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人物明星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周邦彦

时间:2024/11/25 0:27:40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周邦彦(1056年—1121年或1058年—1123年),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北宋文学家,周姓宋词“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周邦彦自少性格疏散,但勤于读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其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他所用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被词学界推誉为“巨擘”,对后世影响很大,开南宋格律词派之先河,其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近人王国维称其为“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周邦彦著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 中文名: 周邦彦
  • 出生日期: 1057年
  • 性别:
  • 民族: 汉族
  • 出生地: 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
  • 去世日期: 1121年
  • 代表作品: 《兰陵王·柳》《瑞龙吟·章台路》《满庭芳·风老莺雏》
  • 主要成就: 婉约派集大成者,负一代词名

一、周邦彦

  • 周邦彦是宋词十大名家之一,北宋著名词人,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婉约派集大成者,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现存词186首,代表作《兰陵王·柳》、《瑞龙吟·章台路》、《满庭芳·风老莺雏》等。
详细介绍

人物简介

周邦彦(1057年—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词人。

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赵顼元丰初,在汴京为太学生,写了一篇《汴都赋》,描述当时汴京盛况,歌颂了新法,受到赵顼的赏识,被提拔为太学正。以后十馀年间,在外飘流,作过庐州(今安徽合肥市)教授、溧水(今江苏省)县令等。宋哲宗赵煦绍圣三年(1096年)以后,又回到汴京,作过国子监主簿、校书郎等官。宋徽宗赵佶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负责谱制词曲,供奉朝廷。又外调顺昌府、处州等地。后死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主要经历

博学多才

周邦彦是北宋重要作家,诗、词、文、赋无所不擅,但在他生时即为他的词名所掩,其文、其诗,多零落不传,唯有年轻时所献《汴都赋》,为当时所称。《宋史》说他年少时“疏隽少检”(生活放浪,不守礼节),不为州里推重,而博涉百家之书。

献赋获赏

元丰初,周邦彦到汴京。元丰六年(1084年)献《汴都赋》,长七千字,宋神宗(赵顼)见而异之,召他到政事堂,命李清臣在迩英阁朗诵。赋中多古文奇字,李清臣多不识得,只好读其偏旁。这是一篇摹仿汉代《两都赋》、《二京赋》的大赋,其规模也像汉赋。赋中用假设的人物“发微子”和“衍流先生”的对话来逐步开展对于汴都描写与颂扬,其间也表示赞许王安石的新政,因而大获赏识(这和他后来的宦途坎坷很有关系,他与属于旧党的苏门词人不同,在政治上倾向于变法的新党)。

仕途坎坷

献赋之举传播之后,周邦彦名动天下,官职也自太学诸生直升为太学正。但以后久不迁升。

宋神宗死后,旧党执政,苏门诸君子纷纷回到朝廷,周邦彦则被排挤出京城,而出任地方官,先任庐州(今安徽合肥)教授,后任溧水(今属江苏)知县。

宋哲宗(赵煦)即位后,又调回汴京,哲宗命他再诵《汴都赋》,以后一直做京官,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考功员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兼议礼局检讨。并以直龙图阁出知河中府(今山西永济),知顺昌府(今安徽阜阳)。改知隆德府(今山西长治),迁官明州(今浙江宁波),再度调回汴京,拜为秘书监,进徽猷阁待制,直到徽宗(赵佶)时代提举大晟府(中央音乐院)。

由于不愿与蔡京奸党合作,晚年又被逐出朝廷,到顺昌(今安徽阜阳)、处州(今浙江丽水)等地主官。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病逝于南京(今河南商丘)。

