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从“中市桥”、“忠字塔”、 “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碑”到“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随着历史的积淀和造化,盐城有了一个定海神针一样的城市基点,城市的四方从这里开始,盐城的零公里在这里。
一到双休日,喷泉就会准时打开,远远就能听到清脆的水声,清新宜人。在阳光映照下,喷泉水花四溅五彩缤纷,在夜晚的霓虹辉映下显得分外迷人。每逢重大节日,花团锦簇气球环绕,给人眼前一亮心头一热的感觉,“大铜马”已经成为盐城标志性文化名片。
塑像是根据新四军老战士管文蔚的具体设想,由时任全国城市雕塑规划小组副组长、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王克庆教授创作设计:一位年轻英武的新四军战士,身背大刀,手握缰绳,骑在高扬前蹄的战马背上,面向太阳昂首前进,象征新四军东进,开辟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塑像高4米,长3.8米,重3250公斤,为青铜浇铸而成。塔上刻有原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张爱萍上将亲笔题词:“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背面朝西,上刻由张爱萍上将审定的碑文,已故书法家鲍审手书。作为盐城这座英雄城市的标志、铁军精神的象征,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建成后一直放置于建军广场,由此这里也成为盐城市民心目中老城区的中心坐标点。多年来,铁军雕塑一直是盐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成为以新四军红色文化为特色的盐城城市名片。
“大铜马东临黄海,西襟淮扬,位于里下河下游的盐城,河网密布,地势平坦。盐城市中心,解放路、建军路两条主干道的交会之处,有一座被盐城市民亲切称为“大铜马”的雕塑。一位年轻英武的新四军战士,身背大刀、手握缰绳,骑在高扬前蹄的战马背上,面向朝阳昂首东望。“大铜马”坐落的十字路口,是盐城公路“零公里”起点。在盐城新四军纪念馆馆长孙国栋的心中,“大铜马”更像一个时空坐标,和与其东西相望的新四军纪念馆与泰山庙新四军指挥部旧址一起,串成了这座城市抗战中浴火重生的历史轨迹。
建设沿革
“大铜马”搬家
2009年,随着城市的发展,尤其是在新一轮的沿海大开发中,盐城的城市定位上升为沿海特大中心城市,解放路作为盐城市区南北轴线道路,在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将开通苏北一条公交线路(BRT)。在这样的背景下,原街心公园和铜马雕塑布局已不适应新时期城市交通及环境建设的发展需要,尤其是纪念塔地处交通岛中心,不利于城市交通组织,因此,盐城市政府决定对纪念塔实施迁移异地保护。
新址位于原址东南方建军广场(原街心公园)。原总高度约10.3米的塔将提高至15.0米。其中,塔基座为石砌台基;塔体采用简洁的台形几何形体,高度10.12米,寓意新四军建军纪念日10月12日,塔顶将原新四军骑马东进的雕塑移至此位;塔后设两片对称的浮雕墙。整个纪念塔除新四军战士骑马铜雕外,均采用灰白色毛面花岗岩饰面。
“大铜马”复位
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大铜马”是盐城这座红色之城,承载着几代盐城人的情感与记忆,原来位于老城区建军路与解放路的交汇处。2010年,为了建设苏北一条公交线路(BRT),“大铜马”暂时迁移到了新建军广场。2018年9月4日晚,盐城市民普遍关注的“大铜马”复位工程开始施工。时隔8年,盐城具象征性的城市回归原位。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盐城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