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经历
早年经历
柴荣于后梁贞明七年九月二十四日(921年10月27日)生于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柴家庄。他的祖父柴翁(其名佚失)、父亲柴守礼都是当地有名的富豪。后因家道中落,年未童冠的柴荣前去投奔嫁给同乡人郭威的姑母柴氏(即圣穆皇后)。
柴荣生性谨厚,帮助姑父郭威处理各种事务,深受郭威喜爱,而柴氏无子,便收养柴荣为子,当时郭威家境并不富裕,柴荣为资助家用,外出与邺都富商颉跌氏做茶货生意,往返江陵等地。其间学习骑射,略通史书和黄老学说的著作。及至成年后,弃商随郭威从戎。
入承帝位
天福十二年(947年),后汉政权建立,郭威以佐命功授为枢密副使,柴荣则被任命为左监门卫大将军。乾祐三年(950年)郭威任邺都(今河北大名东北)留守、枢密使、天雄军节度使时,授柴荣为天雄牙内指挥使,兼领贵州刺史、检校右仆射。
乾祐三年(950年)冬,后汉隐帝猜忌郭威,将其和柴荣留居京都开封的亲属全部诛杀,并企图派人杀死郭威。郭威于是以“清君侧”的名义杀向开封,柴荣受命留守邺都,主持邺都事务。次年,后周建立,柴荣旋即以皇子的身份拜澶州(今河南濮阳)刺史、镇宁军节度使、检校太保,封太原郡侯。柴荣在澶州任内,“为政清肃,盗不犯境”,深受官民倚信。
广顺二年(952年)正月,泰宁军节度使慕容彦超叛乱,柴荣屡请率军征讨,得到郭威嘉许。在战事不利之际,郭威一度对宰臣说:“如朕不可行,当使澶州儿子(指柴荣)击贼,方办吾事。”但因权臣王峻阻扰,此事作罢。十二月,柴荣被加授为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广顺三年(953年)正月,柴荣入朝觐见,但因王峻进谗,旋即返回镇所。不久后,王峻获罪被贬,柴荣于同年三月被加封为晋王,并入朝任开封府尹兼功德使。
显德元年(954年)正月,郭威病重,柴荣被加授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兼侍中,判内外兵马事。同月十七日,郭威驾崩,朝臣秘不发丧。二十一日(2月26日),柴荣按照遗诏,在柩前即皇帝位,是为周世宗。
决战高平
主词条:高平之战、后周攻北汉晋阳之战
显德元年(954年)二月,北汉世祖刘崇趁后周国丧之际,自率三万兵力,并招引辽国骑兵万余人,南犯潞州。
柴荣闻讯后,力排众议,决心亲征。他率军兼程速进,在泽州高平之南的巴公原(今山西晋城巴公镇)与北汉军遭遇。大战展开时,右军樊爱能、何徽部不战遁溃。在危险时刻,柴荣不畏矢石,冒死督战,大败北汉,斩杀其骁将张元徽。观望的辽军见状撤退。日暮时分,河阳节度使刘词领后军抵达,柴荣与之合力,再破北汉,追击至高平,刘崇丢弃大量辎重,仓皇北逃。
高平之战,巩固了柴荣的地位。战后,他为整饬军纪,斩杀了樊爱能、何徽等七十多名临阵脱逃的将士,同时对作战有功的李重进、张永德、赵匡胤等人给予重赏。
五月,柴荣又乘胜追击,包围北汉都城太原,但由于粮饷不继,又加连日霖雨,士卒病疲,未能将其攻克。而在忻口阻击辽军的部队又作战不利,大将史彦超恃勇战死,士气大挫。六月,柴荣下诏班师。
励精图治
柴荣即位之初,年富力强,雄心勃勃,决心遵照养父的遗愿,干出一番大事业。他曾向精究术数的左谏议大夫王朴发问:“朕当得几年?”王朴答道:“臣固陋,辄以所学推之,三十年后非所知也。”柴荣听后十分欣喜地说:“若如卿所言,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为实现这一目标,柴荣励精图治,锐意改革。
