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四川郫县唐元镇种植韭黄的历史已达上百年,素有"韭黄之乡"的美誉。
唐元韭黄鲜香脆嫩、黄白如玉。
近几年来,唐元韭黄先后被评为省级和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并纳入了国家第二批良好农业规范(GAP)试点项目。
优质土壤
在四川郫县的唐元镇,90%都是这样黑土地,它是由都江堰冲积形成的黑色油沙土。这种类型的土壤不仅营养丰富,而且保水保肥。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土壤,不仅让唐元韭黄不受韭蛆的骚扰,也孕育出了与众不同的韭黄。
种植范围
目前,郫县无公害韭黄种植面积已达860公顷,现有韭黄种植户7000多户,年产韭黄1.7万吨,产值达8000余万元,占据成都韭黄80%的市场份额,并成为西南最大的韭黄生产基地。郫县质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唐元韭黄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后,将有力地提升其市场声誉和知名度,有利于发挥其品牌效应,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对推进郫县韭黄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市场前景
唐元韭黄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而且具有"鲜、香、嫩、脆"的特点,且经济效益较高,生产受季节限制很小,一次播种可连续生产3-5年,每年收割2-3次,年亩产韭黄可达2000-3500公斤,亩产值达5000-10000元,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这里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韭黄生产基地。
这些韭黄都贴上了无公害的标识和国家工商局注册的"锦宁"商标,获得国家地理商标认证,在市场上卖相好。部分韭黄还直接飞出国门,远销日本、新加坡等地。
历史传说
唐元韭黄在郫县种植已达300余年,主要集中在都江堰自流水系下游的徐堰河、柏条河、蒲阳河等河流沿岸的唐元、安德、古城、三道堰等镇。该区域系都江堰冲积油沙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疏松、透气,水质优良,特别适宜韭黄生长。
明末清初,移民大举进入四川。相传有一支"杨家将"后裔从湖北迁移到蒲阳河下游南岸"五道龙门"处定居,将其带来的韭菜种子播种在蒲阳河河岸,开启了唐元韭黄的种植历史。
据民间传说,在清朝康熙年间的一年夏天,连续下了几天倾盆大雨,导致蒲阳河上游的山洪暴发。洪水奔泻而下,淹没了杨家河心,将一断高土埂子冲塌,泥土盖住了田中韭菜。十多天以后,主人挖开泥土,发现原来的绿色韭菜叶已变成了嫩黄的韭芽,用清水将韭芽洗净后,芽黄白如玉,烹而食之脆而细嫩,人们叫作"韭菜芽子",俗称"韭黄"。于是人们都采用泥盖韭菜,使韭菜叶子软化变黄,培育出现代的韭黄。
后来,又有一个王姓种植户,家贫如洗,缺乏劳动力。在收完水稻后,没有及时把稻草担回家,而是顺手牵羊地把稻草放在韭菜田边。二十多天后,王姓农户去收稻草,却意外地发现青韭已变成韭黄。烹而食之,竟鲜、香、嫩、脆,与泥土掩盖的韭黄口感不相上下。后人就根据这个原理,采用稻草扎成棚子遮光避阳来生产韭黄。
地理标志保护
保护范围
唐元韭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四川省郫县唐元镇、唐昌镇、新民场镇、古城镇、三道堰镇、安德镇、友爱镇、花园镇等8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专用标志使用
唐元韭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四川省郫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唐元韭黄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西浦韭。
(二)立地条件。
土壤类型为水稻土,土种为油沙田和二油沙田,土壤质地为中壤和重壤,pH值6.5至7.0,有机质含量≥2.5%,耕作层厚度≥25cm。
(三)栽培管理。
1. 播种:春季为3至4月,秋季为9至11月。播种方法采用露地栽培,分直播和育苗移栽。行距≥60cm, 每667m2(亩)总株数≤65000株。
2. 水肥管理:土壤相对含水量80%至95%。基肥以农家肥为主,每公顷腐熟有机肥≥37.5吨,各生长阶段适当追加复合肥。
3. 软化:扣棚软化前进行多次培土,每生长6cm至10cm培土一次,最后一次培土要露出韭白6.6cm左右。经过2至3次追肥培土后,当假茎生长到20cm以上,割下韭叶,整理韭菜桩,清除残留枯黄叶片后放置稻草特制的遮光棚,春秋两季遮光软化15天至20天;夏季12天至15天;冬季则要35天至40天。
4.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收割与整理。
1. 收割:当假茎长度25cm以上,叶片长度25cm以上时开始收割。
2. 整理:去掉泥土、老叶、老皮、腐叶,使其光泽整洁,具有商品性。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珍惜时光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唐元韭黄】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唐元韭黄 小编为您整理唐元韭黄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