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哈特谢普苏特墓是埃及的第一位女王哈特谢普苏特的陵墓,位于底比斯卫城的最北端,建在峭壁北端。哈特谢普苏特下令将自己的陵庙建在峭壁上,是希望自己的统治能够长治久安。埃及的第一位女王哈特谢普苏特的陵墓。
景点景观
女王陵放弃了传统的陵墓布局,完全按山崖谷地环境的需要把整个建筑设计成叠升的三层。台阶柱中央以平缓的梯道连接,最上层柱廊的后面才是殿堂本部,其内殿凿于山崖之中。正面柱廊为简单的方形柱,上层侧廊则为刻有凹槽的圆柱,各种廊墙面皆有彩色壁画,柱廊外观则以清亮纯净的色调和作为背景的悬崖相呼应。这种建筑手法被认为是古代建筑中和自然景观充分结合的典范。虽然历经3000多年,大殿上的浮雕至今保存完整。两层平台极其广阔,每层平台前设廊柱和通廊,配有极细腻的浮雕,内容为女王降生、女王出访蓬特、众人搬运方尖碑等。
荣誉及其他
陵墓
结构
崇信太阳神的古埃及人按照太阳东升西没的规律兴建城池:东岸是活人居住的城池,宫殿如云,庙宇森列,无限繁华;西岸以远则是阴间冥府之地,陵寝遍布,珍宝深积,一片哀荣(古埃及著名的金字塔都在西岸)。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67~1085年,第十八、十九、二十王朝),首都底比斯的西岸一带被开辟为古代最大的一个墓葬区,长达数十里的地带内,满布着数以千百计的古墓;在尼罗河各地边缘的山崖与河岸之间,耸峙着法老们的巍峨祭庙,至于他们的墓室则深藏于著名的帝王谷中。由于古埃及人厚葬的习俗,这个位于西岸的亡灵城的富丽堂皇要远胜于东岸的底比斯都城,留下的遗迹也远较东岸为多,其中尤以法老的祭庙最为壮丽。而新王国时期所有的祭庙建筑中,最有特色也最为美观的则当推哈特谢普苏特的祭庙。
祭庙
祭庙是做什么用的呢?根据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人的灵魂不灭,肉体死亡之后的世界是一种迥异于凡间的伟大天地。但是想要获准在那里定居,首先要保证遗体万无一失,其次必须得到天神在世界最终判决书中的批准,要懂得一套秘密的礼仪,而且死后要带走一批与生前地位相称的财富。祭庙是用以进行对法老来世的荣华富贵极其重要之仪式的寺庙,当然它还要为法老祭献供奉一日三餐。在金字塔的黄金时代,法老的木乃伊和随葬品都藏在巨大的金字塔内,与塔连通的祭庙,则是前者的附属建筑。然而愤怒的人民的起义和盗墓者的猖獗,迫使后世法老不得不重新考虑这种布局。从中王国(约公元前2181~2040年,第七至第十王朝)开始,金字塔就只具象征意义了,真正存放木乃伊的墓室则凿建在隐蔽的山崖深处,不过,那时的墓室和祭庙还没有截然分开。第十一王朝法老孟特霍特普二世建于尼罗河西岸的一座异形金字塔庙,可说是这种变化的开端。日后各代法老虽然没有仿照这种形制,却使金字塔不再成为法老陵墓的主体,而山崖中的墓室和河谷边的祭庙却日益重要。
墓葬
古埃及墓葬形式的巨大变化始于新王国的图特摩斯一世——哈特谢普苏特之父。他怀着极大的勇气经过慎重的权衡利弊之后,把自己的墓室同祭庙分开,二者相距近1.6千米。这种大胆的措施对他的灵魂极为不利,甚至也给自己死后的永生带来了威胁,因为灵魂要通过在死者的祭庙里按宗教节日举行祭祀才能生存,而且据说灵魂是不离遗体左右的。然而图特摩斯一世的遗体却藏在了远离祭庙的地方,希望冀此保证自己不再遭受与前人同样的骚扰。他的率先入驻标志着帝王谷建筑活动时期的开始。
