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人物明星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黄旭华

时间:2024/11/23 15:04:00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广东汕尾人,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汕尾市红海湾区田墘镇,祖籍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玉湖镇新寮村,交通大学1949届校友,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19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北省科协荣誉委员,曾任前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719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兼代理党委书记、以及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职。
  • 中文名: 黄旭华
  • 外文名: Huang xu hua
  • 出生日期: 1924年02月24日(一说1926年3月12日)
  • 性别: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族
  • 星座: 双鱼座
  • 生肖:
  • 毕业院校: 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学院
  • 职业职位: 核潜艇设计师
  • 主要成就: 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详细介绍

人物简介

黄旭华,舰船设计专家、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1924年2月24日(一说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今汕尾市田墘街道),祖籍广东省揭阳市(今揭东区玉湖镇新寮村),汉族,客家人。1949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船舶制造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舰船研制工作)。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北省科协荣誉委员,曾任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兼代理党委书记、以及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名誉所长等职。

黄旭华长期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主持完成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和导弹核潜艇研制,分别获1985年和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4年被评为“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7年10月25日,获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1月9日,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奖项。

2020年1月10日,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20年12月18日,入选2020中国品牌人物500强,排名52。

主要经历

1924年2月24日(一说1926年3月12日),黄旭华出生于广东海丰县(今汕尾市红海湾区田墘镇)一个乡医之家,名曰“黄绍强”。

1938年,黄绍强和大哥赶往迁广东揭西山区的聿怀中学求学。初中毕业于汕头聿怀中学。

1940年夏,战事吃紧,黄绍强已无法坚持在聿怀的学习,意欲追随大哥去广西桂林中学读书,北上梅州,因错过考期前行受阻。

1941年夏初,黄绍强经兴宁、越韶关、奔坪石、掠湘南,经过整整两个月终于在8月初抵达桂林,并顺利通过桂林中学的入学考试,并改名“黄旭华”,取自“旭日荣华”。

1944年,黄旭华几经辗转到了重庆,进入国民政府为流亡学生开办的大学特设先修班。

1945年,黄旭华被保送到中央大学航空系,接着又以第一名考上国立交通大学。

1949年,黄旭华毕业于交通大学造船系,成为中共预备党员。7月,黄旭华被选派到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学习。先后在上海军管会船舶建造处、上海招商局(海运局)工作。

1952年秋,黄旭华被调往港务局担任团委书记。

1954年,黄旭华被调到上海船舶工业管理局,选送参加苏联援助中国的几型舰船的转让制造和仿制工作。

1956年,黄旭华与同事李世英结婚。

1958年,黄旭华调到北京海军,任核潜艇研究室副总工程师。

1961年11月,黄旭华被任命为国防部第七研究院〇九研究室副总工程师。

1965年,研究所组建,黄旭华任副总工程师。

1966年,黄旭华和一批技术人员进驻辽宁的荒岛葫芦岛。

1970年,黄旭华主持设计的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

1983年,黄旭华被任命为第一代核潜艇的总设计师。

1988年,在完成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深潜试验和水下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后,黄旭华把接力棒传给了第二代核潜艇研制人员,此后致力于为核潜艇的研制献计献策,促进国家和地方的科技发展与人才培养。作为核潜艇技术领域的带头人,黄旭华率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重点型号研制,培养锻炼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位、船舶设计大师两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首席技术专家两位、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1位、型号总设计师7位、型号副总设计师30余位。

2017年,黄旭华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全国道德模范”“潮汕星河成就奖”等多项荣誉。12月8日,黄旭华捐给母校白沙中学和白沙小学各10万元港币,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12月21日,黄旭华从自己获得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奖金中拿出20万元港币捐赠给中船重工719所离退休及社区管理办公室,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离退休职工。

贡献影响

核潜艇

无中生有

参研人员只参加过苏制常规潜艇的仿制工作,至于核潜艇是什么样的,谁都没见过。没有90厘米厚钢材的加工设备,潜艇专用的特殊钢板的研制工作也没有开始,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才使解决了核动力问题,“09工程”才取得了进展。

攻克难关

黄旭华带领设计人员搞出了比常规流线型潜艇水下阻力更小的水滴形潜艇,同时解决了核潜艇的操纵性问题。国外的技术封锁加大的研发的困难程度。某国为加强导弹发射时艇身的稳定性,专门设计了一节舱来安放一个重达65吨的大陀螺,水下空间异常珍贵,占用了潜艇的黄金空间。经过反复计算、分析、研究,通过调整核潜艇内设备布局,黄旭华团队解决了65吨大陀螺的问题,为潜艇节省了空间,而且摇摆角,纵倾角、偏航角、升沉都接近于零。

