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黔西县灵博山象祠距贵毕高等级公路素朴镇出口处仅3公里,距即将建成通车的息黔高速素朴出口仅6公里,交通便利。景区酒店、停车场等配套基础设施齐全。灵博山象祠景区有着奇特的自然景观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概括起来即“一祠三馆,九龙八景”。“一祠”即象祠;“三馆”即水西馆、阳明馆、养心堂;“九龙”即九龙山的九条山脉,名称依次为麒麟、睚眦、嘲风、蒲牢、椒图、霸下、狴犴、负屃、貔貅;“八景”即九龙阁、灵博寺、抗战纪念亭、奢香公主亭、阳明书院、奢香古驿道、九龙湖、牛场大街。
景点景观
龙脊
龙脊是龙头后面的山梁,中间高,两边低,蜿蜒盘旋,直通新山水库,正如一条刚出水的蛟龙。有诗赞曰:姿蜿蜒形张七曲,势盘旋态奋九重。喜鳞甲之栉比,欣爪尾之蒙葺。
龙头
龙头是灵博山的最高峰,海拔1299米。正前方为垂直峭壁,高耸突兀,龙头顶上最中间有一位置,冬天从不积雪,是为"龙穴"或"百会穴"。站在龙头之上,可见“一龙昂首、八龙俯伏”奇观。有诗赞曰:危岩一拳,桀阁三层。景夺黔郡,势冠百城。
龙鼻
龙鼻是灵博山最为古老、最具灵气、也最为神秘之处。人工石壁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两只鼻孔直通山体,深不可测,秋冬时节,天气变化,鼻孔便会“吐瑞”,雾气直冲云霄,蔚为奇观。有诗赞曰:毓秀钟灵见九龙,西南初民第一峰;喉咙吐雾冲霄汉,颈项昂头远向东!
龙角
龙角高12米,直径3米,有左右两支,又称“麟角”,相传此山是麒麟的化身,“麟角山”因此而得名。龙角顶端原建有亭子,供奉山神,香火旺盛!当地群众有“摸龙角、拜麒麟”之说,以达到消灾祈福之愿!有诗赞曰:盘踞坤维实壮哉,其间别是洞天开;亭亭石笋称龙角,郁郁松荫种鹤胎!
龙眼
在左右两支龙角之下,各有一口水井,是为龙眼。龙眼水质清冽甘甜,夏不满、冬不浅,常年不竭。有诗赞曰:手鞠泉潆涤尽污,洁身恰似到方壶。龙盘虎踞千峰小,云淡风清万象舒。
历史沿革
灵博山,非常有灵气,加之地处古驿道的必经之地,所以在蜀汉时就选址在这里修建象祠。后来在明朝正德年间贵州宣慰使、彝族土司安贵荣重修象祠,请谪居修文龙场的王阳明作记。王阳明从舜与象的故事和灵博山独特的自然景观中产生顿悟,使阳明心学思想得到了升华。便一气呵成,写下了不朽名篇《象祠记》,文中“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成为千古名言,明确指出了“性善论”的著名论断,继而提出了“致良知” “知行合一”“心即理”等哲学思想,并成就了中国历史上全能大儒——王阳明,被称为“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除了大儒王阳明在灵博山顿悟外,清朝初期吴三桂手下大将付文彪在灵博山看破尘世,放下屠刀,归隐于山中;民国初年,富商邓红安到灵博山后,倾其家产在此修建了金碧辉煌的庙宇,并在此出家,直至生命终结。所以灵博山还是一座顿悟之山!因此,灵博山象祠承载了太多得文化,是水西文化、阳明文化、儒家文化、佛教文化、红色文化、象祠文化的共同体。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城市琴淑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黔西县灵博山象祠景区】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