主要作品

词集

周邦彦的集子有杨泽民、方千里、陈允平三家和词。其词集在宋代时已有单刻传世,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著录有《清真词》2卷、《后集》1卷,曹杓注释。现存周邦彦词集有二种版本:一为《片玉集》10卷,宋陈元龙集注,有《疆村丛书》本、《宛委别藏》本、《景印宋金元明词》本;一为《清真集》2卷、集外词1卷,有元刊本、汲古阁刊本、《四库全书》本、王鹏运四印斋刻本、西泠词萃本。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有吴则虞校点本《清真集》,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5年出版罗忼烈《清真集笺注》。中华书局又于2002年出版孙虹等《清真集校注》,最切实用。《全宋词》第二册收其词180余首。

文集

周邦彦的文集有南宋楼钥编的《清真先生文集》二十四卷,但元人编的《宋史·艺文志》集类所著录《清真居士集》只有十一卷。宋人有见其文者,陈师道说:“美成笺奏、杂著俱善,惜为词掩。”(《古今词话》)张端义说:“美成以词行,当时皆称之。不知美成文章大有可观。惜以词掩其文也。”(《贵耳集》下)陈郁说:“(美成诗)自经史中流出。当时以诗名家如晁补之、张耒皆自叹以为不及。”(《藏一话腴》)周邦彦最初成名之作是《汴都赋》,楼钥《清真先生文集序》中说他“由诸生擢为学官,声名一日震耀海内”。又说:“未几,神宗上宾,公亦低徊不自表彳暴。哲宗始置之文馆,徽宗又列之郎曹,皆以受知先帝之故,以一赋而得三朝之眷”。《汴都赋》因为收在《皇朝文鉴》之中,流传至今。他的别的文章如《操缦录》五卷,《清真杂著》三卷,皆已不传。

诗集

周邦彦的诗集在元代即已散佚。清初厉鹗等因编《宋诗纪事》,辑得其佚诗六首。后丁立中得六首,王国维得断句诗二首。近人罗忼烈复从《永乐大典》等书,多方搜辑,共得古近体诗三十四首。其中如咏战马《天赐白》(七古)、咏古烈士《过羊角哀左伯桃墓》(五古),及其它古体诗,风骨凛然,绝无绮罗香泽之气,知宋代文人颇严诗词之别,不在闺房作《生民》《清庙》之诗,悬“杏坛讲学”之图。但这也并不证明这些文人不关心国家大事、民生疾苦。近人论词,有的以作品中有否反映当时社会情况为优劣标准,倒是证明这些批评家自己不知道某一时代的社会风尚。须知,宋人在诗中写景、叙事、说理、论道,就是不谈情说爱,而在词中,则赞美女性,诉相思,叙离恨。北宋人一般不在词中反映社会问题,直到南宋,才在词中谈论国家大事。因此,像周邦彦这样一位言情圣手,在他的诗中绝对看不到他在词中所表达的情调与观感,这就很可以看出宋代文人一般的风尚。

贡献影响

艺术风格

周邦彦是婉约词之集大成者,继承前人,吸收提炼,发扬光大,为婉约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北宋婉约作家,周最晚出,熏沐往哲,涵泳时贤,集其大成”(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词典·前言》)。周邦彦创出整饬字句的格律派之风,使婉约词在艺术上走向高峰。

周邦彦虽然早期也有潦倒奔走之日,但仕途一直处于上升状态,逐步做到知府,直至成为宋徽宗设立的大晟府的“音乐官员”,上宠下捧,过着舒适的“专业创作”生活;虽生逢北宋之末,但国家破灭的惨变发生在其身后。

身为婉约词人的他,词的内容既被苏轼翻新到极致,他必然要在艺术技巧上出奇制胜。他本人精音乐,又搞过“专业创作”,因此能精雕细琢,研音炼字,在审订词调方面做了不少精密的整理工作,扩展了音乐领域,在填词技巧上有不少新创举。他更能自己度曲,创造了《六丑》等新词牌。总之,他继承了柳永、秦观等人成就,开了格律词派的先河,为词的艺术形式作出了贡献。

