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生活服务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海南州第二高级中学

时间:2024/9/15 14:29:04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贵德中学成立于1942年,1958年增设高中班,成为一所完全中学,2004年被青海省教育厅挂牌成为省级标准化学校。2005年学校确立“以人为本,以法制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治校方略,建立了“团结进取,文明求实”的校风,在教师中倡导四种精神,即:终身从教的奉献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着力建立和谐和的师生观,对学生实行管理自主化,学习研究化,发展个性化。
  • 院校隶属: 海南藏族自治州
  • 创建时间: 1942年
  • 学校校训: 团结进取,文明求实
  • 学校地址: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阴镇西久路114号
详细介绍

学校简介

海南州第二高级中学座落在距县城2公里处的大史家村,占地面积143亩,总建筑面积16755平方米,校园内有百年以上梨树90余株,花园果园和草坪2000平方米,环境幽雅,是读书学习的好地方。

学校较早成立于1942年,前身为歇春园小学,故又称该校园为歇春园,是省内为数不多的老牌学校之一。1951年正式复校,招收初中班1个,1958年增设高中班,成为一所完全中学,2004年被省教育厅挂牌成为省级标准化学校,2006年被命名为省级绿色学校。2009年8月,根据全州教育发展需求,由贵德中学改名为海南州第二高级中学,归海南州教育局管理。

自1942年建校以来,共培养初中毕业生7746名,高中毕业生10372名,恢复高考制度到2009年,为高中等院校输送新生5945名。历年学生遍及全国各地,部分学生在海外求学或供职。为学校的历史增添了光彩而厚重的内容。

学校于1958年至1994年间附设师资班、师范班15届,为海南州各县培养师范教师481名。

从2002年秋季开始,按青南牧区教育基地招生。7年当中先后为贵南、同德、兴海、果洛等州县培养学生1千多名,其中90%以上的学生考入大学,为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文化水平、促进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作用。

2009年8月时,有教学班级28个,在校学生1408名,其中住校生508名。教职工110名,高级职称教师35名,中级职称教师45名,教师学历合格率为高中93%。

学校现有实验楼、教学楼、综合教学楼、综合办公楼,办公楼、学生公寓楼、教师住宅楼共8幢,有图书室1个,藏书23000册,语音室2个,微机室2个,教师电子备课室1个,并实现“班班通”。化学、物理和生物实验室各2个,配备较完备的实验设备,各科实验开出率达95%以上,有阅览室1个,订阅各类报刊杂志50余份,有医疗保健室1个,专职医师1名。

学校设办公室、教学管理处、德育管理处、生活管理处4个中层管理部门,设3个年级组,8个学科组。

学校以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为海南州经济建设培养有文化的新型劳动者和为高一级院校输送优秀人才为办学指导思想,以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强化德育,狠抓教学质量为办学原则,坚持以科学精神培养人,以人文精神塑造人的办学理念,目标管理着力于科学民主,制度创新,学校建设着力于争创先进,环境育人,确立“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思想,努力建树“团结进取,文明求实”的校风。

在州委、州政府,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州教育局和县教育局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2009年该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落实全州教育大调研成果,高考成绩强势上升,超越自我,再创佳绩。高考上线350人,上线率为97.5%。在全省75%的平均上线率的基础上超出22.5个百分点,上线率比2008年提高4.6个百分点;重点率达到15.7%,比2008年提高2.5个百分点;本科率达到57.7%,比2008年提高3个百分点。全州理科状元、文科状元均为该校学生。得到社会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学校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首先是因为有县委、县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支持,该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学校先后硬化路面2000多平方米,修建砖混围墙585米,购置新办公桌椅120套,争取资金修建了南大门,新建果园、花园6个,种植果树、花树600余棵,开辟草坪870多平方米,总投资达到150多万元,这些资金的投入,使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彻底改变了以往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环境,果园内曲径通幽,书声朗朗,花园里百花争艳,蝶飞蜂舞,使海南州第二高级中学这所古老校园焕发出一种团结进取、锐意改革的时代气息。

