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美食特产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德阳酱油

时间:2024/11/19 18:46:28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德阳酱油,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特产。德阳酱油始于19世纪末的清朝同治年间,历史悠久,其配料考究,工艺独特,产品素以营养丰富,风味独特,久存不腐,色香味俱佳著称,对烧、卤、炒、凉菜无不适宜,长期受到海内外众多食客青睐。2011年列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德阳是古蜀文化的发源之地之一,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之一,素有"天府粮仓"之称,是典型的"天府之国"的缩影。旌阳区地处都江堰灌溉区,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盛产水稻、小麦、油菜等,是四川省粮油生产基地。

  • 分类: 调味品
  • 产地: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
№目 录
    详细介绍

    品质特点

    德阳酱油既有生抽鲜甜美味的口感,又有老抽色泽浓厚的体态,色泽晶亮、味型香醇、口感美味、营养丰富、是独创一格的调味佳品。其中白窝油、红酱油、特油、甲油畅销l四川省内外,素享社会各界盛誉。尤其适合烹制川菜等辣味菜肴以及点蘸菜肴,色泽红润,鲜甜适口,为红烧鱼、红烧肉等红烧菜肴增色添香。

    产地环境

    德阳是古蜀文化的发源之地之一,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之一,素有"天府粮仓"之称,是典型的"天府之国"的缩影。旌阳区地处都江堰灌溉区,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盛产水稻、小麦、油菜等,是四川省粮油生产基地。丰富优质的粮食原料保证了德阳酱油的产品质量。

    历史渊源

    17世纪-20世纪前的清朝时期,德阳城内就有几家酱油铺,其中以江兆于1875年-1908年(光绪年间)开办的"同庆丰"号酱园由为有名,其制作过程具有传统生产工艺特色。"同庆丰"号酱园在民国时期曾三次改革创新酿造工艺,配料精选考究,酿造技艺精湛。

    1875年-1908年(光绪年间),德阳县城内仅有五家小型酱油铺,他们相继在公元1861年至1875年(清朝同治年间)或1875年-1908年(光绪年间)开业,分别有:德阳县内北街的"丰盛荣"号、"长发祥"号和李兴一开的"xx"号(因此家商号相关人员大部分已失去联系,暂时无从考证),德阳县内南街的"民兴和"号,德阳县内西外街的"智远"号。这些商号的酱油都是以豌豆作原料,生产设备简陋,产品质量低劣,销售疲滞。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德阳县人江兆松远从成都酱园"京果铺"学艺归来,先受雇于"智远"号酱油铺,不久退出,因发展空间有限,与其胞弟合伙开办"同庆丰"号酱园。采用成都传统酱油酿造法,酱醅成熟时,缸内浓汁溢出,插笼取出的酱油色泽光亮,油光闪闪,酱香味浓。为了打开销路,"同庆丰"号用容量半斤的小瓦罐盛装,赠送社会名流,士绅及饭馆面店,并积极宣传推销。因而,"同庆丰"号酿制的酱油,以其汁浓、色亮、味香,又以传统的酿造手工艺独树一帜,成为突起的一枝奇葩,顿时畅销于县内外。

    20世纪10年代的民国初年,江兆松与其弟分家,并各自经营,江兆松改商号为"合庆丰"号。1916年(民国五年),"合庆丰" 号酱园获利较丰,随即购买了德阳县内西门城边街房一院18间房屋作生产厂房,雇请工人数人进行生产、经营。在此同时,几家老酱园,"智远"号、"长发祥"号,因竞争乏力,先后倒闭。因老酱园所剩无几,另外又几家新开张的酱园,德阳县内如东街的"洪顺源"号,德阳县内北街的"鼎丰和"号等。

    为了提高多家商号带来的竞争力,扩大生产经营,江兆松派其长子江文林到外地大酱园参观学习先进生产工艺和推销产品思路。1927年(民国十六年)"合庆丰"号第一次革新产品,引进了温江郫县等地的酿造工艺,对黄豆、麦麸等原料进行改良,取名为白窝油;分别定为甲、乙、丙等,各等油依据成品质量而定价,从而适应了市场各方面的需要,销量因此而大增,获利更多。

    1930年(民国十九年)至1937年(二十六年),"合庆丰"号酱园又先后购买德阳县内署前街南街、德阳县内署前街北街八家人的街房共80余间,将署前街南、北两边贯通作为主厂房,西街作为分厂房,雇请技工4人、杂工20余人,分别改为前店、后厂的形式生产经营,两边同时生产酱油。

