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莱阳六中位处黄海之滨,五龙河畔,穴坊镇政府驻地,莱阳六中以兴教育人为己任,以创建规范加特色学校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强化内部管理,形成“自主、善学、体验、探究”的优良学风。“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毕业生”是我们的办学目标,浓郁的文化底蕴,清新的学习环境,形成了“自强不息,永争第一”的六中精神。加强体育教学,突出办学特色;着眼创新教育,建设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保证了教育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益。
学校荣誉
虽然莱阳六中是一所市属普通高中,但教学成绩却不普通。学校遵循“规范加特色、全面加特长”的办学思路,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创造出了不错的教学业绩。自2000年来,学校高考本科上线数、上线率始终名列莱阳市前茅,专科以上录取率达90%,连续7年立于不败之地。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级达标单位”、“烟台市级规范化学校”、“烟台市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
文化传统
办学思想
全面育人、乐教善学、求实创新、和谐发展。
办学宗旨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办学方略
依法治教,勤俭办校;以德从教,民主管校;因材施教,质量活校;科研促校,特色强校。
办学目标
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毕业生
校训
惜时,博志
校风
规范、和谐;勤奋、进取;务实、创新;厚德、笃行。
教风
爱生、敬业、博学、乐研。
学风
自主、善学、体验、探究。
历史沿革
第一章艰苦奋斗创建学校(1958-1961)
1958年至1961年,是学校的初建阶段。这一时期,新中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教育事业也迎来了“教育跃进”的新局面,开创了学校教育的新纪元。如何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方向,成为教育事业的主要课题,大搞教育革命,探索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道路,成为建校初期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全校师生一面艰苦创业,发奋图强,积极投身于艰苦繁重的建校劳动,一面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不断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建立了新的教学秩序。同全国一样,学校在这一阶段经历了反右派、大跃进和反右倾斗争,这些运动对学校教育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第二章调整充实巩固发展(1962--1966)
1962年至1966年是学校巩固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经过三年自然灾害的考验,工农业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有了新的起色。学校落实“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方向,充分调动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学校管理不断完善,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第三章十年动乱教育受灾(1967--1976)。
文革期间学校体制的变化
(一)1968年秋,中学学制由“三、三”制改为“二、二”制。
(二)1967年至1968年,由于“文革”的干扰,学校停止招生。1969年在“数量就是质量”的错误思想指导下,原来的公办初中全部改为高中,我校成了一所高级中学。同年县决定各公社都办高中,时称社社有高中,六中被一分为二,即穴坊高中、躬家庄高中。直到1981年又合二为一,恢复叫莱阳六中。
(三)1969年2月,学校恢复招生,招收高中第一级学生。当时学生按年份编级,该年度招收的这级学生称“六九级”,1970年招收的学生称“七0级”,也称“高中一级”、“高中二级”。最初招收的三届高中学生是春季始业,直到1974年又改为秋季始业。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领导体制
1969年,社办高中由公社和县教育部门双重领导,1974年后高中由县教育局直接领导.
“文革”前期,学校的领导体制主要是革命委员会和“贫宣队”管理学校。“文革”后期,党支部书记负责学校工作。
1967年2月,“造反派”一举夺了学校的一切权力,由于受极左思潮和无政府主义影响,把干部全部打倒。夺权后,成立了临时领导班子“革命造反委员会”。领导学校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3月中旬,在中国人民解放军6017部队的帮助下,实现了全校性的“革命大联合”,按照毛主席的干部政策,解放了革命干部,于3月23日选举了“革命委员会”,建立了“三结合”的领导班子。
6月,由于受“极左”思潮的影响。“革命大联合”受到破坏,“革委会”处于瘫痪,学校秩序又陷入混乱状态。
9月中旬,6160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学校,十月底,又实现了“革命大联合”,在此基础上,改选了“革命委员会”,实现了“复课闹革命”。
1968年3月底,在6160部队军训团的主持下,充实加强了“革委会”的领导机构。新成立的“革委会”成员共11人,革命干部3人,王生德校长为主任,革命教师2人,职员1人,革命学生5人。1970年11月26日,中共穴坊公社革委核心领导小组下发通知,批准学校成立党支部,任命崔立亭为支部书记,邹明恩为组织委员,姬振宝为宣传委员。
1971年,学校党团组织恢复活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始走向正轨。
第四章拨乱反正恢复稳定
(1976.10——1991.12)
“文化大革命”中,教育是重灾区。1976年10月,“四人帮”反党集团被粉碎,教育事业重新焕发生机。1977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明确指出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开始全面地、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各项工作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教育事业通过拨乱反正,正本清源,逐步走向正轨。教育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
1976——1991年是莱阳六中拨乱反正、恢复、发展的时期。学校全面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从学校实际出发,采取积极的态度和稳妥的步骤,在遭受了十年“浩劫”的“废墟”上,启动了重建工程:清理“左”倾错误的影响,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使学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教育改革逐步深入,陈旧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正在改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一切都在迅速地恢复,健康的发展。
第五章改革开放发展提高(上)
(1992.1-2008.8)
9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也给学校注入新的活力。教育改革的形式不仅要求迅速提高教育质量,对校舍的更新改造也提出了具体的标准。学校抓住这一有利的发展机遇,在深入贯彻《纲要》,实现“三个面向”的同时,也把校舍改造提到了议事日程。在上级的领导和支持下,六中学校规模得到发展,教育教学质量逐年在提高。1992年的校舍改造,1993年以后的不断扩建和修造,以及连年来的内部设施大量投入,使六中的面貌日新月异,社会声誉也进一步提高,受到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多次表彰。1993年9月,被烟台市教委授予“市级花园式学校”称号;1995年9月被烟台市教委和人事局授予“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教育育人先进单位”称号;1998年7月被烟台市教委、人事局授予“烟台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称号;2002年11月又获山东省教育厅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处授予的“山东省素质教育实验基地”称号。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莱阳市第六中学】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