其次是学校坚持机制创新,加强管理,探索出了一条切合学校实际的管理机制:

一是实行教师聘任制,实行教师合理交流,使全校教职工有了压力,有了危机感,提高了忧患意识,增强了责任感,涌现了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二是落实岗位责任制,实施了副校长、处室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学科长目标责任制,明确了各自职责,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强化了责任制。三是建立分配激励机制,建立了《高考、会考、非毕业班教学业绩奖励制度》、《岗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及奖励制度》、《非教学人员工作业绩奖励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有效的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四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采取一切可能的办法为教师的终身发展创设宽松、愉快、和谐的环境。

学校十分注重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培养教师,每学年组织一次大型的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活动,对45岁以下的教师进行“三字一话一画”的比赛,课件制作、上网等项目的培训,通过骨干教师的公开课、教学能手的优质课、中年教师的交流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等活动,加强“师带徒”帮扶工作,鼓励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带动年轻教师尽快成熟。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办法,累计派40多名骨干教师到成都、鞍山、西宁等地参加中短期教育教学培训,派出100多名青年教师到省级重点高中听课观摩,考察教学管理,掌握了新的教学方法,开阔了眼界。

学校要发展,教科研必须先行,教科研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保障,是教师业务素质不断升华的基础工程。2006年时,学校先后有2名教师分别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先进教师”,有26名教师获得州、县级教学能手,有27名教师获得州、县级优秀教师称号,有159名教师先后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8名教师在州县级教研活动中获奖。同时,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他们秉承老一辈教师优良的教学风范,加强师德修养,刻苦钻研业务,教学业绩突出,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增添了新的活力。

为了培养一批品行端正、热爱学习、遵纪守法、礼貌待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学校狠抓学生的德育工作,构筑了学校党、政、班、团、年级组、班主任、家长等全方位、立体式的德育工作网络,建立了多元化的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大力开展爱国主义、公民道德、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几年来,学校坚持新生军训,锻炼学生不怕困难,敢于吃苦的毅志。通过班会、主题团队会、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站、学习园地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时事宣传”,弘扬和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学校坚持规范学生的文明行为,坚决制止流长发、穿奇装异服、化妆、戴手饰等不良行为,制止学生吸烟、喝酒、谈情说爱、带手机、进网吧等歪风邪气,净化了校园育人环境。对住校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

学校以“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为校训,形成了“质疑、问勤、拼搏、向上”的学风。在学生的教育上,坚持以人为本,设置“优秀学生奖学金”制度,鼓励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争创优异的学习成绩,并对贫困生制定了相应的帮扶政策,坚决制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差下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尊重和关爱。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校每年都举办各种类型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师生的文化生活,每年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运动会、篮球赛、歌咏赛、演讲比赛、书法绘画比赛、文艺汇演、校园十佳优秀学生评选等活动,使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拓展才华,发挥特长,展示个性,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了和谐的发展,学生的德育与智育、脑力与体力、做人与做事、继承和创新、学习与实践能力不断加强,该校学生在全国刊物发表文章20余篇。组织学生参加省级及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竞赛120人次,获奖100人次,68名教师获优秀指导奖。

学校的每一位党员不忘曾在党旗下承诺过的誓言,在结对帮扶贫困生、“送温暖”等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学校党支部先后组织广大师生为地震灾区、贫困党员、患病师生、贫困农牧民等捐款10.6万元,争取救助贫困生资金20余万元,先后救助贫困学生600人次,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校党支部提出的“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的承诺。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2005年被州委州政府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文明校园”;2006年被省教育厅挂牌“省级标准化学校”;省体委挂牌成为全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项目学校; 3名教师被评为全州优秀教师;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7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教书育人先进集体”;被县妇联评为“优秀家长学校”;有7名教师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 2008年被州委州政府评为“文明单位”;学校荣获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示范学校”荣誉称号,校长荣获“全国科普先进校长奖”。该校教师尹林同志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参加了表彰大会,有4名教师被评为州级优秀教师。

