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南海

时间:2024/11/25 2:28:29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南海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总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海,也是中国最大的外海,其中属于中国管辖范围总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这片海域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缓冲地区,不仅能够为国内的经济交通提供方便,同时为国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并且,南海海域内含有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南海,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是太平洋西部海域,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该海域自然海域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国领海总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为中国近海中面积最大、水最深的海区,平均水深1212米,最大深度5559米。

    南海南北纵跨约2000公里,东西横越约1000公里,北起广东省南澳岛与台湾岛南端鹅銮鼻一线,南至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西依中国大陆、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东抵菲律宾,通过海峡或水道东与太平洋相连,西与印度洋相通,是一个东北-西南走向的半封闭海。

    中国汉代、南北朝时称为涨海、沸海。清代逐渐改称南海。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南海中国大陆海岸线长5800多公里,沿海地区包括广东、广西和海南、台湾。南海北部沿岸海域是传统经济鱼类的重要产卵场和索饵场。

    南海有丰富的海洋油气矿产资源、滨海和海岛旅游资源、海洋能资源、港口航运资源、热带亚热带生物资源,是中国最重要的海岛和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等热带生态系统分布区。20世纪70年代始,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相继出兵侵占了南沙部分岛礁,引发南海争端。

    景点景观

    植物资源

    浮游藻类

    2016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南海有浮游生物510种,主要为硅藻和甲藻。

    西南中沙群岛海域的海洋浮游植物主要是各种藻类。据1989年10月至1994年10月海南省海岛资源综合调查统计,西沙群岛海区浮游藻类共有219种,分属3门57属,平均密度为10.75×10ind/m。其中硅藻类最多,共140种,占总种数的63.93%。主要的属种有角藻属40种,角剌藻属37种,根管藻属20种,数量最大的是距端根管藻;星杆藻属中的标志星杆藻个体密度最高,密集于东岛海区;半管藻属有4个种,膜氏半管藻数量较多。

    南海中部海区已发现浮游植物245种和31个变种,主要生态类群是硅藻、甲藻,及金藻、蓝藻等,其中硅藻占绝对优势。

    南海南部海区浮游植物密集层在水深35~75米的次表层水中,计有55属155种,其主要生态类群是硅藻、甲藻,其中硅藻42属111种、7个变种,占浮游植物总数量的99.6%。硅藻类群中以角剌藻属和菱形藻属为优势属种。南沙群岛海区属于热带生物区系范畴,以硅藻和甲藻为主要生态类群,有褐藻8种、绿藻27种、珊瑚藻12种、红藻18种。

    底栖及潮间带海藻

    西南中沙群岛海区约有近千种,为中国四大海区之冠。经济价值较大的种属有紫菜属、石花菜属、鸡毛菜属、凝花菜属、海萝属等20个属。常见的品种有凤尾藻、江蓠、蕨藻、总状蕨藻、网胰藻、团扇藻、圈扇藻等。

    岛屿陆生植物

    2016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南海有海草6种,红树植物10种,造礁珊瑚81种。

    西南中沙群岛成陆时间不长,岛屿野生植物种类不多,有的岛洲甚至还没有野生植物。根据海岛资源综合调查资料显示,西沙群岛维管植物共有296种(含变种),隶属于80科,211个属,其中资源植物有283种,占总种数的95.6%,野生植物249种,以食用和药用的种类较多。常见的热带科植物有:紫茉莉科、豆科、露兜科、夹竹桃科等,植被覆盖率为43.72%。森林类型为珊瑚岛热带常绿林,热带海岸常绿乔木有海岸桐、白避霜花、橙花破布木等4种;热带海洋型常绿灌木有草海桐、银毛树、水芫花等,滨海沙生植被有萏蕾草、盐地鼠尾草、沟叶结缕草群落和粟米草科、厚藤、海刀豆群落,珊瑚岛沼湖植物有海马齿群落、羽状穗砖子苗、长叶雀稗群落等。人工栽培的椰子、槟榔、木麻黄、木棉等植物47个种,33个属。

    动物资源

    2016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南海有浮游动物631种,主要类群为桡足类和水母类;大型底栖生物1211种,主要类群为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

