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文体娱乐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寂寞之井(小说)

时间:2024/9/15 15:18:34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寂寞之井》是1928年英国作家瑞克里芙·霍尔所著的女同性恋小说。故事描述出身上流家庭的英格兰女子史提芬·戈登,自幼便表现出她的“反性别行为”(即同性恋)。她在一次大战担任救护车司机时,结识并爱上了玛莉·卢埃林,但却遭到社会孤立、排斥。小说中史提芬的“反性别行为”是天生、与生俱来的,霍尔并为此明确恳切的表示道:“也给我们生存的权利。”
  • 中文名: 寂寞之井
  • 外文名: The Well of Loneliness
  • 类型: 女同性恋小说
  • 作者: 瑞克里芙·霍尔
详细介绍

《寂寞之井》(英语:The Well of Loneliness)是1928年英国作家瑞克里芙·霍尔所著的女同性恋小说。故事描述出身上流家庭的英格兰女子史提芬·戈登,自幼便表现出她的“反性别行为”(即同性恋)。她在一次大战担任救护车司机时,结识并爱上了玛莉·卢埃林,但却遭到社会孤立、排斥。小说中史提芬的“反性别行为”是天生、与生俱来的,霍尔并为此明确恳切的表示道:“也给我们生存的权利。”

背景

1926年,瑞克里芙·霍尔的职业生涯达到顶峰。她的小说“亚当的种子”成为当时的畅销书,描写的是一位意大利领班心灵觉醒的故事;很快凭借这部小说,霍尔获得了费米娜奖(法国著名文学奖)和詹姆斯·泰特·布莱克纪念奖(英国最古老的文学奖)。在很早之前,霍尔就构造要创造一部描写同性恋的小说,现在,依靠她在文学界所取得的成就,她相信时机已经成熟。虽然她知道她正在冒险,可能会因此招来流言蜚语和“颠覆整个职业生涯”。在创作这部小说之前,她从搭档尤娜.温琴佐那里寻求到了祝福。 霍尔创作这部小说的目的指向了社会和政治,她希望公众不再对同性恋保持沉默,能给同性恋者“更多包容,更多理解” -- 并希望“处于各个阶层的同性恋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创造美好生活,能有节制并有用的生活。” 在1928年4月,霍尔告诉她的编辑,要求编辑能从出版商那里获得全部的授权,她不允许她的新作有任何改动。“我手下的笔已经指向了这个世界上最受压迫,最不被人理解的群体,据我所知,在我这部小说之前,从来没有人做过类似的尝试。”

情节

书中的主人公史提芬·戈登(Stephen Gordon)在维多利亚时代末期生于伍斯特郡的一个上流家庭,家人本来期望降生的会是个男孩,所以在对史提芬施洗礼时,就用之前起好的男孩名字为她命名。在刚出生时,史提芬的身体就与众不同,她是个“盆骨窄小,肩膀宽阔,像个小蝌蚪一样的小婴儿”。身为女孩,她却不喜欢裙装,总想要将头发剪短,渴望成为一个男孩。七岁时,史提芬爱上了一个叫柯林斯(Collins)的女佣,看到柯林斯与一名男仆亲吻,让史提芬深受打击。

史提芬的父亲菲利普爵士(Sir Phillip)对女儿十分宠爱,他试图通过卡尔·亨利希·乌尔利克斯 (Karl Heinrich Ulrichs)的作品来了解女儿。卡尔是首位描写同性恋理论的近代作家,不过他并没有跟女儿探讨这方面的问题。史提芬的母亲安娜夫人(Lady Anna)对女儿冷漠疏远,她将史提芬视作菲利普爵士的“充满瑕疵的,不起眼的翻版”。史提芬十八岁时与一位加拿大人马丁(Martin Hallam)建立起亲近的友谊关系,但是当马丁跟史提芬说他爱她时使史提芬震惊不已。第二年冬天,菲利普爵士被倒塌的树砸伤,在弥留之际,爵士试图跟安娜女士解释史提芬性别错位的问题,但是最终没有说明就去世了。

