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美食特产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川贝母

时间:2024/11/17 3:46:58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川贝母(学名:FritillariacirrhosaD.Don)是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可达-50厘米,5-7月开花,8-10月结果。主要分布于中国西藏、云南和四川,也见于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和山西,也分布于尼泊尔。通常生于林中、灌丛下、草地或河滩、山谷等湿地或岩缝中。该种是药材“川贝”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润肺止咳的名贵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驰名中外。

  • 中文学名: 川贝母
  • 别称: 贝母,川贝,岷贝,雪山被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单子叶植物纲
  • 目: 百合目
  • 科: 百合科
  • 属: 贝母属
  • 种: 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母,瓦布贝母
  • 分布区域: 四川,青海,甘肃,云南,西藏

一、川贝母

  • 川贝母是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西藏、云南和四川,生长在林中、灌丛下、草地或河滩、山谷等湿地或岩缝中。
  • 其中甘孜川贝母尤为有名,果实饱满膨胀、果壳黄褐色或褐色,性寒味微苦,能够清肺化痰;又味甘质润故,能够润肺止咳,特别适用于内伤久咳不止,燥痰、热痰之症。
  • 甘孜川贝母可用于治疗阴虚劳嗽、久咳有痰者;亦可治疗肺热、肺燥咳嗽等症,功效强大。
  • 甘孜川贝母最知名的产品是川贝枇杷膏,几乎人人耳熟能详。
详细介绍

生长与分布

主产于四川、青海、甘肃、云南、西藏等地。

形态及特征

药材性状

1、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2、青贝:呈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

3、炉贝:呈长圜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4、栽培品:呈类扁球形或短圆柱形,高0.5~2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稍粗糙,有的具浅黄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多开裂而较平。

饮片性状

为圆锥形,高3-15mm,直径3-20mm,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外层两鳞片较厚,呈心脏形,相对包裹,内有心芽和小鳞叶数枚,内表面纯白;或为类白色蒜瓣状;或为薄片状;或为类白色细粉。质坚脆,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价值及其他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鳞茎。

性味

味苦、甘,性微寒。

归经

归肺、心经。

功效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

主治

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痰中带血,瘰疬,乳痈,肺痈。

相关配伍

1、治肺痈、肺萎:川贝一两,天竺黄、硼砂各一钱,文蛤(醋炒)五分。为末,以枇杷叶(刷净、蜜炙)熬膏作丸,芡实大,噙咽之。(《医级》贝母括痰丸)

2、治吐血、衄血,或发或止,皆心藏积热所致:贝母(炮令黄)一两。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温浆调下二钱。(《圣惠方》)

3、治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贝母、苦参、当归各四两。上三味,末之,炼蜜丸如小豆大。饮服三丸,加至十丸。(《金匮要略》当归贝母苦参丸)

4、下乳:牡蛎、知母、贝母。三物为细末,同猪蹄汤调下。(《汤液本草》三母散)

用法用量

3~10g;研粉冲服,一次1~2g。

禁忌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炮制

采集加工

夏、秋二季或积雪融化后采挖,除去须根、粗皮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或用水稍泡,捞出,闷润后掰瓣去心,干燥,或碾成细粉;或略淘,润软,切极薄片,干燥。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岁月静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川贝母】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川贝母 小编为您整理川贝母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美食特产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