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人物明星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张思训

时间:2024/11/23 21:11:49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张思训(生卒年不详),今四川巴中(恩阳区)石城人,北宋时期的著名天文学家,巴中著名历史人物。公元979年,张思训对浑天仪进行了重大的革新,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天象仪——太平浑仪,又称水运浑象,是世界上使用水银于机械仪表的始祖。1984年,巴中县委、县政府在南龛公园为他建立“司天台”,镌刻石像一尊,旁书一联:“问当年北宋天文家谁优,是巴中人横操宇宙;喜今日南龛司空台新建,唯张氏子独占山江”。

  • 中文名: 张思训
  • 出生日期: 公元947年
  • 性别: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族
  • 出生地: 四川省巴中市
  • 去世日期: 公元1017年
  • 职业职位: 天文学家
  • 主要成就: 发明“太平浑仪”
详细介绍

主要经历

张思训,今四川巴中(巴州区)石城人,北宋时期的著名天文学家,曾是司天展览馆监学生。公元979年对浑天仪进行了重大的革新,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天象仪——太平浑仪,又称水运浑象。此仪用水银作动力,是世界上使用水银于机械仪表的始祖。自落下闳创造浑天仪之后,最初用人力推动其运转,后来改用水力。但是人们在实践中发现,“运转以水,至冬中凝冻迟涩,遂为疏略,寒暑无准”。这样对于报时、定节气、造历的准确性关系极大,进而影响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面对浑天仪动力出现的新课题,张思训进行了许多试验和探索,最终找到用水银代替水作动力。因为水银的内聚力很强,特别是具有在空中保持稳定的性能,可保证浑天仪正常的运转。在浑天仪上安装计时器,是我国唐代天文学家一行、梁令瓒的发明。他们在水运浑天仪上安装擒纵器,指挥两个木人按时击鼓、敲钟,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机械时钟。张思训对这个机械计时钟也进行了较大改革。由擒纵器指挥的自动报时和击钟鼓的木人成倍增加,并把报时和击钟鼓分离为两个系统,即“七值神左摇铃,右扣钟,中击鼓,以定刻数。每一昼夜,周而复始。又为十二神各值一时。至其时,则自执辰牌,循环而出,随刻数以定昼夜短长”。《宋史·天文志》称:“其制与旧仪不同,最为巧捷”。袁纲《枫窗小牍》赞:“新制成于自然,尤为精妙”。

张思训於公元979年设计的浑象,於公元980年制成。据《宋史?天文志》载:「其制:起楼高丈馀,机隐於内,规天矩地。下设地轮、地足;又为横轮、侧轮、斜轮、定身关、中关、小关、天柱;七直神,左摇铃,右扣钟,中击鼓,以定刻数。每一昼夜,周而复始。又以木为十二神,各直一时,至其时则自执辰牌,循环而出,随刻数以定昼夜短长;上有天顶、天牙、天关、天指、天抱(托)、天束、天条,布三百六十五度,为日、月、五星、紫微宫、列宿、斗建、黄赤道,以日行度定寒暑进退。」

这段文字所记载的机械部件和齿轮名称,比唐代一行和梁令瓒的「水运浑天」记载要详细得多。其中的「地轮」可能和苏颂水运仪象台的「枢轮」即动力轮相类似。「定身关、中关、小关」一类机械也可能与苏颂的天关、天锁的功效雷同,是用於控制「地轮」的惯性运动的,也就是起擒纵器的作用。「定身关」一词生动地表述了控制「地轮」转动的意义。而在报时机械之上的「天牙」、「天关」、「天束」、「天条」等机件又可能是操纵浑仪或浑象的设置。以木偶制成的「七直神」、「十二神」是报时机件。

张思训的这架天文钟与一行不同之处,是以水银推动动力轮,同时,「著日月象,皆取仰视」。《宋史?天文志》还说:「按旧法,日月昼夜行度皆人所运行,新制成於自然,尤为精妙。」看来,张衡和一行等人的浑象都有部分需人操作或调整,而张思训则设计了一种全自动的浑象。

人物评价

可惜,有关张思训仪象的文字记载过於简略,更无绘图留下来供我们研究。因而苏颂的《新仪象法要》,在人类文化史上就显得更为可贵了。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张思训】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张思训 小编为您整理张思训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人物明星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