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经历
1893年孙连仲出生在河北雄县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孙父经营钱粮行,生意兴隆,获利颇丰,购置田产四百余亩。孙连仲兄妹五个,在兄弟中排行老二。孙连仲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孙连仲从小生活在一个比较优裕的环境里。孙上过几年私塾,但他对读书没有兴趣,经常逃学,喜欢舞刀弄枪。
正式从军
1912年2月,北洋军到雄县招兵。19岁的孙连仲应征入伍。入伍后,孙连仲被编入第二镇八标二营八连为学兵。
1914年,孙连仲到冯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炮兵营任班长,深得冯玉祥赏识。
1915年底护国战争爆发后,冯玉祥部在四川作战。孙连仲在龙头山一役中,曾一人扛起238斤的山炮,带领士兵抄后路袭击护国军,一炮击中对方阵地,取得胜利。擢升为炮兵营第一连连长。
1917年,第十六混成旅已回驻京津之间的廊坊,冯玉祥一度调离16旅。张勋复辟事件发生后,段祺瑞要冯玉祥返回部队任旅长。冯未到达前,一群少壮军官酝酿对“辫子军”作战。当时群龙无首(原任旅长杨桂堂也不在部队),孙连仲乃联合孙良诚、韩复榘、石友三、刘汝明、佟麟阁等共十二位连长,在万庄一带阻截张勋军,并追击至永定门。冯玉祥复任旅长后,孙连仲被提升为营长。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冯玉祥任命孙连仲为炮兵团长。随着冯玉祥军事力量的发展,出现了一批他所亲信的少壮将领,所部5个团长后来被称为5虎,13个营长被称为十三太保,包括孙连仲、石友三、孙良诚、刘汝明等。
活捉曹锟
1924年秋,冯玉祥联合胡景翼、孙岳发动“北京政变”,推翻了直系新头目、贿选总统曹锟。事变之前,冯玉祥提升孙连仲为卫队旅旅长,管辖手枪团、学兵团、炮兵营三个单位。孙亲自率手枪团化装为接运粮饷部队,由古北口潜回北京。10月22日晚,孙连仲的参谋长王德晋宴请曹锟的卫队团团长张汉臣。当张、王等人饭后打牌时,孙连仲指挥手枪团包围了总统府,缴收*岗枪支,派兵接替了*位。其时曹锟卫队团官兵多在酣睡中,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全体解决。事变后,孙连仲调任国民军第一军炮兵旅旅长。不久,冯部扩军,孙又升任了骑兵第二师师长。
北伐战争
1926年9月,北伐战争打响,孙连仲被任命为东路第二军司令官,参与北伐战争。孙连仲接任了蒋鸿遇的第十二师师长,冯玉祥又加委他为“全军总执法”,对旅长、道尹以下,均有权处置。但孙由宁夏入甘肃后,擅自往陇南收编了孔繁锦部,继入汉中以图发展国民军势力。冯玉祥为此电责“率部火速援西安”,孙才率部队参加了解西安之围的战斗。11月28日,在孙良诚、刘汝明、孙连仲等人的协同作战下,刘镇华主力败于猴儿寨,加上其总司令部被袭,刘只好率其镇嵩军东撤,西安之围乃解。
1927年5月,冯玉祥部改称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孙连仲为第九方面军总指挥兼第十四军军长,蒋介石、冯玉祥合流后,孙连仲为冯的第九方面军总指挥兼第十四军军长,进驻新乡。不久与鹿钟麟对调,任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并任蒋、冯“北伐军”的京汉前线总司令,率韩占元、秦德纯、冯治安、庞炳勋四个军,在漳河沿岸与奉军作战,激战二十六天,屡挫奉军杨宇霆指挥的部队,伤亡敌军以万计。奉军虽竭全力一再增援猛攻,均不能得逞,京汉、陇海两线战况得以稳定,蒋、冯于整个战局遂得从容调度。孙连仲部在接受通电嘉勉及奖励后,以激战过久,疲劳特重,奉命往郑州整补休养。
主政地方