周邦彦词在艺术技巧上确实高出一筹。过去、现在、未来的景象相交错,技法多变却又前后照应,结构严密而又委婉曲折。

他的词,艺术形象比较丰满,语言比较秾丽。他善于精雕细琢,在雕琢中能时出新意,给人以比较深刻的印象。他还善于把古人诗句溶化到自己的词作里,作到巧妙自然。他的词在艺术风格上具有浑厚、典丽、缜密的特色。其词风对南宋的史达祖、姜夔、吴文英、周密、张炎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前收苏、秦之终,复开姜、史之始”(《白雨斋词话》),开启了南宋之后的格律词派,在词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艺术贡献

周邦彦的词作,内容不外乎男女恋情、别愁离恨、人生哀怨等传统题材,反映的社会生活面不够广阔。他的成就主要在于兼收并蓄,博采诸家之所长,又摒弃它们的弊端,引导词的创作逐步走上富艳精工的道路。在他的词中,既有温庭筠的秾丽,韦庄的清艳,又有冯延巳的缠绵、李后主的深婉,也有晏殊的蕴藉和欧阳修的秀逸。至于柳永的铺叙绵密乃至是淫冶恻艳以及苏轼的清旷豪达,我们都能窥知一二。同时,对于婉约词和豪放词的某些缺点,他也尽量避免。因此,周邦彦的词深得后人赞赏,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促进词体声律模式的进一步规范化、精密化

在北宋,以苏轼为代表的词风在大力开拓词的表现领域的同时,又往往成为“曲子中缚不住者”,表现出作为文字作品的词与音乐逐渐分离的趋向。而周邦彦却是朝另一个方向发展,极端重视词与音乐的配合,使词的声律模式进一步规范化、精密化。应该说两种方向各有其成就。在任大晟府提举时,周邦彦以他的音律知识并吸收民间乐工曲师的经验,搜集和审定了前代与当时流行的八十多种词调,确定了各词调中每个字的四声,连同为仄声的上、去、入都不容混用,并创制了《六丑》、《华胥引》、《花犯》、《隔浦莲近拍》等不少新调。他所作的词,格律自然是十分严谨,如《绕佛阁·暗尘四敛》的双拽头:

暗尘四敛,楼观迥出,高映孤馆。清漏将短,厌闻夜久签声动书幔。桂华又满,闲步露草,偏爱幽远。花气清婉,望中迤逦城阴度河岸。

词中“敛”字上、去通读,“迥”、“动”、“迤”三字阳上作去,“出”清入作上,这样每个字都合四声,读来抑扬变化而和谐婉转,绝无吐音不顺而显得拗口的地方。这种词本身即富有音乐美,同乐曲能够完美配合。所以,当时上至贵族、文士,下至乐工、歌女,都爱唱周邦彦的词。

极讲究“章法”,即整篇结构

自柳永以来,作长调的人多了起来。但这类词篇幅长,布局的讲究很费心思。而不少人写长调时,或是中间填上些丽藻充数,或前紧后松,或为了一两句佳句而敷衍成篇。在这方面,柳永的长处在善于井井有条地展开铺叙,苏轼的长处在以奔放的情绪一脉贯穿,而周邦彦要比他们更讲究章法,能精心地把一首词写得有张有弛,曲折回环。

如《兰陵王·柳》,这首词三叠三换头,声韵格律极复杂;而周邦彦写来十分工稳妥切,所以尤为乐师所爱。据毛开《樵隐笔录》称,直到南宋初,还“都下盛行”,“西楼南瓦皆歌之,谓之‘渭城三叠’。”其内容只是写客中送别,抒发倦游之情和惜别之情,而层次安排极富匠心。第一节由眼前之景引出回忆,再转回自身,点明送别主题,接着又翻回到屡屡折柳送客的往事,开阖变化之间,写足了客居京华的百无聊赖;第二节起笔宕开,追思旧游,很快以“又”字接上昨夜别宴场景,叹息旧交又少一人,然后借想象写朋友离去、彼此在相隔中相望的情景;第三节以二个短句起头,在急促的节奏中涌出一腔哀怨,随后节奏放慢,描绘离舟去后斜阳日暮,自己犹徘徊不忍去的情形,再展开往日温馨友情的追思,最后用“泪暗滴”的现实收束。这种反复回环、层层渲染的章法,就像中国的古典园林艺术,曲折变化,避免了一览无余的毛病。在周词中,如《瑞龙吟·章台路》、《六丑·蔷薇谢后作》等许多长调词,大抵都有这样的特点。

