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文体娱乐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如意高地(小说)

时间:2024/9/15 16:08:43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如意高地》是当代作家马丽华创作的长篇小说,该小说讲述几个人沿着古书《艽野尘梦》提供的线索,打捞出沉埋经年,几乎被遗忘的历史。该小说通过虚构与纪实结合、百年前历史与当下故事结合的方式,讲述了一段传奇故事,表达了对汉藏民族关系和谐共处的愿望,2011年《如意高地》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

  • 中文名: 如意高地
  • 类型: 传奇故事
  • 作者: 马丽华
详细介绍

《如意高地》是当代作家马丽华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2006年。

该小说讲述几个人沿着古书《艽野尘梦》提供的线索,打捞出沉埋经年,几乎被遗忘的历史。该小说通过虚构与纪实结合、百年前历史与当下故事结合的方式,讲述了一段传奇故事,表达了对汉藏民族关系和谐共处的愿望。

内容简介

故事缘起于1936年的一本小册子《艽野尘梦》,《艽野尘梦》是近百年前川军将领陈渠珍书写的进藏始末的惨痛经历。于是,《如意高地》里的“刘先生”等一群当代人沿着这本旧书提供的线索,打捞出沉埋的历史。这群生活在西藏的现代人与历史的不时相遇穿插融合,作者将古人今人并入一部传奇。

作品目录

开篇

第一章 事关一本旧书的二十年情结

第二章 横断山下草木皆兵

第三章 刘先生拂之不去的前尘往事

第四章 波密丛林之战的一地灰烬

第五章 刘先生穿行于历史地理三进三出

第六章 萧墙祸起,怎一个乱字了得

第七章 前有黑衣喇嘛后有司马阿罗

第八章 绝塞死旅:古往今来最糟糕的旅行

第九章 刘先生人生故事潜文本

第十章 圣城拉萨之战的如是我闻

第十一章 刘先生又一人生故事潜文本

第十二章 马已赛毕尘土散尽

第十三章 三言两语小团圆结局

创作背景

马丽华在小说序言中反复强调《如意高地》的撰写,是由一本名为《艽野尘梦》的旧书衍生而来的。《艽野尘梦》的作者是“湘西王”陈渠珍,此书是为“追忆西藏青海事迹”所作,书名源于《诗经·小雅》“我祖征西,至于艽野”。陈渠珍随川军抵藏,满怀建功立业的梦想,渴望在这块高原冻土上一酬壮志,1910年在德摩与贡觉头人的侄女西原相遇,结为夫妇。无奈正值国家风雨飘摇之际,辛亥革命胜利之时,远在藏地西土的驻军,在哥老会的策动下,一举哗变。陈渠珍为避灾祸,不得已取道藏北返回内地。由于向导误导,走入苦寒荒漠的无人区,历时不堪回首惨绝人寰的七个月,一路上茹毛饮血,饥寒交迫,陈氏夫妇及其追随者一百一十五人,最终仅有七人生还至西安。西原一直与陈渠珍生死相随,对其呵护备至,不想在西安忽染天花身亡,陈渠珍痛不欲生。

马丽华为了写作这段历史,作了大量的准备:“此后的多年里,有意无意地接触到同一时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如意高地》以《艽野尘梦》的情节为引,参考任乃强对此书的校注,马丽华查阅了大量的清末民国初年的有关西藏史料,最终创作而成。 

人物介绍

西原(近代)

西原为了追随夫君,远离故土,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旅程。遇险时,西原总是护佑在陈渠珍的左右,以身相救,自己忍饥挨饿,省下食物让陈果腹,演绎了一段忠贞不渝的爱情传奇。对于西原的忠贞奉献精神,身受现代观念熏陶的马丽华持保留的态度。

西原(现代)