1928年5月,孙连仲部调陕西绥靖地方。此前一月,甘肃发生了马仲英领导的“河州事变”,动乱日益扩大。冯玉祥即命孙连仲就近移师入甘。孙在7月入甘,9月以第二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名义率部打败了自武威进攻永登的马廷剿,并一举攻占了古浪、武威。马于9月底退走青海乐都。马廷勃是甘肃回军早期著名人物马安良之子,曾归服国民军,此时加入了马仲英的反冯活动。连年作战,孙部兵力由两万人减至一万左右。为了补充兵力,孙连仲在甘肃广为招募,整顿操练。
同年9月,国民党中央决定设立青海省。这是时任行政副院长兼军政部部长的冯玉祥为巩固实力采取的一项措施。12月,孙连仲在兰州先行就任青海省主席。省府委员五人,孙之外有建设厅长马麒、民政厅长林竞、财政厅长郭立志、教育厅长郑道儒。未赴青海视事前,经甘肃财政厅长张省三的夫人介绍,孙连仲与前清端王载漪之孙女罗毓凤结婚,婚礼于1929年元旦举行。此后孙的军旅生活,罗多时相随,颇尽内助之力。抗日战争中,罗毓凤曾创办伤兵救护医院、难童教养院、眷属工厂,并参与组织军队俱乐部活动,亲自为官兵演京剧,军中一时传为佳话。
1929年2月,孙连仲到青海履任。青海地区向为甘肃回军势力马麒、马麟所盘踞。他们对孙之主青,明迎暗拒。尤以马麒次子马步芳与旅长马子乾等,军事上威胁最大。冯玉祥为使孙连仲顺利进入西宁,确立对青海的统治,乃用釜底抽薪的办法,电调马步青旅开往潼关,委以该处*备司令职务;又调马子乾旅驻湟源;马步芳的第四混成旅则令驻循化、巴戌。孙到青海后,以其第九十一旅驻乐都,第九十二旅、第九十三旅及直属部队移驻西宁附近,控制局势。
除军政事务外,孙连仲也希图加快青海建设。青海地处偏僻,土地广袤,加以交通不便,内部各地以及全省与外界的联系困难,经济、文化十分落后。孙下令修筑公路,以利开发,又提倡栽树、修渠引灌。因任期短暂,成效不著。
1929年8月,原甘肃省主席刘郁芬奉命东调,就任陕西省主席一职。孙连仲接任甘肃省主席。孙入甘后不久,青海大权落入了马麒、马步芳父子手中。他们因此对孙具怀感激之情。后来“西北诸马”中最有实力的“青马”,从此走上了大发展时期。
中原大战
1930年4月,东调的孙连仲被任命为冯部第八路军总指挥。他率领高树勋的第十二师,连同骑、炮、工兵等部队经陇东、陕西到河南,留雷中田师驻防兰州,维持后方秩序。孙连仲对这场即将掀起的蒋、冯战争的看法是:西北军实力不够,后方地方军阀势力未完全削平,民变、土匪活动时有发生,仗还不到打的时候。如果孤注一掷,打败了连退处都没有。但多年养成的对冯玉祥的服从性格,使他还是遵从命令全力投入了战斗。孙部入豫后,驻防漯河、太康、归德及安徽亳州等处。6月,孙部与蒋方的何成浚、朱绍良部激战,打败了何、朱。此时孙连仲电请冯王祥允许他南下攻取武汉,冯来电阻止,要孙进攻杞县,以解亳州之围。解围后,孙又提出南进,冯仍不允,要他东进解商丘之围。商丘解围后,交给孙殿英守备。7月,战场形势开始转向有利蒋方,冯军在陇海线上奋力支撑,希望能依托郑州扭转战局。但原先支持冯玉祥的阎锡山见大势已去,令其部队撤出主要战场,冯军独木难支,退往豫北。9月18日,张学良通电拥蒋,并派大军入关参战,冯军失败已成定局。10月,冯玉祥离郑州北去。孙连仲率部到新乡,西北军拥鹿钟麟为总司令,孙为副总司令,高树勋、张自忠师归孙指挥。鹿、孙请刘骥去向冯玉祥请示下一步怎么办,冯回电只四个字“西望长安”,意思是带部队向西开。这时,鹿钟麟亦准备离部队去天津,孙连仲赶到火车上去挽留,无奈鹿执意要走,并请孙收拾西北军残局。孙怏怏而归后欲说服部队西退,但部下都不愿意。孙也明白,大战前西北军几乎倾巢出动,陕甘地盘实已放弃,西退也是绝路一条。乃于思虑再三后派田镇南、李炘(字显堂)、冉寅谷为代表,赴郑州谒见何应钦,表示愿意服从中央,军队静候改编。10月18日,在新乡发出通电,声明今后“拥护中央,和平统一建国,决不参加内战”。
江西剿共
孙连仲接受蒋介石改编后,被委为第二十六路军总指挥。不久,孙率部开往山东济宁一带整编就食。第二十六路军下辖第二十五师(孙自兼师长)、高树勋的第二十七师、关树人的第一骑兵师共约4万余人。