显德元年(954年)十月,柴荣吸取高平之战周军将不用命、士不能战的教训,命赵匡胤广募天下壮士“选取优者为殿前诸班”,将禁军整顿为一支威震邻国的军队。
显德二年(955年)三月,柴荣先派士兵及民夫疏浚深州和冀州之间的胡卢河,又夹胡卢河而建城垒于李晏口,派重兵戍守。四月,他令近臣二十余人,各撰《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平边策》各一首,柴荣亲览之。并采纳王朴的“攻取之道,从易者始”的建议,制定了“先南后北”的战略。
西败后蜀
主词条:后周攻后蜀之战
显德二年(955年),柴荣派向训(向拱)、王景率军西征后蜀,欲收复秦、凤、成、阶四州。
七月,向训等被阻于凤州,战事陷于僵局,而西征之师的军需供应不继,宰臣执意请求罢兵。柴荣派赵匡胤作为特使前往秦州前线视察战局,赵匡胤返回后,认为定能获胜,从而坚定了柴荣的攻讨之志。
闰九月,周军大破后蜀,秦、成、阶三州相继归附。至十一月,攻克凤州,尽复四州之地。
三征南唐
主词条:淮南之战
显德二年(955年)十一月,柴荣准备亲征南唐,先派李谷统领韩令坤等十二位将军出征。同时下诏要求吴越王钱弘俶出兵常州,以牵制南唐军力。次年,因不赞同李谷持重的策略,改命李重进为淮南道行营指挥使,领赵匡胤等主动出击,取得正阳(今安徽颍上西南)之战的胜利,且派兵攻取了南唐的滁(今安徽滁县)、扬(今江苏扬州)、泰(今属江苏)、光(今河南潢川)、舒(今安徽潜山)等州。后因雨季来临,留李重进军继续围攻寿州(今安徽寿县),自己则班师回京。五月,柴荣征集工匠“于大梁城西汴水侧造战舰数百艘,命唐降卒教北人水战。数月之后,纵横出没,殆绝唐兵”。
显德四年(957年)二月,柴荣因南唐援军抵达、周军不利,于是再度南征,大败南唐援军于紫金山寨,消灭唐军四万人,缴获船舰数百艘及众多钱、帛、器械。三月,寿州弹尽粮绝,向周军投降。柴荣随后自下蔡回京。十一月,柴荣亲率诸军第三次征南唐,攻濠州(今安徽凤阳西北),败唐军于涡口。一鼓作气,向东横扫沿淮城栅,所向披靡。十二月,泗州(今安徽泗县东南)守将举城投降,柴荣亲率水陆大军东下,得唐军舰船三百余艘,加之周军数百艘舰船,水陆俱奔,所向皆捷,连降濠州、涟水、亳州等地。
显德五年(958年)正月,柴荣亲自率军攻克楚州(今江苏淮安)。二月,再破扬州,继续扩大战果。三月,前往泰州、广陵、迎銮江口,大败唐军。南唐元宗李璟遣使求和,进献贡品,被迫献上四州之地,画江为界,每年进献贡物十万,以求罢兵。至此,淮南之战结束。柴荣悉平江北的淮南之地,得州十四、县六十;李璟去帝号,只称“江南国主”。四月,自扬州还京。
柴荣三次南征,不但使南唐俯首就范,而且震慑了南方各割据势力,为之后的北伐扫除了后顾之忧。
北伐幽燕
主词条:后周攻辽河北之战
显德六年(959年)四月,柴荣亲率诸军北伐辽国,取道沧州(今属河北)北上,率步骑数万直入辽境。至宁州,辽宁州刺史王洪以城降。之后,领兵水陆俱下,至益津关(位于今河北霸州境内),守将终廷晖举城投降。至瓦桥关(今河北雄县城西南),守将姚内斌以城降;辽莫州(今河北任丘北)刺史刘楚信举州投降。
五月,瀛州(今河北河间)刺史高彦晖以本城归顺。义武节度使孙行友攻克易州(今河北易县),擒获辽易州刺史李在钦。同月,以瓦桥关设置雄州、益津关设置霸州。先锋都指挥使张藏英在瓦桥关北破辽骑兵数百人,攻下固安县。
这次出师,仅四十二天,兵不血刃,连收三关三州,共十七县。五月丙午日,柴荣大会诸将,准备乘胜夺取幽州(今北京市),诸将均认为不可,柴荣不听。夜间,柴荣突患疾病,只得自雄州回师。
壮志未酬
显德六年(959年)六月,昭义节度使李筠攻克北汉辽州,擒获其刺史张丕旦。同月,柴荣回到开封,解除张永德殿前都点检职务,命赵匡胤接任;封长子柴宗训为梁王。
