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文体娱乐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三纲五常

时间:2024/11/17 18:10:59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三纲五常,汉语成语,指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出自《论语·为政》:“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成语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它源于先秦时期的孔子。
    详细介绍

    三纲五常指的是什么意思

    三纲五常:指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三纲五常的出处

    出自《论语·为政》:“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

    三纲五常的三纲是哪三纲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作为臣子、儿子、妻子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儿子、妻子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三纲五常中的五常是哪五常

    五常又称“五典”,指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三纲五常的利弊影响

    三纲五常是政治伦理原则的形成,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成熟,有效地巩固了封建统治,为国家的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到了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和衰败,三纲五常逐渐凝固和僵化,它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三纲五常的形成与发展

    三纲、五常这两个词,同时用于一处,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求全责备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而这三种关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亦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三纲皆取于阴阳之道。具体地说,君、父、夫体现了天的“阳”面,臣、子、妻体现了天的“阴”面;阳永远处于主宰、尊贵的地位,阴永远处于服从、卑贱的地位。董仲舒以此确立了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把封建等级制度、政治秩序神圣化为宇宙的根本法则。董仲舒又认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治国者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他看来,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五常之道。坚持五常之道,就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从宋代朱熹开始,三纲五常联用。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艳阳高照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三纲五常】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三纲五常 小编为您整理三纲五常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文体娱乐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