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经历
1901年12月7日,柳子谷生于江西省玉山县下镇乡柳村塘尾一户书香家庭。父亲系前清秀才,乡间郎中;母早丧,由祖母抚养。4岁即随父亲读书,自幼酷爱绘画,自学《芥子园画谱》,悟性极高,深得其精髓,15岁便以工书善画闻名乡里。
1919年只身赴南昌探求新知;以笔会友,结识了同在省城读书的傅抱石。
1923年3月,为求学转赴上海,寄宿在同乡家,白天就读于大同中学,晚上及假日多用来访师会友,浏览书店,或给朵云轩、九华堂、九裕堂、五星记等扇面庄绘扇面及美术小品以维持生计。形单影只,少衣短食,曾写诗自嘲这段生活是:“身穿破衣烂鞋,怀揣干粮半截。”尽管生活拮据,仍以“取财有道”自信自律,曾作诗日:“取不伤廉让水泉,襟怀未许俗尘牵;胸有修竹卖无尽,不使人间造孽钱。”
4月参观豫园书画善会举办之画展,初识该会会员吴昌硕、黄旭初、杨了公、马企周、程瑶笙、张善子、王一亭、汪冲山等名画家。
6月,参观上海美专二院师范科国画展,初识该校校长刘海粟、教授汪亚尘和上级生张书旗。
8月,在上海美专二院参观绘画展,并初识潘天寿、谢公展、许士骐等。
1924年3月,参观江苏省第一届美展,见到了汪冲山、雷家骏、莫延禧、高剑父、贺天健、黄宾虹、钱化佛等名家作品,并识高剑父。
9月,入上海美专一年级,插班生,同学有张天翼、黄羲等。师从刘海粟、潘天寿;课余时常去画家汪冲山、程瑶笙、马企周等人家中干杂役,不为报酬,只为学画。王英瑜在《中央日报》上曾撰文说:“吾于子谷友十五年矣,以处之久,则知之深,而今可以言子谷矣。忆昔与子谷读于中学时,子谷画兰菊至勤。宣纸不易致也。毛边纸价亦不贱,而其作画勤,谓不经济,卒以裱芯纸代之,日辄二三十幅,同学笑为画痴,而子谷自若也。其后求学沪上,费用至为困窘。与之共赁小楼于永里,境愈困而志益坚。当其时也,人谓子谷可以舍此而从他矣。然而子谷以意诚,则行之明,谓此一时之厄,吾但以诚恒处之,吾艺必有佳境;故操丹青绢素如恒也。
1925年2月在徐园参观“时人书画展”,再读任伯年、吴秋农、颜若波、任立凡等名家之作。
4~12月在校内外参观画展时,得识朱屺瞻、王济远、钱瘦铁、王陶民、杨东山、唐吉生等书画家;6月,上海美专举办全校美术展览时有多幅习作参加。
1926年3月,初识徐悲鸿及张聿光、唐家伟、关良、潘绍棠等画家。
4月美专师生赴杭州写生,5月参加师生旅杭写生作品展。
12月参加北伐革命,在林伯渠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第六军总政治部任美术干事。以笔为武器,随军转战南北,曾作《雪中从军图》,诗题:“北风瑟瑟透征衣,号角声声催战费騑,料得将军传檄日,血花并作雪花飞。”林老看后甚为赞赏,补题五言一绝:“万里长征人,怀才意不薄;于斯风景中,合赋从军乐。”
1927年定居南京,任职于南京中央特委会。
1928年经陈铭枢证婚,与北伐时的战友梅芳结婚。
1929年,参加“蜜蜂画社”(该社由郑午昌、王师子、张善子、谢公展、贺天健、陆丹林、孙雪泥创办),柳子谷为第一批参加之会员。
1930年,贤妻病故,子谷立下“金榜无名不再成亲”的宏愿,辞职专心攻读,埋头国画创作,开始了职业画家为主的生活。
1931年2月~3月,在南京与艺友周曙山等发起筹备首都白社,拟创办艺术刊物并被推为主编。办刊物,因未获有关部门批准,夭折。
12月在南京市书画研究社成立时当选为候补理事。
同月,在江苏省民众教育馆赈灾书画展举办期间,与吕凤子、齐白石、徐悲鸿、秦仲文、张书旂、王东培、舒石父、龙铁岩、胡小石、张大千、肖方竣等皆有作品捐赠。
1932年9月,中国国民救国义勇军后援会第五次常会决定筹备名家艺术展览,与雷仲山、高希舜、尹天民、孙青羊、徐悲鸿、陈树人、徐承芳、唐三等为筹备委员会委员。
