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赤坎游仙寨遗址

时间:2024/9/15 21:12:12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赤坎游仙寨遗址位于象山县丹东街道赤坎村东部,设置于明永乐年间,驻官兵二百五十人,为爵溪所管辖。寨城依山面海,东北紧靠大爿山,西北距海一公里。寨城东南、西北面城墙各长约一百二十一米,西南、东北面。城墙各长约一百五十六米。西南面城墙中部辟一城门并建瓮城,存残迹。寨城内面积一万八千余平方米(合二十七亩),纵横有路,鹅卵石铺成。兵营墙基残存,排列整齐可认。北有一井,口径0.78米,现填以碎石,深3.1米,干涸。是我县仅存的较完整的明代抗倭兵寨遗址。1989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所在地/隶属: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丹东街道赤坎村东部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游仙寨遗址,位于象山县城东南约l0公里赤坎村旁,为一长方形城垣,依山而筑,面临大海;长l56米,宽l2l米,总面积约18600平方米。现在游仙寨寨城保存较为完整,城墙墙体呈梯形,高8米,顶宽l.2米-2米不等,墙体内外乱石砌成,中夯填泥土。

在西南面城墙中,辟城门一座,外筑瓷城,濠沟与墙间距9米,濠绕城有护城濠沟,沟宽4.3米-5.3米不等,由于年长日久,濠沟多已淤积。

景点景观

明代,象山是抗倭要地,历史记载了轰轰烈烈的抗倭事略,而遗存的寨城、烽火台、城墙等遗址却是抗倭斗争史实的见证。在寨城遗址中有卫城、所城、寨营之分,而其中较负盛名的是赤坎“游仙寨”遗址。

现在游仙寨寨城保存较为完整,城墙墙体呈梯形,高8米,顶宽1.2米-2米不等,墙体内外乱石砌成,中夯填泥土。在西南面城墙中,辟城门一座,外筑瓷城,濠沟与墙间距9米,濠绕城有护城濠沟,沟宽4.3米-5.3米不等,由于年长日久,濠沟多已淤积;寨内兵营房屋无存,但墙基仍残存,排列整齐,用鹅卵石铺成的小路纵横交叉,为当年寨城通道。

据调查,在寨城的四面原有水井各一口,深达十余米,供营寨就近汲水之用,现仅存北面一处,且大部分已经淤塞,城西北面20米处,有大小二校场遗址,应为当年练兵场所。寨城的北面有炮头山烽火台与南面梨头朴烽火台遥相呼应,成为游仙寨的耳目。

赤坎游仙寨在明代象山抗倭斗争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也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其留存的遗迹对研究明代军事、兵营设置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实物资料,且其保存之完整为江南地区所少见。

历史沿革

“游仙寨”遗址位于象山县城东南约l0公里赤坎村旁,为一长方形城垣,依山而筑,面临大海;长l56米,宽l2l米,总面积约18600平方米。据民国《象山县志》记载,为抗击倭寇,于明正统八年(l443年)后,建游仙寨,属爵溪所管辖;当时城高一丈八尺,有门一,有楼,四角置窝铺,有指挥一员,领昌国、爵溪军二百二十五名驻守。也曾发生多次战争,据民国《象山县志》记载,嘉靖三十一年(l550年),倭寇进犯赤坎,攻游仙寨甚急,爵溪所百户秦彪语弟汉日:“游仙与爵溪唇齿,无游仙,是无爵溪也。先人遗我汗马功,不死战而死,法何以见先人于地下。”

逐与弟秦汉疾驰杀敌,力不能支,逐俱死。后人多有赞叹。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又在赤坎游仙寨发生战事。倭兵退后,又增筑城墙,使游仙寨成为县城,爵溪所之门户。后历代都屯兵驻守,直至清道光年间撤兵,寨城也随之渐废。

在丹城镇赤坎村南0.5公里。游仙寨于明永乐年间设置,明正统八年(1443年)为御倭寇建寨城,至清道光年后渐废。寨城依山面海,东南、西北面城墙各长约121米,西南、东北面城墙各长156米,墙呈梯形,中实泥土。现内外砌石大部已拆,留梯形泥墩。

内坡高平均7米,外坡高平均8米,各面城墙顶残宽1.2米至2.1米不等。西南正中辟门,瓮城已坍。绕城有濠,距墙9米。宽4.3至5.3米,深2米。城内纵横有路,鹅卵石铺成,两侧兵营建筑遗迹可辨,面积1.8万平方米。寨内四隅皆有井,现存北角一井,已干涸。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城市琴淑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赤坎游仙寨遗址】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赤坎游仙寨遗址 小编为您整理赤坎游仙寨遗址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