交付使用

从1970年到1981年,中国陆续实现第一艘核潜艇下水,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交付海军使用,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74年8月1日(建军节)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1988年中国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又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第二次核报复力量的国家。

深潜实验

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水下300米,水下300米时,核潜艇的艇壳每平方厘米要承受30公斤的压力,黄旭华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并获得成功,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获奖记录

黄旭华曾先后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获国防科工委二等奖,参与完成的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制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导弹核潜艇研制获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986年,被授予船舶工业总公司劳动模范。

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2017年9月27日,黄旭华院士获得首项潮汕星河奖成就奖

2017年10月25日,荣获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2017年11月9日,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奖项。

2018年3月20日,华人盛典组委会公布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名誉所长黄旭华获得“世界因你而美丽——2017-2018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奖。

2018年11月9日,黄旭华获公示为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表彰推荐人选。

2019年9月17日,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共和国勋章。

2019年9月25日,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2020年1月10日,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人物评价

中国的李科维尔,中国核潜艇之父。

感动中国颁奖词: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他头发花白、身板硬朗,说起话来中气十足、思路清晰。浓浓的潮汕口音,将我们带回90多年前的南粤大地。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得淡如水,是中国知识分子最优秀的一群,他们就是鲁迅先生所讲的——“中国的脊梁”。

许身深潜科研报国——访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旭华。为祖国做贡献而默默无闻的人,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核潜艇,一旦结缘就是一生。没条件创造条件,搞科研不等不靠。爱岗敬业,以身试险开先例。传道育人当好“场外指导”。黄旭华寄语青年一代,高精尖是买不来、求不来的,只能立足国内、自力更生。他希望年轻人勤于奋斗,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其他信息

个人生活

隐姓埋名

由于严格的保密制度,长期以来,黄旭华不能向亲友透露自己实际上是干什么的,也由于研制工作实在太紧张,从1958~1986年,他没有回过一次老家海丰探望双亲。直到2013年,他的事迹逐渐“曝光”,亲友们才得知原委。

1988年南海深潜试验,黄旭华顺道探视老母,95岁的母亲与儿子对视却无语凝噎,30年后再相见,62岁的黄旭华,也已双鬓染上白发。面对亲人,面对事业,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默默无闻,寂然无名。

艰苦朴素

他的办公室里没有空调,分房时挑了没人要的顶层,夏季室内温度经常达到39.5摄氏度,直至2005年,他才在家里装了一台空调。黄旭华没有专车,所里最好的两辆小车是买了几年的“桑塔纳”。黄旭华名片上面只有分机号码。

家庭成员

父亲

黄义林(又名黄育黎、黄树榖),出生于揭阳县玉湖镇新寮村。

母亲

曾慎其,出生于揭西县五经富镇水门。

夫人

李世英,1956年与同事黄旭华结婚。

子女

黄燕妮、黄峻等

家世

2019年10月,黄旭华接受了南方日报的采访,关于他的家世曾说道:“我是客家人,祖籍揭阳,生于汕尾,三个身份缺一不可。”

另有大洋网报道中介绍黄旭华为潮汕人。

然而,这位总是面带微笑客家汉子,也是一位铁骨豪杰。他隐姓埋名三十年,家人遭难他未能照顾、父兄逝世他没有送行,困窘批斗不堕其志、委屈误解不鸣其冤,舍小家顾大家,终以其铸就的国之重器换来家人的理解和敬佩。黄旭华不仅有惊人的能力和丰富的才艺,而且拥有一个温馨而浪漫的家。他的夫人李世英温良敦厚,被黄旭华传记作者尊称为品德高尚、品质优秀、品味雅致的“三品夫人”,她用她那柔弱的肩膀扛起了一个家,让黄旭华专心致志于核潜艇事业。黄旭华虽然从未当着夫人的面说过一句感谢的话,可是当着媒体、当着子女、当着他人时,他总是噙满泪水地说欠了她一辈子,感谢她一辈子无怨无悔的付出。

忠孝两难

“有人问我忠孝不能双全,你是怎样理解的?我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黄旭华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亘古不变,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情怀和信仰。对于黄旭华来说,他的信仰是祖国需要。

