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一、初建时期
1953年3月15日,大连海运学院正式宣告成立,与此同时,大连海运学院图书馆正式诞生。此年林丛周、卞颐荪先后被任命为图书馆副主任。
馆址位于旅大市沙河口区白山路学校内一处破旧的面积仅100㎡的仓库中。图书馆工作人员仅有3名,后增加至8名,中外文藏书总计为26 489册,图书的分类编目仍沿袭原上海航务学院所用的"东北法",馆藏目录仅为一套卡片式的书名目录。
1954年暑期,图书馆随学校迁址至旅大市甘井子区凌水桥。此年,宗小薇被任命为图书馆副主任。
图书馆为新建教学楼中的七间教室内,总面积约500㎡,分设书库、借书处、阅览室和办公室,在编工作人员13名,藏书43000余册。 1956年,图书馆藏书已达83200册,初步形成以航海类专业为主、兼顾管理类专业,学科特色较为鲜明的馆藏体系,成为当时全国惟一的海运高校图书馆。
1956年12月,林丛周先生代表交通部系统高校图书馆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试行条例(草案)》。
二、稳固发展时期
1957年12月,大连海运学院图书馆从当时教学楼的七间教室里搬出,将独立的二层楼军事训练馆作为馆舍,总面积1400余平方米,图书馆从此有了自己的专用馆舍;此时,图书馆的藏书量增为93000余册,工作人员增至19名。
1958年,图书馆采购组制定图书采购标准,提出"发展专业,种类多、复本少"的图书采购原则;图书馆编目组改进编目操作方法,由原来的手工誊写改为油印加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适应馆藏特色,对"东北法"进行了大胆改革;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正式启动;此年梁明珠任图书馆副主任。
1962年,图书馆建立了部分规章制度和工作细则、建立了统一的书号采购卡图书馆工作逐步有章可循。
1964年,刘明、姚君实先后任图书馆副主任。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
1973年,图书馆新馆舍奠基。
19661976年间,韩淑琴、姜俊英、徐文敏先后任图书馆副主任。
四、恢复发展时期
1977年底,该院图书馆的藏书总量为276795册,工作人员26名。此年,郭廷良、鲁振厚、张岚先后任图书馆副馆长。
1978年,管恒才任图书馆副馆长。 1979年11月,除保留政教室、外文部和体育部资料室外,学校将全院各系资料室统一归图书馆管理。同年,成立教师参考室、图书馆新馆舍复工兴建。
1980年,图书馆派出工作人员参加图书馆专业进修;同年图书馆正式成为大连市图书馆学会会员馆。
1981年9月,鲁振厚副馆长代表交通部系统的高等院校图书馆,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第二次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会议,会议重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成立了"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同年,学校确立了"将大连海运学院图书馆建设成为全国海运教育和科研的图书资料情报中心之一" 的办馆方向。
此年,图书馆由原来的科级单位升格为部处级独立的行政单位;图书馆采用《中国图书分类法》,同时《东北法》停止使用; 1982年7月,图书馆东山新馆舍竣工,总建筑面积为6924平方米,设有18个阅览室,共834个阅览座位。9月,学生阅览室实行全开架阅览。
1983年,正式开设新生图书馆教育课程,并编写出版了《大学生与图书馆》一书,作为该课程的正式教材。
1984年9月,刘廉任副馆长;10月,图书馆创办《海运信息》刊物。
五、深化改革促进发展时期
1985年3月,鲍启勋副教授任图书馆馆长;6月,图书馆举办学术研讨会,并汇编了《图书馆学术会议论文集》;图书馆创办的《国外航海科技》期刊获准公开出版;11月,成立大连海运学院图书馆委员会。12月,汪育才任图书馆副馆长;
同年,引进美国靡托罗拉公司研制的M6800型微机系统,并正式在图书馆流通管理工作中应用;调整藏书布局,实行三线制。
1986年,图书馆获交通部海洋运输情报网集体荣誉称号;同年,举办第二次图书馆学术研讨会;
1987年8月,汪育才副馆长代表交通部系统高校图书馆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第三次全国高等院校图书馆工作会议,大连海运学院图书馆在此次会议上被吸收为全国高等院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委员馆单位;同年,引进了美国柯达公司生产的全套缩微设备,建立缩微室,开展文献缩微服务;举办第三次图书馆学术研讨会,并汇编《图书馆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988年,在辽宁省高校工委组织的全省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评估中,大连海运学院图书馆在省内十所部委、省属高校图书馆中名列第四名;同年,举办第四次图书馆学术研讨会。截至1988年底,图书馆馆藏总量达到580000余册,购书经费达423000余元,占全院教育经费的3.3%,工作人员78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总人数的71.8%。
1989年,建立视听室,为读者提供视听服务;同年,院党政会议决定,在社科系、航管系重新设置资料室,实行系与图书馆双重管理。
1990年4月,王集爽任图书馆副馆长,兼任党支部书记;同年,基本完成了馆藏以中图法分类的中文图书条型码的粘贴工作,为图书馆自动化建设打下基础。同年,图书馆举办第五次图书馆学术研讨会。
1991年3月,钱耀鹏教授任图书馆馆长。同年举办第六次图书馆学术研讨会,并汇编了《图书馆第六次图书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992年, 学校制定并实施了《大连海运学院图书馆工作量化标准》,后修订更名为《大连海运学院图书馆业务工作量化标准》。同年,大连海运学院图书馆被辽宁省图书馆学会授予会员单位。
1993年,引进日本富士通公司K650-30小型计算机系统,采用了ILIS(Integrated Library Information System)系统,用于中西文图书采购、编目和流通业务管理;同年,建立书目数据库。截至1993年底,图书馆的编制人员为59名,总藏书为67.2万余册。
