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任弼时中学,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是江西省教育厅确定的第一批省级重点中学,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任弼时中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现校址为前清建于嘉庆十七年选拔秀才的考棚,1921年永新社会贤达刘彭龄始创的禾川中学,1931年8月在校内设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学校。1949年7月更名为永新联合中学,1950年更名为江西省立永新中学,1985年4月3日更名为任弼时中学,2018年9月份整体搬迁至河东新校区,重新更名为永新中学。
坐落于革命摇篮井冈山下永新县城内,前有烈士公园,后处禾水河畔,绿树成荫,环境优雅。学校占地面积约为120亩,校舍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校园内有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任弼时故居,有烈士公园、革命烈士纪念碑、子珍亭。
永新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在永新县城东新规划区重建一所现代化的新永新中学(任弼时中学),新学校占地约300亩,校舍建筑面积20余万平米,学校办学规模为120个教学班,可容纳学生8000人。2017年11月,永新县任弼时中学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
办学特色
任弼时中学是全日制公办学校,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方案,开足了所有课程。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形成了革命传统教育的优良传统。有将军书法家李真同志亲笔题写的校训:勤奋向上,求实创新,形成了“严教爱生、敬业务实”和“尊师守纪、勤学奋进”的学风。
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全面实施“制度化和德情化并举”的管理模式,形成了“严谨而不死板,量化而不繁琐;分工而又合作,竞争而又和谐”的管理格局,使学校管理更具制度化、系统化、科学化、民主化、人文化。在教育教学上,以培养高 素质的教师队伍为重点,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阵地,以狠抓集体备课为突破口,形成了“备课—说课—听课—议课”系统化的集体备课系统,使教学教研更趋自主性、广泛性、合作性、实效性。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团结拼搏,勤奋向上,勇于创造,与时俱进的良好校风。
办学成果
成果
解放后,又为高等学校输送了5000多名优秀大学生。现在大多数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其中高科技人员已逾千人,现仍在外留学的有30多人。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办学质量和效益迅速提高,在教师中,有特级教师,有全国优秀教师,有全省优秀班主任,有陈香梅奖、张果喜奖获得者;有市学科带头人;在国家、省、市各级教育教学论文比赛和佳课比赛等活动中有100多人次获奖;在各级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等文章200多篇。在学生中,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各学科竞赛有300多人次获奖,其中国家级奖有30多人次。有4个学生获陈香梅奖,有两位同学被评为全国“希望之星”。
荣誉
学校先后获得“全省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活动先进集体”“全省综治工作先进单位”“省精神文明单位”“省平安校园示范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市精神文明单位”“全市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市级人才工作示范点”“吉安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吉安市安全文明校园”“南京军区国防生源中学”“中南大学优秀生源基地”等省市级荣誉。
截止2016年12月18日,全校共有教职工260人,专任师235人。其中高级教师92人,有特级教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6人,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8人,县级名师、学科带头人12名。有陈香梅奖、张果喜奖获得者。 [8] 在国家、省、市各级教育教学论文比赛和佳课比赛等活动中有上千人次获奖,在各级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数千篇。
