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翔安通济桥

时间:2024/11/23 9:39:03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通济桥位于民安里十都董水溪上(今新店镇吕塘村),南起蔡厝村后珩自然村的象头宫,东至吕塘村董水前自然村的尊玉宫,为古时新店地区南部的后村、蔡厝、前浯、彭厝、欧厝、澳头通往东部的莲河并由莲河直达泉州地区的交通捷径。后村、蔡厝等地盛产海蚵、海鲜,当地渔民都从这里过海到莲河贩卖。那时莲河已是同安、南安往厦门、泉州的港口,是个小市集。后村、蔡厝渔民经常挑蚵来这里摆摊设点,故此地俗称“来蚵”,雅称“莲河”。

  • 所在地/隶属: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新店镇吕塘村
№目 录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通济桥位于民安里十都董水溪上(今新店镇吕塘村),南起蔡厝村后珩自然村的象头宫,东至吕塘村董水前自然村的尊玉宫,为古时新店地区南部的后村、蔡厝、前浯、彭厝、欧厝、澳头通往东部的莲河并由莲河直达泉州地区的交通捷径。后村、蔡厝等地盛产海蚵、海鲜,当地渔民都从这里过海到莲河贩卖。那时莲河已是同安、南安往厦门、泉州的港口,是个小市集。后村、蔡厝渔民经常挑蚵来这里摆摊设点,故此地俗称“来蚵”,雅称“莲河”。

董水溪为九溪汇合入海处。九溪发源于多处:一自香山北流经蔡塘;一自茶山经黄厝至横溪;一自九都老岭经内头;一自小盈岭后安至岭下溪;一自覆鼎经沙溪官塘;一自覆鼎经西塘;一自杏坑经店头至赵岗;一自出米岩经官路下至内田溪岭下;内田溪均至溪尾合流经董水溪过通济桥入海。平时流急潮大,村民往返东部只好搭渡船或等退潮,既不方便又不安全。北宋庆历前,大诞(今蔡厝)有一富户,富甲一方,其子欲娶后树社的潘氏女(时后树住潘氏),潘氏犹豫不答应,认为回娘家不方便,脱鞋卷裤管过渡,弄不好还会出人命。大诞富户为炫耀自家的富有,立即答应以石板砌一条简便通道,这样退潮时穿越就不用脱鞋卷裤管了。该道于庆历元年(1041年)建成,岸上建有供奉佛教菩萨的神庙,以祈庇佑往返平安。从此董水一带和南部就有了频繁的通婚,简便的石桥成为“鹊桥”。一百年后,该桥残损严重,淳熙间,善应大师大发善心发动民众化斋重修。元泰定三年(1326年),敬斋乐礼公又重新倡建,在原址向上游移动两百多米,该处溪床底有一块约三十多平方米的鲤鱼石。这是首选的好地点,石板桥的新址就砌在鲤鱼石上。石板桥有七个桥墩,六个排水孔,俗称“大空桥”(六坎桥)。桥高一丈八,广一丈,长一百八十九丈,两头引桥砌以不规则的石头。许多外地人应雇参加抢修,修后他们有的就在当地落户,如现在后树社的柳氏。经历五百多年的风雨,石板桥仍基本完好。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八月,飓风大作,地动山摇,山洪暴涨,沿海埭田被湮没无数,通济桥被冲断二十多丈,损失惨重。后来,慈善家蔡云程又集资倡修。

董水地处董水海湾,明清时是翔安的主要汛口,属金门镇左营管辖,派有汛兵五名,乡勇若干名防守,配有哨船,原码头遗址尚依稀可辨。设立汛口原为稽查洋盗和缉捕奸民偷渡。董水的狮水麓(原为新厝社,住谢、李、董、柳等姓氏的人,现已废村)建有提督衙门,遗址尚存,是三进的土石木结构,为汛口办公所在地。提督衙门居高临下,雄狮(狮山据传是狮穴)张牙舞爪,虎视眈眈,监视着来往船只。

通济桥是沿海各汛口联络的主要通道,从刘五店汛口(属后营)经董水汛口可与陆汛口联系,一旦有*,全线行动,播下天罗地网,给洋盗及违法者以沉重的打击。解放后,随着围垦盐埕和养殖业的发展,通济桥这座古老的石板桥已完成了历史使命。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翔安通济桥】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翔安通济桥 小编为您整理翔安通济桥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