不像其他女孩那样做裙子穿,史提芬开始穿由裁缝制作的男士服装。在二十一岁时,她爱上了新搬来的美国邻居的妻子安吉拉(Angela Crossby)。安吉拉把史提芬当作驱散无聊的消遣,她跟史提芬的亲吻也仅限于“学校女生之间蜻蜓点水式的亲吻”。随后史提芬发现安吉拉跟一个男人有染。因为害怕史提芬会揭发自己,安吉拉便把史提芬写给自己的信给丈夫看,她的丈夫将信抄写了一遍寄给了史提芬的母亲。安娜女士指责史提芬“胡乱使用爱这个词来表达你那不正常的思维,不约束自己的肉体这些欲望。”史提芬的回信中写道,“因为我的父亲深爱着您,我也爱您。安吉拉就是在我脑海中想象无数次的妻子的样子,这种感觉真是非常非常的棒”。在与母亲争吵后,史提芬来到父亲的书房,第一次打开了父亲上锁的书柜。她找到一本克拉夫特艾宾(Krafft-Ebing)的关于同性恋和性倒错的内容的书籍,并通过阅读此书明白自己是性倒错者。

史提芬动身搬到伦敦并写出第一本广受欢迎的小说。但是她的第二本小说卖的却不是很理想。她的好友兼剧本作家乔纳森(Jonathan Brockett)也是一名性错位者,他鼓动史提芬前往巴黎,通过感受一段更充实的生活提高她的写作能力。也是在巴黎,史提芬第一次真正的接触到城镇性错位者的文化生活,见到了女同性恋沙龙的主办人Valérie Seymour。在一战期间,史提芬加入了救护队在前线服务,并得到了法国军工十字章。就在那个时候,她与一位年轻的司机玛丽(Mary Llewellyn)相爱。在战争结束后,两人就同居了。最初两人在一起很开心,但史提芬写作的时候让玛丽感觉很孤独。由于正常社会不能接受,玛丽沉醉于巴黎的同性恋者的夜生活中。史提芬觉得玛丽变得冷漠且充满怒气,对于自己无法给她一个“更加完整而正常的生活”感到无能为力。

现今马丁住在巴黎,与史提芬重新建立起友谊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马丁爱上了玛丽。史提芬认为自己无法给玛丽幸福,她就假装跟Valérie Seymour有染,以此让玛丽对自己死心去投入马丁的怀抱。小说的最后,史提芬对神帝祷告说到:“也请给我们这样的人(同性恋者)在社会中存在的权利!”

内容简介

史上第一本女同性恋小说

19世纪末的英格兰乡间,史提芬出生在具有优良传统的莫顿大宅里,作为菲力普爵士唯一的掌上明珠,她自幼便背负了钗h期待。

然而,在史提芬渐渐成长以後,她厌恶纯白洋装、暗恋女仆等种种与众不同的行为,使恪遵传统的母亲与她渐行渐远,最後甚至亲手执行了放逐她的异性恋父权律法……

《寂寞之井》原出版於一九二八年,描写一对女同性恋情侣挣扎著要为社会所接受的故事。《寂寞之井》很明显是作者自己人生的故事,就当时而言,本书坦诚得令人震惊,是第一本谴责社会对同性恋者的不公平对待的小说。此书在一九二八年遭到彻底查禁,其出版是一件非常有勇气的举动,几乎毁了霍尔的文学生涯。尽管此书初次出版距今已超过半个世纪,瑞克里芙?霍尔所论及的偏见与迫害在今日很悲哀地并没有过时。

作者简介

瑞克里芙?霍尔,原名玛格莉特?瑞克里芙─霍尔(Marguerite Radclyffe-Hall),於一八八0年出生在一个迷人的英格兰乡间宅第。《寂寞之井》明显地是她自己人生的故事。到一九二六年,她已经完成了数本诗集和备受好评的小说《亚当的面包》。但她一直都渴望写出她的心声,改变社会对女同性恋的负面态度。这举动需要非常大的勇气,因为《寂寞之井》一书几乎毁了她的文学生涯。英国在一九二八年彻底查禁这本小说,在美国则引起了一场漫长的诉讼,有超过八百本的《寂寞之井》被没收,出版商因道德罪名被传唤出庭。

然而此书的价值是从来没有疑问的,当时立刻卖出超过两万本,成为该年的畅销书之一。之後瑞克里芙?霍尔出版了四本小说,四本诗集,以及短篇小说,皆是关於较能为大众接受的主题。这本雄辩滔滔的小说所引发的激烈轰动反应,为其他受到欢迎的此类作品开创先河,如维吉妮亚?伍尔芙的《欧兰朵》,薇塔?萨克维尔─韦司特的《黑暗岛屿》,以及莉塔?梅?布朗的《红宝石果丛林》。的确,《寂寞之井》是对抗文学审查制度的战争中的一座里程碑。

