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北京市海淀区文化馆

时间:2024/11/24 5:20:55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海淀区文化馆作为政府设立的公益性公共文化事业单位,始终坚持公益文化发展方向,面向基层、贴近百姓、服务大众,积极组织各种大型活动,开展各类文化艺术培训,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始终扎根于群众文化事业的沃土之中,坚持为百姓打造异彩纷呈的文化风景线。海淀文化节、夏日文化广场、新春大观园文化庙会、送福下乡文艺演出、五月的鲜花、海淀区业余文艺团队大赛、海淀端午诗会、午间时光——打开艺术之门艺术教育体验活动等等都是文化馆人为区域老百姓精心打造的文化盛宴。
  • 中文名: 北京市海淀区文化馆
  • 官网: 点击查看
  •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28-1号
  • 占地面积: 6882㎡
  • 成立时间: 1951年
  • 开放时间: 8:30~21:00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在风光旖旎、文化底蕴深厚的海淀区,有一个群众喜闻乐道、交口赞誉的文化馆,她地方不大,但装修典雅、服务周到、环境优雅,是群众休闲娱乐、学习健身的好去处。

自1951年建馆以来,海淀区文化馆几经搬迁。现在的馆舍位于热闹繁华的中关村大街,建筑面积为6882平方米,设有专门的琴房、专业舞蹈教室以及可供开展各类艺术培训的教室。此外,还有4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厅、可容纳200多人就座的小剧场以及近1300平米的演播厅,可举办大型舞蹈排练及比赛活动。随着2016年位于海淀区温泉镇的北部新馆的建成以及原来海淀区评剧团的并入,海淀区文化馆的面积达到2万多平方米,可为更多的老百姓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目前,馆内设培训部、组织活动部、数字服务部、艺术创编部、戏曲部、剧场管理部、非遗管理部以及综合办公室等。

海淀区文化馆作为政府设立的公益性公共文化事业单位,始终坚持公益文化发展方向,面向基层、贴近百姓、服务大众,积极组织各种大型活动,开展各类文化艺术培训,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始终扎根于群众文化事业的沃土之中,坚持为百姓打造异彩纷呈的文化风景线。海淀文化节、夏日文化广场、新春大观园文化庙会、送福下乡文艺演出、五月的鲜花、海淀区业余文艺团队大赛、海淀端午诗会、午间时光——打开艺术之门艺术教育体验活动等等都是文化馆人为区域老百姓精心打造的文化盛宴。声乐、舞蹈、书画、器乐等等这些贯穿全年的艺术门类的培训更是让区域群众受益匪浅,好评如潮。在国家的大事喜事以及各种配合工作中,海淀文化馆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始终以服务大局为己任。

六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中,一代又一代的文化馆人在海淀这片热土上甘为人梯,默默奉献,他们进社区、下农村、到校园、入军营、走企业、访工地,为群众送去许许多多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培养了大量业余文艺人才。在文化馆组织的比赛中以及由文化馆推荐和选送的艺术人才中,涌现出一大批从业余走向专业的文艺界人士。文化馆也多次获得“一级文化馆称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单位”等等荣誉称号,她创作、演出、辅导的文艺作品在全国和市级各类群文比赛中也屡获大奖。

几十年来,文化馆早已成为丰富海淀区城乡群众文化生活的主阵地。随着海淀区委、区政府文化强区战略的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海淀文化事业发展的道路上,海淀区文化馆人必将一如既往地秉承海文精神,勇往直前,再谱华章,在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上留下灿烂的一笔!

历史沿革

1951年,海淀文化馆在海淀镇书报阅览室和蓝靛厂书报阅览室基础上成立。办公地点是海淀镇内泄湖16号,当时只有19间租用的民房及简陋的文体设备。 第一代文化馆人开启了海淀区文化馆的发展历程。

1958年,随着北京市行政区的调整,海淀文化馆与清河文化馆合并,下辖青龙桥、白家疃、北太平庄文化站。

1970年,文化馆搬入“八一学校”,借用该校23间宿舍房,增添了部分演出设备。

1978年以后,文化馆与图书馆业务分离,文化馆工作人员开始增多,服务的范围也逐渐扩大,服务内容转向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文艺辅导培训为主。

1980年,文化馆搬入位于黄庄大泥湾5号的自建的五层砖木结构楼房,内设教室、画室、音乐室、展览室、排练厅及多功能厅等,更新了很多活动设施及舞台设备。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城市琴淑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北京市海淀区文化馆】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北京市海淀区文化馆 小编为您整理北京市海淀区文化馆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