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分布
由于英国过去在世界各地有许多殖民地的缘故,因此在现代,英语在许多国家与地区,都是通用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
英语在下列国家和地区是第一语言: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巴哈马、爱尔兰、巴巴多斯、百慕大、圭亚那、牙买加、新西兰、圣基茨和尼维斯和特立尼达和多巴哥。21世纪世界上把英语作为第一语言(本族语)的人口约有5亿。
英语在下列国家和地区中是通用语言,这些国家和地区包括加拿大、多米尼克、圣路西亚和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爱尔兰(连同爱尔兰语)、利比里亚(连同非洲语言)和南非(连同南非荷兰语和其他非洲语言)。作为第二语言(即不是母语,但为所在国通用语)使用的人口约有10亿。
英语是下列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语言(之一),但不是本地语言和通用语言:斐济、加纳、冈比亚、印度、基里巴斯、莱索托、肯尼亚、纳米比亚、尼日利亚、马耳他、马绍尔群岛、巴基斯坦、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所罗门群岛、萨摩亚群岛、塞拉利昂、斯威士兰、博茨瓦纳、坦桑尼亚、赞比亚和津巴布韦。
音系
英语音系学是指对英语音系(亦即声音系统)的研究。正如所有语言,无论考虑历史与否,英语口语的发音因不同方言而异。
这种变异在英语特别明显,因为它在广泛地区使用,是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爱尔兰、新西兰、英国和加勒比海英语国家等国的主要语言,在世上每一个州都有人以之为母语或第二语言。
英语并没有决定性和国际承认的标准,所以不同国家的英语有时可能妨碍沟通。虽然如此,不同地区的英语口音仍能互相理解。
词汇
几乎所有的日耳曼语源字汇(包括一切基本字汇,如代词、连词等)都相对来说更短、更非正式。法语或拉丁语源的字汇通常代表更加优雅或更能显示专业造诣,显得比较有知识。但是,过多运用古拉丁语源字汇,则会被认为矫饰或刻意卖弄,而过多使用日耳曼语源的词汇又会给人粗俗、无文化、地位低下的印象。乔治·奥威尔的文章《政治与英语》对此作了透彻的描写。
英语使用者在选择单词时,通常可以从日耳曼语源、法语和古拉丁语源的近义字汇中挑选:如“sight”(丹麦语sigte)和“vision”(法语vision)、“freedom”(弗里希语fridom)和“liberty”(法语liberté)。这些近义词之间都有微妙的差异,使用者能够自由选择组合表达不同的观点。
日常生活中,部分所用到的词汇是日耳曼语源。大多数法语和古拉丁语源的字汇通常用在更加正式的讲话和文章中,比如法庭发言或者编写百科全书。在医学、化学等的许多术语也为法语或拉丁语源。
英语以它巨大的词汇量而著称,很容易引入专业术语和输入新词到日常使用中。另外,俚语也为旧词换上了新的含义。这种灵活性非常明显,通常需要正确区分正式的用法和日常一般用法;英美的初等教育教师一般会提醒学生那些日常广泛使用但在正式场合中并不正确的字汇。请参看:社会语言学。
整个中世纪期间,来自法国的法语借词给人以正式、威严的感觉,(这个时期内的大多欧洲人都这么认为),这对英语造成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在现代英语中可以找到。因此,今天人们普遍对源自法语的词感到非常正式,是由来已久的。举例来说,大多说现代英语的人认为“a cordial reception” 较 "a hearty welcome" 更为正式(前者来自法语)。另一个例子是,表示动物的词汇与代表他们的肉的词汇很少被分开创建。如代表牛(cow)和猪(pig)的肉的 beef 和 pork(来源于法语 b?uf 和 porc)。
词汇量
英语的词汇量非常庞大(总计990,000个),但如果要估计具体数字,必须先判断哪些能够算作其单词。不过与其他语言不同,并没有一个权威学术机构来规定何为正式的词汇。医学、科技领域不断涌现新词,一些进入了大众日常用语中,其他只在一小部分人群内部使用。移民群体带来的外语单词也经常融入英语社会中去。一些古词和方言单词能否算作英语也无法判断。
《牛津英语字典》(第二版)收录了超过五十万个条目,标准比较宽松:“包括文学与日常对话中的标准词汇,无论当代、废弃或古语,也包括主要的科技词汇和大量方言、俚语。”
自从电子计算机普及以来,使不少与这范畴相关的词语进入大众的生活;另一方面,与电信科技相关的新词,有不少都是透过词缀的组合来构成新词。
举个例子:“wiki”本身是夏威夷语,但由于维基百科的普及,创建了“wikify”(wiki + -fy,维基化的意思);然后又从wikify创建了“wikification”(维基化的过程或行动)。
另外,在数据库中使用的一个新创词语“serializability”,意思是“把准备写入数据库的资料串流化的可行性”,本身亦是源自另一个新创建词“serialize”(把准备写入数据库的资料串流化,源自“serial”,即串流)。
方言
