肤松弛,一般都有色素。毛色多为银灰色。
价值功效
营养成分
一般来讲,牛肉水分含量低,则蛋白质、脂肪含量就高,牛肉品质就好。婆罗门牛上脑肉的水分为73.08%,粗蛋白为22.19%,脂肪为2.37%,灰分为1.43%,其水分含量相对较低,蛋白含量相对较高,矿物质含量也较高,所以婆罗门牛肉不但营养全面且丰富。
牛肉的营养价值主要体现在蛋白质上,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构成人及动植物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人和动物只能从食品中得到蛋白质及其分解产物来构成机体的蛋白,缺乏蛋白质就不能维持其生命活力。本研究中,婆罗门牛肉的粗蛋白含量高达22.19%,是含量较高的蛋白质肉类食品。
肉类蛋白质的优、劣由氨基酸的含量和种类决定,而必需氨基酸是评价蛋白质营养水平的主要指标。婆罗门牛总氨基酸含量为23.12%,必需氨基酸含量为9.33%,均极为丰富。质量较好的食物蛋白质组成中理想模式为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在40%,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在60%以上。在此项研究中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为40.35%,非常接近40%的理想值,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为67.65%%,已超过60%;另外,人体必需氨基酸评分中,评分均超过理想蛋白质模式,由以上判定,本研究中的婆罗门牛肉属优质蛋白质食物。
氨基酸除了一般的营养功能外,还是肉的呈味物质的主要来源之一,即风味氨基酸,主要分3类:鲜味氨基酸、甜鲜味氨基酸和苦味氨基酸。在对婆罗门牛上脑肌肉的研究中,鲜味和甜鲜味氨基酸的含量占总氨基酸比例高49.96%,说明,婆罗门牛肉风味佳,这可能是婆罗门牛常年全放牧于饲草资源丰富且优质的草场,与食谱较广有关。
历史起源
婆罗门牛最早源于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地,很早以前印度人视其为“印度神牛”,不吃牛肉、不屠宰、也不出售,因此要从印度进口婆罗门牛很困难。1854年印度人赠送两头印度公牛以答谢一位英国棉花和甘蔗种植专家,随后这两头牛的后代在英吉利海峡小有名气;1885年两头印度牛被运抵休斯顿和德克萨斯州,印度瘤牛在美国的杂交尝试开始;1905~1906年33头具有印度瘤牛体型的牛进口到德克萨斯州;在 1910~1920年间,先后有近300头印度牛进入美国,在美国西南部地区及墨西哥湾沿岸初具婆罗门牛育种的雏形。进口的牛中绝大多数是公牛,与欧洲肉牛级进杂交5代以上,含瘤牛血统31/32,后裔都表现出瘤牛的体态特征,培育成了适应于热带亚热带炎热地区及干旱、沙漠地带的瘤牛品种,1924年成立了婆罗门牛品种协会。20世纪60年代巴西育种学家先后从印度引种7000多头瘤牛到南美洲;澳大利亚早期婆罗门牛的引种可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但直到1933年昆士兰州才大量进口婆罗门牛,1950~1954年间也多次由美国进口婆罗门牛,目前澳大利亚肉牛生产中含瘤牛血统的牛占到65%以上。非洲在上百年前也进口印度,并大量开展了与本土牛的杂交,杂交后代几乎扩散至整个非洲板块。印度瘤牛的优良特性也在19世纪晚期非洲爆发牛瘟时得到了印证,很多普通牛死亡了,而含有印度瘤牛血统的牛有一定的抵抗性,另外,具有瘤牛体态的几个非洲牛品种都无印度瘤牛的线粒体世系。云南省分别于1993年、1998年从澳大利亚引进婆罗门牛24头(8个家系)、99头(12个家系),并在小哨驯化饲养,为云南省南部热带、亚热带地区肉牛杂交繁育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品种,目前在小哨示范牧场有260头的纯种种群规模,并在大理、文山、保山、思茅等地州小范围内作为父本使用。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婆罗门牛】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婆罗门牛 小编为您整理婆罗门牛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