同年六月十九日(7月27日),柴荣因病在开封万岁殿驾崩,终年三十九岁,在位六年。八月,谥号睿武孝文皇帝,庙号世宗。十一月,葬于新郑陵上村的庆陵。
贡献影响
政治
澄清吏治
柴荣于在位短短的六年间,有志于澄清吏治,对于文武贪吏屡加重责,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旧五代史》认为他“禀性伤于太察,用刑失于太峻,及事行之后,亦多自追悔”,宋真宗亦称其“用刑峻急,诛杀过当”。不过,到了统治后期时,他已经“渐用宽典,知用兵之频并,悯黎民之劳苦,盖有意于康济矣” 。今据新旧《五代史》,列其大略:
显德元年(954年)九月,右屯卫将军薛训因“监雍兵仓,纵吏卒陪敛”被除名流放沙门岛;宋州巡检竹奉璘因“盗经商船不捕获”被斩于宁陵县。十月,在叶县巡检时“挟私断杀平民”的供奉官郝光庭以“弃市”处决;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以“监纳厚取耗余”之罪,被勒令自尽;
显德二年(955年)正月,柴荣令朝中群臣各举荐一人,允许不避亲嫌,但需要在“授官之日,各署举主姓名”,一旦发现被举者贪赃无能,便连坐举主。十二月,酷吏陶文举在宋州征收残租,致使州民数千人受刑,“冤号之声闻于道路”,甚至有数人“不胜其刑而死者”。此举被舆论“以为不允” ;
显德四年(957年)十月,左藏库使符令光因制造军士袍襦不及时,“以小过见诛”,“人皆冤之” ;
显德五年(958年)十二月,擅杀降卒的楚州兵马都监武怀恩被定罪弃市;又赐死贪污榷税钱五十万、官丝二千两的楚州防御使张顺。
选才纳谏
显德元年(954年)七月,柴荣一举任用范质、李谷、王溥三人为相;又力排众议,拔擢不由科进第的魏仁浦聘为枢密使。在显德四年(957年)十月规定制科科目时,还诏称:“不限资、见任职官,黄衣草泽(泛指民间在野之人)并许应召(考试)。”
柴荣办事谨慎,虚心求谏,他曾极为诚恳地专门下诏要求群臣尽量上书言事,还点名让翰林学士承旨徐台符等二十多名大臣各写《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平边策》各一篇。这种大面积命题对策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
修订刑律
柴荣在位时,亦对刑律进行修订,于显德五年(958年)七月颁行《大周刑统》。
军事
整顿禁军
柴荣鉴于高平之战中周军将不用命、士不能战的教训,于显德元年(954年)下诏整顿军队,他指出:“侍卫士兵,老少相半,强弱不分。”“况百户农夫,未能瞻一甲士。且兵在精不在众,宜一一点选。精锐者为上军,怯懦者任从安便,庶期不用,又不虚费。”他命禁军将领赵匡胤广募天下壮士,“躬亲试阅,选武艺超绝及有身首者,分署殿前诸班”,又裁汰老弱士卒,拔擢强壮者。通过整顿,节省了开支,更重要的是,使后周的禁军成为一支威震邻国的精锐之师,史称“士卒精强,近代无比,征伐四方,所向皆捷”。
南征北战
柴荣即位后,有扫灭诸国、澄清天下之志,而大臣王朴在《平边策》中提出了“先易后难”的主张,即:先攻下江南(南唐)、岭南(南汉),再取巴蜀(后蜀),其后是辽国的燕云之地,最后是河东(北汉)。柴荣采纳王朴之言,并以此制定统一大计。
柴荣在位期间,主要进行了四次重大的战役:
①显德元年(954年),北汉、辽国联兵南侵,柴荣御驾亲征,于泽州高平(今山西晋城高平)大破北汉,稳定了政权;
②显德二年(955年),派兵西征后蜀,接连收复前朝丢失的秦(今甘肃秦安北)、阶(今甘肃武都东南)、成(今甘肃成县)、凤(今陕西凤县东北)四州之地;
③显德二年(955年)至显德五年(958年)间,三度亲征南唐,将长江以北的淮南之地尽皆夺取,并迫使南唐臣服;
