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经历
1996年,出生在四川成都,3岁随父母迁入深圳。
2007年9月,从景秀小学选拔进入耀华实验学校小六(2)超常班。随后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小学六年级、初中、高中所有课程学习。
2010年,以669分的高考成绩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录取,并入选“严济慈物理英才班”。
2012年,作为首批交流生被派到了密歇根大学学习。
2013年6月,被牛津大学选中,受邀做两个月的科研实践。
2014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前往麻省理工学院读博,加入了Pablo Jarillo-Herrero的团队。
2018年3月20日,耀华实验学校向全校师生发出《向青年科学家曹原学习的决定》,号召全校师生向他学习。
2020年,博士毕业后继续在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2017年,曹原在攻读麻省理工博士期间,他通过实验发现石墨烯的排列结构中具有非规超导电性的因子,据此推测出:当两层石墨烯叠在一起发生轻微偏移的时候,材料的特性会发生剧变,并因此表现出超导体的性能。经过六个多月的反复试验后,曹原最终确立起石墨烯传导的全方位理论。
在2018年3月5日的一期《自然》中,杂志连刊两文报道了曹原关于石墨烯超导的重大发现:当两层平行石墨烯堆成约1.1°的微妙角度,就会产生超导效应。这一发现直接开辟了凝聚态物理的一块新领域,有无数学者试图重复、拓展他的研究,这一成果堪称“第五大发明”。
学术论著
2018年3月5日,《自然》发表了两篇以曹原为第一作者的石墨烯重磅论文。曹原发现让石墨烯实现零电阻导电的方法,开创了物理学全新的研究领域,能源利用率与能源运输效率有望大幅提高。
2020年5月6日,分别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最新一期Nature连发两篇论文。
2021年2月1日,以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身份,在《自然》杂志上发表《Tunable strongly coupled superconductivity in magic-angle twisted trilayer graphene》论文,这是曹原的第五篇《Nature》论文。
2021年3月31日,与团队因研究魔角扭曲双层石墨烯(MATBG)的对称性破缺多体基态和非平凡拓扑现象登上《Nature》,这是他的第六篇《Nature》论文。
2021年4月7日(美国时间),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自然》杂志上发表《Entropic evidence for a Pomeranchuk effect in magic-angle graphene》论文,这是曹原的第七篇《Nature》论文。
2021年4月19日,以一作+通讯作者的身份,在《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魔角石墨烯相关的论文。
2021年7月21日,在《Nature》上发表了第8篇论文,发现按魔角(1.56度)扭曲的三层石墨烯,在超强磁场下仍能保持超导性。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
|
奖项
|
颁发单位
|
2013年
|
顶尖海外交流奖学金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014年
|
郭沫若奖学金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018年
|
2018年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科技领域榜单
|
福布斯中国
|
2018年12月19日
|
《Nature》“2018年度科学人物”第一位
|
《Nature》
|
2021年8月26日
|
2021年凝聚态物理领域青年物理学家最高奖—麦克米兰奖
|
伊利诺伊大学物理系
|
人物评价
曹原是“开创了一个全新研究领域的杰出科学家”。(《Nature》评)
曹原的实验技巧在研究中至关重要。曹原在内心深处是个“修补匠”,喜欢把东西拆开重装,办公室里堆满了计算机和自制望远镜的零件,乱糟糟的。(曹原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导师帕布罗·埃雷罗教授评)
曹原很聪明,14岁就上大学,中学也跳了很多级,还是很厉害的。在我平常跟他接触中,他也是很聪明的。布置的任务,他能在完成的基础上更往前推进。如果布置到五分,他能够完成到六到七分,做得更多一点。这就是他超出其他同学的部分。他还是很清醒的,很低调,基本上没有接受过媒体的采访,屏蔽掉外界的声音,专心在自己的工作上面。(曹原本科导师曾长淦教授评)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曹原】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