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
南京大屠杀(英语:Nanjing Massacre, Rape of Nanjing)是中国抗日战争初期侵华日军在当时的中国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日军暴行的高潮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了6周,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开始好转。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约2万中国妇女遭日军奸淫,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在中国,自1947年南京军事法庭审判以来,普遍认为约有30万人在大屠杀中遇难。在日本,日本政府承认“发生过杀害非战斗人员和掠夺等行为”,但对遇难人数则暧昧不清,也有认为南京大屠杀不存在的“否认派”。“否认派”的论调得到部分日本政商势力的支持,在华人世界引起强烈反感,这也使得南京大屠杀成为严重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历史问题之一。
“对历史闭上眼睛者看不到未来”,安倍政权领导和推动的日本右倾化行径是历史的倒退、时代的逆行、对公理的挑衅。企图否定和美化法西斯主义罪恶侵略历史,企图挑战与颠覆二战战后国际秩序,企图污蔑和攻击人类反法西斯胜利成果,企图漠视或泯灭中国人民抗战牺牲与贡献;此类历史修正主义、历史翻案之风,都是绝不允许的,都是必被坚决反对的,也都是必然失败的。
在中国,“国家公祭日”古已有之,在古代称为“国祀”,向来是先人们精神生活中的大事,《左传》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历朝历代,在复杂的礼仪中,始终凝结成一个不变的核心,一个最根本的认识。如果说过去的祭天、祭地、祭祖的祭祀文化,反映的是一个文明成熟程度的话,大家对一段历史的复原以及回忆,乃至将其定格、固化为一个“公祭日”,反映的则是整个民族的成熟与强大。
为二战历史确定国家纪念日和设立国家公祭日早已成为国际惯例。二战后,相关国家每年都会定期在诸如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美国珍珠港事件纪念馆等举行国家纪念与公祭活动。中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是参考国际上一系列的做法。
立法历程
中国大陆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对南京大屠杀的纪念不充分。20世纪50年代虽然有在报纸和教科书中提到南京大屠杀,在20世纪60-70年代有很大的空白,如195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第四册有南京大屠杀,但1960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科书《中国历史》第四册62页就没有南京大屠杀的事。在文革期间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连高中历史课本都不记入南京屠杀了,如197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试用的高中用《中国现代史》71页只写了“千百万人民遭到杀害”却没专门提到南京的屠杀。根据《南京大屠杀在公众记忆中的消失》1978年定稿的《中学基础知识手册-历史增订本》虽然说了日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数城乡变成废墟”却没提到南京。徐师大1977年编订的《中国历史大事纪年》也不曾提到。朱世巍曾经提到他的老师做贼一样告诉他南京大屠杀的事。传媒也有类似的现象:《新华日报》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有30多篇南京屠杀的报道,之后到82年就没有一篇了,人民日报在1960年5月30日登出了《决不容许历史的惨剧重演南京人民怒斥美日反动派》之后,到了1982年才又刊登南京屠杀的报道。南都的《曾“消失”的南京大屠杀》一文提到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谈起南京大屠杀,第一个想到的是他外公,一位没有经历南京大屠杀,但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老人。20世纪70年代,吴先斌上小学。有一次外公带他去南京秦淮河洗澡。在石头城桥边时,老人说:日本人在这里杀过很多中国人。年幼的吴先斌听了非常震惊。“关于南京大屠杀,国家记忆曾经缺失了,但民间记忆一直没有断过。”吴先斌觉得官方的修史不能表达全部情感,后来产生了创办关于南京大屠杀民间博物馆的想法。从1994年开始,江苏、南京都会在每年的12月13号举行哀悼仪式,包括撞和平钟、敬献花圈等等,但是这些都是停留在地方层面。
2005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赵龙提交提案,呼吁每年12月13日举行国家公祭,由国家领导人参与公祭活动,同时还建议把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升格为国家级纪念馆,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12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政协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院长邹建平,第三次递交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议案: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祭日举行国家公祭。
2014年2月25日下午,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受委员长会议委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李适时就决定草案向会议作了说明。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目的意义
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国家层面举行公祭活动和相关纪念活动,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共同消除了威胁世界和平的法西斯邪恶势力,壮大了人类的进步力量,促进了全球的民族解放运动,对世界和平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艰苦卓绝,付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属于人类的浩劫,3000万人口伤亡、6000亿美元损失仅仅是冰冷的数字,造成30万人死难的南京大屠杀也仅仅是日本法西斯极端残忍暴虐的典型案例之一。