英语是一种多中心语言。由于英语的使用范围极为广泛,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种地区性变体。语言学家已经不再把伦敦或英国上层人士的英语作为唯一的标准英语。除英国英语外,最重大的是北美英语和澳新英语。自从17、18世纪,美国英语、加拿大英语、澳大利亚英语、新西兰英语开始成为独特的方言。它们也各有自己的地区性的语词、语法和语音。其他像印度英语、东南亚英语、加勒比地区英语和非洲某些新兴国家的英语,都各自受到了当地语言影响、具有语音和词汇上的特点。
英语的主要方言在语音上有着相当明显的差别,拼写的差别则较小。一般人们以一些学术机构的辞书作为标准的英语,例如《牛津英语词典》等。在学术、科技文章方面,来自各国作者使用的是一种共同文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美式英语”这个术语通常被理解为美国人特有的语词和语法,在当时的一些“纯洁主义”的英国文人看来,它不是纯正的英文,但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式英语”一词的概念逐渐变了,只指在美国本土上使用的英语,而不论其与英国英语的异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美国的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发展,美国英语已反过来对其他方言产生影响,并且正在日益扩大这种影响。
未来变化
在未来,英语本身也会出现新的变化,越来越简易是它的发展趋势。中国知名语言学家周海中教授在《二十一世纪的英语特征》一文中作出了大胆预测:到本世纪末,英语的拼写与读音逐渐统一起来;词汇和语法方面的不规则变化被类推法所改造;多用缩略词、省略句和简短句,造词经济;词性转换极为灵活,表达方式更加简洁、简明;常用词语的重复率相当高;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等之间的界限几乎消失。所有这些,将极大地方便人们学习和使用英语这一交际工具。
国际语言
英语在许多国际组织或者会议上都是必需语言,联合国秘书长的当选条件之一,是掌握英语。
由于讲英语的两个主要国家——英国与美国,先后成为世界大国之故,并在商业、学术领域具较大影响力,在科技方面的突出贡献和领先地位,因此许多人都将英语做为一种外语或第二语言,把英语作为外国语使用的人约3-5亿。英语在欧洲大陆及日本是最普遍作为外语来学习的语言(94%),接着是法语和西班牙语,在中国等国家,英语是学校的必修外语课程。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和作为外国语这两种不同的使用法,说明英语正在愈来愈被看成一种国际交往的工具,它不再为一国或一个民族所专有,而是一种中性的信息媒介。
基本英语是为了国际交流使用而简化了的英语。它通常被一些飞机厂商和其他国际企业用作书写手册和交流。远东的一些学校把它作为基础英语来教授。
中国大陆
小学至高中阶段,特别是中学阶段,几乎全部的学校选择英语作为其主要或唯一的外语必修课。中国自1980年代末期至1990年代初期开始,在全日制普通大学推行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作为对选择英语作为第一外语必修课课程与拿到大学毕业证书的达标要求。2001年,颁布《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学习英语的起始年级从初中一年级提前至小学三年级,逐渐加强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国从1949年至在1950年代,因与苏联的关系极为密切,主要以俄语作为第一外语,从1960年代以后,开始选择英语作为第一外语,特别是1983年以后,英语在高考中,同语文、数学等科目一样同等对待。以此为导向,中国大陆的高中课程,基本上以英语作为外语教学课程的必修课。在全日制普通大学,除了非英语外语专业以外,一般均以英语作为必修课,其他外语作为选修课;而非英语专业的语言专业,一般要求同时对英语作为必要课程之列。
2019年1月15日,中国教育部考试中心与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在北京联合发布雅思、普思考试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对接研究结果,标志着中国英语语言能力标准与国际考试接轨,中英在教育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
中国台湾
在中国台湾地区,英语是所有中小学生的必修外语课程,大学也往往要求学生的英语程度需达到一定水平,同时台湾许多大学的专业课程常常使用英语教科书(习称“原文书”),由于英语是所有台湾中小学生必修课程,亦是重要的国际交流语言与中学和大学的应试科目之一的缘故,因此以坊间为应试、会话等目的而出的英语参考书非常多,也有许多补习班教授、补强学生英语。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英语】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