反响

《寂寞之井》出版一始,便成了一连串风潮中的众矢之的,《周日快报》编者评论道:“我宁可给健康的小男孩、小女孩一瓶氰化氢,也不会让他们接触这本小说。”而小说中仅有的一幕性爱情节只含蓄写道“而那晚,她们未被分割”,却被英国法院以“妇女间的反常行为”罪名,断定猥亵。在美国,《寂寞之井》的合法性亦受到纽约州与海关法庭的强烈质疑。

媒体对《寂寞之井》官司的关注提高了英国与美国文化中女同性恋者的能见度。数十年来,《寂寞之井》一直是英国最具名的女同性恋者小说,同时也是年轻人欲查女性同性恋资讯的首要来源。有些读者重视、肯定《寂寞之井》,有些则批评史提芬自我憎恨的感情。《寂寞之井》促使人们将女同性恋者界定为“男性化”或穿异性服装的女性一事也备受争议。有些评论家现争辩指史提芬应属易性癖者。

尽管有些评论家将《寂寞之井》定位为文学作品,它对性征与性别的论述仍持续激起议论与研究。

三个出版者称赞了《寂寞之井》一书但是拒绝出版。接着hall的经纪人把手稿送给乔纳森凯普,他虽然对是否出版一本受争议的书态度谨慎,但是他看到了潜在的经济成功。凯普试着少量发行了1500本,标价15先令,价格大约是普通小说的两倍,使得它对猎奇者没那么有吸引力。由于他发现另一本以同性恋为主题的小说,康普顿·麦肯齐的《非凡女人》预定9月份出版,因而原定于1928年秋天出版的井一书提前发行。尽管后来发现这两本书很少有共同点,霍尔和凯普都把《非凡女人》当做竞争者,想在市场竞争中打败它。《寂寞之井》于7月27日面世,采用了黑封面和不起眼的护封。凯普只把赠阅本寄给他认为可以冷静客观处理这个题材的报纸和杂志。

早期评价褒贬不一。有些评论家认为这部小说说教性太强,有些则认为它结构不良,包括莱昂纳多伍尔夫(Leonard Woolf),有的抱怨它庸俗伤感的风格。而其他评论家,则赞扬了它的真挚情感和艺术技巧,还有些评论家对霍尔的道德斗争给予同情。这本书出现在书店的三个星期内,没有评论呼吁查禁它或者建议这本书压根不该出版。T.P.s Cassells Weekly的一篇评论预见这本书会畅行无阻:“人们很难预见这本书会引起大众的沉默或嘲笑,但是每位读者都会同意哈维洛克·艾利斯先生在前言中说的, ‘这悲惨的状况无意于冒犯任何人’。”

《星期日快报》发起的声讨一开始就引起了其他报纸的关注。一些报纸表示支持道格拉斯,其中包括《星期日纪事报》(Sunday Chronicle),《人民周报》(the People),《真理报》(Truth)。《每日新闻》(The Daily News)和《威斯敏斯特公报》(Westminster Gazette)虽然没有评价道格拉斯的行动,但是发表评论说该小说“将一个陷入堕落中的女人表现为一个牺牲品”。然而大部分英国媒体支持该小说。《民族报》(The Nation)暗示说《星期日快报》之所以发起这次声讨是因为当时正值八月,是缺少好题材的新闻缺乏期。《乡村生活报》(Country Life)和《女士画报》(Ladys Pictorial)都发表了正面评价。英国工党报纸《每日先锋报》的阿诺德·道森(Arnold Dawson)称道格拉斯为“噱头记者”(stunt journalist),他表示没有人会把这本书给孩子,也没有孩子会愿意读它,即使有人这样做了也没有任何害处。道森还发表了一篇由作家韦尔斯(H. G. Wells)和乔治·伯纳德·肖(George Bernard Shaw)所作的,针对内政部的尖刻的谴责书。道森帮助霍尔获得了全国铁路工人联盟和南威尔士矿工联盟的支持声明,以此发起了论战。

