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人物明星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王文澜

时间:2024/11/23 11:07:37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王文澜,男,汉族,1953年9月生于北京市,河北新乐人,中国日报摄影部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摄影家王文澜,人们的脑海里自然会浮现出他的《京味》、《名人透视》、《流动的长城》、《自行车的日子》等画面,虽然捕捉的都是普通人的生活瞬间和常见的社会面貌,却在他的镜头中显得那么意味深长。30年摄影人生,在一幅幅照片中找到了时代走过的印迹。
  • 中文名: 王文澜
  • 出生日期: 1953年
  • 性别:
  • 国籍: 中国
  • 出生地: 中国北京
  • 生肖:
  • 职业职位: 高级记者
详细介绍

人物简介

1968.12——1974.01 山西省临猗县插队知青。

1974.01——1980.12 解放军51039部队宣传科干事。

1980.12——1982.10 中国日报社美术摄影组记者。

1982.10——1985.06中国日报社美术摄影组组长。

1985.06——1991.01 中国日报社美术摄影部主任。

1991.01——1995.12 中国日报社摄影部主任。

1995.12——2002.12 中国日报社摄影部主任(副局级)。

2002.12—— 中国日报社摄影部主任,中国摄协副主席。

主要作品

报 道

1976 “四五”运动

1976 唐山大地震

1985 老山前线

1991 抗洪救灾

1990 亚运会

2000 奥运会

2008 残奥会

2008 汶川大地震

人大、政协、党代会

各国首脑访华 

获 奖

1986 全国十佳摄影记者

1987 全国好新闻奖

1987 全国新闻摄影金奖

1991 全国人像摄影十杰

1991 中国抗洪救灾优秀摄影工作者

1992 全国十佳体育摄影记者

1995 中国新闻摄影学术贡献奖

2002 2003 2004 中国新闻奖

评 选

国家图书奖

中国摄影金像奖

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复评

全国摄影艺术展览

国际摄影艺术展览

全军摄影艺术奖

全国人像摄影展览

全国体育摄影比赛

出 版

1989 《京味》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6 《名人透视》 中国日报出版社

2000 《流动的长城》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瞬间》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中国纪事》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4 《自行车的日子》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6 《动感亚洲》 中国书局

2007 《偶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地平线》 中国摄影出版社

2003 《百名摄影记者聚焦SARS》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8 《百名摄影记者聚焦冰雪线》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8 《百名摄影记者聚焦大地震》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8 《百名摄影记者聚焦奥林匹克》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9 《百名摄影记者聚焦中国》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9 《家国细节》 南方日报出版社

展 览

1985 《广场漫步》 中国美术馆

1996 《肖像》 中国美术馆

2005 《自行车王国》 中国平遥国际摄影节

2008 《爱乐》 中国鼓浪屿钢琴节

2008 《生命在于运动》 北京金融街中心

贡献影响

王文澜比别的摄影师多走了一两步。多走一两步是什么意思?就是他在客观的不利条件之下还有自己的想法。他按照他的想法去努力。所以1978年,《毛以后的中国》出来以后,王文澜们感觉到有一种惊讶:这些都是很朴实的、日常的生活,他们几乎天天可以看的到的生活,为什么他们自己没拍到。

要把自己的思想、认识体现出来,这是需要你个人自己去思考,去想问题去观察的。观察是很费神费时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很多人根本就放弃了。

王文澜是喜欢想事情的人。第一个印象就是他经常沉默的那种脸孔。但他的身体语言告诉人,他是喜欢想事情的人。王文澜工作如果是在新疆,或者在贵州,或者在其他的地方,可能他也会像别人一样。但是王文澜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在一份中国最大的英文报纸工作,这给他提供了很多很多场面,打开他的眼界。北京给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土壤。

《中国日报》在80年代初期,就开始把图片放的很大,而且是老百姓生活的图片。这些照片不一定带着事件,是什么样的活动而出来的图片。这个报纸,编这个报纸的人,跟普通的报纸有所区别了。就想认识一下负责图片的人是谁。就这么认识了王文澜。在美国有一个详细调查,调查看报的习惯,找了几百人。让他们带上特别的眼镜,这个眼镜可以跟踪他们的眼珠。得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一般人看报纸先看图片,然后看图片旁边的说明,然后去看标题,然后是去看广告。 所以在那个时代,《中国日报》认同视觉语言的重要性,这本身是一种突破,就是在媒体上跟世界接轨。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你需要依赖很多很多的工具。但我很难找到可以参考的画面。王文澜在《中国日报》上的图片很多是北京人民生活的图片。看他的图片,等于读书,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当时其他的报纸还没有像他这样去理解图片的。

社会活动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体育摄影学会副主席、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学术委员。

《中国摄影家》、《人民摄影》、《爱乐》编委。

《中国国家地理》、《财经视觉》顾问。

获奖记录

参加过唐山大地震、老山前线、抗洪救灾等突发性新闻采访和党代会、全国人大、政协、各国首脑访华等重大国事及亚运会、奥运会等新闻报道。在全国新闻摄影优秀作品评选中获金、银、铜奖及中国新闻奖,荣获全国十佳摄影记者、全国十佳体育摄影记者、全国人像摄影十杰称号,多次担任全国影展、国际影展、新闻影展及中国摄影金像奖评委。前妻是电视主持人倪萍。

人物评价

王文澜的摄影观随着他对摄影的理解而改变,他更多的转向对社会生活的表达。这是他自己在摄影上比较大的转型。我们把他的摄影如果分成两个时代的话,那他第一个时代的摄影还比较多的是跟社会的意识形态是同步的。后面的一个时代则更多的表现小人物---------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小人物的日常生活,而这正是生活中间最深刻的东西。

王文澜比较多的关注的是社会中间人和人的关系。恰恰是这样的照片构成了世俗生活断代史。新闻图片有一种以美学为主要基础的图片,王文澜的照片就是这样的。在他的图片不会有特别敏锐的新闻,用我的说法是有比较坚硬的东西。他的片子其实更多的兴趣是记录他眼里的一个世俗生活,那么这样一种照片可能在中国的新闻摄影中间显得很特殊。这种东西你细细来看很有意思。它超越了意识形态。王文澜不仅仅是摄影家,他还是摄影的组织者,他这个身份非常重要。

《中国日报》对图片的关注和对图片的判断能力,对于媒体的图片意识确实起到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中国的媒体发展史上值得提一笔。而《中国日报》把图片用大,提高图片水准,在传媒图片意识的角度来讲,王文澜功不可没。王文澜有北京人特有的那种幽默感。我觉得他明白的事情不少,但不一定全部都说出来。比起其他代的人身上有一种更加坚韧东西,在王文澜身上可能这种坚韧的东西是比较内向和不容易触摸的。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岁月静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王文澜】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王文澜 小编为您整理王文澜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人物明星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