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趣闻探索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歼-7战斗机

时间:2024/11/23 15:51:26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歼-7(中国代号:J-7,译文:鱼窝)战斗机,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沈阳飞机制造厂研制的一型单座单发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歼-7是仿制的苏联米格-21Ф-13型。歼-7是中国研发的第一种两倍音速喷气战斗机,大量装备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主要用于国土防空和夺取战场前线制空权,也可以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属于典型的第二代战斗机。歼-7的技术特点是突出高空、高速特性,具有轻小灵活的特点,低成本、高效率和使用维护简单等。
    详细介绍

    发展沿革

    历史背景

    1953年6月,当朝鲜战争快结束时,苏联政府国内各飞机设计局尽快研制性能更好的超音速歼击机。此前米高扬设计局的米格-15飞机在朝鲜上空大出风头。沿袭着米格-15的成功设计经验,米高扬设计局先后研制出来性能更好的米格-17以及飞行速度超过音速的米格-19,而这两种飞机气动布局与米格-15并没有太大的不同,都采用了机头进气的后掠翼布局。朝鲜战争的经验及喷气技术的发展使飞机设计师们确信,将来喷气式战斗机的空战必然会在更高的高度和速度下进行,飞机的飞行速度将大于两倍音速。

    为了使飞机达到两倍音速以上的飞行速度,米高扬设计局采纳了苏联中央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建议的一种带有中心可调节激波锥体的机头进气形式,通过这个激波锥产生的斜激波对迎面而来的气流进行压缩减速,同时通过锥体的前后移动来改变进气道口气流截获面积,实现进气流速、流量和发动机进气需求之间的最佳匹配,保证发动机能够在各种飞行条件下都能稳定地工作。

    另一方面歼击机的机翼形式也进一步的改进。负责空气动力学研究的苏联中央空气流体动力研究院除了建议米高扬设计局继续加大后掠机翼的后掠角度外,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57度后掠角三角翼的机翼选型方案。经过研究试验,三角翼方案的性能优异,特别是在高空高速性能方面大大超出了军方所预想的战术技术指标,于是最终采用三角翼的方案被选中为新一代的前线歼击机,并被正式命名为米格-21。其后安装了推力增大的p-11Φ-300型发动机的米格-21Ф型(亦称:米格-21F)飞机于 1959年正式投入了批生产,开始装备苏联空军前线歼击航空兵。

    米格-21服役后很快被西方的情报人员发现,北约组织为了方便识别称其为“鱼窝”(Fishbed)。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米格-21飞机被大量生产,各种改进改型累计多达几十种,总生产数量超过了5000架。捷克斯洛伐克、印度和中国这三个国家还引进了该机的生产许可进行了仿制。此外米格-21还被苏联大量出口到世界上至少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参加过六十年代之后的所有局部战争,当下仍然是很多国家的主力歼击机。

    研制历程

    引进技术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对前苏联米格-21战斗机产生兴趣,计划从苏联引进米格-21。当时由于中苏关系已出现裂痕,苏联并不想提供该型号战斗机给中国。

    但随着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形势的变化,苏联需要中国支持,于是1961年中苏签署协定,授予中国米格-21F-13飞机及R-11F-300发动机的制造许可证,由苏联提供包括全套生产技术资料,飞机、发动机散装件,以及当时国内缺少的成品、原材料。