1928~1932年,与早已认识的张书旗、徐悲鸿同居南京。三人志同道合,经常合作遣兴。,一次,书旂画梅,子谷写竹,悲鸿补松并题句:“竹翠梅香松傲雪,岁寒三友各千秋。”随后,三人将此图复绘两幅,各存一纸留作纪念。悲鸿对子谷的作品十分赞赏,曾在子谷所作《雨竹图》上题道:“画到蒙蒙翠欲滴,先生墨妙耐寻思。”此期间,子谷受聘出任上海美专教授、南京美专国画系主任、教授,并常去徐悲鸿主持的中央大学美术系讲学、示范,为培养国画人才,经常奔波于宁沪之间。“金陵三画家”也由此被同道传为佳话。
1933年江北大水,创作《忍听哀鸿》、《水灾图》、《流民图》等山水人物画,或借古喻今,或直面人生;如在一幅画面上题诗日:“斯岁辛劳一次空,浮沉泪海任西东;伤心瑟瑟秋声里,忍听哀鸿泣晚风。”在南京《新民报》陈铭德先生支持下,画竹义卖百余幅,所得悉数捐赠灾区,荣获当时救灾组织所授“急公好义”锦旗一面。
4月,援助义勇军书画义卖展在省民教馆举行时,与徐悲鸿、张书旂等都有作品参展(门券五元,可抽签得画一张)。
11月应徐悲鸿之邀,赴中央大学图书馆参观艺术科西画组旅杭作品画展,并作画竹示范。
12月,结识画家钱云鹤、王梦白。
1934年在国民党中央党部任职并积极从事绘画活动。4月,在《艺风》(月刊)发表国画作品《风雨归村》、《一重寒树一重山》。
7月,《艺风》(月刊)所载《中央党部书画展览的观感》一文指出:“中国画以柳子谷的作品最为精彩……”
12月,在南京举行第一次个人画展,当地《中央日报》、《新民报》、《朝报》等由6日起对此逐日连续报道:“子谷作品,见者赞美,自党国要人、艺术巨子以至骚人墨客,交相称誉”;陈树人许为“六法璨然”;徐悲鸿评之“真气远出,妙造自然”;林森题赠“驰誉艺林”;于右任为之题词:“子谷绘山水,取法宋元,旁及百家,昔人谓与宋元人血战,岂不然哉。绘人物花鸟兰竹等物,理法、技巧、意境均能得心应手。识者谓,可以起近代之衰。诚非虚声。子谷勉之,国画可以兴矣。”推重之隆有如此。
画展期间,前往参观并买画的有林森、张道藩、宗白华、徐悲鸿夫妇、陈立夫、谷正纲、梁鼎铭、夏斗寅、陈树人、朱培德、邵元冲、冯玉祥、何香凝、叶楚伧、柳亚子、高剑父、经亨颐、张书旂、张大千、梅兰芳,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日本总领事须磨等中外名士上百人。另有报载:“12月10日为画展最后一日,参观者有蔡元培、何应钦、罗家伦、孔祥熙、方觉慧、张苇村、赵丕廉、李宗黄等千余人。何应钦、方觉慧、张苇村等各购画品,孔祥熙除个人定购外,并商得柳先生的同意,将非卖品《灾民图》购去,拟作为全国赈灾之用。”
1935年陆续参加南京的诸多绘画展出;创作《后湖印象》
4月15日,南京《中央日报》称:“五州公园美术展览会,原定星期六、星期日开放两天,自得国画名家张书旂、柳子谷加入最近杰作后,深得观者欢迎,环立门外,围而窥视者,争先恐后,莫不以先睹为快,该会乃定今后,每日开放云。”
同年秋上海市教育、社会两局联合举办柳子谷第二次个人画展。
9月5日上海《时事新报》称:“名画家柳子谷氏,将来沪展览国画,并筹办国画之苑。按柳氏服务南京某最高机关,对于国画造诣甚深,取法宋元,旁及百家。去年曾在南京展览作品,甚得各界赞誉。兹闻柳氏应吴醒亚等之约,将来沪展览最近杰作数百件,届时定有一番盛况也。”9月24日,于右任、邵元冲、程天放、虞洽卿、王晓籁、居正、陈树人、钱新之、汪兆铭、李煜瀛、王陆一、王一亭、林康侯、戴季陶、杜镛、俞佐庭、吴铁城、褚民谊、洪陆东、吴开先、徐朗西、谷正纲、张寅、叶楚伧、张道藩等联名在上海报纸刊登《上海教育局社会局主办柳子谷先生国画展览会启事》,文中说:“柳君子谷艺术修养深渊,夙为艺林所推崇,市府教育社会两局为发扬我国固有文化,增进国人艺术兴趣起见,举行公开展览,特进一言为之介绍。