重视语言的锤炼,做到既浑成自然,又精致工巧

这表现于几个方面:

一是他善于化用典故和前人词句,能把它们融化在全篇中,显得天衣无缝,不留痕迹,所以张炎在《词源》中说他“善于融化诗句”,“采唐诗,融化如自己者,乃其所长”。这种例子很多,甚至像《西河·金陵怀古》隐括了刘禹锡《石头城》、《乌衣巷》两首七绝和古乐府《石城乐》,却也写得非常完整流贯,没有让人觉突兀不自然的地方。

二是他在善于运用典雅语言的同时,也善于运用浅俗的口语和民间俚语,如《万里春》:

千红万翠,簇定清明天气。为怜他、种种清香,好难为不醉。

我爱深如你,我心在、个人心里。便相看、老却春风,莫无些欢意。

而最难得的,是周邦彦无论用雅语还是俗语,都能够化雅为俗,化俗为雅,使它们在一首词中融为一个整体,不显得突出碍眼。

三是他对事物的观察很细腻,对意象的选择很讲究,所以语言的表现力很强,如《苏幕遮·燎沉香》上阙: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后三句历来受人推崇,因为它传神地描摹出了雨后初晴的清晨荷叶在水面迎风挺立那种动态的、疏朗而秀拔的风姿。“一一风荷举”读起来是很浅的句子,实际每个字经过了细心的推敲。再如《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中“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在色彩的渲染和空间的布列上,可谓极工致精巧。总之,周邦彦的词虽说在题材和情感内涵方面没有提供更多的新东西,但在艺术形式、技巧方面都堪称北宋词的又一个集大成者,为后人提供了许多经验。因此,南宋以后的姜夔、张炎、周密、吴文英等人都十分推重周邦彦,有人甚至称他为“二百年来以乐府独步”(陈郁《藏一话腴》)。直到清代的常州词派,还奉他为词之“集大成者”,认为学词的最高境界,就是到达他的“浑化”(周济《宋四家词选序》)。就连近代学者王国维,也把周邦彦比作“词中老杜”(《清真先生遗事》)。这说明在词的艺术形式和语言技巧上,周邦彦确有出色的贡献与深远的影响。

人物评价

陈匪石:周邦彦集词学之大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凡两宋之千门万户,清真一集,几擅其全,世间早有定论矣。(《宋词举》)

陈廷焯: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白雨斋词话》)

陈振孙:清真词多用唐人诗语,檃括入律,浑然天成;长调尤善铺叙,富艳精工,词人之甲乙也。(《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

陈郁:美成自号清真,二百年来,以乐府独步。贵人、学士、市儇、妓女,皆知美成词为可爱。(《藏一话腴》)

刘肃:周美成以旁搜远绍之才,寄情长短句,缜密典丽,流风可仰。其征辞引类,推古夸今,或借字用意,言言皆有来历,真足冠冕词林,欢筵歌席,率知崇爱。(陈元龙集注本《片玉集序》)

张炎:古之乐章、乐府、乐歌、乐曲,皆出于雅正。粤自隋、唐以来,声诗闲为长短句,至唐人则有《尊前》、《花间》集。迄于崇宁,立大晟府,命周美成诸人讨论古音,审定古调。沦落之后,少得存者,由此八十四调之声稍传。而美成诸人又复增演慢曲、引、近,或移宫换羽,为三犯、四犯之曲,按月律为之,其曲遂繁。美成负一代词名,所作之词,浑厚和雅,善于融化诗句,而于音谱且闲有未谐,可见其难矣。(《词源》卷下)

