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人物明星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袁钧瑛

时间:2024/11/25 0:25:28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袁钧瑛是中国最杰出的女生物医学家之一,哈佛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系终身教授。她主要从事于细胞死亡机制的研究,是世界细胞死亡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世界上第一个细胞死亡基因的发现者,为世界细胞凋亡研究领域奠定了研究基础。截止到2013年,袁钧瑛的研究工作多发表在《科学》,《自然》,《细胞》等国际一流杂志上,共148篇,多次被国际会议特邀做大会报告,还被诺贝尔奖委员会多次邀请做专题讲座。

  • 中文名: 袁钧瑛
  • 外文名: Junying Yuan
  • 出生日期: 1958年10月3日
  • 性别:
  • 国籍: 美国
  • 民族: 汉族
  • 出生地: 中国上海
  • 毕业院校: 哈佛大学
  • 职业职位: 教学科研工作者
  • 主要成就: 2007年当选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
详细介绍

人物简介

袁钧瑛,1958年出生于中国上海,分子生物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系终身教授,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主任。

袁钧瑛主要从事于细胞死亡机制的研究,是世界细胞死亡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世界上第一个细胞死亡基因的发现者。

主要经历

1977年,袁钧瑛作为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学生,以上海市应届生高考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

1982年,从复旦大学生物化学系毕业;同年考入上海第一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院,并以优异成绩通过中美联合培养生物化学类研究生计划(CUSBEA项目),成绩在25000名学生中名列第二名,之后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罗伯特·霍维茨教授(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89年,获得哈佛大学神经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

1990年,进入哈佛大学医学院任教,先后担任助理教授(1990年-1996年)、副教授(1996年-2000年)、终生正教授(2000年-)。

2005年,受聘为第七批复旦大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属于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2007年,入选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2010年,入选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

2012年,袁钧瑛领衔组建了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并出任中心主任。

2014年,获得哈佛大学ElizabethD.Hay教授称号。

2017年4月17日,袁钧瑛教授以“发现细胞死亡的秘密”为题,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师生做“大师论坛”学术报告。5月,袁钧瑛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社会任职

1990年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

1997年美国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学会会员

1996-1998《CurrentBiology》编辑委员

1998年美国神经学会会员

1999年美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会员

1999年美国华人科学家协会会员

1999-2004《GenestoCells》副主编

1999-2002《JournalofCellBiology》编辑委员

2000-2004《JournalofNeuroscience》审稿编辑

2002-2004《CellDeathandDifferentiation》接受编辑

2003-2016《JournalofCellBiology》高级编辑

2007年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

2010年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

2010年至今《CellDeath&Diseases》编辑委员

2017年至今《JournalofCellBiology》编辑委员

2017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获奖记录

1999年,SCBA杰出青年研究者奖。

2002年,乳腺癌研究创新奖。

2006年,国际细胞死亡协会奖。

2013年,安捷伦思想领袖奖。

2014年,获得哈佛大学ElizabethD.Hay教授称号。

人物评价

袁钧瑛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细胞死亡研究领域里的权威,是世界细胞死亡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是世界上第一个细胞死亡基因的发现者,该发现为世界细胞凋亡研究领域奠定了研究基础。(国际细胞死亡协会评)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袁钧瑛】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袁钧瑛 小编为您整理袁钧瑛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人物明星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