对法老陵墓这截然分开又不可或缺的两部分:墓室和祭庙,我们采取了这样的办法:《图坦卡蒙墓》篇专门介绍墓室,而此篇则重点介绍祭庙,因为正如图坦卡蒙墓以其完整的墓室出名一样,哈特谢普苏特墓(Hatshepsut’s Tomb)也以其宏大壮丽的祭庙而垂名建筑史。哈特谢普苏特(公元前1489~1469年在位)是古埃及王国时期唯一的女法老,也是埃及历史上记载最早的伟大女性之一。她和她的同父异母兄弟、也是她的丈夫图特摩斯二世从公元前1496年起共同执政,直到公元前1490年图特摩斯二世英年早逝。他们二人只有一个女儿涅弗鲁瑞,图特摩斯二世指定其偏房所生儿子(即图特摩斯三世)为继承人时,便令二人成婚,这种王室内部成婚的习惯可以保证王位的更加巩固,像图特摩斯二世本人的婚姻就是如此。然而,哈特谢普苏特新寡后不但摄政,而且翌年为自己加冕,声称自己拥有所有的权力与国王的头衔。为了使她的王位名正言顺,掌权之后,她在祭庙的墙壁上仔细记录并描绘了她“从神所生”,并且在壁画中,她由父王——图特摩斯一世加冕为王。这位以“阿蒙——拉神之女”的名义进行统治的杰出女性“使埃及向她低了头”,她的长期执政,对埃及来说是一段和平与繁荣的时期。许多伟大的建筑在她的时代耸立起来:她修复了很多被希克索斯人①破坏了的建筑,并在卡尔纳克神庙立起了两座高达30米的方尖碑,不过,其中最伟大的建筑则非她的祭庙莫属。
哈特谢普苏特祭庙由女法老宠信的公共事务大臣森马特设计。在它的南侧是孟特霍特普二世墓(约建于公元前2050~2010年),后者开始摒弃金字塔单纯、原始的艺术构思,一方面另建墓室于别处,一方面把金字塔置于双层的外沿围绕柱廊的土台上,塔身变得很小,有如柱廊中央的屋顶。这种塔庙合一的建筑甚为独特美观,给了哈特谢普苏特祭庙很好的启发。后者的造型的确部分参考了前者,但它则完全淘汰了金字塔的造型,并且放弃了传统的神庙布局,而完全按照山崖台地景观的需要来从事设计和建造,使整体布局更加宏大开阔,与周围环境的结合也更为密切。
这座祭庙建在半圆状的梯形峭壁中,背依山岩峭壁,巧妙地利用了断崖伸出的宽阔平台来建造主体建筑。整个建筑设计成迭升的台阶柱廊,有明确的纵深轴线,用平缓的坡道贯穿层叠的柱廊。最上层柱廊后面是殿堂本部,内殿则凿于山崖之中。正面柱廊用简单的方柱形,简洁明快;第一层平台上的侧廊采用刻有凹槽的圆柱,形制优美;第二层平台上的柱廊则采用国王祭庙特有的奥西里斯柱,每支立柱前安放一尊身着奥西里斯式服装的女王像。这些柱廊比例协调,庄严而不沉闷,外观色调清亮纯净,与作为背景的悬崖互相呼应。这座祭庙的装饰非常精美。各种廊庑的墙面上都有华丽的彩绘壁画和浮雕。一些浮雕描述了女王神圣的诞生和她统治期间的大事,包括派遣贸易船队远征朋特(今索马里海岸),搬运碑石到卡尔纳克神庙,以及一些宗教活动。
哈特谢普苏特祭庙因成功地利用了天然地形和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从而被认为是古代建筑中和自然景观结合得最好的杰作之一。其对传统的突破,充分表露了埃及艺术家创新的才能,而这在君主专制的制度下是非常难能可贵而且也难得一见的。
哈特谢普苏特
人物简介
哈特谢普苏特Hatshepsut,或译哈采普苏特,哈特舍普苏特,赫雀瑟(意为最受尊敬的),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女王(公元前1503年—公元前1482年在位)。
戴假胡须、身着男装、束胸宽衣、手执权杖、威严无比,这就是古埃及最有权力的女法老的一贯装束。极少有人见过她本人,她的真实相貌和她的传奇故事一样神秘。
哈特谢普苏特是开创古埃及一代盛世的第18王朝法老、图特摩斯一世与王后唯一的孩子。哈特谢普苏特是法老图特摩斯一世与王后阿莫斯之间唯一的嫡女,图特摩斯二世的异母妹与妻子,图特摩斯三世的继母。
执掌国政
哈特谢普苏特执掌国政的期间,停止了埃及向外的战争,因而使埃及在叙利亚及巴勒斯坦的统治权动摇,虽然如此,但哈特谢普苏特开始了埃与邻国的商贸,使埃及在她执政的期间变得十分繁华富庶,哈特谢普苏特继而利用财富开始大规模建筑神庙,包括在底比斯的停灵庙(Deir el-Bahri)。
考古发现
2007年,埃及官员宣布在KV60墓发现的一具木乃伊经DNA分析后,相信是哈特谢普苏特本人。埃及考古界认为,这一发现是自1922年发现图坦卡蒙法老木乃伊以来埃及最重大考古发现,认为它将使世界震惊。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哈特谢普苏特墓葬庙】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