沈义父:凡作词当以清真为主。盖清真最为知音,而无一点市井气,下字运意,皆有法度,往往自唐、宋诸贤诗句中来,而不用经、史中生硬字面,此所以为冠绝也。(《乐府指迷》)

彭孙遹:美成词如十三女子,玉艳珠鲜,政未可以其软媚而少之也。(《金粟词话》)

周济:美成思力,独绝千古,如颜平原书,虽未臻两晋,而唐初之法,至此大备。后有作者,莫能出其范围矣。读得清真词多,觉他人之作,都不十分经意。钩勒之妙,无如清真。他人一钩勒便薄,清真愈钩勒愈浑厚。(《介存斋论词杂著》)

戈载:清真之词,其意淡远,其气浑厚,其音节又复精妍和雅,最为词家之正宗。(《宋七家词选》)

刘熙载:周美成词,或称其无美不备。余谓论词莫先论品。美成词信富艳精工,只是当不得一个贞字。是以士大夫不肯学之,学之则不知终日意萦何处矣。周美成律最精审,史邦卿句最*炼,然未得为君子之词者,周旨荡而史意贪也。(《艺概》卷四)

冯煦:陈氏子龙曰:“以沉挚之思,而出之必浅近,使读之者骤遇之如在耳目之前,久诵之而得隽永之趣,则用意难也。以儇利之词,而制之必工炼,使篇无累句,句无累字,圆润明密,言如贯珠,则铸词难也。其为体也纤弱,明珠翠羽,犹嫌其重,何况龙鸾?必有鲜妍之姿,而不藉粉泽,则设色难也。其为境也婉媚,虽以惊露取妍,实贵含蓄不尽,时在低回唱叹之馀,则命篇难也。”张氏纲孙曰:“结构天成,而中有艳语、隽语、奇语、豪语、苦语、痴语、没要紧语,如巧匠运斤,毫无痕迹。”毛先舒曰:“北宋词之盛也,其妙处不在豪快而在高健,不在艳冶而在幽咽。豪快可以气取,艳冶可以言工,高健幽咽,则关乎神理,难可强也。”又曰:“言欲层深,语欲浑成。”诸家所论,未尝专属一人,而求之两宋,惟片玉、梅溪(指史达祖),足以备之。周之胜史,则又在浑之一字,词至于浑而无可复进矣。(《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

王国维:①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惟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倡伎之别。(《人间词话》卷上)②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南宋惟一稼轩可比昌黎,而词中老杜,非先生不可。读先生之词,于文字之外,须更味其音律。今其声虽亡,读其词者,犹觉拗怒之中,自饶和婉,曼声促节,繁会相宣,清浊抑扬,辘轳交往,两宋之间,一人而已。(《清真先生遗事》) ?

夏敬观:耆卿(柳永)多平铺直叙,清真特变其法,一篇之中,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手评乐章集》)

夏孙桐:清真词平写处与屯田(柳永)无异,至矫变处自开境界,其择言之雅,造句之妙,非屯田所及也!(《清真词释》引)

王易:殿北宋之末,而集其大成,有二人焉:曰周邦彦、李清照。……美成词,诚能汇前此晏、欧、秦、柳之长,而成一大派;树后此姜、史、吴、张之鹄,而开其大宗。(《词曲史》)

叶嘉莹:周邦彦是个结北开南的人物,他是集结了北宋的大成,而开拓了南宋先声的人物。……他不是以感发取胜,变成了以思力取胜了。(《唐宋词十七讲之周邦彦》)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周邦彦】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周邦彦 小编为您整理周邦彦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人物明星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