为了祖国需要,他和年轻的同事们忍饥挨饿,笑对苦难。

3年自然灾害后,中央决定全面上马核潜艇研制工作。1965年,研究所组建,黄旭华任副总工程师。1966年,黄旭华拖家带口,和同事们进驻荒岛葫芦岛,岛上一年四季狂风怒吼,黄沙肆虐。不仅自然环境恶劣,物资也极其匮乏,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半年见不到一滴油水。

接踵而至的是“文革”时期的不公平待遇。如今回想起来,黄旭华心胸开阔,他觉得一生最“舒服”的时光是被下放养猪的两年,白天与猪同食,晚上与猪同眠。皎洁的月光下,时常有“不速之客”前来求教技术问题,他们席地而坐,轻声低喃,临别时,“不速之客”通常会握着黄旭华的手,安慰几句保重的话。

反而是黄旭华看得开,“我是重大工程科研人员,受保护,他们不敢怎么样,你们要抓紧,我放心不下核潜艇,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造不出核潜艇,我死不瞑目。”

为了祖国需要,他是父母的“信箱”。

越是有成就,就越需要把自己埋得深,黄旭华就像深海里的潜艇一样,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为了积蓄这撼山震地般的力量,他的割舍超乎寻常。

采访中,好几次谈及母亲,黄旭华的声音变得哽咽,泪光盈盈,虽努力克制,泪水还是滴了下来。

1957年,黄旭华出差到广东,经组织批准回了趟老家。临别时,母亲叮嘱:“以前战争纷乱,交通不便,你回不了家,现在社会安定,交通恢复了,希望你常回家来看看。”

黄旭华含泪答应。但他没想到,这一别,就是30年,再相见时,黄旭华已双鬓斑白,母子对视却无语凝噎,而父亲和二哥都已去世。

30年里,黄旭华就像是一个远在天边的海军信箱。

“三儿,你在哪里,做什么工作?”

“三儿,你父亲和二哥病重,为什么不回来?”

“三儿,你忘记家人了吗?”

……

面对家人的困惑和不解,黄旭华只能选择避而不谈,和家人的联系也逐渐稀少。

“并不是不想回去,是不想让组织为难。”没有回去探望病重的父亲和二哥,成了黄旭华一生无法弥补的遗憾。

自古忠孝两难全,大海的水,赤子的心,心中的痛。

后来有人问黄旭华,忠孝不能双全,你是怎样理解的?他回答,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1987年,上海《文汇月刊》刊登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首次公开描写了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的人生经历。黄旭华把文章寄给广东老家的母亲。文章中只提到“黄总设计师”,没有名字。但文中“他的妻子李世英”这句话让母亲坚信这个“黄总设计师”就是她的三儿子。

那段时间,母亲一遍遍地反复阅读这篇文章,泪湿衣襟。她没有想到被家里的兄弟姐妹们埋怨“不要家、忘记父母的不孝儿子”,原来在为国家做大事,她把儿孙们叫到一旁,只说了一句:“三哥(黄旭华)的事情,大家都要理解,都要谅解。”

多年后,妹妹把这一场景向黄旭华叙述,他涕泪纵横,泣不成声。

为了祖国需要,他是妻儿的“客家人”。

同丈夫一个单位,妻子李世英对黄旭华的事业多了一份理解和支持,她选择了“不打扰”的相守,独自扛起家庭重担,毫无怨言。

即使后来工作生活在同一个岛上,夫妻也是聚少离多,他们先后生下3个女儿,女儿们很少见到父亲。一次,黄旭华从外地回家,大女儿说了一句让他哭笑不得的话:“爸爸,你到家里出差了?”黄旭华是客家人,妻子拿这个跟他开玩笑:“你是真正的‘客家人’,你是到家里来做客的。”

岁月漫长,生活艰辛,李世英以乐观和坚强相待。300斤的煤球,李世英和大女儿分多次,晃晃悠悠地搬上3楼;地震来了,李世英抱着刚出生的三女儿,拉着大女儿四处逃命;大女儿上学路上,跌入雪坑,昏迷九天九夜,李世英日夜守候……

而这一切,黄旭华都不曾知道。他正带领同事们向一道道技术难关发起冲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突破了核潜艇中最为关键、最为重大的核动力装置、水滴线型艇体、艇体结构、人工大气环境、水下通讯、惯性导航系统、发射装置7项技术,也就是“七朵金花”。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1974年8月1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

十年磨一剑。黄旭华及其同事们荒岛求索,在世界核潜艇史上写下光辉篇章——上马三年后开工、开工两年后下水、下水四年后正式编入海军进入战斗序列。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黄旭华】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黄旭华 小编为您整理黄旭华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人物明星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