一个现代藏族知性女子的形象,也叫西原,她和近代西原是同族的女子,不过此西原非彼西原。这个原名叫西若的女孩听了西原的故事改名为西原,而且立志也要嫁给军人,她们同是性情中人,但现在的西原在视野、观念、思维等方面都与现代文明保持了同步,读了研究生,用所学为家乡作贡献,有自己选择的爱情,充满青春活力和现代气息。这是作者对自我包括众多藏族女性文化身份的理想定位。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小说讲述了几次由于个人交恶或好大喜功而不顾民族共和大局而导致的藏汉关系恶化、僵化。恩达之战中,本来能达成协商,但是由于清朝大臣联豫与达赖的个人交恶,导致达赖与清廷关系的僵化,使西藏政府与清政府和解不再,而且终其一生没与中央政府直接对话,历史的差错造成日后的遗留问题。波密之战,本来可以先抚后剿,但由于联豫、陈渠珍的主战,以强力征服波密,有恃强凌弱胜之不武的大民族主义色彩,没有真正使人心归服。江孜之战,因色拉寺僧人拒绝为川军准备粮马差役攻打藏军,哥老会张子青等炮轰色拉寺而起,僧人反击,后发生藏军的驱汉事件。清末民初几次的交战终没有达到安内攘外保疆卫国的目的,反而进藏官兵被驱或逃,藏汉关系一度恶化。与主战的方式不同,反战和怀柔的手段缓和了民族矛盾,避免了劳民伤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包包老爷夏瑚西抚野入山,以美食、礼物、先进器物、未来美好蓝图相诱惑,不久便使之诚心归顺,相处其乐融融。通过这些事件的描述,作者反战的立场昭然若揭。

小说还揭示了普通士兵和民众对战事的盲从以及战事导致生灵涂炭,说明战事是违背百姓意愿之举。在噶厦政府对钟颖川军实行包围时,哨卡的民兵每天还是载歌载舞,天天都像过节。当谢国梁说现在是战场会流血死人的,有人回答说不怕,说噶厦的大人们说了,为保卫宗教而战,假如死了,可保我们上天堂入净土。还有人说“应征入伍也抵消了我家今年的差役”,另有人说,只要相聚就是欢乐。对日参战的兵士并非不清楚交战何为,他们关心的是现世的生存和往生的极乐。缺粮危机困扰着包围圈里的兵民,饿死的,投河自杀的,百姓外出寻食时每天都有或中流弹或吃野菜而死的。战争使人性处于极限的考验,民不聊生,惨绝人寰。作者从平民的视角和立场反思这段历史,传达了民间的声音。 

小说《如意高地》有两条故事线索:一条线索是讲述清末民初历史动荡时期川军在藏的经历;另一条线索是和平年代的刘先生等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在藏的活动。小说关于历史的部分是对史实的重述和再现,透过历史的烟云,表达了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对藏汉民族关系的思考。

此外,小说还从正面展现了藏汉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和相互接纳、彼此融合的情景。当陈营开进德摩时,陈渠珍欣赏小活佛丹增嘉措的聪慧,以自己的姓氏相赠,这是当时的时尚。另外,汉藏联姻也是进藏官兵和当地人都很乐意的事情。正因有这样的时代背景,所以有陈渠珍与西原结缘,谢国梁也讨得娇妻央吉玛,李焕章与丹真结为伉俪。官兵每收服一个地方,都要对当地推行文化、教育、经济等方面的改革和交流,这些交流是双向的,汉族官兵主动学习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历史文化;藏族同胞也积极主动地学习汉族的饮食文化等,如阿卜西扎的夫人亚嘎仿照包包老爷的食谱学做出了一桌美味佳肴。

通过对历史的描述和反思,马丽华表达了对汉藏民族关系和谐共处的愿望。藏汉民族关系的和谐,需摒除大汉族民族主义和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才能彰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民族文化格局。  

艺术特色

《如意高地》史料密集繁复,人物纷至沓来,时代跨度突转,加上马丽华以理性见长的独特深邃的思维方式,使得小说容量饱满欲裂。以十余万字来容纳密度如此之大的人、事、史,马丽华在小说的结构及其人物的铺排可谓煞费苦心。《如意高地》以蒙太奇闪回的结构形式将西藏的历史回放与现实生活交相转换,单数篇章为现世,双数篇章为过去,现世舒缓自如与乱世波谲云诡的情节交替出现,有效地平衡了小说的节奏,呈现出富于弹性的作品张力。 

作品评价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何镇邦说:“马丽华在作品中容纳了太多的人物,在写当下感受时也挤进去太多内容。这样一来搞得很复杂,像我这样搞专业文学评论的人都看得有点吃力。” 

出版信息

书名 ISBN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如意高地 7530208446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6年4月1日

作者简介

马丽华,生于山东济南。1976年毕业于山东临沂师专中文系,同年进藏,曾任《西藏文学》编辑,后任西藏作协副主席。在西藏工作和生活了27年,马丽华写过10多本关于西藏人文地理的纪实作品,包括“走过西藏”作品系列之《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藏东红山脉》等。2003年调至北京。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如意高地(小说)】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如意高地(小说) 小编为您整理如意高地(小说)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文体娱乐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