    1931年(民国二十年)前后,德阳县人江甫全在德阳县内署前街北街开设了"庆丰园"酱园,生产场地在德阳县内署前街桐花巷。林寿山在德阳县内署前街西门城边开设了"如意"号酱园,效仿"合庆丰"号酱园改为前店后厂的形式生产经营。三家生产工艺大致相同但各有特色,在销售上"庆丰园"号酱园和"如意"号酱园采用各种优惠方式,使这些商号也因此生意兴隆,营业额也随之逐渐提高。届时,"合庆丰"号酱园也采取行批发价和九五折优惠回收货款经营。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合庆丰"号酱园进行第二次产品革新,通过材料的改良研发成功而生产红窝油,同时购进上等口磨菌,生产口磨酱油。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合庆丰"号酱园又进行第三次产品革新,改进原料培育方法,并高薪聘请了技师梁作栋来主管研制;使酱油色好、味鲜、蛋白质分解率高。由于"合庆丰"号酱园的酱油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创造优质产品,生意越来越兴隆,产销剩余价值越来越大。

    1941年(民国三十年)前后,"合庆丰"号酱园拥有街房130间,厂房2处,占地5000平方米,铺面3处,瓦缸近1000口,又雇技工4人,杂工近30人,成为德阳县的酱园之首。民国三十二年"合庆丰"号酱园新铺面开张,德阳县袍哥总社"万全公"给该号赠送一道"荆花复荣"的金匾,以此章显其盛名。在此期间,"庆丰园"号酱园和"如意"号酱园也由于经营得当,加大管理,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此后"合庆丰"号酱园的老东家去世,诸子闹分家,分为"合庆丰"号和 "合庆东"号两家。分家前,诸子中有的挥霍无度,加之民国国民政府的横征暴敛,经营受到重创,发展艰难。这时德阳县仅存的4家老号酱园竞争越发激烈,导致几家老号酱园竞相削价,经营更显艰难。1949年底德阳县解放,4家酱园奇迹般地同时幸存下来。各个口味品种的德阳酱油,才得以继续维持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

    生产情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产销量激增。1950年产309吨,1953年568吨,1955年687吨。1956年,县城"合庆丰""合庆东""如意""庆丰园"4家私营酱园,合并成立公私合营德阳酱油厂。1961年,酱油厂职工,经长期研究、试验,综合红、白窝油精酿工艺之长,产出了"精酿酱油",特点是:色红褐发亮,汁浓稠,脂香浓郁,氨基酸含量高,久存不腐。1975年全国酱油评比鉴定,名列第二。1980年省商业厅评为四川省优质产品,1984年省计划经济委员会授予优质产品称号,并载入《今日四川》优质名特产品录。1979年至1984年,"德阳牌"酱油销售1.18万吨,年平均销售1968吨,其中精酿酱油年平均销售565吨。1980年以后,德阳精酿酱油以峨嵋牌老抽油的标牌,向世界上许多国家出口。在国外凡中国和与外国合营的川菜馆,都要以"德阳牌"精酿酱油做配套调料。已飘香于日、美、法、加拿大、南斯拉夫、瑞士、泰国的市场。(《德阳县志》[四川省德阳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P981(P13图),ISBN:7-220-02220-4 ])

    数据显示,其中红酱油、白窝油、特油和甲油。建国前就畅销于省内外,素享盛誉。建国后,德阳县酱油厂(原四川省德阳市酱油酿造厂)继承古老的传统工艺,勇于创新,研发生产的精酿酱油,尤其出色。据《四川烹饪》1984年第一期介绍,凡中国和外国合营的川菜馆都要以德阳精酿酱油为佐料,已进入日、美、法、加拿大、南斯拉夫、瑞士、泰国、匈牙利等国的市场,成为潜力于万里飘香的名特产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人民政府对民族工商业进行了扶持与改造。1956年在倡导公私合营制度下,由"合庆东"号酱园、"庆丰园" 号酱园、"如意" 号酱园,计三家老号酱园组织起来成立最早的德阳县德阳酱油厂。当时生产用房1500平方米,共有资金7万余元,工人60多人。主要生产工具有瓦缸3200口,坛子1500多口。纯粹的传统手工艺操作,生产品种有红酱油、白窝油,特油、甲油、醋和豆瓣酱;年产值30余万元,产酱油1018吨,红酱8吨,醋96吨。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德阳酱油生产、销售除文化大革命时期外,其余时间均是逐年上升,声誉历久不衰,从而又更名为四川省德阳市酱油酿造厂。产品不仅销往成都、绵阳、广汉、中江、安县等市、地、县,甚至远销陕西、甘肃、贵州等省,逢年过节,厂内购买酱油的人群更络绎不绝,真真是供不应求。

