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桂林市逸仙中学是桂林市教育局主管的一所公办完全中学,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是中国基础英语素质教育实验基地、全国青少年校园特色足球特色学校。
该校创办于1938年。2013年,该校与桂林市第七中学资源合并,称为逸仙中学。2015年1月,学校成为广西壮族自治组示范性普通高中。2016年1月,桂林市第七中学更名为桂林市民族中学。2018年5月,桂林市逸仙中学和桂林市民族中学整合,重新组建成新的桂林市逸仙中学,学校初中部挂名“桂林市民族中学”。
师资力量
初中部
截至2017年9月,学校初中部共有教职工103人,有专任教师93人,本科学历及以上85人,中级职称及以上86人。有广西基础教育名师、桂林市首届科研带头人、市第二批学科带头人、市教学能手、市园丁工程B、C类人才、市“青蓝工程”骨干教师、市“现代教育技术”骨干教师、市名师工程培养对象、市千名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共27人。
高中部
截至2019年7月,学校高中部共有教职员工122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广西自治区基础教育名师1人、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B、C类人才20人、广西园丁工程骨干教师3人、桂林市名师培养对象4人、桂林市学科带头人9人,桂林市教学能手25人;高级职称47人,中级职称51人,中、高级教师占专职任课教师总数的92.5%,一批“广西区中小学优秀班主任”、“桂林市教育先进工作者”、“桂林市优秀教师”、“桂林市优秀青年教师”、“桂林市班主任标兵”、“桂林市德育先进个人”、“桂林市优秀班主任”。
办学特色
办学宗旨:服务为根本,创新为动力,育人为目的,质量求发展。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以德育德,以学论教,以材储才。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校徽
该校校徽为圆形图案,外圈为蓝色,象征着博大,上半部分为中文“桂林市逸仙中学”,下半部分为对应英文名称。内圈的麦穗象征着逸仙学子的收获与希望。
精神文化
校训:天下为公,尊师爱生,勤学创新,立志成才
校风:文明、守纪、求真、奋进
教风:敬业、爱生、严谨、创新
学风:勤学、刻苦、深思、好问
校歌
陈残云作词,廖冰兄、甄伯蔚、魏洁励作曲。
歌词:我们永远年青,我们永远向前,学校是革命的熔炉,我们是熔炉里的一群,今天欢笑在一堂,互敬互爱,互相鼓励,互相磨练,大家要虚心,学习总理革命的精神,不屈不挠,贯彻始终,意志象钢铁一样坚强,我们永远年青,我们永远向前,我们是革命的战士,要做中国的主人。
社团文化
学校有国学社、音乐社、美术社、话剧社、摄影社等二十个学生社团组织。社团节日包括文化节、体育界炎夏祭。
历史沿革
民国27年(1938年)7月1日,广东旅桂同乡会据孙中山之旨,响应孙中山先生的“兴学储材”的口号,在桂林市东华路广东会馆创建逸仙中学(私立)。
民国36年(1947年),设有高、初中各5个班,共有学生475人。
1952年11月,桂林市人民政府接办私立逸仙中学,改名为桂林市第三中学。
1953年12月,改为桂林市立第一初级中学。
1956年,学校改名为桂林市第二中学。
1963年7月,桂林市第二中学分部划出成立桂林市第七初级中学。
1981年11月,经广西区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原校名——桂林市逸仙中学,校址仍设在民主路。
1983年起开设劳动技术课,开办旅游外语和旅游服务班。
2003年11月,学校通过自治区普通高级中学一级学校评估。
2011年,桂林市逸仙中学和桂林市第七中学两校整合合并,并设立了学校的高中部校区、初中部校区。
2015年3月,学校高中部正式被授牌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九批示范性普通高中。
2016年1月,桂林市第七中学更名为桂林市民族中学。
2017年9月,高中部投入使用12000平方米的学生食堂宿舍综合楼。
2018年5月,桂林市逸仙中学和桂林市民族中学整合,重新组建成新的桂林市逸仙中学,学校初中部挂名“桂林市民族中学”。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桂林市逸仙中学】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