④显德六年(959年),北征辽国,在四十二天内连收三关三州,共十七县的土地。
至柴荣在位晚期,后周的疆域已经大有扩展。
修浚边防
显德二年(955年)三月,委派忠武节度使王彦超与彰信节度使韩通率领军卒及民夫,疏浚深州和冀州之间的胡卢河;并在李晏口夹胡卢河修建城垒,派重兵戍守。其后派德州刺史张藏英召募边境骁勇之民组成一支精悍的边军,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边民得以安居乐业。
编修兵书
显德三年(956年)二月,兵部尚书张昭奉诏撰成《制旨兵法》十卷,“凡四十二门”。
经济
柴荣关心民间疾苦,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改革措施,如均定田赋、限制佛教、奖励农耕、恢复漕运及兴修水利等举措,使得地方生产逐渐得到恢复:
均定田赋
显德二年(955年)三月,下诏:“应逃户庄田,并许人请射承佃,供纳租税”,对逃户回归的年限有详细的规定。促使逃户及早回归和荒弃庄田的开垦利用,大大有利于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显德五年(958年),他读唐人元稹所上的《均田表》后,大受启发,于是命人按表制成《均田图》赐给诸道节度使、刺史,随后又派“遣左散骑常侍艾颖等均定河南六十州税赋”。连历代受优待免纳租税的曲阜孔氏,也被取消特权,照平民例纳租赋。在淮南之战结束后,下诏将淮南诸州乡军“并放归农”。
扩建开封
柴荣刚即位时,开封城内道路逼仄,拥挤不堪。显德二年(955年)四月,柴荣颁布了建筑开封外城的诏书,“宜令所司于京城四面,别筑罗城,先立标志”,进而阐明了扩大城市用地的打算,至显德三年(956年)正月,征发开封府及近畿的曹、滑、郑州丁夫十余万开始建筑。在旧城之外新建罗城,相当于原来的四倍。
在扩建的同时,也给了百姓很大的自由,即等新城规划好,各类公共设施都选址完之后,百姓可以在剩下的土地上自行建造。显德三年(956年)六月,又下诏就道路宽度和绿化、建筑退线都列出了要求。此外,柴荣还对开封的水系景观进行了营造,允许市民在河边种植绿树,建设标志性建筑。这些举措,使得开封的面目一新。
限制佛教
为了增加劳动力和兵源,柴荣于显德二年(955年)五月下诏限制寺院的发展,还严格规定出家为僧尼的条件。当年废寺院三万三百三十六所,仅保留寺院二千六百九十四所,还俗僧尼多达六万一千二百人,收效显著。
兴修水利
显德元年(954年)十一月,黄河在郓州界决口,“数州之地,洪流为患”。柴荣征发丁夫六万人,派宰相李谷监筑河堤,历经三十日而完工。
显德六年(959年)二月,征发徐、宿、宋、单等州丁夫数万浚汴河;发滑、亳二州丁夫浚五丈河,东流于定陶,入济,以连通青、郓的水运之路。又疏浚蔡河,以通陈、颍水运之路。使得“导河流达于淮,于是江淮舟楫始通”。六月,黄河在郑州原武县(今河南原阳)决口,宣徽南院使吴廷祚征发丁夫二万人筑堤。
疏浚漕运水路,固然有军事意义,但对水利灌溉和经济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漕运、铸钱等
此外,柴荣在漕运和铸钱等方面也作了一些变革,如显德二年(955年)九月,下诏禁天下铜器,议立监铸钱,规定除“县官法物,军器次寺观钟磬钹铎之类所留外,自余民间铜器、佛像,五十日内悉令输官,给其值。过期隐匿不输,五斤以上处死,不及者论刑有差”。次年十月,诏:“漳河以北都县,并许盐货通商,逐处有咸卤之地,一任户煎炼。”
这些举措,减轻了后周国家的负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结束割据局面奠定了基础。