六、向现代图书馆迈进时期
1994年4月30日,大连海运学院图书馆更名为大连海事大学图书馆;
1994年初,吴兆麟副院长兼任图书馆馆长,刘廉副馆长主持工作;6月,信毓昌任图书馆副馆长主持工作,并兼任党支部书记;同年,在辽宁省图工委组织的全省图书馆服务水平评估中,我院图书馆名列辽宁省第三名。本年,启动了申请"211工程"有关图书馆的建设项目。
1995年,大连海事大学图书馆获交通部全国海洋运输情报网19941995年度集体称号;
1996年6月,古文贤教授任图书馆馆长,兼任党支部书记;祝希山副研究员任图书馆副馆长;同年,图书馆获辽宁省高校图工委19951996年度图书馆荣誉称号。
1997年10月6日,作为交通系统高校图书馆协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馆,组织召开了交通系统高校图书馆协作委员会工作会议;12月,大连海事大学图书馆信息开发部被交通部全国海洋运输情报网授予集体荣誉称号。
1998年4月20日,图书馆顺利通过"DNV"质量体系建设与认证;12月,祝希山副馆长主持图书馆工作,兼任党支部书记、那春光任图书馆副馆长;同年,图书馆获辽宁省高校图工委19971998年度高校图书馆荣誉称号。
1999年10月,校园网图书馆主页正式开通;10月,祝希山副馆长代表图书馆出席了"全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工程建设启动会议",会上决定由我校承担航海科学和轮机工程主干学科的文献导航库和博硕士论文数据库保障任务。10月,图书馆信息开发部开展了CALIS系统的高校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数据库的建库工作;11月,文献分编采用CNMARK标准著录。
1999年12月15日,交通部水运司在北京召开了"大连海事大学图书馆新馆工程初设方案审查会",祝希山副馆长代表图书馆出席了本次会议,会上一致通过了该初步设计方案;
2000年4月28日,大连海事大学举行了图书馆新馆工程开工奠基仪式,时任大连市薄熙来等市有关领导及我校领导出席并为新馆奠基。
2000年1月,完成了从日本富士通K-650/30小型机系统向微机网络系统的转换,我校辰光公司与图书馆联合开发的微机应用系统运行;4月,图书馆获辽宁省高校图工委19992000年度高校图书馆荣誉称号,文献借阅部获辽宁省高校图工委19992000年度部荣誉称号;8月,电子文献阅览室建成开放;9月,图书馆航海科学与轮机工程主干学科导航库立项并实施建设;11月,图书馆通过了辽宁省教育厅高校图工委组织的馆藏文献回溯建库检查评估。
2001年4月12日,延长开馆时间,周开馆时间达到93.5小时;5月,图书馆新馆一期工程竣工;8月,顺利完成新馆一期工程验收交接工作;89月,顺利完成主体馆藏由图书馆老馆到图书馆新馆的搬迁任务;9月,原大连海运学校图书馆并入我校图书馆,10月,完成原大连海运学校图书馆的搬迁工作;同年,购置了北邮电信科技股份公司开发研制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并正式运行,实现图书馆业务与管理自动化。
2001年9月3日,图书馆新馆一期工程正式向读者开放,新馆面积近18000m2,实行藏、借、阅、管、检五大功能合一的管理与服务模式。2002年3月 庞福文教授任图书馆馆长,祝希山副研究馆员任副馆长兼任党支部书记,那春光副研究馆员任副馆长;9月3日,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成立;11月 图书馆加入全国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12月 图书馆新馆二期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
2003年2月,通过国家"211工程"二期工程建设项目校园公共服务网络图书馆子项目——数字图书馆工可报告审查;3月,图书馆获辽宁省教育厅高校图工委20012002年度图书馆荣誉称号;信息开发部获辽宁省教育厅高校图工委20012002年度部荣誉称号。
书馆概括
大连海事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是大连海运学院图书馆,始建于一九五三年,开馆时藏书不足7000册。大连海事大学图书馆由新老两处馆舍组成,1981年建成的老馆面积为6630平方米,2001年9月,大连海事大学图书馆新馆落成并交付使用,馆舍面积14700平方米。次年,新馆二期工程建成,面积为2670平方米。图书馆馆舍总面积达24132平方米,阅览座位达到2974多个,周开放91.3小时。
馆藏资源
海大图书馆现有馆藏文献216.24万收藏单位,其中中文图书179.27万册、外文图书22.41万册、期刊合订本10.56万册、缩微资料4万余件;年订购报刊1041种(其中中文报刊939种,外文报刊102种)。近年来,海大图书馆逐年加大对电子资源的收藏力度,初步形成了适合我校教学科研的馆藏电子文献体系。目前,图书馆各类型电子文献已逐渐成为学术信息资源的主要形式,并已初具规模:截止目前,海大图书馆订购各类电子资源平台58个,电子文献数据库总计139个。数据库内容已经基本涵盖学校所有学科专业。海大图书馆目前已初步建成以航海类学科文献为主干、以海上交通运输类学科文献为主体,兼顾工程、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学科文献的多类型、多语种、多载体的印刷型文献和数字化文献相结合的文献保障服务体系,已经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的文献信息保障中心。
大连海事大学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采用小型机系统,主机为IBM公司的RS6000 M80小型机,图书管理系统采用北京邮电大学北邮电信公司的MELINETS系统,网络系统采用千兆光纤以太网,网络核心交换机采用CISCO公司的CATALYST 6000三层交换机,可实现千兆到楼层、百兆到桌面,馆内共设1000余个信息点,现有电子阅览室3个,读者用微机250余台,工作用机70余台。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大连海事大学图书馆】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