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文体娱乐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节义鸳鸯冢娇红记》

时间:2024/11/25 3:22:06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节义鸳鸯冢娇红记》又称简名《鸳鸯冢》、《娇红记》,是明代孟称舜创作的戏剧。该剧讲述书生申纯访母舅王文瑞,与文瑞之女娇娘一见钟情,申父遣媒向王家提亲,被文瑞拒绝。巨宦帅节镇之子欲娶娇娘,文瑞竟将娇娘改许帅公子,申生与娇娘痛诀,娇娘不久病亡,申生绝食而死。该剧曲词音韵和谐,宛转流畅而又饱含感情,既富文采又无雕琢之痕。
  • 中文名: 节义鸳鸯冢娇红记
  • 作者: 孟称舜
  • 发行/播出时间: 明代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汴州人申纯,字厚卿,居成都,聪明卓异。宋徽宗宣和年间,到舅舅王通判家走亲戚,对表妹娇娘一见倾心,日夜思慕。后来二人常以诗词往来,传情达意,最终剪发为誓。过了一段日子,申纯不能老是赖在舅舅家不走,只好回自己家。申纯相思成病,借求医之由,又来到舅舅家,与娇娘相会于卧室,终成姻缘。如此月余,被舅舅侍女飞红窥见,娇娘略施小惠,让飞红千万不要说出去。

申纯这次回家,吃了定心丸似的,虽相思更烈,却不再生病,因为只须假以时日,即可迎娶入门。申纯派人上门求亲,但舅舅却以朝廷规定内亲不得通婚为由,不答应此桩婚事,二人绝望。申纯原与妓女丁怜怜交好,此时婚姻失意,重至丁怜怜处,丁告知曾见到娇娘画像,并求申纯问娇娘讨一双花鞋。未几,申纯又来到王家,又与娇娘幽会,私下偷娇娘花鞋,被丫环飞红发现要回,交还娇娘。娇娘怀疑申纯与飞红有点不清白,辱骂她。飞红又恼又恨,故意让娇娘母亲发现申、娇二人私会,申纯被迫回家。

不久,申纯高中进士,重至舅舅处,欲图婚姻。但申纯母亲监视太严,无法相见,日夜思想,遂被鬼魅,娇娘与飞红和好如初,飞红主动为申、娇之事出谋划策,尽心尽力。安排二人相会,又请巫婆驱赶鬼魂。而二人行动不秘,又为娇娘母发现,申纯再度离开娇娘家。娇娘父母抓紧将娇娘许配给府尹之子。娇娘郁郁而病,婚期渐近,病情日重,估计不久于世,终与申纯诀别,不久去世。申纯闻讯,一病而亡。两家合葬于濯锦江边。飞红梦见二人成仙。第二年清明,娇娘父亲来到女儿坟前,见一对鸳鸯嬉戏于坟前。

角色介绍

娇娘

娇娘,申纯的表妹。她本是官宦人家出身,但她没有在封建礼教重压之下成为一个逆来顺受的纤纤弱女子,而是大胆地思考并勇敢追求纯真的爱情,形成了自己独立不群的思想和观念。她从“古来多少佳人匹配非才,郁郁而终”的历史教训中总结出自己的一条经验:“与其悔之于后,岂若择之于始?”为了追求“死同穴,生同舍”的“同心子”即理想配偶,她发誓即使“身葬荒丘,情种来世,亦所不恨”。在她经过反复的试探和考验,认定申纯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意中人之后,便“全不顾礼法相差”,毅然与申纯形成事实婚姻。其追求理想爱情的勇气和胆略,比之她之前在追求爱情方面最大胆的女性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申纯

申纯,娇娘的表哥。他公然宣布“我不怕功名二字无,只怕姻缘一世虚”,非常明确地将爱情放在科举功名之上。后来被迫前去应考,也不是对世俗功名观念的屈服,而是将科考高中作为获得理想爱情的一种手段。一旦他们的爱情遭到摧残,他便毅然放弃科考及第的“锦片儿前程”,选择与封建礼教和封建势力毫不妥协的极端手段,在娇娘被封建礼教迫害致死之后自杀殉情。他对理想爱情的执著追求,亦使他之前许多在爱情方面随波逐流或“始乱终弃”的男性相形见绌。

背景介绍

该剧题材来源于北宋宣和年间(1119年—1125年)发生的一个真实故事,元人宋梅洞曾将它写成了传奇体小说《娇红记》,长达两万余字,以漫长的篇幅、曲折的情节展示了委婉动人的爱情故事。明朝初年,刘东生将小说改编为杂剧《金童玉女娇红记》,但增加了神仙道化的色彩。刘东生也是浙江人,是孟称舜的同乡前辈,他的杂剧当然为孟称舜所注目。在前人创作基础上,孟称舜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以这一题材,写了他的第一部传奇《节义鸳鸯冢娇红记》。

作者介绍

孟称舜(生卒年不详),字子若,一字子塞、子适,号卧云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崇祯时诸生,明末参加复社活动,入清后于顺治六年中贡生,在浙江松阳任教谕。著有传奇《节义鸳鸯冢娇红记》、《贞文记》、《二胥记》等6种,杂剧《桃花人面》、《英雄成败》、《死里逃生》等。他又编有《柳枝集》与《酹江集》,合称《古今名剧合选》,是研究元明杂剧的重要本子。

