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绣
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刺绣工艺品的总称。现代意义上的湘绣主要是在湖南民间刺绣工艺的基础上融入古代宫廷绣,士大夫闺阁绣的技艺与某些形式,同时吸取了苏绣和粤绣及其他绣种的精华而发展起来的刺绣工艺品。湘绣主要以蚕丝、纯丝、硬缎、软缎、透明纱和各种颜色的丝线、绒线绣制而成,其构图严谨、色彩鲜明,各种针法容于表现力,通过丰富的色线和千变万化的针法,使绣出的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无论平绣、织绣、网绣、结绣、打籽绣、剪绒绣、乱针绣等都充分发挥针法的表现力。注重精细入微地刻画物象的外形和内质。
湘绣是一种传统的手工刺绣,它强调写实,质朴而优美,形象生动,结构上虚实结合,巧妙地将我国传统的绘画、刺绣、诗词、书法、金石各种艺术融为一体,表现出不凡的品质。这是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的工艺创造,它一针一线所刺绣的,都倾注着绣工对工艺的精心创作和持之以恒的心血。是文化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智慧与技巧的相得益彰。在历史绵长的流变中,湘绣如一朵色彩丰富的奇葩,呈现出一派巧夺天工的斑斓景致。
湘绣分类:从刺绣的结构可分为单面绣、双面绣、双面全异绣等。从刺绣的内容可分为:人物绣、山水绣、花鸟绣、走兽绣、字画绣等。
地标地理
长沙是湘绣的发祥之地,古为楚之重镇、秦之名郡、汉之国都,是一座具有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长沙素有“荆豫唇齿、黔粤咽喉”之称。地处长江以南,北连武汉,南接广州,又扼承东启西的要冲,堪为战略重镇。
因民谣“天上长沙星,地上长沙城”,故长沙又称“星城”。位居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为丘陵盆地。湘江纵贯其间,靳江、浏阳河、捞刀河、沩水从东西两侧汇于市区注入湘江。它西倚岳麓山,东北则是浏阳河冲积平原,江湖密织,山岳连绵,四通八达。年平均气温摄氏16.8~17.2度,属北亚热湿润气候区。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历来为蕴秀滋华之地。
长沙物产资源富饶,素有“鱼米之乡”、“花炮之乡”、“湘绣之乡”、“陶器之乡”、“有色金属之乡”的美誉。自古商贸繁荣,历史上曾为中国四大茶市、四大米市、五大陶都之一。富饶的物产也造就了厚重的人文资源。“潇湘洙泗,屈贾之乡”,屈贾留传的诗赋、汉墓出土的文物、张仲景的《伤寒论》、长沙窑的釉下彩及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无不闪烁着历史文化的光辉。“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是历史寄予长沙的希望。远到怀素的书法,近到田汉的戏剧、谭盾的音乐等一大批闻名遐迩的文化名片,均为长沙大地所润育。
悠久的湖湘文化、神秘的伟人故里、秀美的山水洲城、人杰地灵的区域环境,是湘绣得以成形、兴盛繁荣的源泉。
文化背景
湘绣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华民族悠久的物质文化史紧密相连,时代的兴衰使它经历了艰难的历史发展过程。它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经过历代艺人的相互交流、切磋,不断创新,并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适应市场需要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技艺体系。
中国刺绣工艺史的载体就是一部材料史,据《皇图要览》记载:“伏羲化蚕”,在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开始出现了养蚕、缫丝、织帛;约2500多年前,开始出现刺绣。当时的刺绣主要以纹样和色彩为蓝本,因此,《周礼·考工记》的“五彩备,谓之绣”,就将刺绣和形象的描画结合起来。《诗经》中的《唐风》载有“素衣朱绣”;《左传》中的“衣必文绣”,都说明远在2500多年前的东周时期,刺绣就已十分盛行。
1958年,在湖南长沙烈士公园工地所发掘的战国木廓墓中,出土了两件绣花绢残片,佐证湖南刺绣已具有2000多年历史。田自秉教授在所著的《中国染织史》中指出:“湘绣的历史,过去一般都认为创始于清朝未年,最为晚出。但自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绢地长寿绣’、‘绢地乘云绣’、‘罗绮地信期绣’等精美汉代刺绣后,对于它的历史有了新的认识。可以这样说:湘绣是在清代后期形成了独特风格的刺绣体系。”而“湘绣”这一名称,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见称于世。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湘绣(沙坪产区)】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