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中华民国十五年)暑期,蒋如琮、章广田(耘夫)、范金镳、赵平复(柔石)、俞岳、王育和、林泽荣(淡秋)、潘天寿等一批旅沪、杭的宁海籍青年,为了发展家乡教育,兴办中学,相约回乡。在时任正学高级小学校长周郁卿的支持下,借用小学校舍,办起一期以“消夏社”命名的补习班,招收了一百多名高小毕业生及初中肄业生,指导他们学习社会科学和补习功课。
在开办“消夏社”的同时,蒋如琮、章广田等多方奔走,获得章一山等开明士绅的支持,说服县知事同意筹办初级中学和息借小学基金八百元作为秋季试办的费用。经过努力,终于在“消夏社”的基础上,通过考试,招收初中一、二年级各一班,共八十余人,于1926年9月10日正式上课,称正学高级小学中学部。
1927年(中华民国十六年)12月27日,上报县长启用“宁海县立中学”新校钤。
1929年(中华民国十八年)秋,浙江省教育厅发给“宁海县立初级中学”校钤,学校负责人的职称始名“校长”;是年冬,宁海县政府将数目有限的长街石宕捐税款划归宁中使用。
1930年(中华民国十九年)4月,新校舍初步建成,全校三个班级迁至大北门。
内平民习艺所(原蒲湖试院)新建校舍,和正学高级小学分开管理。
1932年(中华民国二十一年)12月18日,浙江省教育厅正式发文,对学校准予立案,当时学校即以12月18日为校庆日。
1939年(中华民国二十八年)8月,为解决小学师资不足,学校报请宁海县政府批准,附设简易师范科一班。
1940年(中华民国二十九年)春,添设初中春季班一班,这是该校初中春季班之始;是年7月间,简易科结束,改办简易师范,添设秋季班一班。
1941年(中华民国三十年)4月,日寇侵占浙东,学校迁往西乡慈云寺;是年8月,由于慈云寺地僻山深,常有土匪出没,学校遂迁至黄坛,借庄士小学和茅山殿作为教室,借用天主教堂、严雅菲住宅等处作为师生宿舍。
1942年(中华民国三十一年)7月,时局略趋好转,学校迁回城关;是年秋,经呈准添设高中,先设秋一年级一班;同年十二月,省教育厅正式来文批准,改颁钤记,更改校名为“宁海县立中学”。
1943年(中华民国三十二年)秋,宁海新办一所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宁海县立中学附设的简师班并入该校。
1949年7月,宁海县城解放,宁海县人民政府接管了在城关的三所中等学校,宁海初级农校停办,宁海师范并入宁海中学称宁中师范部,宁海师范附小改称宁中附小。
1955年2月,办在跃龙山的宁海初师撤销,设备、人员等并入该校,后为宁中分部(1958年撤销);同年秋,改称“浙江省宁海中学”。
1958年秋,试招四年制初中一班(后试办停止,改为三年制),附设幼师一班;同年冬,因象山、宁海并县而改称“浙江省象山第一中学”。
1962年,象山、宁海分治,复名“浙江省宁海中学”。
1968年底,学校成立革命委员会。
1969年3月,三百多名高、初中城镇居民“三届生”被动员去农村插队落户;同年12月,教师被下放在各公社学校任教;校舍后来成为向阳学校(城中小学)初中分部,宁海中学被撤销。
1971年春,宁海县革委会作出恢复宁海中学的决定,学校采用推荐的方法,招了两班高中学生,又并入城关的九个初中班;同年,学校开办“红卫机电厂”,生产油泵、定值电阻、电容器外壳等产品。
1972年9月,附设联办高中两班。
1974年,春季停止招生,毕业班延长半年;同年9月,改招秋季班。
1978年,学校被定为宁海县重点中学。
1981年,被列为浙江省80所重点中学之一。
1984年春,在宁海县党校增设二年制高中干部文化补习班。
1986年,学校举行60周年校庆,并始以9月10日为校庆日。
1996年5月,被批准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
1998年8月,学校迁入华山村北新校址。
2006年,学校举行80周年校庆,并始以10月6日为校庆日。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浙江省宁海中学】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