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城市人文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

时间:2024/11/22 6:29:59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是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湖北咸丰县、湖南省永顺县地方传统技艺。重庆石柱土家族吊脚楼分布十分广泛,特别是在七曜山区、方斗山区和河谷老街最为典型,是重庆先民巴人的伟大创造,是巴渝民居的代表,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乡土建筑。2011年5月23日,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Ⅷ-211
  • 申报地区: 湖北省,湖南省,重庆市
详细介绍

相关项目

1、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湖北省),编号:Ⅷ-211

(1)批次/类型:2011年(第三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咸丰县

(3)保护单位:咸丰县文化馆

2、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湖南省),编号:Ⅷ-211

(1)批次/类型:2011年(第三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永顺县

(3)保护单位:永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3、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重庆市),编号:Ⅷ-211

(1)批次/类型:2011年(第三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3)保护单位: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历史渊源

咸丰吊脚楼

在春秋战国以前,为了躲避野兽危害,咸丰土家先民在树上用树藤和枝叶组建起了原始的“树屋”。这种“树屋”是最原始的吊脚楼。

战国时期,咸丰地区属于楚国的领地,受荆楚文化影响深远,沿用了楚国干栏式体系。土家族的吊脚楼形式开始进入发展。

元代,咸丰县土家族人在建筑建造上延续了南方流行的干栏式建筑,同时吸收到了汉族的井院式建筑。因而构成了井院式木构吊脚楼。

在明清时期,咸丰县土家吊脚楼以发展到了高峰,尤其是当地土司贵族吊脚楼的装饰艺术,在丝檐、栏杆、柱础、门窗等构件上装饰精美。

民国时期,咸丰县土家族有钱人家已经相当讲究,修建豪宅不再是权贵的特权。一般平民也能修建木瓦的吊脚楼。其屋脊常常装饰有“品”字形的瓦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除了少数土家族人保留传统居住形式,大部分人已经建造砖混结构的房屋。

永顺吊脚楼

湖南省永顺县土家族吊脚楼的建造,源于春秋战国,兴盛于唐宋,彭氏政权统治湘西后,转角楼开始全面发展。

清雍正年间解除梁柱、盖瓦之禁,转角楼又广泛流布。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居住条件有较大发展,转角楼的建造技艺达到顶峰。

石柱吊脚楼

重庆石柱吊脚楼营造技艺,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东汉以前,多数修建于南宋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

春秋战国后期,楚人大量迁入四川,受楚文化影响, 重庆吊脚楼在建筑形态上出现了“层台累榭”和“重屋累居”之风格,屋顶覆盖物也有了变化,不光有竹篾茅草,也出现了用泥坯烧制的板瓦和筒瓦覆盖房顶。

元朝末年,大量荆楚移民再次进入重庆地区。巴、楚人口融合、文化交融, 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重庆吊脚楼的运用及兴盛产生了巨大影响。

明朝天顺年间, 重庆人口数量为西南之最,城区也日渐扩大,尤其是沿江一带的商业性用房已是栉次鳞比,突破了城墙的限制,形成城内八坊、城外附廓两厢的城市规模, 城内城外民居多为吊脚楼。“夔州府城白帝城西, 家家楼阁层层梯, 冬雪下来不到地,春水生时与树齐”。这是明代诗人杨慎在《竹枝歌》里描写的重庆奉节吊脚楼的情景,形象地刻画了明代奉节吊脚楼规模之大, 景色之美。

工艺特征

咸丰吊脚楼

湖北省咸丰县土家族吊脚楼的建造,从选择屋基、备料、立屋,一直到装饰完毕,都有完备的程序和不同的技法。特别是“高杆”定位的发明,“穿斗式”房屋构架,“冲天炮”立柱的建造,十分巧妙地解决了线面、角度、承重等建筑中空修造的吊脚楼,解放了地面,克服了山地民居建造与狭窄空间地貌的突出矛盾;“翘角挑”的采檐,“龛子”(走廊)的配置,则使吊脚楼的外观形式产生根本变化,打上了鲜明的地域烙印。

永顺吊脚楼

湖南省永顺县吊脚楼的建造技艺工序很多,主要有:备料、加工、排扇、上梁。土家族转角楼多为木质结构,干栏式建筑,飞檐翘角,四面均有走廊,悬出的木质栏杆上雕有万字格、亚字格、四方格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悬柱有八棱形、六棱形、四方形,底部雕刻有绣球、金瓜等各种图案;窗棂刻有双凤朝阳、喜鹊嗓枝、狮子滚绣球以及牡丹、菊花等各种花草,古朴雅秀,美观实用,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手工技艺的特色。