以中国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其世界意义在于,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在此前夕立法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与设立南京大屠杀受害者国家公祭日是极其必要的、是非常正当的。
任何历史都是现代史,都对现实有着巨大的*鉴价值,而对历史铭记,就是树起了一面镜子,无论是对企图颠覆历史的人,还是渴望和平的人,都需要这个镜子随时折射提示,从这个角度上说,中国的“国家公祭”,小而言之是中国人对自己同胞的记忆、缅怀,是对国人应有历史价值观的培养;大而言之,是中国人在替世界保留的一份珍贵遗产,是中国人就此确立与国际社会相处的尊严方式。
各方评论
幸存者述
他要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他那苦命的爸爸,告慰他的在天之灵。(侵华日军)根本不是人,往父亲身上戳了好多刀。如今国家设立国家公祭日,这样的决定太好了,这对他们这些经历了那场灾难的幸存者来说,是个重大的安慰,大家非常拥护。
——83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王津
这是国家强大的表现,举行国家公祭,就是要告诉所有的人,那段地狱般的历史是不容忘却的。4个亲人被侵华日军残忍杀害,这种心灵上的创伤伴随了他一生。每当这个日子,她都会想念亲人,痛恨日本兵。这样苦难的历史一定不能重演。
——90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杨翠英
设立国家公祭日,表明国家对这段历史的重视,既是对死难者的尊重,也是对世人的*示。多年来,她一直坚持与否定历史的日本右翼势力做斗争,为维护历史公正而努力。尽管她年龄大了,但只要身体允许,她依然会坚持下去!
——85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
日方狡辩
原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在2014年2月26日上午举行的记者会上,就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将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草案一事表示:质疑中方的用意何在,对为何在战后69年才设立国家公祭日抱有疑问。称“南京大屠杀”为“南京事件”,质疑死亡人数30万的说法,狡辩称死亡人数是无法查证的,变相否认“南京大屠杀”。
国际评论
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以立法形式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认为这一做法意义重大。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称,中国人大将每年的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为了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美联社发表题为《中国称日本为“麻烦制造者”》的报道中,引述新华社的报道称,这项决定目的是揭露日本在二战中的暴行,同时纪念中国人民的抵抗侵略的精神。
法新社发表题为《中国拟设立抗战胜利纪念日与南京大屠杀公祭日》的报道称,参拜靖国神社使中日关系进一步恶化。中国领导人决定设立公祭日的做法,是意图揭露日本领导人试图推翻二战结果的想法。
彭博新闻社的报道指出,一些日本右翼分子“完全否认南京大屠杀”。报道称日本政府2012年宣布“购买”钓鱼岛是中日关系开始走向恶化的肇因。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刊登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长篇报道。文章在谈到南京大屠杀时强调,日本“犯下巨大的罪行是显而易见的”。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决定立法确定中国人民抗日胜利纪念日,是要“集中反映中国人民的意志,以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为悼念死难者和“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菲律宾《世界日报》发表社论认为,中国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社论说,无数国家的历史表明,只有牢记历史,尤其是惨痛的教训,才能鼓舞人民奋发图强,励精图治,防止再次遭到军国主义野心家的蹂躏。
日本《朝日新闻》报道说,中国将日中两国间历史事件的纪念日确定和设立为国家级纪念日,表明中方不仅要从国家层面,同时也将在国际社会广泛揭批安倍政权的历史认识问题。
日本政治评论家本泽二郎说,面对安倍政权的危险动向,受害国应该对国民进行切实的历史教育。中国选择这一时机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在清楚地表明反对日本再次走向帝国主义的态度。这也是在向日本民众发出呼吁,即日本民众要反省历史,中国人民与日本人民携起手来,对日本政治的错误走向说“不”,共同维护地区以及世界和平。
87岁的德国反法西斯主义者联盟主席福尔克马尔·哈尼施是二战幸存者、亲历者。他说,中国的抗日战争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画上了句号,对此应该确定一个纪念日。中国的这种做法是正确的,也是令人尊重的。
德国纽伦堡市前市长、纽伦堡-埃尔朗根孔子学院高级顾问勋莱博士在谈到中国全国人大确定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时表示,他对此十分赞同,这能使更多的人记住这些军事侵略的无辜受害者。他说,德国人在经历了二战之后誓言永不再战,而日本的诉诸武力则慢慢被社会所接受。如果日本军国主义抬头,将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德国巴伐利亚德中经济文化协会总干事盖格尔对中国以立法形式确定纪念日和设立公祭日表示完全赞同,他说,“做出这种形式的纪念是很重要的,否则以后很多年轻人可能就不再记得这段历史”。他表示,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了解这段历史的任何一个德国人都不会支持日本的这种行为。
波兰格但斯克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玛尔采利·布尔德尔斯基教授认为,确定抗战胜利纪念日和设立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目的是为了铭记历史,教育后代,*示社会,应该让国人以及全世界有正义感、热爱和平的人们都能记住这段历史,牢记血的教训,从而使后人能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波中友好协会会长、波兰前驻华大使古拉尔赤克说,设立纪念日,就是要铭记历史,珍惜维护和平。