当时山东省主席是韩复榘,同孙连仲交情较深。孙到山东后,韩打起了如意算盘,企图利用孙的力量壮大自己。孙此时亦有与韩互为依托的想法。但蒋介石认为,韩复榘野心大,反复多变,故对其时加防范;而孙连仲勇于作战,忠于上司,一旦拉过来,定当甘为驱使,所以对孙极为笼络。蒋派曾任冯玉祥部参谋长的曹浩森去济宁做孙的说服工作;继而分批邀请孙部将领到南京一一召见,赠款甚厚。孙连仲派其军需处长兼秘书长袁其祓等赴南京谒蒋,蒋介石亲自设宴款待,席间对孙颇多称赞。蒋怀柔备至,孙连仲渐为感动,遂决意为蒋效力。
1931年初,孙连仲奉命开往江西,以江西清乡督办的头衔率领第二十六路军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4月初,第二十六路军由乐安、宜黄向东韶、小布进攻,红军朱德所部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并以集中兵力,先打弱敌,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术,经过激烈的战斗,使孙连仲部损失了约一个旅的兵力。同年7月,蒋介石亲自出马,指挥三十万大军向中央苏区进犯。孙连仲部改番号为第二军团,属右翼集团军总司令陈铭枢指挥。红军组织第三次反“围剿”作战,采取运动战术,“避敌主力,打其虚弱”,取得了六战五捷的胜利,毙伤和俘虏敌军三万余人。在这次“围剿”中,孙连仲部连接打了败仗,损失惨重。另外,孙部官兵多出身于西北,不习南方水土,营中疟疾、赤痢流行,死亡日有发生。加上红军的政治瓦解,军心日渐不稳。适孙连仲本人患牙疾,乃请假赴南京就医,并请求蒋介石将其部队调离驻地宁都,找一适当地点休整。加之第二十六路军开到江西以后,孙连仲感觉人地生疏,所以不断去南昌、南京等地,联络应酬,以期在蒋介石的统治之下,能够保住地位,站稳脚步,因而他在防地的时间较少。孙走后,部队交参谋长赵博生(中共地下党员)指挥。在他的部队中,有一部分军官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对共产党有一定的好感,对参加“剿共”较为反感。曾经担任过国民联军总政治部主任的刘伯坚,当时也在中央苏区,孙部军官中有不少人和他认识。因此,二十六路军总指挥部参谋长赵博生,师长董振堂,旅长季振同、黄中岳等,乘孙连仲不在防地之时,率领一万七干名官兵举行了著名的宁都起义。蒋介石对孙连仲辖下发生如此重大的事件十分震惊,立即派陈诚陪孙飞返宁都(起义部队已开往苏区),收拾残局。由于打内战的需要,蒋拨款重建了孙的部队,并恢复第二十六路军称号,但编制缩小。这段时间,蒋介石对孙连仲不如前时那么重视了。
1932年春,高树勋第二十七师奉命驻防宜黄一带,突遭红军的围攻,高弃城而逃。宜黄之败,使孙部实力又减。作战失利,士气消沉,孙连仲为巩固部队和取得蒋介石的谅解,主要请求撤其江西清乡督办和第二十六路军总指挥名义,将所部分并为一个师,以充实人数,健全战斗组织。蒋介石接呈后准去其江西清乡督办,第二十六路军总指挥仍保留,原有部队并编为第二十七师及一个独立团,师长由孙自兼,池峰城、冯安邦分任旅长。正当孙连仲为自己的前途担忧的时候,蒋介石得到吉鸿昌与红军秘密联络的密报,深恐再发生“宁都起义”那样的事件,故抢先下手,把吉的第二十二路军缩编为第三十师,归孙指挥。孙认为蒋这样做是使自己绝处逢生,感激之至。
1932年3月,孙连仲在金溪县浒湾驻防,迎战红军林彪部。孙亲临前线指挥,与红军展开拉锯战。红军终以不克而退,孙部进驻永丰。蒋介石旋发表他为第四十二军军长,仍兼任第二十七师师长。1933年7月,蒋在庐山设训练团,自兼团长,委孙为团副,教育长为陈诚。训练团结束,孙连仲返防后率部攻占宁都、赣县区。同年9月,驻湖北麻城之第三十军张印湘部不稳,蒋介石乃调张任第四十二军军长,发表彭振山为第三十军军长,命孙连仲以第二十六路军总指挥名义前往整顿。孙积极整训该部,又一次得到了蒋的称许。