其画展会场在大陆商场六楼622号,日期为9月25日起至29日止。”上海美术界代表人物刘海粟、朱应鹏、吴青霞、王一亭、徐郎西、陶冷月、谢公展、汪亚尘、张聿光、黄霭农、汤渔父、王师子、俞寄凡、丁念先、唐冠王、马企周等以及在沪政界之吴铁城、吴醒亚、潘公展、蒋百里、吴开先、程天放、郭顺等均一一到会参观。《申报》、《新闻报》、《晨报》、《新夜报》等逐日发稿报道展况及评论,如9月30日《申报》
所载消息《柳子谷画展第五日》,从中可见一斑:
“昨日为本市教育社会两局主办之柳子谷画展第五日。是日适星期日,观众格外拥挤。记者前往参观时,人山人海,会场几有人满之患,可谓打破本市以前个展之记录。本市闻人王晓籁等亦前往参观,各定购多幅。又南京市党部常委周伯敏、青自报社长唐三、新京日报社长石信嘉、名画家吴公虎等,均由京赶来参观柳君个展,可知柳君艺术造诣之深。又闻该会应各界之要求,已决定延展期两日,至十月一日为止。”
名画家胡藻斌在当时全国重点文艺评论刊物《艺风》(上海,1935年第3卷第11期)对这次个人画展发表评述:“……展厅分两室,陈列作品三百余件……我到上海两年多,在个人画展中看得不少,伟大者只是柳一人;作品之多量和整齐,亦只柳人一人;在展览中订购者之多,亦以柳一人。’’
同年另有作品送往印度、日本及东南亚参展。上海金城工艺社出版(子谷画存》第一集(山水册),由于右任写序;上海古今名画出版社印行子谷的彩色单画作品,供人收藏。
同年上海《美术生活》第20期发表《水灾图》、《月竹》、《山水》等作品。
1936年元旦与韦秀菁结婚,礼堂挂满名人的贺礼字画。如经亨颐的《水仙与竹》、徐悲鸿的《双骏图》、张书旂的《樱花白头》、陈树人的《兰石》、刘海粟的《荷花》、汪亚尘的《金鱼》、谢公展的《菊花》、胡藻斌的《鸳鸯》以及柳亚子、叶楚伧、蔡元培等人的贺诗、贺联,共40余件,遂成“贺婚书画展”。
同年作《独酌》并题诗:“扪虫当时颇自奇,功名远付十年期,酒浇不下胸中恨,吐向青天未必知。”
同年在国民党中央党部任职,因善书画而深得高层人士之关注,与之私交颇好。他曾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营救过中共要员。
同年11月7日南京《中央日报》称:“吴君子青近邀艺术界友好,组织艺苑流通社。其目的在联络艺术界情感,促进艺术,而进观摩,计定于本月八日起至十五日止在中华路青年会大礼堂,举行京沪名家书画联合展览会。参加作家有于右任、王一亭、汪采白、周伯敏、柳子谷、梁鼎铭、张书旂、许士骐、谢公展等。届时欢迎各界参观云。”
1937年4月,在南京国立美术陈列馆举办的全国第二次美术展览上有《竹》、《独酌》等多幅参展。会后被收入《现代书画集》出版。
同年4月~5月,与艺友筹备,中央党部书画研究会展览会如期举行,展品有山水、人物、花鸟、金石、书法等。《中央日报》在“中央党部画展第二日”中说:“杨天化、柳子谷、杨贡三……等人作品,尤为观众所赏识,定出甚多,并有数人定一幅者,可见该会作品之名贵也。”
1938~1940年应张治中将军之邀,同时兼任湖南通道及绥宁两县县长。到任后,励精图治。这两县地处湘西,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多民族散居深山老林。是年饥荒,画竹义卖赈灾,深受乡民赞誉,被称之为“板桥第二”。离职时,百姓沿途相送,有赠联日:“万家生佛千秋泽,一代艺人百里侯”、“板桥三绝诗书画,靖节一官归去来”。
1940~1944年迁居湖南洪江,任赣才中学校长。其间,举办个人画展两次。
1945年春为躲避战乱,迁居四川重庆。