    1961年3月,以刘亚楼任团长,丁仲和徐昌裕任副团长以及包括有一批飞机、发动机、机载设备、材料方面专家在内的中国航空技术代表团前往莫斯科开始进行引进谈判。在谈判期间,中方的专家们分专业对米格-21进行了初步了解,还参观了当时生产米格-21 飞机的高尔基城飞机制造厂,此前这个工厂还从没有让中国人参观过。经过二十几天的谈判,3 月 30 日刘亚楼代表中方与苏方签订了《关于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带有 К-13 导弹的米格-21Ф 型飞机的生产许可权、技术资料和关于生产带有 К-13 导弹的米格-21Ф 型飞机方面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援助的协定》。协定规定苏联政府在 1961 年 8 月至 1962 年 10 月期间将无偿地向中方提供米格-21Ф-13 型飞机(含 Р-11Ф-300 型涡喷发动机和 К-13 型红外制导空空导弹)的全套生产图纸和技术资料(注:协定并没有规定包含飞机相关的设计资料),并有偿地提供 120 架份当时中国还不能生产的飞机、发动机、导弹所需的部分原材料、毛坯、成品及附件,同时还向中方提供一架样机、两台发动机以及飞机、发动机、导弹的部分散装组合件,整个协议共需支付给苏联的费用为人民币 9,032 万元。同时中国空军还将直接购进 12 架米格-21Ф-13 型飞机,首先装备在空军第十一航空学校,通过该航校对飞机性能进行熟悉为后续其他部队换装打下基础。米格-21Ф-13 型飞机引进装备部队后被称为一九六二年式歼击机,简称六二式歼击机。空军第十一航空学校是 1953 年 1 月 5 日成立的一所飞行学校,后来专门负责空军战术技术训练试飞的任务,并常年担负战备值班和打击高空侦察机及无人机的任务。两倍音速的米格-21 成为中国引进的最后一种米格歼击机,之后不久,中苏两国关系再次陷入低谷,而长达十年的苏联对华航空技术援助也就此走到了尽头。

    研制进程

    1962年5月18日,中国航空研究院与航空工业局发出《关于共同组织米格-21飞机技术摸底,为仿制及进一步自行设计做好准备的联合指示》。

    但随着中苏交恶,苏联并没有完全履行协议,实际上中国没有获得米格-21的大部分的技术资料,到手的文件又有很多错误,实际对歼-7的研发生产有用的就只有几架样机,这给试制带来了困难。最后经过负责此项目的沈飞公司和成都飞机工业公司的技术摸透和研究,根据苏联提供的米格-21样机制造出歼-7原型机。

    在此之前中国飞机设计科研机构曾构思过东风-113高空高速战斗机的方案,但因工业基础薄弱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很快被迫放弃。

    1961年国内开始对米格-21进行系统的“技术摸透”工作,并赋予这一新歼击机代号“62式”。

    1962年5月,航空研究院和航空工业局联合做了“技术摸透”部署,目的是为自行设计先进的歼击机准备好技术基础。

    “技术摸透”的步骤,首先是根据仿制需要,摸清主要的生产技术问题,包括技术关键和材料;其次是仿制,通过试验研究,摸透其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技术特点。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在对米格-21的“技术摸透”中,完成了飞机强度计算报告的校核、机头锥强度计算、机翼的强度与刚度计算、飞机战斗性能分析、空气动力特性校验计算等39项课题;进行了27项3300次高低速吹风试验;安排了进气道、飞机共振、座椅地面弹射、飞行等64项试验。通过这些计算和试验,一方面补充和校核了设计技术资料,同时也学习和掌握了原设计的方法,为设计生产积累了经验。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前后开展对西方国家5种歼击机和高空侦察机的系统分析,提出了研究报告,绘制了部分图纸,搜集整理了某些飞机可供借鉴的技术。沈阳飞机厂和发动机厂还在试制中逐一解决了钛合金件成型、整体壁板化学铣切、整体机头罩加工、整体密封油箱装配、非金属蜂窝锥体制造等工艺技术关键,完成了各项技术攻关。其中包括26种新合金、涂层等新材料,试验并掌握了46项新技术和新工艺。“技术摸透”为歼-7的研制和自行研制更先进的歼击机,准备了比较充分的条件。

    1964年,第三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部)正式将“62式”改名为歼-7。

    歼-7的原型机于1964年初开始生产,1965年11月完成机体静力试验。第一架生产型歼-7,与早期制造的歼-7一样,由沈阳飞机工厂制造,并于1966年1月17日,首架歼-7在沈阳飞机厂首飞,试飞员是葛文墉。

    服役动态

    击落无人机

    1966年1月3日14时26分,中国雷达在云南蒙自以南270公里处,发现美国无人驾驶侦察机1架,从河口侵入中国国境,直窜蒙自,尔后经开远、马关地区回窜。中国空军驻蒙自高空作战分队共起飞歼-7飞机2架,歼-6飞机3架截击。航空兵飞行员鲁祥孝以时速1300公里速度向敌机逼近,在18300高度发现敌机,用活动光环瞄准,在距敌880米时,一次发射火箭32枚,击中敌机。敌机残骸坠落于越南境内。

