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文体娱乐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芭蕉书屋图》

时间:2024/11/16 22:36:07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芭蕉书屋图》又称《安南道上》,画上题:“芒鞋难忘安南道,为爱芭蕉非学书。山岭犹疑识过客,半春人在画中居。余曾游安南,由东兴过铁桥,道旁有蕉数万株绕其屋。已收入借山图矣。齐璜并题记。”钤朱文“木人”,白文“白石翁”“老夫也在皮毛类”印,另有朱文“辛家曾藏”印。2011年11月17日,在北京翰海秋拍“庆云大观——近现代书画”专场上,齐白石《芭蕉书屋图》以9315万元成交。
  • 中文名称: 芭蕉书屋图
  • 创始人: 齐白石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齐白石《芭蕉书屋图》(又称《安南道上》、《绿天过客图》、《蕉屋图》),轴,纸本设色,180×47cm。题:“芒鞋难忘安南道,为爱芭蕉非学书。山岭犹疑识过客,半春人在画中居。余曾游安南,由东兴过铁桥,道旁有蕉数万株绕其屋。已收入借山图矣。齐璜并题记。”钤朱文“木人”、白文“白石翁”、“老夫也在皮毛类”印 ,另有朱文“辛家曾藏”印。

产品设计

齐白石《芭蕉书屋》

董其昌《容台集》中记载:吴仲圭本与盛子昭比门而居,四方以金帛求子昭画者甚众,而仲圭之门阒然,妻子顾笑之。仲圭曰:“二十年后不复尔”,果如其言。这段文字大致可以这样理解:吴镇和他的邻居盛懋都是画画的,盛懋当时画的那叫相当的牛,所以全国出了名,于是乎为了买他的画儿,大家是踢破了门槛儿。相比而言,吴老师就憋屈的厉害,门可罗鸟,人毛不见一个,他老婆说,你行不行啊,咱这日子还过不过了?吴老师是个实在人,木木的回了句:二十年之后再看吧,如果你不离婚,我也能这样。后来的事儿大家就都知道了。我们谈这个的话题不是为了贬低盛子昭,因为他画的画并不差。这不是一个风水轮流转的问题,人们老是说:吹尽狂沙始到金。谁是艺术价值的最终决定者,像马克思所坚持的历史唯物主义所认为的,时间能检验一切吗?应该能吧!历史能赋予大画家一种责任,这种责任可能用迷信的说法是其自身不能体会的,但他肯定是能完成他的使命的,当然,这也是马哲的理论。齐白石,百代高标,外国人翻译成英语再回译为不怎么通顺的汉语估计应该是这句话:齐白石,是怎么夸奖也是不能为过的。各种理论都认为,中国画,尤其是中国山水画,到了清朝四个大王(因为还有四小王等),就完蛋了;还有各种理论认为,不是这个样子的,认为到了董其昌董老师这一代,就GAME OVER了!因为大家都在模仿前人的东西,前人的成就,再加上董老师的认真地和不经意地吹嘘以及各位皇帝的不懈努力,模仿前贤就是如同当今的时尚。有的理论骂得比较狠,我就不一一引用了。当然,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最少还有四僧嘛!老和尚们又都是所谓的明门正统,怎么也得挣扎一下,于是,“一反陋习”(谁的陋习不言自明)。到了近现代,模仿传统,没有创造性的中国画(当然,中西结合的问题暂且不谈)还是风行天下的。齐白石一出,我想引用某人的话说:“世界为之震动”。还是用马老师的话说,历史的车轮是滚滚向前的,是符合“否定之否定”原理的。大概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五代、北宋的山水画是具有创造性的,南宋院体学北宋;元虽学北苑、巨然,仍使风气为之一变;然后,朱元璋先生喜欢硬的,画坛重新拉回南北宋的“北派”山水,接着明中期画坛稍微震动了一小下,到了后期由于董老师的坚持,大家就全模仿了;最能坚持的还是四王,就是摆明了,所谓模仿就是创作,创作就是模仿。这也是马哲的理论,无可厚非?清朝二百多年的画坛,就被笼罩在这阴云密布之下了,那谁能拯救或者改变呢,白石老人而已。