纽约政治评论家方焰说,中国确定和设立“两日”意义重大,既提醒国人不能忘记国耻,又为日本敲响*钟,*示安倍政府中国绝不能允许日本歪曲、颠覆和篡改历史。同时也是在向国际社会讲明历史的真相,有利于全世界人民擦亮眼睛,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印尼印华论坛主席、文化学者余麦风说,中国以立法形式确定和设立“两日”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安倍晋三的做法是在歪曲历史,中国这样做能够唤起世人的理解和了解。在当前国际形势下,表明中国严正的态度,是正确和及时的。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教授胡云才说,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确定和设立“两日”,对于弘扬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民族精神和牢记日本军国主义侵华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将对亚洲国家和国际社会反对侵略、维护世界和平运动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加拿大渥太华华人联合总会主席赵炳炽说,在日本右翼势力企图美化侵华罪行、复辟军国主义的时刻,由中国全国人大作出“两个决定”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和历史意义,用以提醒世人,历史不能忘,不容战争再发生,不能让军国主义复辟。
全英华人华侨中国统一促进会总会长单声说,以立法形式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是揭露日本侵略者罪行最有效的方式,牢记日本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沉重灾难的铁证。
波兰华人李晓东对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表示非常赞同。在日本右翼军国主义抬头的形势下,由国家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是非常必要的。能够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记住这段历史,更好地珍惜和平生活。
孟加拉国华侨杨英鹏说,纪念日和国家公祭日的确定和设立可以提升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为中国复兴梦共同奋斗。华侨于超说,非常赞同国家的新举措。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每一个中国公民不应忘记屈辱的历史,不能忘记今天的和谐安定生活是怎么得来的。
澳大利亚华侨华人代表在悉尼举行会议,坚决支持中国全国人大立法确定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国际支持
2017年10月26日,黄素梅提出的在加拿大安大略省设立纪念日,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第66号动议获得全票通过。
2017年10月27日,加拿大曼尼托巴省议会通过把每年12月13日设为该省“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议案。
公祭活动
2014年
2014年12月13日上午10时,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
(2014年12月13日,上午)
同胞们,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表达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中国城乡战火连绵、硝烟四起,中国人民生灵涂炭、苦难深重,中国大地赤地千里、饿殍遍野。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无数妇女遭到蹂躏残害,无数儿童死于非命,三分之一建筑遭到毁坏,大量财物遭到掠夺。侵华日军一手制造的这一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惨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是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
令人感动的是,在南京大屠杀那些腥风血雨的日子里,我们的同胞守望相助、相互支持,众多国际友人也冒着风险,以各种方式保护南京民众,并记录下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他们中有德国的约翰·拉贝、丹麦的贝恩哈尔·辛德贝格、美国的约翰·马吉等人。对他们的人道精神和无畏义举,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日本侵略者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震惊了世界,震惊了一切有良知的人们。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都对南京大屠杀惨案进行调查并从法律上作出定性和定论,一批手上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日本战犯受到了法律和正义的审判与严惩,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
同胞们、同志们、朋友们!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历来具有不畏强暴、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面对极其野蛮、极其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具有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空前斗志,坚定了抗日救国的必胜信念。在中国共产党号召和引领下,在全民族各种积极力量共同行动下,中华儿女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前仆后继,共御外敌。
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付出了伤亡3500万人的沉重代价,用生命和鲜血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彻底洗刷了近代以后中国屡遭外来侵略的民族耻辱,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辟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创造了重要条件。
同胞们、同志们、朋友们!