学校提前完成了学校“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紧紧抓住州办高中的机遇,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了2010——2015年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了“稳定规模,做精做强,继续巩固教学质量在省内普通中学中的优势。

教学规模

从1954年第一届初中生毕业到2005年,共培养初中毕业生7453名,从1961年第一届高中毕业到2005年,共培养高中毕业生8783名,恢复高考制度到2005年为高一级中等院校输送新生4525名,历年学生遍及全国各地,部分学生在海外求学或供职。

学校于1958年至1994年附设师范班15届,为海南州各县培养师范教师481名,到2007年学校有教学班40个,其中高中部30个,初中部10个,在校学生1837名,教职工146名,高级职称教师35名,中级职称45名,教师学历合格率87.7%。

1998年学校的逸夫实验楼竣工,当年自筹资金18万元,购置了30台586型学生机和一台多媒体教师机,建立了第一个微机室,并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学校自1985年至2005年共建有实验楼、教学楼、综合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公寓楼、教师住宅楼共9幢,有图书室1个,藏书23000册,学校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从1998年起步,到2005年初具规模,有语音室2个,微机室2个,教师电子备课室1个,专任微机教师4名,新建成多功能报告厅2个,并建成农村计算机网络信息站,实现了网上资源共享,电话教学室一个,化学实验室2个,物理和生物实验室各1个,配备较完整的实验设备,各科实验开出率达90%以上,并有阅览室一个,订阅报刊、杂志50余份,有医疗保健室一个,专职医师一名,一个集教研、教学、服务为一体的教育模式,可灵活运用的理化远程教育平台已初步形成。

所授荣誉

2005年学校确立“以人为本,以法制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治校方略,建立了“团结进取,文明求实”的校风,在教师中倡导四种精神,即:终身从教的奉献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着力建立和谐和的师生观,对学生实行管理自主化,学习研究化,发展个性化。1985年至2007年学校先后被教育部、国家体委、共青团中央、青海省教育厅、海南州州委、贵德县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模范单位”、“青海省绿化校园”、“青海省标准化学校”、“州级文明校园”、“州级先进单位”、“县级文明校园”、“县级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教学管理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后,学校在教学工作计划中明确写到:“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克服只顾少数学生,丢掉大多数学生,只重视智育,忽视德育和体育,只看考分,不注意培养学生能力的偏向,明确提出“开展教学评比活动”打破吃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做法,定期评比,奖勤惩懒。1988年为了开辟人人争创教学业绩的大好局面,王思明同志被任命为贵德中学教务主任,为此,教务处加大了日常管理,督促和检查工作的力度,对各年级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进行了量化考核,达到了一定的预期目的。在教学管理上,自1992年以来,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的“三制”管理办法。2002年5月开始,为了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把激励激制引入学校内部分配体系,真正体现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把原来“三制”中的岗位责任制改为内部结构工资制,实行岗位课时津贴分配办法,初步建立起了有利于学校改革与发展,有利于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分配制度。

2005年秋季开学后,县委、县政府从全省范围内竞聘贵德中学校长,实行校长5万元年薪制,李柳明同志上任新校长后,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从整顿教师队伍和教学秩序入手,强化各处室主任和年级主任责任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建立了《贵德中学十一五发展规划》《贵德中学校本研修方案》《贵德中学中、高考奖励制度》《贵德中学非毕业年级教学奖励制度》《贵德中学校本教格开发方案》《贵德中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引用方案》《贵德中学实验教学方案》《贵德中学教师上岗行为规范》《贵德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等28项制度,将把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纳入了依法治理的轨道,彻底杜绝了教学管理过程中的随意性,做到了制度保障。