高考成绩
2016年高考创历史最好成绩:一本上线(不含艺体)342人,比2015年净增96人,二本上线(不含艺体)1030人,首次突破千人大关。其中600分以上48人,比2015年净增10人。理科状元刘佩瑶同学669分,全市排名第4,有望录取北大清华,文科状元吴霞同学602分。另外,有一个班一本上线100%,5个班二本上线100%,13个班二本上线80%。
2017年高考再创佳绩:吴智海同学686分(含加分),后被清华大学明确表示可以录取;陈立新同学659分、樊清同学656分,均上了国家专项北大清华线;600分以上人数32人,一本上线347人,本科上线980人,成绩名列全市前茅。
任弼时中学2018届高考再创佳绩:张丽晨656分(文科省排名38) 龙嘉674分(理科省排名224)龙禹圻645分(文) 段佳芳660分(理)以上4人在国家专项中有望被清华、北大录取。周鸿强空军招飞上线过关有望进入清华大学就读。600分以上118人,净增86人;一本上线409人,净增61人本科上线1144人,净增163人;近100人有望录取到985名校高考多项成绩创历史新高,名列全市前茅。
所获荣誉
2007年5月 全县中小学校“万名学生红歌会”活动三等奖;
2007年10月 县金鼎杯国庆篮球赛县直男子组第三名;
2007年10月 全县党报党刊发行工作一等奖;
2007年11月 学校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
2007年12月 中考优秀考点;
2007年12月 《好一片美丽的茉莉花》获吉安市第四届学校艺术节文艺演出重点中学组舞蹈类二等奖;
2007年12月 《红旗颂》获吉安市第四届学校艺术节文艺演出重点中学组声乐类二等奖;
2007年12月 《永新儿女铸风流》获吉安市第四届学校艺术节文艺演出重点中学组创作奖;
2008年3月 教育重点工作先进学校高中组第一;荣获2008年度全县组织工作先进单位;
2009年 荣获全省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活动”先进集体;荣获全县中小学生英语口语大赛团体总分第一名;
2016年 评为“江西省精神文明单位”、“江西省中小学平安校园示范学校”、“吉安市安全文明校园”、“南京军区优秀生源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优秀生源基地”、“南昌大学优秀生源基地”,在全县教育系统重点工作考评中获“综合考评一等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一等奖”、“安全工作考评第一名”、“校建工作考评一等奖”。
2017年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
教学设施
学校占地面积约为120亩,校舍建筑面积约为30437平方米。有科教大楼,其中有一个多媒体演播厅,两个60座电脑室,两个多媒体教室,一个教师电子阅览室、一个课件制作室,两个语音室,两个豪华物理实验室,安装了双控系统;有美观大方可容纳30个教学班教学大楼;有符合现代化教学要求的实验大楼;有约5000平方米的学生食堂;有藏书近10万册、报刊400多种的图书馆;有可容纳1000多人住宿的男生公寓;有实用舒适的三栋教工宿舍楼。校园内还有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任弼时同志的故居,有烈士公园、革命烈士纪念碑、子珍享,构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
历史沿革
任弼时中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在现任弼时中学的校址创建了选拔秀才的考棚。耗资1.5万余贯,费工4.2万多个,历时六年始成。“周百三十余丈,号舍堂楹,宏厂装备,前设重门,四周厚头墙垣。”
民国十年(1921年)永新社会贤达刘彭龄、肖辉锦在此基础上创办了禾川中学。董事长肖辉锦,校长刘彭龄。次年春季开始招生,起初只招初中1个班,40余名学生。
1993年11月22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恩茂在任弼时中学考察
1993年11月22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恩茂在任弼时中学考察
1924年(民国13年),前清举人龙钟泄(永新县人),在县城大成殿创办私立永新职业学校,招收高小毕业生,开设普通科、职业科、女子部3个班级,学生130余人,校长贺梦周,办了4年即停办,1926年夏,县城私立职业学校并入禾川中学,学校规模扩大,学生300余人,校长先后是龙国榛、龙锦楼。土地革命期间,学校停办。
1928年6月25日,毛泽东在禾川中学(现任弼时中学)礼堂召开红四军连以上干部大会;
1929年春,民国政府派贺登云在原禾川中学内创办县立初级中学,招生5个班,学生172人(男167人,女5人)。同年底,县立中学停办。
1931年4月,驻县红军第七军和红军二十军组成临时指挥部,抽调200多名干部和战士,组成河西教导队,旨在培养造就红军中的军政干部。是年8月间,湘赣临时省委成立,河西教导队改名为湘赣苏区红军学校,后又改为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四分校。校址开始设在县城福音堂内,1931年8月,在禾川中学校内设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学校。