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
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为人类和平作出贡献。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对这些错误言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必须高度*惕、坚决反对。
同胞们、同志们、朋友们!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近代以后的100多年时间里,中国人民无数次经历了战争磨难,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不是人类和平之计。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
刚才,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庄严揭幕。我们设置这尊鼎,就是要向世人宣告“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的心愿。
此时此刻,我们要告慰所有在南京大屠杀惨案中不幸罹难的同胞们,告慰所有在日本侵华战争中不幸死难的同胞们,告慰所有在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中英勇牺牲的同胞们,告慰所有在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斗争中英勇献身的同胞们: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拥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
此时此刻,中国人民也要庄严昭告国际社会: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愿同各国人民真诚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
2014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搀扶着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85岁的夏淑琴一同走上公祭台,为国家公祭鼎揭幕。一起参加揭幕的还有13岁的阮泽宇,他的祖辈惨死在日寇的屠刀之下。
公祭鼎铭文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仁风远播,大化周行。
洎及近代,积弱积贫。九原板荡,百载陆沉。
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
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
哀兵奋起,金戈鼍鼓。兄弟同心,共御外侮。
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
乙酉既捷,家国维新。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
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注:公祭鼎为三足圆形铜鼎,高1.65米,重2014公斤。
2014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77名中学生齐声诵读的《和平宣言》发出了对和平的呼唤。《和平宣言》的作者、著名诗人冯亦同表示,《和平宣言》共240字,以诗歌的形式,参考《诗经》的韵文体,四字一句,既考虑到彰显南京历史文化特色,也考虑到契合国家公祭仪式这样庄重的场合。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
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
侵华倭寇,掳掠烧杀,横尸遍野,血染长江。
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
举世震惊,九州同悼,雪松纪年,寒梅怒放。
亘古浩劫,文明罹难,百年悲叹,*钟鸣响。
积贫积弱,山河蒙羞,内忧外患,国破家亡。
民族觉醒,独立解放,改革振兴,国运日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殷忧启圣,多难兴邦。
七十七载,青史昭彰,生生不息,山高水长。
二零一四,国家公祭,中外人士,齐聚广场。
白花致哀,庄严肃穆,丹忱抒写,和平诗章。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大德曰生,和气致祥。
和平发展,时代主题,民族复兴,世代梦想。
龙盘虎踞,彝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
2015年
2015年12月13日,是第二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市举行了2015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举行。一万多名幸存者代表、青年学生、解放军、武*官兵、外国友人参加。上午七点,纪念馆举行了国旗下半旗仪式。上午十点,公祭仪式主持人、国务委员王勇宣布仪式开始,全场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
默哀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发表讲话。
2016年
2016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清晨7时,纪念馆举行了国旗下半旗仪式。公祭仪式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同志主持。
2017年
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仪式并讲话。
2017年12月13日10时整,公祭仪式开始。军乐团演奏《义勇军进行曲》,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歌唱毕,全场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默哀毕,军乐团演奏《国家公祭献曲》,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礼兵抬着8个花圈,缓步走上公祭台,将花圈敬献于“灾难墙”前。80名南京市青少年代表宣读《和平宣言》。
之后,俞正声发表讲话。俞正声讲话后,6名南京市各界代表3次撞响“和平大钟”。
黄坤明主持公祭仪式。
2018年