1934年初,孙连仲率第三十军再到江西,驻永丰,蒋又将第二十七军、第四十二军划其指挥。是年,孙连仲参与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第二年初,又奉命率部到湖北追击红军贺龙、萧克部,10月,孙部调往苏北地区,总部驻淮阴,全军分驻宿迁、涟水、泰县、东台、如皋、南通等处,从事修筑国防工事以及导淮工程。孙在各师提倡举行工作竞赛,进展顺利。在同年11月举行的中国国民党“五大”上,孙连仲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
华北剿共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陈诚立即保举孙连仲为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北省政府主席,负责平津河北等地的接收。陈除调其亲信第三十二军军长宋肯堂去给孙当参谋长外,其余所有长官部人员,都由孙物色,至于省政府主要人员,则由内政部长张厉生和孙研究安排。孙连仲接受这项任务后,立即赶到西安,进行长官部和省政府的组织工作。在这些工作大致就绪之后,就将指挥所推进到新乡,布置向河北、平津进军。当时拨归孙连仲指挥的队伍,共有四部分:第一部分是鲁崇义的第三十军、马法五的第四十军(原系庞炳勋的部队,在庞投敌后,由马法五收集未随庞投敌的部队编成)、高树勋的第三十九集团军。这些部队都是西北军旧部.与孙的关系较近。第二部分是李文的一个集团军,属于胡宗南系统,过去和孙连仲没有关系。第三部分是由第六战区抽调的第九十二军和九十四军,属于陈诚系统,在第六战区归孙连仲指挥过一个时期。第四部分是由门致中的伪华北治安军被蒋介石授以“先遣军”的名义,控制平、津、保等地,等候孙去接收。
9月9日,孙派前进指挥所进驻北平,安排受降事宜。10月9日,孙本人由新乡飞抵北平。次日,在故宫太和殿主持了受降典礼。北平群众二十多万人聚集在殿前及天安门广场观礼。当敌酋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官根本博等向孙连仲俯首呈上降书,并交献出他们视为最珍贵之物的“武士道”军刀后,欢声雷动,震撼全城。
抗战胜利后,孙连仲对国民党接收大员满天飞、贪污之风蔓延的现象十分不满;蒋介石嫡系军队在接收战略物资时的跋扈自私以及对非嫡系部队的歧视,亦使他十分不快。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曾欲插手华北地区接收事务,抢先向平津地区派出办事处,到处张贴布告。孙连仲气愤地表示自己不想在华北干了,对何应钦说:“别人想干,我不想干。为什么不叫愿意的人干呢?”并将此意报告蒋介石。蒋为安抚孙,一纸手令,第一战区的办事处全部撤销了。尽管这样,孙连仲仍不能安心华北军政事务,因为国民党政府的各部、各委员会,在平津都设立了办事处。这些办事处的人拿着第十一战区的“封条”到处去“接收”,其中“一些人把东西往家里接收”。孙被他们架空了,却又担着“接收”造成的后果的责任。另外,北平市长熊斌、天津市长张廷锷,皆为蒋介石所派,名义上由孙“指导监督”,但多各行其是。总之,孙连仲认为“一切都乱了”。但他也不亏,在办理接收工作中,他和他的高级官员们都发了一些接收财,差不多每人都有了阔气的公馆和漂亮的小汽车。
当时第十一战区长官部的计划是:以第一部分兵力由孙连仲指挥,从新乡沿铁路北进,打通平汉线,与第二部分兵力在石家庄一带会师。第二部分兵力由李文指挥,从山西进驻石家庄,然后以主力南下,夹击八路军,接应第一部分北进。第三部分兵力由副司令长官上官云相指挥,海运至天津一带,然后在第四部分兵力配合下,巩固平津保等地防务,维持平榆铁路交通,并以一部沿平汉铁路南下,与李文集团会师。