1937年底南京市私立华南中学(初级中学)迁入永新县城东穆如堂,1938年春开始招生,学生100余人,抗日战争胜利后,学生增至300多人,1949年并为永新联合中学。
1938年春, 肖辉锦邀董集资,恢复私立禾川中学于原址, 肖辉锦任校长。最初,招收初中学生7个班、300余人,1940年秋增办高中班。到1943年,有初中班 6个,高中班4个,共400多名学生。
1938年春私立葆灵女子中学迁入县城东门台上颜家村,初级中学,学生170多人,校长周蓝青,在永新办理一年后部分迁往赣南宁都县,部分并入禾川中学。
1938年秋,江西省立南昌第二中学迁入县内东乡夏阳、环浒两村,完全中学,校长车驹,每个年级3班,共18个班,学生700多人。1940年暑假,部分迁往泰和县爵誉村,部分并入禾川中学。
1939年4月私立扶园中学(初级中学)从吉安迁入县城东门塔下村,学生150人左右,名誉校长刘经扶(刘峙),校务主任陈启昌,1944年秋,部分迁回吉安庙背村,部分并入禾川中学。
1938年秋私立章贡中学从南昌迁澧田联珠书院。校长龙云楼。设有初中3个年级,1个年级1个班。学生100余人。1944年并入禾川中学。
1944年春创办永新县立中学,校址设县城左家祠,招收初一。初二年级共2个班,学生80多人,县长王斌兼校长,谭家湛为校务主任。是年秋,增招初中3个班、高中3个班,连同附设的师资训练班、简易师范班,共10个班,学生近500人,1949年并为永新联合中学。
1944年,尹敬让开办私立四维中学,1945年秋,迁入永新县城与私立华南中学合并,校长贺维玉;1946年从华南中学分出迁三门前村,开设高、初中6个班,学生约300人,董事长王子玩校长欧阳升;1948年秋,迁西门外社稷坛,校长谭家湛,1949年8月并为永新联合中学。
1948年由陈宗海开办私立如心中学,校址在联珠书院,仅办初一、初二年级2个班,学生80余人,1949年夏初并入禾川中学。
1949年8月,县人民政府以禾川中学为基础,将永新县中、四维中学、华南中学合并为永新联合中学,由县长马健兼任校长。。校址分设二处:高中在原县立中学内,初中在原禾川中学内。共有初中12个班,高中8个班,学生828人。
1950年,经省政府批准,定名为“江西省立永新中学”,校长肖家麟,面向江西的永新、宁岗、安福、莲花四县和湖南的茶陵、攸县等地招生,一度成为湘赣边区文化教育中心。
1952年秋,校长陈士斌,学生增至初中18个班,高中5个班,共1008人。高中班招收永新、安福、莲花、宁冈4县学生(1960年以后,只招县内学生)。
1954年。王济龙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随新建教学大楼和教职工、学生宿舍的落成,高、初中合办一处,校址在原禾川中学内,计有初中23个班,高中7个班,学生1403人,教职工115人。
1958年8月,永新县工农业大学(简称永新大学)创办,校址设在今永新县委党校内,是年初办5个班,分工学、农学2个系;设农业、畜牧、林业、冶金、电 机等5个专业,学生200人。1960年9月,调整了专业,设农业、畜牧、电机、机械4个 专业,增招为12个班,学生560人。1961年4月部分并入永新中学。
1959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重点中学。
1964年10月,县创办江西省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永新县三湾分校;1965年初,迁至蓑衣岭,改名为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永新分校(简称共大永新分校);1981年11月曾决定撤销,1982年5月恢复,定名为永新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简称永新共大),后并入永新中学。
1967年至1968年,中学为“文革”所冲击,“停课闹革命”,连续2年未正式上课,学校未招生,大部分学生在籍未在校,教师大部分下放农村劳动;
1984年8月7日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王震提议,1985年4月3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决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的名字命名,将永新中学更名为任弼时中学。
1986年,任弼时中学被评为吉安地区中等学校体育先进单位。同年任弼时中学教学大楼竣工,钢混框架结构,5层,建筑面积3023平方米。11月1日隆重举行命名大会,任弼时之女任远志亲临大会。
2003年被江西省教育厅评为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
2017年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城市琴淑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永新县任弼时中学】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