2018年12月13日上午10时,中国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举行国家公祭仪式。10∶01—10∶02,*报将全城鸣响。公祭日当天,除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仪式外,同时安排了6项悼念纪念活动。
这其中包括:举行下半旗仪式;南京市部分区同步举行悼念活动;全国抗战主题纪念(博物)馆同步举行悼念活动;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同步开展悼念活动;组织“世界和平法会”;举办“烛光祭”活动。
另外,《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也从2018年12月13日起施行。这是首部国家公祭地方法规。
《条例》明确要求,举行国家公祭仪式鸣放*报时,除了正在执行紧急任务的特种车辆、正在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以外,其他人员就地默哀一分钟,其他机动车、火车、船舶等停驶鸣笛致哀一分钟。
为保证悼念活动的庄重感和仪式感,国家公祭设施周边禁止一切公共娱乐活动。
《条例》规定,举行悼念活动或参观国家公祭设施时,应真诚缅怀逝者,保持安静肃穆,不得亵渎、损毁国家公祭设施,不得身着、佩戴与国家公祭设施环境、氛围不符的服饰、图标,不得扰乱公共秩序等。
除此之外,《条例》也对伤害民族情感的“精日”行为划定了“法律红线”:禁止歪曲、否认南京大屠杀史实等言论;禁止在国家公祭设施等地使用具有日本军国主义象征意义的军服等道具拍照、录制视频等;禁止侵害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幸存者的姓名、肖像等合法权益。
同时,《条例》要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国家公祭主题教育纳入南京市中小学地方课程,组织教材编写。
2019年
2019年12月13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2019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并讲话。
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举行。现场国旗下半旗。8000余名各界代表胸前佩戴白花,静静肃立。解放军仪仗大队18名礼兵齐步行进至公祭台两侧伫立。10时整,公祭仪式开始,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歌唱毕,全场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公祭现场和南京全城拉响防空*报,汽车停驶鸣笛,行人就地默哀。默哀毕,在军乐团演奏的《国家公祭献曲》的旋律中,礼兵将8个花圈敬献于公祭台上。
之后,黄坤明发表讲话。他表示,今天我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重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缅怀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所有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缅怀同中国人民携手抗击日本侵略者而献出生命的国际战士和国际友人,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表达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
黄坤明指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时刻,可以告慰遇难同胞和先烈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创造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天,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用接力奋斗、顽强拼搏造就国家发展的新辉煌,谱写民族复兴的新篇章。
黄坤明讲话后,82名南京市青少年代表宣读《和平宣言》,6名社会各界代表撞响“和平大钟”。伴随着3声深沉的钟声,3000只和平鸽展翅高飞,寄托着对死难者的深深哀思和对世界和平的向往追求。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曹建明主持公祭仪式,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赵克志、全国政协副主席苏辉和中央军委委员、军委政治工作部主任苗华出席。
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老同志代表,中央党政军群有关部门和东部战区、江苏省、南京市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港澳台同胞代表,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及遇难同胞亲属代表,国内外相关主题纪念(博物)馆代表,国内有关高校和智库专家代表,中日韩宗教界代表,驻宁部队官兵代表,江苏省各界群众代表等参加公祭仪式。
2019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文物捐赠仪式,收到一批文物。其中,一份记录日军暴行的37分钟影像尤为珍贵。
该片是目前已经发现的各种马吉影像版本中,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最为全面、内容最为丰富的版本之一。如鼓楼医院的受害者数量、幸存者伍长德的动态影像、幸存者夏淑琴一家遇难的现场等。”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主任张连红表示,这部极具文物和文献价值的影片回归南京,将和《拉贝日记》《东史郎日记》一样,成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的又一里程碑。
2020年
2020年12月13日是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8时,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将国旗升起后,又徐徐降下。10时整,公祭仪式开始,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歌唱毕,全场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南京市全城拉响防空*报,汽车停驶鸣笛,行人就地默哀。默哀毕,在解放军军乐团演奏的《国家公祭献曲》的旋律中,解放军仪仗大队16名礼兵将8个花圈敬献于公祭台上。
