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特色
石阡民族中学在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的前提下,将各民族优秀的文化引进校园,在着力抓好常规文化课教学的同时,把发展民族教育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结合起来,培养具有不同特长的优秀学生。学校成立“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民间体育进课堂”新课题研究小组,既把它作为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又把它作为不同民族特色的文化体育活动,拓展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兴趣,发现学生特长。活动内容有:踩高跷、踢毽子、打陀螺、打竹球、民间武术表演、民族服装表演、民族器乐演奏、民歌对唱接力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活跃了校园文化。同时从活动中发现苗子、因材施教、重点培养。特别是自2006年以来,学校把原属表演节目的踩高跷、踢毽子、斗鸡等民族民间体育活动正式纳入校运会比赛项目,还通过学生“自制工艺”评比,不仅使民间文化体育有了很好的传承,而且推动了民间文化用品在制作工艺上的传承。
2006年,石阡木偶戏进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石阡民族中学迅速将木偶戏引进校园,抽出10位专任教师跟民间老艺人一起学习,如今已能独立地表演30多个剧目。这是石阡民族中学对民族民间文化成功的传承和有益的探索。
历史沿革
民族中学原址,在解放前是一座的古庙——迎恩寺。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这里举办师训班,作为石阡教师的培训基地,此后历经“城关一小分校”(1958年),“城关二小”(1963年)。1971年始办初中,1978年更名为“城关中学”(完中),1981年更名为“石阡县第三中学”,1993年8月24日经铜仁地区行署行文更名为“石阡民族中学”,2008年随着最后一届初中生毕业,石阡民族中学发展为独立高中。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城市琴淑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贵州省石阡民族中学】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