    西南中沙群岛海区的浮游动物种类多、数量大。西沙群岛海域有浮游动物249种,隶属于8大类群110属。其中桡足类属种最多,共44属135种,占浮游动物总种数的53.6%;其次是水母类,共21属31种,占12.8%;再次是端足类,15属24种,占9.6%。此外有一些多毛类、短尾类和虾蛄幼体等类动物。总平均生物量为115.1毫克/米,总平均密度为81.0ind/m。

    南海中部海区和南部海区的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相似。中部海区共发现浮游动物757种和12个变种,其中也以桡足类最为丰富,共293种,以下依次为水母类148种,端足类88种,介形类76种,腹足类52种,其余如毛颚类、磷虾类等种数较少。

    实用信息

    交通

    南海航道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至少有超过37条世界交通航线通过该海域;南海海域年有4.1万艘以上船舶通过,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大中型商船和超级油轮航经该海域,美国从亚太地区进口的各种重要原料9成以上要经过该海域。中国85%以上的石油进口须经南海运输;日本和韩国90%以上的石油,台湾98%以上的石油进口都必须经过该区域。

    地理环境

    南海海盆是一个断陷盆地,中部有一条东北-西南向断裂带,在地质史上向东、西两边扩展,形成了深海盆地。在海盆扩展过程中,残留的陆块碎片,成为海底高地或下陷为海槽,其间有断裂发生,成为海底火山喷发堆积的熔岩高地,露海面形成高尖石式的海岛。南海盆地形成一系列东北-西南向的隆起高地和深邃海槽相间排列的海底地貌。

    南海的演变过程(图片右上角数字为百万年,据Robert Hall, 1995)

    南海的演变过程(图片右上角数字为百万年,据Robert Hall, 1995)

    海底自外围至中心顺次为大陆架、大陆坡、中央海盆,略呈同心圆式的三层环状结构图式,地形似菱形。最外一环是大陆架,包括岛弧向海盆陆缘以远的岛缘陆架,大陆架深度一般为0~150米;宽度不一,西北、西南两部分较宽而缓,分别宽300~484公里(坡度2‰~1.2‰)和230公里左右(坡度3‰),为堆积型陆架,富含油气资源;东部岛缘陆架狭而陡,吕宋岛以西之陆架宽仅5~10公里,坡度31.3‰,巴拉望岛以西之陆架宽约46~57公里,坡度3.97‰,为侵蚀-堆积型陆架。由大陆架和岛架往内一环是陡峭的大陆坡,大陆架到大陆坡转折处的水深是150~180米,大陆坡水深在100~3500米上下,坡面高低起伏、崎岖不平,垂直方向的坡长也有差别;面积在海盆的不同部位也不同,西北部和东南部的陆坡面积比高居它们之上的大陆架和岛架面积要大,东部和北部的陆坡面积却较小。南海海底中心一圈最深部分即中央深海盆地,是南海海盆的盆底,平均水深约4000米,最深处为4577米(马尼拉海沟),底部平坦,与周围陆坡成鲜明的反差。

    南海海底地貌的特点是:北、西、南部是浅海大陆架,外缘是大陆坡,陆坡上有高原、海山、峡谷、海槽和海沟;东部是狭窄的岛架,外缘临海沟和海槽;中央是深水海盆,盆底为宽广的平原,点缀着孤立的海山。按照地貌成因和形态,结合南海诸岛的空间分布情况,可以将南海海底划分为9个地貌区:北部堆积型陆架区、北部断裂阶坡区、西部堆积-侵蚀型陆架区、西部堆积-侵蚀型陆架区、西部断裂阶坡区、南部堆积型大陆架区、南部分割高原陆架区、东部侵蚀-堆积型岛架区、中央深海平原区。

    在南海南部的南沙群岛海域中国传统疆界线内或部分在中国传统疆界线内,分布有万安、曾母暗沙、文莱沙巴、安渡滩、郑和、礼乐滩、西北巴拉望等16个盆地,总面积71万平方千米,其中在中国传统海疆范围内总面积约52万平方千米。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南海】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南海 小编为您整理南海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