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城市人文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毛纺织及擀制技艺

时间:2024/9/20 3:38:50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毛纺织擀制技艺是一种特殊的织造工艺,它先将羊毛、骆驼毛等用热水浸湿,然后加以挤压,用棍棒碾轧和揉搓等方式使毛绒粘合在一起,形成名为“毡”的无纺织型毛织品。目前毡的主要产地集中在四川、甘肃、青海、内蒙、宁夏等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根据用途可分为多个品种,其中包括炕毡、坐垫毡、祈祷毡、内围毡(围于蒙古包等内壁)、外围毡(围于外壁)、彩色毡(以彩色羊毛擀制而成)、绣活(饰以刺绣)、剪刻毡(按毡上彩色图案轮廓剪成立体状)、火炉毡(置于火炉旁)等。毡还可用于缝制挎包、褡裢、杂物袋等,是西北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 遗产项目编号: Ⅷ-101
  • 申报地区: 四川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详细介绍

相关项目

1、毛纺织及擀制技艺(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编号:Ⅷ-101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昭觉县
(3)保护单位:昭觉县彝族服饰文化研究中心
2、毛纺织及擀制技艺(藏族牛羊毛编织技艺),编号:Ⅷ-101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色达县
(3)保护单位:色达县文化馆
3、毛纺织及擀制技艺(东乡族擀毡技艺),编号:Ⅷ-101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
(3)保护单位:东乡族自治县文化馆
4、毛纺织及擀制技艺(维吾尔族花毡制作技艺),编号:Ⅷ-101
(1)批次/类型:2011年(第三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柯坪县
(3)保护单位:柯坪县文化馆
5、毛纺织及擀制技艺(泽帖尔编制技艺),编号:Ⅷ-101
(1)批次/类型:2021年(第五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山南市

毛纺织及擀制技艺·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昭觉县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我国的彝族聚居区。彝族主要生活在海拔两千五百米左右的凉山地区,这里盛产绵羊,彝族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以羊毛和羊皮制作袈什、瓦拉、毛裙、毡帽、毡袜等服饰的习俗。“袈什”汉语名为披毡,主要以羊毛擀制而成。它是彝族男女老少不可或缺的服饰,颜色以黑、白、蓝为主。擀制袈什的工具包括竹席、弹弓、夹板、竹帘等,擀制的工序比较复杂。袈什有单层和双层之分,单层袈什擀制完成后,加水打湿,叠成30至90个2寸宽的皱褶,而后再用夹板夹起晒干,即制作完成。单层袈什一般用2至3斤羊毛擀制,双层袈什则要用5至7斤。

“瓦拉”是另一种彝族的代表性服装,其制作工艺由剪毛、捻线、弹毛、搓线、织毛布、缝制等环节组成。毛布织成以后,按照设定的长度用剪刀剪裁,再把单幅的毛布缝制连缀起来,就形成瓦拉的雏形。随后把织布时预先留下的垂线三线一股、三股一根地搓成一根根一尺左右的吊须,再在领口处缝上一根毛线编制的扁形毛绳,收拢领口。这样,一件完整的瓦拉便制作成功了。瓦拉分有吊须和无吊须两种款式,可单件穿着,也可搭在披毡外面。除原毛色外,彝族人还常常根据自己喜欢的颜色,用植物染料把瓦拉染成蓝、青等色。彝族瓦拉具有厚重、保温、耐用等特点,夏日能防晒,冬季可保暖,是彝族人民常年必备的衣物,充分显示出与其他少数民族服装相区别的特色,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凉山彝族毛纺织和擀制技艺工序复杂,费工费时,目前从事这一技艺的工匠正日益减少,需要积极开展相关的抢救保护工作。

毛纺织及擀制技艺·藏族牛羊毛编织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色达县

藏族牛羊毛编织技艺是草原特定生态环境的产物,从远古至今,这种技艺及其制品一直伴随着草原牧民,成为其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四川省色达县藏族牧民从日常生活用品到衣着和居住帐篷等,都离不开牛羊毛编织技艺。色达县毛绒织品是以牦牛、绵羊、藏山羊等牛羊毛为原料,应用纺织、擀制工艺加工生产而成的,既保温防潮,又经久耐用,具有青藏高原特色。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珍惜时光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毛纺织及擀制技艺】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毛纺织及擀制技艺 小编为您整理毛纺织及擀制技艺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城市人文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