文教
教育
柴荣为纠正科举考试中出现的弊端,在显德二年(955年)下诏决定亲自阅览新举进士的诗赋、论文与策文。
显德四年(957年)十月,规定制科为三种科目: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经学优深可谓师法科、详闲吏理达于教化科。
显德五年(958年)三月,令翰林学士李昉对被贡者进行复试。次年二月,下诏:“礼部贡院今后及第举人,逐科等第定人数姓名,并所试文学奏文,候敕下发榜。”
礼乐
在文化上,柴荣延聘文学之士,于显德五年(958年)命翰林学士窦俨参定雅乐,集文学之士,撰《大周通礼》、《大周正乐》;显德六年(959年)正月,王朴详定“雅乐十二律旋相为宫之法”,又校订律准;又搜求佚书,雕刻古籍,大兴文教。
书史
显德四年(957年),命兵部尚书张昭编修周太祖及后梁、后唐末帝的实录,至次年撰成《周太祖实录》三十卷。
柴荣重视国家的藏书和文化建设。曾多次亲临史馆视察藏书情况,见藏书太少,便下诏采取激励政策,钦定凡献书之人,均给以优赐。聚而又校,选常参官三十人,对所藏图书进行校雠、刊正、抄写,并令在书卷末署校书名衔。为后周国家藏书奠定了基础。
历法
除此之外,柴荣还对历法进行了修订:显德二年(955年),命端明殿学士王朴校定历法,王朴于是“削去近世符天流俗不经之学,设通、经、统三法,以岁轨离交朔望周变率策之数,步日月五星”,撰成新历,被命名为《显德钦天历》。
对外关系
南方割据诸国
淮南之战爆发时,南唐元宗李璟致书柴荣,“称唐皇帝奉书于大周皇帝”,以兄相称;待到战败后,自去帝号,改称“江南国主”,“奉周正朔”。柴荣为表诚意,也相继释放被俘的南唐文武将臣、士卒。此后,柴荣于显德五年(958年)九月及显德六年(959年)六月分赐南唐牲畜、钱绢等物。同时,名义上臣属南唐的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也在淮南战后派衙将蔡仲赟等扮作商人,取道湖北,向柴荣表示归附诚意。显德六年(959年),又遣使奉表贡献,柴荣赐诏嘉纳。留从效为表诚意,还要求在京师建置官邸,但柴荣顾及南唐的颜面,因而未允。
柴荣在位期间,收复了被后蜀占据的西北四州,此后将蜀地降卒数千人放回。显德二年(955年)十月,后蜀后主孟昶亦曾试图与后周方面接触,但柴荣因孟昶在国书中自称“大蜀皇帝”,有分庭抗礼之意,故而不作回复。
吴越国一向臣服于中原王朝。柴荣即位之初,加吴越国王钱弘俶为天下兵马都元帅。淮南之战期间,吴越应后周要求,出兵攻击南唐。柴荣于显德五年(958年)九月及显德六年(959年)六月,分赐吴越牲畜、钱绢等物。
高丽
显德二年(955年)十月,高丽国王王昭遣使进贡。十一月,柴荣遣使加封王昭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
柴荣为统一全国,需要大量的铜,因而在显德五年(958年)再遣使携带数千匹帛前往高丽交换铜,王昭也在翌年遣使献铜五万斤。 显德六年(959年)正月,王昭再遣使进贡方物。
回鹘
显德二年(955年)五月,甘州回鹘遣使进贡。
女真
显德六年(959年)正月,生活于松花江、黑龙江下游的女真部族“遣使贡献”。
占城
显德五年(958年)九月,占城国王因陀罗跋摩三世(中国史书记为“释利因德漫”)遣使进贡。
人物形象
文学形象
京剧:《三打陶三春》,20世纪60年代由中国剧作家吴祖光创作。
秦腔:《打龙棚》
小说:在杨家将相关的演义、评书中,杨六郎之妻柴郡主为柴荣之女;《水浒传》中的“小旋风”柴进,被描写为柴荣的嫡派子孙。
人物评价
齐藏珍:陛下神武之功,近代无比,于文德则未光。