实验教学

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1998年逸夫实验楼正式投入使用后,实验室及仪器的装备力度也逐步加大,2003年来,用于教学仪器配备的资金投入达到80余万元,2005年添置的多功能报告厅设备23万元,配备物理、化学、生物仪器、**2.176万元,学校的实验教学计划得到充分落实,到2005年,学校的理化生演示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学生分组实验化学实验达到了90%,物理实验达到了85%,生物实验达到了83%,广大教师引用flash制作电脑课件,下载科普教学影片,使学科实验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整合,例如:生物教师利用本县广阔的自然资源,让学生采集植物、昆虫标本,观察麦茎蜂的变化。1985年以来,学校每年举办美术、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为主的科技活动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体育教学

贵德中学从五、六十年代起,就十分重视体育教学,当时师生坚持上好两课一操,培养了不少体育优秀人才,进入90年代后,全社会关注体育,关注学生健康,因此学校学生体育健康达标测验工作越显得十分重要,学校在体育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思想,充分利用两课一操和重大节日进行体育表演,1988年,该校2040名学生参加了全省达标训练,占学生总数的99%,贵中达标人数1930名,占参测人数的95%,获州评比一等奖,该校自五、六十年代就曾举行全校型运动会,文化大**中中断,1971年又恢复,至2007年已是第三十届田运会,参加历届州县运动会的370多人获取省、州、县优育的优良名次,252人打破了州县纪录,1989年,贵德中学被评为中长跑传统项目学校,尤其自2000年以来,该校连续5年获得全县国庆篮球大赛冠军,大型六一广场舞第一、第二的好成绩,2005年,学校决定每一年举办一次田运会,学校各年级队列训练、军训比赛活动,校向高等院校输送了30多名体育专业人才,其中,2006年秦生辉同学被北京体育大学录取,2007年毕正明、马永清、何春浩3位同学分别被北京优育大学、西安体育学院录取。

教学督导

教师培训进入90年代,学校的办学规模逐年扩大,教师队伍随之壮大,青年教师人数增加较快,1988年,王思明同志担任教导主任后,学校在逐步完善原有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同时,从实际出了,制定了若干新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如:“课堂教学随机抽查制度”,虽然抽查面小,但能起到对全体教师的督促作用,“教室日志检查制度”,可能经常了解教师的出勤和教学情况,收到学生学习的信息,为下一步教学工作的安排调整提供了可靠依据,教案、作业、测试, “量化管理制度”提高了教学工作的自觉性,减少了盲目性和随意性,为学校领导提供了教学情况的可靠数据,老教师对青年教师教学工作辅导制度,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工作交流,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亲密了教师之间感情,为齐心协力提高教学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自2005年,学校将大刀阔斧的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了改革,将在原有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贵德中学中、高考奖励制度》、《非毕业年级教学质量考核及奖励制度》《学科组长、年级主任工作职责及考核办法》《体育教学管理办法》《教案、作业检查评比制度》《校本研修制度》等28项制度,激活了机制,激发了师生的积极性、竞争性,以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以制度约束人,以机制激励人的局面已初步形成,教学管理已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自2000年以来,学校努力培养青年教师,努力提高教师业务素质,通过举行内容不同的多种教学评比,如:优质课评比,青年教师汇报课、老教师的示范课等活动,使青年教师边通过听课、做作业,迅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开展了信息技术达标活动,自2001年8月至2007年7月连续7年举办中青年教师微机培训,培训工作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效果显著,既有长期规划,又有阶段性目标,培训方式灵活多样,利用专题报告、讲座、现场观摩、专题研讨活动等多种形式,使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日常校本研修学习实践相结合。在近几年的信息技术培训中,学校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资源,鼓励教师主动的利用远程方式进行学习,自觉选择和有效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大胆探索,在三种模式下提高教育质量的方法,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培训工作的督导中,学校力求做到培训工作要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检查、有评估、有考核、有验收步骤。

历史沿革

贵德中学成立于1942年,1951年正式复校,招收初中班1个,1958年增设高中班,成为一所完全中学,2004年被青海省教育厅挂牌成为省级标准化学校。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海南州第二高级中学】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海南州第二高级中学 小编为您整理海南州第二高级中学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生活服务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