4月7日,重庆《中央日报》称:“画家柳子谷来渝,拟办谷风艺术专科学校,并带杰作200余幅,将公开展览。”11日,方治在《中央日报》发表《柳子谷与其画》。文中写到:“子谷善画竹,谈画竹者,都会联想到他,知道他的,也没有不佩服他的写竹。其实他不止于画竹,山水、人物、花鸟等物无一不工。他的山水工力最深……《咏絮》、《风雨同舟》、《袁安卧雪》、《群仙祝寿》,各图都是精心杰构,工力深邃,虽古之马远、夏圭、唐寅、仇英亦不过如此。”画展于13~16日在重庆夫子池励志社举行,用所得买房一处,开办了谷风画院,招生30余人。
1946年,与徐悲鸿重聚重庆。同年春末,携家返抵南京,谷风画院停办。
1946~1947年在南京,任国民党中央党部专员,但经常作画会友,与陈立夫、陈布雷、于右任、邵力子、张灵甫等国民党政界、军界里善书画的头面人物多有来往,切磋技艺。
1947年3月,中华全国美术会主办之“现代美术习作展览会”在南京文化会堂举行,展品有徐悲鸿、齐白石、陈之佛、傅抱石、汪亚尘、柳子谷、陈树人、谢稚柳、赵少昂等名家的绘画300余件。
1948年3月,在南京文化会堂出席第十届美术节纪念大会。
同年4月2日,南京《中央日报》称:“画家柳子谷国画造诣极深,写竹尤其特长,技巧精妙,有画竹圣手之誉。柳氏前为发扬我国固有文化,拟办谷风画院,有精作200余件,原定出国展览,以国大盛会在京举行,将先行展览。”
21日该报又称:“柳子谷画展昨在新街口社会服务处开幕,到有中委甘家馨、国大代表徐恩曾等六百余人。对柳氏所作《苍生霖雨》、《顶天立地》、《玉立婷婷》各图,备极赞誉,并有某西人购去柳氏雨竹、雪竹多幅。”
25日该报又言:“柳子谷画展连日在社会服务处展览,原定本日闭幕。兹因国大代表忙于选举,多未获参观,特延展两天,定廿七日闭幕。”李宗仁知道柳子谷的作品多年来在党、政、军、艺、商的上层人士中颇有知名度,竞相收藏,得之为快,便及时亲临展览会,订购了非卖品以外的全部展品,以答谢支持他竞选副总统的国大代表。
同年底张书旂基于子谷作品在海外颇受欢迎,便由美国来信邀他赴美。子谷考虑再三,决然未行,辞去公职返回故乡等待解放。
同年上海出版的《中华民国三十六年美术年鉴》称:“柳子谷擅长国画,精于绘事……作品超特,颇得社会好评。”
1949年举家迁居杭州,并举办个人画展。这是子谷解放后举办的第一次,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个人画展。
1950年,经马寅初推荐,由杭州转东北任教,先落脚大连,任中学教师。
1951年,创作漫画《华尔街的两个伙伴》,刊在1951年2月18日《旅大日报》上。在任中学教师期间,先后创作、发表数件反映少年生活题材的绘画。
1952年为抗美援朝筹款,与朱鸣冈、罗叔子联展书画义卖,被中止。徐悲鸿由北京发函给大连有关部门,邀子谷赴中央美术学院讲学,也未成行。
1955年在大连参加肃反运动,组织上给柳子谷的正式结论为“一般历史问题”。
1956年被调赴沈阳师范学院美术系任教。
1957年张书旂致函子谷:“弟病已入膏肓,此生回国已成绝望,至感痛苦!所能引为欣慰者,近来病中编写《画法入门》及《翎毛集》两书,现已脱稿,对后学掌握技法多少有点帮助,不日连同《书旂画集》寄回国出版,作为弟在世一番对祖国最后一点贡献也。《书旂画集》盼为写序。”辞恳意切,但因环境不允许,对此嘱托未能如愿以偿。
1957~1959年,与满键合作《抗美援朝战争画卷》。
1959年应林业部之邀赴北京作画,在京与傅抱石、关山月等名家相聚。
同年转辽宁大学美术系任教。
同年整理出《书法函授教材》、《子谷画竹》、《子谷画八哥》等教学课稿。
1960年被调入辽阳鞍山师范学院,家仍居沈阳。
同年创作了7.5米长卷《山村新貌》。
1962年转调至山东艺术学院,迁居济南。