伦纳德·伍尔夫(Leonard Woolf)与福斯特共同起草了一封信,抗议对《寂寞之井》一书的压制,并且汇集了众多的支持者,其中有肖,埃利奥特(T. S. Eliot),阿诺德·班尼特(Arnold Bennett),维拉·布立(Vera Brittain)和埃塞尔·史密斯(Ethel Smyth)。根据维吉尼亚·伍尔夫的说法,该计划最终破裂是因为霍尔对措辞的坚持,她要求信中必须提到她的小说具有“艺术价值,甚至是天才之作(artistic merit — even genius)”。该小说过分伤感的浪漫主义,传统的结构,高傲的风格(使用一些冷僻词如:withal, betoken, 和hath)并不符合现代派的审美观,并非所有因为文学自由权而支持该小说的人都赞赏其艺术性。这份请愿书后来缩减为一封短信发表在《国家文艺杂志》(the Nation and Athenaeum)上,由福斯特和维吉尼亚·伍尔夫署名,重点说明审查制度对作家们的可怕影响。

影响

1928年8月19日,大不列颠大法官伯肯黑德公爵颁布了一项法令,该法令以“1000名妇女中有999名从来也没听说过关于这些行为的传闻”为由将女同性恋认定为犯罪行为。实际上,自一战一来,人们对女同性恋的认识逐渐增多,但这个话题对大多数人而言依然是闻所未闻,或许大家更倾向于去忽略它的存在。《寂寞之井》第一次让同性恋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对《井》书的禁止反倒引来了大家对这一原本该被压制的敏感话题的关注,这让英国的审查机构对未来涉及女同性恋内容的书刊审查工作变得更加的谨小慎微。1935年,一本名为《一个女人和她的情感问题》的健康类书籍也受到了内政部的控告,之后还在内政部的备忘录出现了下面这段文字:“对《寂寞之井》的起诉的结果就是引发了大众对女同性恋问题的无限关注,如果不曾有过对它的起诉还不至于这样。这点已经是众人皆知的了。”

据一项关于布法罗工人阶层女同性恋人群的研究显示,《寂寞之井》是纽约19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唯一可供阅读或被人谈起的女同性恋题材的作品。对很多50年代的青年女同性恋来说,那是获取有关女同性恋信息的唯一渠道。在那个年代,书店和图书馆都没有专门针对同性恋题材文学的分区,《寂寞之井》书的名称让它得以轻松被人们找到。一直到1994年,一篇刊载在《女权批评》杂志上的文章里这样评价《寂寞之井》--”经常出现在各种故事里,而不仅是那些跟老一辈同性恋相关的《寂寞之井》经常被人拿来戏谑:特例·卡索尔说”像很多迂腐的女同性恋一样,我会拿我大把的成人时光来开这本书的玩笑“;玛丽·雷诺曾在1938年读到了《井》,他还记得曾经对这本书的”真诚无趣性“和”不允许允许顾影自怜“百般嘲笑。诚然,该书还引起了人们强有力的情感反馈,有积极的方面,却也不乏消极的方面。有人认为《井》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一名”孤独成长中的女同性恋“,一名妇女对这一观点表示气愤,她曾”在一本图书馆收藏的《寂寞之井》中夹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要告诉其他读者女人间的爱恋可以很美丽“。一名二战大屠杀幸存者感慨道:”记住那本书吧,我曾为了能亲吻另一个女人而坚持要活下去“。

在20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早期,当女同性恋女权主义者拒绝接受豪尔小说中界定的女同性恋男性化和女性身份一致的想法,简·鲁尔和布兰奇·维森·库克等作家批评《寂寞之井》把女同性恋归类于男子气概一流,就像把女同性恋生活阐述得沉闷无趣。尽管如此,小说在女性文学界仍然有支持者。值得一提的是安莉森·海妮根指出小说提高了英国公众对同性恋的认识,为日后解决男女同性恋问题扫清了道路。

在之后的批评中,更多的批评集中在小说的历史关联,但是《寂寞之井》作为有史以来最阴沉的女同性恋小说仍然具有很强争议性。当此书的悲剧性和自责式的描述同性恋成为最受批评的地方时,很多批评家认为此书是加深了人们反同性恋的信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寂寞之井》所表达的思想和态度影响了很多读者,鲜有批评家肯定其文学价值。尽管如此,这本书仍然持续受到关注,激发了很多读者的强烈同情和共鸣,使得他们从批评言论中有了更深的了解。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寂寞之井(小说)】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寂寞之井(小说) 小编为您整理寂寞之井(小说)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文体娱乐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