多年以后,试数近现代所谓的大画家、名画家还有几人?钟嗣成《录鬼簿》的诸君,为今世人能知几人?君不见古来人人皆寂寞,唯有数人留其名。可能一百年不算啥,但二百年呢?估计白石老人肯定是留在丹青上的。白石老人曾有“删去临摹手一双”句,反对的是谁,不能深究。但我们需要崇尚的是老人这种原创的精神。大理论家陈传席先生曾这样说“白石的山水太天才化了,只宜欣赏,不宜师学”。如果说白石老人的花卉翎毛有青藤白杨或他人的影子,那老人的山水才是真正的“我家山水”!尽管白石老人在山水上也继承了前人的传统(也曾学四王山水),但改的比较彻底。刘新惠先生也认为“白石山水甲天下”!本幅《芭蕉书屋》,是具有文人化画风的山水意境,气势雄浑,趣味高古;且构图大胆,新颖绝伦,展现出出人意表的奇想。大家所谓白石老人的“馒头山”是不加皴染的率性而为,这是真正的“独抒性灵,不拘一格”的童心展现,是“吾写吾法”的真性情的描绘。但这种率性而为并不是粗疏,试看白石老人笔下之芭蕉,说“疏可跑马,密不透风”,还说“各有千秋,绝不雷同”,从这张画上完全可以体会一番。每一片芭蕉叶子各具形态,或掩或映,或争或让,或压或承,而最主要的是,尽管如此之繁杂,但绝不凌乱,只要你顺着叶脉往下走,就能发现每片叶子都长在它应该长的那棵树上。如果再拆开看每一根线条,那是功力的体现,篆籀笔法,且流畅自然,非成竹在胸者不能为之;非大师不能为之!就是您想用哪个名人诗句都概括不出而只能说的那句“牛x”!再看构图,所谓经营位置,“计白当黑”亦或“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是教学理论的范本。整个画面是“白”与“黑”的冲突与融合。画面好像没有用色,仔细考虑是不是应该这样想:头上是晴朗的,一望无垠的蓝天,占了大约画面三分之一的空白,而中间“留白”是一片蓝汪汪的湖水,绿色的芭蕉叶、白色小屋全用白描勾勒,蕉林小路曲径通幽,回环之中引人入胜。而只是点厾的苔点儿和远山是重色,须用笔繁多的绝不渲染,略为简易的重笔为之,加上优美的自书诗文“芒鞋难忘安南道,为爱芭蕉非学书。山岭犹疑识过客,半春人在画中居”以及整个的浓墨题款,显得对比强烈而冲淡和谐。最后试谈本幅图的境界,“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或许是自我选择的,举个例子吧!在白石老人画的这张芭蕉书屋里,或闲聊、或手谈或独钓,您是愿意呢还是愿意呢还是愿意呢!前人曾有《卧游图》,说白了就是躺着看着画儿,想在画儿里面逛逛,或者小憩一会儿。那这张《芭蕉书屋》的境界,还真得您自个儿去体会了,小子多说就扫了您的雅兴。白石老人的《芭蕉书屋图》有多幅,其“蕉屋”主题与远游印象、家乡记忆都有关系。早的一幅同题画作于1907年游钦州时名作《绿天过客图》。以后《绿天过客图》的变体画,多题名“芭蕉书屋”或“蕉屋”。“芭蕉”形象在齐白石的艺术世界里成为入乎现实、却又超越写实的多元文人意境绘画语言。白石老人一再描写芭蕉主题诗画,借着芭蕉,抒写情怀,等同效法古代文人陶渊明不如归去寓意,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芭蕉意象画作,透露出个人怀乡的感觉世界和心理世界。

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是人类努力的必然,但“双刃剑”的弊病就是造成了“世界是平的”,“同一性”是这个世界的特征,我们都生活在一样的、狭小的、灰色的空间里;吃的、穿的、用的都是一模一样的;漫无目的、无聊却终日忙碌,不知何日就见到了地下的那个老皇上。白石老人的田园风格让我们能回忆起童年那些美好,田间放牧、草间捉虫、河里打渔摸虾甚至是无事闲看路边的野花。这些是每个成年人所谓“偷得浮生半日闲”所须重温的那些逝去的日子。所以说白石老人的画给人一种温暖、一种期盼、一种寄托、更甚至说是光明。小子窃以为,收藏不仅仅是要体现它时下的价值,收藏的主要是文化。从艺术思想史的角度考虑,家国之思是每朝每代人都要经历的苦痛,而作为表现手段之一的艺术形式绘画可以用“暮鸦宾鸿”为之,也可以用画家熟识的旧物表达,作为山水田园画派的白石老人,用自己天才的表现方式做了《芭蕉书屋》,诠释了其真情真性,都说思想与形式的统一,您认为他老人家做到了吗?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芭蕉书屋图》】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芭蕉书屋图》 小编为您整理《芭蕉书屋图》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文体娱乐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