同年应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分会的邀请,与全国著名的三十多位画家,赴青岛参加研究国画创作的活动。此时心情空前舒畅,其间,与王雪涛合作《草丛中的雏鸡》,与郭味蕖合作《白绶带与竹》。之后,主办单位从三百多件作品中选出三十二件作品出版《国画作品选集》,柳子谷的《春雨》选人此集。
1962~1966年在教学中鲜明地阐述了自已的艺术见解。其要点有:
·爱国主义、人道主义是一切正直画家的创作主题,作品应直面时代、社会和人生,力求三真,即景真、情真、理真。
·人品与画品的统一,是对画家个人修养的基本要求,画家必须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人生有限,艺术永恒。只有在地狱之门具有永不退缩的敬业精神,厚积薄发,才能叩开艺术之门。艺术上要靠功力。不要靠运气。成功的机遇只给那些有功力的进取者。
·高超的艺术是难学的,易学的多不是高超的。要知难而进。前人未走过的路要勇于探索。
·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裱统一,其中以“画”为主。中国画要重视笔墨,“运笔动态,用墨方法”是中国画的精髓。“神以“形”立,“形”以“神”贵。在绘画艺术上,提倡“诗情与画意结合”,雅俗共赏。
1966~1978年未得机会发表作品和参加社会活动。
1976年作论画诗:“艺术自然孰为美,江山如画画如真,来从生活高生活,人定胜天天逊人。”
作论画诗:“潜移默化艺术好,灵魂改造工程师。”
1979年11月,哈尔滨松花江画廊对外展销美术作品。《哈尔滨日报》(29日)载,展销品中子柳谷所作《雨后茂竹》引起日本国际贸易促进会副会长中田庆雄先生的极大兴趣,他一再希望将子谷的全部作品运往日本展出。这是子谷作品在画坛销声匿迹约30年后的第一次公开亮相。
1980年《中国新闻》发表了子谷所写遥寄台湾旧好的文稿《故园春色好,头白亦归栖》,还发表了记者的采访(老画家柳子谷近况》。同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爱国一家”栏目播发了子谷撰写的文章《怀念画师张大千》、《回忆好友张目寒先生》。
同年,作自己的座右铭:“寻理应求水落石,争鸣不虑火烧身。”
1981年,应邀担任安徽皖南画院名誉院长。
同年张大千托香港“山东同乡会”友人来济探望子谷并索画。
同年,山东省统战部门将柳子谷肖像及作品印成彩色图片《画苑老翁忆故旧》,用于对港台的宣传。
1982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艺术家辞典》,辑录了柳子谷的条目。
1983年刘海粟夫妇应山东有关部门之邀来济南作客时约见子谷,并赠条幅一帧:“青山不老松长翠,雪压霜欺只枉然。”子谷送刘老《竹鸡图》,题词:“画祝海翁老师长寿。”
同年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柳子谷画选》。
同年《山东画报》、《大众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济南日报》等报刊陆续评介柳子谷及其作品。
1985年,山东电视台、辽宁电视台分别拍摄、播放专题片《柳子谷的绘画艺术》。
同年为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玉山县志》题写书名并题词。
同年,香港《文汇报》及澳大利亚《海外风》均发专刊介绍柳子谷。