之后,陈希发表讲话。他表示,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缅怀同中国人民携手抗击日本侵略者献出生命的国际战士和国际友人,宣示中国人民铭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庄严立场,表达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
陈希指出,历史的苦难不能忘记,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今日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得到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这是我们对所有牺牲先烈和死难同胞的最好告慰。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陈希讲话后,83名南京市青少年代表宣读《和平宣言》,6名社会各界代表撞响“和平大钟”。伴随着3声深沉的钟声,3000只和平鸽展翅高飞,寄托着对死难者的无尽哀思和对世界和平的向往坚守。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主持公祭仪式,国务委员王勇、全国政协副主席郑建邦和中央军委委员、军委政治工作部主任苗华出席。
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老同志代表,中央党政军群有关部门和东部战区、江苏省、南京市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及遇难同胞亲属代表,国内相关主题纪念(博物)馆、有关高校和智库专家、宗教界代表,驻宁部队官兵代表,江苏省各界群众代表等参加公祭仪式。
申报遗产
2014年,中国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遗产秘书处递交把《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遗产的申请。目的是牢记历史,珍惜和平,捍卫人类的尊严。
这份档案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关于大屠杀事件(1937年至1938年);第二部分关于中华民国政府军事法庭在战后调查和审判战犯的文件(1945年至1947年);第三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机构的文件(1952年至1956年)。
2015年10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第12次会议评审决定,中国申报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2015年10月1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中方对教科文组织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决定表示欢迎,将按照有关规定,确保这些珍贵文献得到保护和传播,充分发挥这些文献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共创未来、捍卫人类尊严的积极作用。
幸存者
国家公祭仪式上,最前排的位置永远为一群白发苍苍的老人而留,他们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是见证侵华日军暴行的铁证,是活着的历史证人。
20世纪80年代,中国启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登记。彼时,登记在册人数超过千人。
据统计,截至2016年12月,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存107人,平均年龄超过85岁。截至2017年12月,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百人。
2016年11月7日11时53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钟去世,享年90岁;2016年11月10日19时30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任静萍去世,享年94岁;2016年11月12日凌晨4时,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陈宝珠去世,享年89岁。一周内三位幸存者撒手人寰。
2017年12月10日凌晨2点,最年长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管光镜老人与世长辞,享年100岁。
管光镜1917年4月出生,1937年他在溧水东河沿边目睹日军飞机来袭轰炸,他躲在大石头底下侥幸还生。南京沦陷后,他还多次目击日军在南京郊区屠杀当地无辜百姓。
管老生前是一名箍桶匠,生活十分节省,经常帮助别人,在当地口碑很好,曾获得“镇文明户”、“江苏省‘乐天’健康老人”称号。在老人90岁时,他曾悄悄排队进入纪念馆展厅参观、悼念遇难同胞。老人生前十分喜欢一把印有十大元帅的扇子,他曾说,现在的美好生活离不开这些革命前辈。管老家人将这把扇子、手表、茶壶等物品捐赠给纪念馆。
据统计,2020年以来又有4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去世,截至目前,登记在册的在世幸存者仅剩73人。
海外纪念
2016年12月11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华人华侨在柔似蜜市举行纪念活动。
南加州华人华侨已是第三次举行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该纪念活动共同发起单位之一、美国华人社团大联盟主席林淦花表示,希望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让海外华人华侨特别是华裔下一代铭记历史。
纪念活动的一个主要内容是演出大型音乐舞蹈剧《历史的回忆》,再现那场人间惨剧,揭露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土地上制造的惨无人道的暴行。
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副总领事王雷出席了纪念活动。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岁月静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