鉴赏评价

作品主题

《节义鸳鸯冢娇红记》的“情”正以“理”出。申纯虽科举及第,却无奈豪门帅子的夺婚。孟称舜借此告诉人们:即使申纯中了状元,在黑暗的社会仍然无法保障自己的爱情。明末天启、崇祯以来,明王朝走向衰落。黑暗的科举考场,钱财压倒了真才实学,正如剧中所唱“昭文馆闭门,便长沙哭倒,谁瞅谁问?凤凰池上,立着一队不识字猢狲。奶腥胎发尚犹存,说地谈天胡论文,登高第,居要津,几曾都是读书人?钱财少,才学真,到头终老做刘蒉”、“如今世上那有圣贤,举人便是贤者,进士便是圣人。做到大官,也只造些房儿,占些田儿,娶些妾儿,写些大字帖儿,装些假道学腔儿,父兄子弟们使些势儿罢了!”这些赤裸裸的指斥,正是生活的真相。再听听封建婚姻桎梏之下的男女心声:“婚姻儿怎自由,好事常差谬。多少佳人,错配了鸳鸯偶。夫妻命里排,强难求,有几个美满恩情永到头?有几个鸾凰搭上鸾凰配?有几个紫燕黄鹂误唤俦?相邂遇,人生福慧总双修。问天公,一霎风流,怕无分也难消受。”

《节义鸳鸯冢娇红记》获赞并非因为披上了“节义”外衣,而是两人爱情的“从一而终”。王娇娘与犹豫不决的崔莺莺、因梦而亡的杜丽娘都不同。她既知“古来多少佳人,匹配非材,郁郁而终”,便决心“宁为卓文君之自求良偶,无学李易安之终托匪材”。当她遇见申纯之后,并没有被爱情冲昏头脑,而是冷静而理智地告诉自己“与其悔之于后,岂若择之于初”。而申纯与丫鬟飞红的打情骂俏,恰是现实真实的反映,也是王娇娘考验申纯的机会。她一心追寻“但得个同心子,死同穴,生同舍,便做连枝共冢,共冢我也心欢悦”,最终也只能死而合冢。

剧本通过王娇娘的严肃思考和清醒抉择,提出了追求“同心子”的恋爱婚姻观,这是不同于《西厢记》之后“郎才女貌”的更加进步的婚恋观念。它的实质是追求一种以共同思想为基础的婚姻爱情,这种进步的婚恋观反映了明后期民主意识的增强。同时,以死殉情的悲剧,对封建特权进行了批判,而死后化仙的结局,既表明了理想的美好,又说明争取婚姻自主的青年与严酷的现实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从而引起人们对于封建势力的憎恨。

艺术特色

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传情写态,把两个悲剧主人公写得生动感人。但剧本头绪纷繁,过分追求奇巧,使其艺术性受到影响。

《节义鸳鸯冢娇红记》词曲华美,自然流利,历来为人们称道。《泣舟》一出,申纯与病中的王娇娘做最后的离别,“今日个生离别,比着死别离情更切”。两人互诉衷情,情意依依,场景渲染得凄凄切切,末尾连缀三支同曲牌,均以“一声声肠寸绝,一言言愁万叠”作结,“归舟满眼伤愁绝,听何处离鸿哀咽”。

《节义鸳鸯冢娇红记》写娇娘与申纯的爱情是通过动人的细节与个性化的语言来展示的。如“生离”一出里,申纯被迫离开王家,向娇娘的父亲辞别时,娇娘暗中偷觑,和申纯的目光相遇,她控制不住内心的悲痛,掩面而泣,而当她的父亲喊她与申纯作别时,她却掩泪急下。没有唱词,没有道白,但完全可以感受到她内心的悲痛。

但是《节义鸳鸯冢娇红记》有宿命论思想,结构不紧凑,有枝蔓之感,这是它的不足之处。

明代戏曲理论家祁彪佳《远山堂曲品》:“词如鸟语花笑,韵致娟然”,“横行词坛,当无敌手。”

明末画家陈洪绶:“泪山血海,到此滴滴归源,昔人谓诗人善怨,此书真古今一部怨谱也。”

其他信息

《节义鸳鸯冢娇红记》标志着《牡丹亭还魂记》以后爱情戏向现实主义道路发展的新转折,对后来戏曲小说思想艺术有着积极影响。

《节义鸳鸯冢娇红记》对中国戏曲的最大贡献在于突破了大团圆的结局,形成了动人的悲剧收场。虽然申、王二人死后合葬并化为鸳鸯,并在仙界结为仙偶凤俦,但这种团圆毕竟是虚幻的。其实质仍然是一场悲剧,严酷的现实扼杀了青年男女的美好爱情和生命。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岁月静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节义鸳鸯冢娇红记》】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节义鸳鸯冢娇红记》 小编为您整理《节义鸳鸯冢娇红记》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文体娱乐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