同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解放军画报》、《解放军报》以及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及其他地方新闻机构,相继报道了柳子谷将《抗美援朝战争画卷》献给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的消息。该画卷被誉为“我国最长的、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反映战争历史的巨幅画卷”。
同年作《巨松图》,画面题句“天欲坠,赖以拄其间”。
同年挂历《柳子谷作品选》出版,《中国日报》等重要新闻文化单位陆续向柳子谷约稿,索画。
1986年元旦柳子谷向边防将士献画的消息见报。
同月12日,晚接见《解放军报》记者采访,畅谈两小时;午夜,安详谢世,享年85岁。
主要作品
创作历程
1957~1958年间,柳子谷与画家满健合作,创作了巨幅长卷《抗美援朝战争画卷》。“二次战役”是朝鲜战争中震惊世界的大战役,此图则是迄今唯一以横卷形式描绘这一战役的史诗性作品。柳子谷在卷首题:“战争正义全无敌,画卷长存此理真。弱能胜强小胜大,中朝血肉万年春。”作品的构思和草稿主要出自满健,他有朝战的经历,熟悉志愿军和朝鲜的山川,但自感驾驭笔墨的能力不够,于是寻到老画家柳子谷,请他落墨完成。老少两代长达两年多的成功合作,还有一个意料之外的收获——满健与柳子谷的女儿柳咏絮(亦为画家)喜结连理。
作品传世
但没有想到的是,1959年长卷在沈阳展出并引起震动后,作品本身和记者的采访却不能发表,他的政治与艺术热情再一次被“冷冻”。直到约30年后,这一历史巨作才得到认可,重见天日。
评论界认为,这两部史诗巨制在中国现代画坛上堪称是绝无仅有的杰作,它不仅奠定了柳子谷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而且也必将以传世墨宝,永垂青史。
人物评价
“柳先生是继郑板桥之后独树一帜的现代兰竹大师且在山水人物花鸟等诸方面,艺术造诣精深,创业成就卓著,早在三十年代即于徐悲鸿、张书旂、傅抱石、赵少昂等齐名画界。并与徐悲鸿、张书旂并称金陵三杰,1996年其弟子子女与山东艺术学院,在北京、山东举办了先生谢世10周年纪念展览,在国内外引起轰动,乔石、姜春云、程思远、肖克、洪学智、迟浩田等中央领导前往观展并题书祝贺。
现从《谈画未敢忘子谷》一书中摘录部分题句:
徐悲鸿:画竹圣手;真气远出;妙造自然;画到蒙蒙翠欲滴,先生墨妙耐寻思
于右任:英雄气概美人姿;......子谷勉之,图画当兴矣
陈立夫:寄妙理于素幅,出新意于毫端,艺成名高,永为世范
蔡元培:坚贞君子节,正直古人风
吴雅辉:接武荆关,并美三王
张书旂:工而不滞,写而不流,惟妙惟肖,雄秀兼至
柳霖:万方多难寸心苦,一代艺人百里侯
关山月:丹青留史册
欧阳中石:挥毫落墨书灵府,铸古熔今见匠心
陈大羽:柳色青翠,兰竹清芬
肖克:华夏文物寄丹青
洪学智:血火写丹青,铁躯捍正义
钱君陶:清风高节
《收藏》总第90期,(2000·6期)中国画百年回眸中记载:“柳子谷在民国时期潇洒江湖,风流画坛,解放后却销声匿迹。柳子谷是一个“全能型”的画家,山水、花鸟、人物皆精,诗书修养全面,文人气息浓厚,尤善画竹,蔡元培称其“画竹圣手”,徐悲鸿赞其竹“画到朦胧翠欲滴,先生墨妙耐思寻”。那时,柳在南京与徐悲鸿、张书旗并称“金陵三画家”。”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岁月静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柳子谷】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