    1978年后,生产、销售上升幅度更大。

    1984年,厂房扩建后占地1357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8224平方米,车间5个,职工146人,产值87.38万元(当时价值),产酱油2201吨,同比1950年直线增长十倍有余,红酱124吨,醋243吨。

    经过厂内职工不断努力和革新,整个生产制造过程,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逐步走上蒸汽化与半机械化,同时更结合传统手工艺酿造技术,成为当时相对比较完善的食品工业生产企业。

    1961年经职工长期研发、反复试验,将发酵八个多月的晒缸母子、稀母子按一定比例混合、压榨,所得原油注入酵存达半年以上,经晒干的豆豉中,依次翻缸,又研发生产出更高品质的酱油--精酿酱油。此法综合了红酱油、白窝油传 统手工艺的酿造之长,产出的酱油色红褐发亮,汁液浓稠,酱酯香气浓郁,味道鲜香甘美、醇厚不失柔和、余味绵长,氨基酸含量极高,是色、香、味、形俱佳的酱油类调味品,旗下所生产的产品对川菜的烹饪和罐头出口加工更能提味增色。1980年,"德阳牌"酱油系列精酿酱油经省商业厅评为"四川省优质产品", 1980年以来"德阳牌"精酿酱油,以"峨眉牌天府酱油"的商标标牌,向世界许多国家出口,在国外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合营的川菜馆,都要以"德阳牌"精酿酱油配套用于菜肴佐料,成为千里载誉,万里飘香的名优特产品。并载入四川省计经委编纂《四川省优质产品汇编1979-1983》中。1984年四川省计经委评比鉴定,"德阳牌"精酿酱油荣获"优质产品称号"。

    2008年5月12日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使酱油厂的厂区厂房及设施设备大面积受损,致使生产迟缓,厂职工生活艰难。2008年11月5日,德阳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议定《关于落实市政府六届三十次常务会议对支持四川省德阳市酱油酿造厂重组有关问题》,并对多家有意重组企业进行慎重的挑选。

    2009年1月1日由四川省德阳富乐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正式进行收购重组方案。重组方案中,该公司提请原技术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继续留任新公司。重组工作中,除退休职工,和小部分自愿离职做其他工作的职工,计92%的酱油厂职工都愿意继续在重组后的新企业工作,更愿意为新企业的重组、恢复生产、创新、发展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2009年3月8日,在重组企业的提议、原酱油厂的附议下,重组企业组织酱油厂所有职工到所属几家兄弟企业参观。

    2009年3月9日,酱油厂在经历5·12大地震近10个月的厂房加固维修、设施设备检修维护后,正式逐步恢复生产、经营。重组企业秉承"百年老号,纯粮酿造"的理念,坚决采用传统手工艺酿造法,致力于百年品牌的塑造,迅速的进行市场调查、积极的开拓市场销路,以此达到与延续 "百年老号,德阳酱油"的盛名。 公司又以"德阳牌"酱油的名牌先后在电视媒体、报纸做大量的阶段性宣传,渐渐的"德阳牌"牌酱油又出现在川内诸多老百姓的生活中,也逐步恢复了往日的销路与市场。并在此条件下,2009年下半年,"德阳牌"酱油先后在德阳市第三届农产品博览会上被评为"消费者喜爱产品"; "获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消费质量报社"地方特色产品质量·信誉双优品牌示范单位"。

    2009年12月21日,在德阳市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四川省德阳市酱油酿造厂正式变更为德阳市德阳牌酱油酿造有限公司。在此之后,公司计划在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征用土地50-100亩用于建设生产厂房、办公楼、库房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发扬传统手工艺技术,以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强化管理制度,打造高质量的一流品牌产品。

    2010年3月19日-22日,德阳市德阳牌酱油酿造有限公司携"德阳牌"酱油系列产品参加"第82届全国春季糖酒商品交易会"。2010年,"德阳牌"酱油先后获"德阳市知名商标";中国中轻产品质量保障中心"全国质量信得过产品";德阳市农业博览会组委会"消费者喜爱产品"、"名优农产品"。

    2006年9月经德阳市政府批准,德阳酱油酿制技艺被确定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理标志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专家对德阳酱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德阳酱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自2011年11月30日起实施保护。

    产地范围

    德阳酱油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所辖行政区域。

    专用标志使用

    德阳酱油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德阳酱油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珍惜时光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德阳酱油】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德阳酱油 小编为您整理德阳酱油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美食特产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