当孙连仲在华北受降任务发表之後,由于於急欲赶往北平受降,所以有关部队北上事宜,便交给参谋长宋肯堂代为处理,而宋肯堂又不是孙连仲系统的人,根本指挥不动部队。在典礼举行过後,孙连仲就应当立即转返部队驻地去指挥大军北上才是。但孙认为八年抗战都过来了,凭土八路那点破枪破跑,根本无法阻拦他的前进。只要10天急行军就可轻松北上,这时又接到军令部部长徐永昌一道命令,命令中有如下的辞句:「奉主席蒋手令:据胡长官(指胡宗南)电话报告,十一战区部队逗留不进,贻误大局,着以最严厉命令,督促北进等因,仰即尅日率队北进具报。……」孙连仲在奉行命令下,只好毫不考虑的采纳了秘书长徐惟烈的意见,命令三个军,尅日北上。队伍开始行动,孙本人仍留在北平并未南返,此时,已经到达北平的高级幕僚人员,觉得孙的做法不大妥当,曾经联名给孙上过一个建议,痛陈利害得失,其中*句有云:「统帅离开战场之後,最大的毛病,是功则归人,过仍须由自己负担。……」孙氏觉得这些话不错,但仍在踟蹰考虑,不能立作决断,结果,孙毕竟决定飞返河南新乡去亲自指挥。可惜时间躭误了,等他飞抵新乡,十一战区部队与中共军的一场斗争,已接近尾声,他不过是赶到那里收拾残局,1945年10月,第十一战区所辖的第三十军、第四十军和新八军共四万五千多人,奉命进攻晋冀鲁豫解放区,下旬侵入磁县、邯郸地区,遭到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下的人民军队的痛击。30日,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八军军长高树勋阵前起义,归向人民阵营。31日,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四十军军长马法五在漳河以北旗杆樟、辛庄、马营一带遭到大败,马法五及其部下二万多人被俘。鲁崇义的第三十军此役中也遭到重大损失,不久拨归胡宗南指挥,这样,孙连仲所能直接指挥的部队几乎没有了。只剩下李文集团军、侯镜如的第九十二军和李及兰的第九十四军了。门致中的伪华北治安军改成了地方团队。孙连仲把李文集团布置在南起石家庄、北到南口的铁路沿线,把九十二和九十四两军布置在从北平经天津至山海关铁路沿线。但这些军队皆各有背景,人事黜陟和兵力运用,孙均不能干预。他抱着勉为维持现状的思想,在任内坚持了两年。其间第十一战区于1947年3月改为保定绥靖公署,孙任主任。发挥善于防御的特点,指挥部队在平津保三角地带击退过共军的数次进攻,但是后来困守石家庄的第三军军长罗历戎带一个师单独北上,在清风店被杨得志兵团歼灭,接着就是石家庄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华北形势对国民党很不利,这时又发生了一场更致命的事件,《北平谍案》,保密局用电台测向破获了中共在北方的谍报系统,抓住了保定绥靖公署内的中共党员作战处处长谢士炎,政治部主任余心清,”孙连仲大为震动。
归隐生活
1947年4月,孙连仲就通过陈诚向蒋介石表示:“想要加强华北的军事力量,应当将察(哈尔)、绥(远)的部队调河北。为达此目的,最好将傅作义调任华北‘剿匪’总司令。”
11月底,蒋介石莅北平视察,孙又再次当面向蒋提出辞去自己在华北的本兼各职,终获蒋的同意。12月,孙连仲被调往南京出任首都卫戍司令。卫戍司令部的组织很简单,用不了几个人,他的老部下大部分留在北平,为傅作义所收容录用。卫戍总司令部所指挥的宪兵、*察和卫戍部队等,实际上都由蒋介石直接指挥,孙没有多少事情可做,只是在蒋介石出门时跟跟班,平常应酬应酬,闲时打打网球而已。1948年6月,奉令特派为总统府参军长,掌管军令宣达、文件承转及总统府行政事务。
蒋介石于1949年1月引退后,孙连仲亦辞职到上海暂住。2月,孙往溪口见蒋,蒋告以陈仪被扣事。3月,孙偕夫人罗毓凤飞往台湾。
孙在台初任“总统府战略顾问”,1956年1月退役;任“总统府国策顾问”;后由蒋介石提名为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还曾任国民党中央纪律委员会委员。
1990年8月14日,孙连仲将军病逝于台湾。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孙连仲】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