李璟:伏惟皇帝陛下,体上圣之姿,膺下武之运,协一千而命世,继八百以卜年,化被区中。恩加海外,虎步则时钦英主,龙飞则图应真人。
薛居正:世宗顷在仄微,尤务韬晦,及天命有属,嗣守鸿业,不日破高平之阵,逾年复秦、凤之封,江北、燕南,取之如拾芥,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加以留心政事,朝夕不倦,摘伏辩奸,多得其理。臣下有过,必面折之,常言太祖养成二王之恶,以致君臣之义,不保其终,故帝驾驭豪杰,失则明言之,功则厚赏之,文武参用,莫不服其明而怀其恩也。所以仙去之日,远近号慕。然禀性伤于太察,用刑失于太峻,及事行之后,亦多自追悔。逮至末年,渐用宽典,知用兵之频并,悯黎民之劳苦,盖有意于康济矣。而降年不永,美志不就,悲夫!
赵恒:周世宗固英主,然用刑峻急,诛杀过当,享祚不永,岂不由此乎。
王钦若:世宗幼而英悟,以严重自处。与宾客言,必低声柔气;商确古今及论攻战之事,则纵辩高谭。词理锋起,故时人多之。
龙衮:以周世宗之神武确断,当矢石而不惧。予观自古帝王之达者一人而已。
赵顼:①世宗诚创业造功英主也。②使天假之年,其功业可比汉高祖。
欧阳修:世宗区区五六年间,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夏,而方内延儒学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其制作之法皆可施于后世。其为人明达英果,论议伟然。即位之明年,废天下佛寺三千三百三十六。是时中国乏钱,乃诏悉毁天下铜佛像以铸钱,尝曰:“吾闻佛说以身世为妄,而以利人为急,使其真身尚在,苟利于世,犹欲割截,况此铜像,岂其所惜哉?”由是群臣皆不敢言。尝夜读书,见唐元稹《均田图》,慨然叹曰:“此致治之本也,王者之政自此始!”乃诏颁其图法,使吏民先习知之,期以一岁,大均天下之田,其规为志意岂小哉!其伐南唐,问宰相李谷以计策;后克淮南,出谷疏,使学士陶谷为赞,而盛以锦囊,尝置之坐侧。其英武之材可谓雄杰,及其虚心听纳,用人不疑,岂非所谓贤主哉!其北取三关,兵不血刃,而史家犹讥其轻社稷之重,而侥幸一胜于仓卒,殊不知其料强弱、较彼我而乘述律之殆,得不可失之机,此非明于决胜者,孰能至哉?诚非史氏之所及也!
司马光:①若周世宗,可谓仁矣!不爱其身而爱民;若周世宗,可谓明矣!不以无益废有益。②世宗以信令御群臣,以正义责诸国,王环以不降受赏,刘仁赡以坚守蒙褒,严续以尽忠获存,蜀兵以反覆就诛,冯道以失节被弃,张美以私恩见疏。江南未服,则亲犯矢石,期于必克,既服,则爱之如子,推诚尽言,为之远虑。其宏规大度,岂得与庄宗同日语哉!《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又曰:“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世宗近之矣!
曾巩:唐太宗即位之初,延群臣与图天下之事,而能绌封伦,用魏郑公之说,所以成贞观之治。周世宗初即位,亦延群臣,使陈当世之务,而能知王朴之可用,故显德之政,亦独能变五代之因循。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岁月静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周世宗柴荣】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周世宗柴荣 小编为您整理周世宗柴荣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