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该片再现了70年前(1949年)的中国,还集中展现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风貌,那个年代的市井生活,人们的衣着和饮食,街头商贩和农民的日常劳作场景以及家中陈设等。
六集标题:
第一集 中苏友谊 第二集 开国大典 第三集 老上海
第四集 老北京 第五集 解放战争 第六集 新与旧
六集的视频链接——搜索“第三集 纪实片《中国的重生》苏联摄影师眼中的中国/重生” ,旁边有六集的视频。
六集的央视33分钟的选综版——“重生-苏联摄影师眼中的中国”。
鉴赏评价
该纪录片显现了当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的独家画面,片中中共领导人十分朴素、和蔼。纪录片也反映了上海苏州河边老百姓艰难的生活状况,观众完全可以对比出现在中国人民生活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影片的摄影师们都经历过苏联卫国战争,对拍摄战争以及战后重建经验丰富。他们充满感情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通过镜头很好地表现了新中国的诞生。今天,观众尤其是俄罗斯观众还能从中感受到他们对新中国的高度赞扬、充分肯定。(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家关系研究所副所长亚历山大·洛马诺夫评)
其他信息
幕后制作
1949年9月,当时的苏联曾派出一支25人的纪录片摄影师队伍前往中国,制作一部关于中国的影片。在1949-1950年近一年的时间里,他们将中国共产党胜利的画面定格在一盘盘胶片之上。所有摄制使用的都是彩色胶片,这在当时堪称史无前例。在中国期间,纪录片摄影师除拍摄战争镜头外,还摄制了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外景,包括当时中国人的衣着饮食、街头小商贩、农民及其居所等镜头,以及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前往北京会晤的画面等。
1950年,一部名为《中国人民的胜利》的黑白纪录片在当时的苏联播出,纪录片中展示了很小一部分该团队拍摄的画面,绝大部分拍摄图像都没有在纪录片中出现。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这些影像资料便被封存了起来。
在寻找不同时期中国影视素材时,该纪录片导演、全俄国立电视广播公司总编杰尼索夫在俄罗斯国家影视档案馆中找到了大约200部彩色胶片。他率领团队历时半年编辑整理出“这些长期不为人所知,且从未对外播放的珍贵原始素材”。
杰尼索夫表示,在制作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在于,要如何从200盘底片中挑选出最终展现的画面,并将它们有逻辑性地串联在一起,同时符合观众的兴趣。由于资料实在太多,他和团队用了近一年半的时间才完成了修补、数字化、剪辑、色彩修复等工作。最终,杰尼索夫用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完成了一部《中国的重生》电影纪录片,而为了向人们展示尽可能多的场景,他又制作了6集的同名迷你系列纪录片。“之所以命名为《中国的重生》,是因为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正如我们现在所知,一个彻底奋发的时代,一个充满了令人惊喜变化的时代。”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岁月静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中国的重生:苏联摄影师眼中的中国(纪录片)】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