石柱吊脚楼

重庆土家族吊脚楼营造工艺科学、构思巧妙、布局合理。营造时充分利用当地石、木材料,飞檐翘角,穿枓勾心,牢固防震。土家族木匠用他们的智慧,利用手中的斧子、锯子、墨斗和凿子等工具,精心打造,将分散的木柱、木方和木板组合为牢固的楼屋。吊脚楼有堂屋、厢房或地正屋、厨房和火塘,楼上是住房,吊脚柱下边是圈舍和柴房。

工艺流程

备齐木料,土家人称“伐青山”,一般都选用椿树或紫树,椿树、紫树因谐音“春”、“子”而吉祥,意为春常大、子孙旺。

加工大梁及柱料,称为“架大码”,在梁上还一定要画上八卦、太极图、荷花莲籽等图案。在八卦中绘有太极的图案,两边则分别包含了“乾”、“坤”图形,而且八卦一定要挂于正门房梁上的正中。

“排扇”,即把加工好的梁柱接上榫头,排成木扇;

立屋竖柱,先选好黄道吉日,再请众多的乡邻来帮忙,上梁之前一定要先进行祭梁,然后众人齐心协力将一排排木扇竖起,这时,鞭炮齐鸣,左邻右舍送礼物祝贺。立屋竖柱之后便是钉椽角、盖瓦、装板壁。二楼的阳台也全是采用木结构的干栏式建筑。

主要流派

湖北咸丰县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中,“看风水”、“拜山神”、“祭鲁”、“砍梁木”、“说福事”等众多民俗事项在吊脚楼建造中的大量出现,充分展示了土家族浓郁的乡风民俗;还有廓栏、门窗、柱础、挑方上的花纹图案,无不生动彰显着咸丰土家族地区丰厚的文化底蕴。

湖南省永顺县土家族吊脚楼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单吊式转角楼、双吊式转角楼、四合水式转角楼等,具有无坎不成楼、无瓜不成趣、不转不成楼等建筑特征。结构独特,形式活泼。

重庆石柱土家族吊脚楼分布十分广泛,特别是在七曜山区、方斗山区和河谷老街最为典型,当地又称之为“干栏”、“千柱落地式”或“转角楼”。它是民族建筑工艺的奇葩,是优秀的土家民族文化遗产。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湖北咸丰吊脚楼建造技艺是随土家族的历史发展逐步丰富并成熟的,见证了土家族的发展历史,凝聚着土家族人民的聪明智慧,它是十分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理应得到有效保护和良好传承。

湖南省永顺县土家族吊脚楼(又称“转角楼”)建造技艺是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手工技艺,被专家学者称为古建筑的“活化石”,是集建筑、绘画和雕刻等艺术为一体的珍贵的民间艺术结晶,也是中国建筑艺术史上代表。

重庆石柱土家族是吊脚楼建造技艺是重庆先民巴人的伟大创造,是巴渝民居的代表,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乡土建筑。吊脚楼是非常适宜山地、丘陵地区的一种建筑形式,体现了人类在与自然相处中的智慧和技巧。

传承现状

随着社会进程的加快,吊脚楼逐渐被现代建筑所取代,传承区域及传承人严重萎缩,当前,这一传统建筑仅分布在永顺县泽家、石堤、车坪、颗砂、芙蓉等少数乡镇,传承人减少且后继乏人,传承活动难以为继。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居住理念的改变,以及重庆地区旧城改造,重庆吊脚楼建筑技艺文化的延续和实物保护都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

传承人物

万桃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申报,申报项目: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

彭善尧,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申报,申报项目: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

刘成柏,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申报,申报项目: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

保护措施

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成立了专门的保护项目组,建立了石柱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民间艺人信息档案和吊脚楼营造技艺传承基地,详细记载保存了营造技艺的流程,并通过组织观摩培训和举办技艺比赛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土家文化。

2018年12月26日,湖北咸丰县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被列入《第一批湖北省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湖北咸丰县制定了针对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保护的第十二、十三个五年保护规划,并出台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予以保护。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咸丰县文化馆、永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珍惜时光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 小编为您整理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城市人文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