    1966年2月7日,中国空军空三师大队长冯全民驾驶歼-7飞机用火炮击落美军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1架。这次战斗创造了在高空超音速、大速度差条件下近战歼敌的典型战例。

    1967年6月12日,空三师飞行员刘光才驾驶歼-7飞机,在广西地区执行拦截美国空军无人驾驶侦察机任务,在距离目标57米时用火炮将入侵的BQM-147H无人驾驶侦察机击落,创造了超音速两倍的战斗机在最短距离上击落无人机的范例。

    1968年1月20日,空三师副大队长韩永武和飞行员周永成,驾驶歼-7飞机在20000米高空击落美军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1架。

    1968年3月7日,空三师副中队长江文兴和飞行员王志跃驾驶歼-7在云南蒙自上空击落美空军BQM-14H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1架。

    斯国作战

    歼-7G是在歼-7E型飞机基础上主要对雷达和火控电子设备进行改进,作战性能有了很大提高,它是中国空军最先进的歼-7型号,能接受预*机指挥配合其他战斗机进行体系作战。作为歼-7G型机飞机主管副总工程师方锦星,承担了该型号的研制工作并如期完成。

    歼-7G的中国产多普勒雷达配合头盔瞄准具可以充分发挥“霹雳”空空导弹的离轴发射能力,弥补了老式歼-7由于瞄准具视场小,限制“霹雳”空空导弹打击范围的缺陷。再加之“手不离杆”的设计,使飞行员能够通过设置在操纵杆上的按钮和开关来实现雷达、发射武器的所有功能。

    2007年中航技与斯里兰卡签订歼-7GS外贸飞机合同。根据斯里兰卡空军的要求,该型除更换部分机载设备外,其他与歼-7G飞机基本相同。交机后的2008年,歼-7GS在首次出战中,驾驶歼-7的斯里兰卡飞行员一度锁定了猛虎组织的飞机,但飞行员对头盔瞄准具系统掌握不熟练,加之猛虎飞机飞的又低又慢,歼-7速度较快,因而痛失战机。

    2008年9月9日3时许,瓦武尼亚空军基地两架歼-7GS战斗机分别飞往伊拉纳马杜和普特胡库里普,使用航空炸弹破坏了猛虎组织的两条跑道,使两架轻型飞机难以降落。另外一架歼-7GS开始使用机载雷达搜索,发现了一架飞往穆莱蒂武的轻型飞机。3时50分许,飞行员获得攻击指令后,打开火控雷达,按照方锦星教授的办法锁定前下方低空飞行的轻型飞机,随即发射了一枚空空导弹。几秒钟后,轻型飞机中弹爆炸。

    中国装备

    地图中蓝色为歼-7现役国家,红色为歼-7曾经服役国家

    中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290 架 J-7 ,40架 JJ-7(已退役)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30 架 J-7D/E(已退役)

    外国装备

    孟加拉国:23架F-7MB/BG在役

    埃及:74架F-7在役

    伊朗:21架F-7和FT-6在役

    缅甸:25架F-7M和6架FT-7在役

    纳米比亚:6架F-7NG和2架FT-7在役

    尼日利亚:12 架F-7和2架FT-7在役

    朝鲜:134架F-7在役

    巴基斯坦:144架F-7P/PG (2015年退役,由JF-17替换), 7架FT-7在役

    斯里兰卡:9架F-7/GS/BS 和1架FT-7在役

    苏丹:20架F-7在役

    坦桑尼亚:11架F-7在役。2013年新购12架F-7TN战斗机和2架FT-7TN教练战斗机。

    也门:18 架F-7在役

    津巴布韦:7 架F-7在役

    阿尔巴尼亚:12 架F-7A在1969-2004年在役, 在1980年代早期升级过,现已退役。

    莫桑比克:已退役

    伊拉克:空军80架F-7已退役。

    出口中东

    从1982到1983年,歼-7II至少有150架以上出口到埃及、伊拉克和苏丹。

    2005年,尼日利亚与中国达成了购买12架歼-7NI超音速战斗机和3架FT-7NI战斗教练机的协议,该协议还包括其他支持设备和空对空导弹武器等,共计2.51亿美元。

