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冯玉杰,女,1966年出生,工学博士、博士后出站人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教授,环境生物技术学科部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3年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人员。2004年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获得者。2011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9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始在博士研究生中选拔优秀人才提前留校任教,当时冯玉杰正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经系、学院、学校的层层选拔,她作为优秀博士研究生提前留校任教,从此开始了她10年的大学教师工作。10年来,冯玉杰教授瞄准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重大需求及学科前沿,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立足本职,勇于开拓,扎实奋斗,自觉奉献,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勤奋实现着报效祖国和服务社会的理想,取得了优异的工作成绩。
2018年5月,入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主要经历
1984.8-1988.7: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系基本有机化工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0.9-1996.3: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4.7-1998.7: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环境工程专业,讲师
1998.7-2000.6: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
2000.7-2002.7: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
2002.8-目前: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2003.7-目前: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博士生导师
学科:环境工程
主要作品
出版图书
环境功能材料
作者名称 冯玉杰
作品时间 2010年4月
《环境功能材料》是2010年4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冯玉杰、孙晓君、刘俊峰。
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作者名称 冯玉杰
作品时间 2004年3月
《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是2004年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该书作者是冯玉杰。
贡献影响
研究方向
污染防治中功能材料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研究:以“结构?制备?性能”关系的研究为基础,进行环境功能材料设计;与材料化学、材料工程结合,研究新的材料制备方法与工艺及材料结构的表征方法;与污染防治工艺结合,开发环境功能材料在污染防治系统中的应用。环境生物技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理论和技术,进行生物质能源化转化过程中相关微生物的生理生态研究;以秸秆生物质为原料,进行燃料酒精生产中的相关基础和应用问题研究。
论著成果
【1】航天预研课题“特种高频电磁波辐射防护材料的研制”,国家发明三等奖及航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2名)
【2】航天攻关课题“8%扑虱灵农药水面扩散剂”,航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被列入了1999年全国高等院校十大科技进展中(第4名)
【3】冯玉杰,李晓岩等编著,电化学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5
【4】孙德智主编,于秀娟,冯玉杰副主编,环境工程中的高级氧化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5】冯玉杰编著,环境工程中的功能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5
【6】Yujie Feng, X.Y. Li, Electro-catalytic oxidation of phenol on several metal-oxide electrodes in aqueous solution, Water Research, 2003,37(10): 2399 ? 2407
【7】Yujie Feng, Yuhong Cui,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i-based SnO2 electro-catalytic electrode, The 203rd Meeting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April 2003, Paris
【8】Yujie Feng, Herbert H.P. Fang, Effect of pH and temperature shock on the acidogenic and hudrogenic activities of glucose-degrading bio-granules, J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2,12(4):
【9】冯玉杰等,BaPbO3的电子结构与光子吸收性能,无机化学学报,2002,18(4):342-346
【10】冯玉杰等,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钕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中国稀土学报,2002,20(3):207-211
【11】布鲁斯 洛根,冯玉杰、王鑫等译。《微生物燃料电池》,2009,化学工业出版社。
【12】Feng, Y., Yang, Q., Wang, X. and Logan, B. E. (2010), "Treatment of carbon fiber brush anodes for improving power generation in air-cathode microbial fuel cells", J. Power Sources, 195, 7, 1841-1844.
【13】Feng, Y., Lee, H., Wang, X., Liu, Y. and He, W. (2010), "Continuous electricity generation by a graphite granule baffled air–cathode microbial fuel cell", Bioresource Technol., 101, 2: 632-638.
【14】Wang, X., Cheng, S., Feng, Y., Merrill, M. D., Saito, T. and Logan, B. E. (2009), "Use of Carbon Mesh Anodes an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retreatment Methods on Power Production in Microbial Fuel Cell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43, 17: 6870-6874.
【15】Wang, X., Feng, Y., Wang, H., Qu, Y., Yu, Y., Ren, N., Li, N., Wang, E., Lee, H. and Logan, B. E. (2009), "Bioaugmentation for Electricity Generation from Corn Stover Biomass Using Microbial Fuel Cell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43, 15: 6088-6093.
【16】Wang, X., Feng, Y., Ren, H., Wang, H., Lee, H., Li, N. and Zhao, Q. (2009), "Accelerated start-up of two-chambered microbial fuel cells:Effect of anodic positive poised potential", Electrochimica acta, 54: 1109-1114.
【17】Wang, X., Feng, Y., Wang, E. and Li, C. (2008), "Electricity generation using nickel foam solely as biocathodic material in a two chambered microbial fuel cell (Abstract).",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136: S662.
【18】Feng, Y., Wang, X., Logan, B. E. and Lee, H. (2008), "Brewery wastewater treatment using air-cathode microbial fuel cells",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78, 5: 873-880.
【19】Wang, X., Feng, Y. J. and Lee, H. (2008), "Electricity production from beer brewery wastewater using single chamber microbial fuel cell",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7, 7: 1117-1121.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冯玉杰】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