    对美出售

    美国是美洲地区唯一的一个使用歼-7飞机的国家。在越南战争中苏制米格-21 战斗机的出色表现使美军大为意外,于是美国除了通过各种渠道来收集这种飞机的技术情报外,还开始设法来弄到米格-21来进行实际飞行测试,试图找到这些飞机的弱点并用这些飞机对美军飞行员进行假想敌模拟训练。1966 年的一天,一名伊拉克飞行员驾驶米格-21Ф-13飞机叛逃到了以色列,后来这架飞机被以色列交给美国,使美国得以第一次有机会真正接触到米格-21。美国还从以色列进口了一批被称为F-21的“幼狮”战斗机来模拟米格-21,因为这种飞机的飞行特性与米格-21比较接近。

    进入八十年代,中美两国的关系日益密切,开始进入一段“蜜月期”,于是美国有了从中国获得在飞行性能上几乎和米格-21一样的歼-7飞机的可能。作为中美一系列军事技术合作的内容之一,美国先后从中国购买了15架歼-7Ⅱ出口型和1架歼-7M型飞机。这些飞机装备在拉斯维加斯西北部托诺帕试验靶场的空军4477“红鹰”测试评估中队。2003年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军至少还将两架缴获的伊拉克空军的歼-7B飞机运回了国内进行测试。

    驾机叛逃

    歼-7M首飞前夕,1983年8月7日,空军试飞团第二大队副大队长孙天勤借试验飞行之机,驾驶试飞团045号歼-7Ⅱ(已改装英国马可尼公司雷达,为歼-7M的研制做试飞)战斗机从辽宁大连机场起飞,飞抵韩国汉城。此次叛逃创造驾机叛逃者中职务最高、机型最新的双记录。1983年5月初,孙天勤作为试飞小组成员,被派到大连周水子机场执行歼-7M试飞任务。期间孙天勤秘密策划了准备叛逃飞行过程的各个细节。当日起飞后,孙首先迅速关闭应答机,按住无线电通话系统发话按钮,让僚机无法与塔台通话(两机共用一信道与地面联络),然后掉转机头,紧急下滑转弯,飞机高度从原来的8000米急剧降到1500米,同时故意急迫喊到:“座舱冒烟!座舱冒烟!”以使航管人员以为飞机发生故障。当飞机继续下降到500米高度,又喊:“不行了!我要跳伞了!”然后不再回答,随即贴海以高亚音速飞往韩国。飞行15分钟后,为节省油料,重新爬升到6000米高度。下午14点33分(汉城时间为15点33分)降落在汉城K16空军基地。

    坠毁事故

    2012年12月4日上午9点,广州军区空军某部在组织正常飞行训练时,一架歼-7飞机在起飞上升过程中突发机械故障,飞机状态无法控制,坠落在广东省汕头市郊区,飞行员跳伞成功。

    2012年7月11日,巴基斯坦空军一架歼-7战斗机在进行常规训练时坠毁在旁遮普省。飞行员则安全逃生。巴基斯坦三军公关部表示,飞机坠毁可能是因为“技术原因”。

    总体评价

    歼-7系列战斗机,是中国自行研制、大量装备并批量出口的一型优秀的第二代战斗机。

    美国战略之页网站2013年5月29日报道,中国根据俄罗斯原版设计图纸制造米格-21系列战斗机中的歼-7战斗机已有50年历史。歼-7战斗机的总产量超过2400架。直到2013年,中国还在出口歼-7改型战斗机。从很多方面讲,歼-7战斗机都是米格-21系列中最先进的机型。(“新华网”评)

    据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2016年9月30日报道,自1965年第一架真正中国生产的歼-7首飞以来,这个歼击机家族就不断衍生发展,到2006年停产,40多年时间里,中国总共生产了超过4000余架,除装备中国空军和海军外,还向多达30多个国家出口,是中国最知名的军机出口品牌。(《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评)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歼-7战斗机】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歼-7战斗机 小编为您整理歼-7战斗机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趣闻探索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