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城市人文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锣鼓艺术

时间:2024/11/22 6:20:57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锣鼓艺术按各地特色大致分为:云胜锣鼓、中州大鼓、鄂州牌子锣、小河锣鼓、汉沽飞镲、常山战鼓、太原锣鼓、泗泾十锦细锣鼓、大铜器、开封盘鼓、宜昌堂调、韩城行鼓。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太原锣鼓是由历史久远的“社鼓”演变传承而来的,流行于太原地区及晋中、吕梁部分地区。其节奏雏形可追溯到先秦时期,最早结构的形成可追溯到宋代宁宗年间(公元1195年)。
  • 遗产项目编号: Ⅱ-123
  • 申报地区: 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上海市,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广东省,重庆市,陕西省,山东省
详细介绍

相关项目

1、锣鼓艺术(汉沽飞镲),编号:Ⅱ-123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天津市汉沽区
(3)保护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化馆
2、锣鼓艺术(常山战鼓),编号:Ⅱ-123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正定县
(3)保护单位:正定县文化馆
3、锣鼓艺术(太原锣鼓),编号:Ⅱ-123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太原市
(3)保护单位:太原市群众艺术馆
4、锣鼓艺术(云胜锣鼓),编号:Ⅱ-123
(1)批次/类型:2011年(第三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原平市
(3)保护单位:原平云胜锣鼓艺术社
5、锣鼓艺术(软槌锣鼓),编号:Ⅱ-123
(1)批次/类型:2014年(第四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万荣县
(3)保护单位:万荣县软槌锣鼓研究会
6、锣鼓艺术(泗泾十锦细锣鼓),编号:Ⅱ-123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松江区
(3)保护单位:上海市松江区泗泾镇社区服务中心(上海市松江区泗泾镇文化体育服务所)
7、锣鼓艺术(花镲锣鼓),编号:Ⅱ-123
(1)批次/类型:2014年(第四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西省丰城市
(3)保护单位:丰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
8、锣鼓艺术(大铜器),编号:Ⅱ-123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西平县
(3)保护单位:西平县人民文化馆
9、锣鼓艺术(大铜器),编号:Ⅱ-123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郏县
(3)保护单位:郏县文化馆
10、锣鼓艺术(开封盘鼓),编号:Ⅱ-123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开封市
(3)保护单位:开封市文化馆
11、锣鼓艺术(中州大鼓),编号:Ⅱ-123
(1)批次/类型:2011年(第三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新乡县
(3)保护单位:新乡县文化馆
12、锣鼓艺术(大铜器),编号:Ⅱ-123
(1)批次/类型:2014年(第四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遂平县
(3)保护单位:遂平县文化馆
13、锣鼓艺术(宜昌堂调),编号:Ⅱ-123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宜昌市
(3)保护单位:宜昌市群众艺术馆(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4、锣鼓艺术(鄂州牌子锣),编号:Ⅱ-123
(1)批次/类型:2011年(第三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鄂州市
(3)保护单位:鄂州市群众艺术馆
15、锣鼓艺术(老河口锣鼓架子),编号:Ⅱ-123
(1)批次/类型:2014年(第四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老河口市
(3)保护单位:老河口市群众艺术馆
16、锣鼓艺术(八音锣鼓),编号:Ⅱ-123
(1)批次/类型:2014年(第四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
(3)保护单位: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文化站
17、锣鼓艺术(小河锣鼓),编号:Ⅱ-123
(1)批次/类型:2011年(第三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重庆市渝北区
(3)保护单位:重庆市渝北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8、锣鼓艺术(韩城行鼓),编号:Ⅱ-123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韩城市
(3)保护单位:韩城市文化馆
19、锣鼓艺术(临清驾鼓),编号:Ⅱ-123
(1)批次/类型:2021年(第五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

历史渊源

太原锣鼓是由历史久远的“社鼓”演变传承而来的,流行于太原地区及晋中、吕梁部分地区。其节奏雏形可追溯到先秦时期,最早结构的形成可追溯到宋代宁宗年间(公元1195年)。

云胜锣鼓原名得胜锣鼓,是山西大同市的传统鼓乐。起源于大同北面四十公里的得胜口一带。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率军抗击匈奴。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用武力扩大疆土,攻打林胡、楼烦时,每次出征之前,均要击奏锣鼓以振人心;战场拼杀之时,也要击奏锣鼓以励士气;得胜还朝之后,还要击奏锣鼓以示庆功。后来,在两汉征匈奴,北魏伐柔然,隋唐击突厥,北宋抗辽金,明朝抵蒙古等历代战争中也都沿用云胜锣鼓,清朝“康乾盛世”,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云胜锣鼓逐步发展,已广泛应用于喜庆大典、商肆开业、秋后丰收、逢年过节等事宜之中。

艺术特色

最大特色,在于两队摆开阵势,互相对抗。这种对抗的出现,常见于喜庆之日,两队互见于街头。每逢这种情况,双方互不相让,各显身手,一曲接一曲,一阵连一阵,一会儿急似一会儿,不争个山高水低,决不歇手。这种对台演奏,越打越来劲,越看越振奋,有时演奏长达五、六个小时而不肯罢休。

这种对抗和较量,成为太原锣鼓的一个传统习俗,恰似两军对垒,誓必决一胜负。其演奏技艺之娴熟,场面之激烈,实属国内罕见。它反映出太原人自古以来粗犷剽悍的地方特性,也反映出太原人不屈不挠,对胜利的向往和追求的民族特性。它构成了太原锣鼓声色雄壮的地方特色,也奠定了太原锣鼓在太原传统民间社火习俗中独占鳌头的地位。

太原锣鼓是太原社火习俗的灵魂,为太原人所乐道。太原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种传承极久的民间社火活动步入它有史来的黄金时代,先后在“首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开幕式和“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上,大显身手,声名远播,风靡全国,被誉为“中国第一鼓”。

云胜锣鼓

云胜锣鼓是一种深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打击乐合奏。它既不同于晋南锣鼓,也不同于太原锣鼓,而演奏起来有人物、情节和故事内容,在山西锣鼓中足可自成一大流派。其演奏队伍可大可小,小者十多人,大者百人左右。乐器为大鼓一面或三面,锣四面、挠四副、钦四副。演奏之中,队形时常步法变化,队伍时而似龙,时而如虎,不仅声音震撼、好听,而且变幻多样,甚为壮观。锣鼓曲谱有“点将出征”、“拼杀四门”、“得胜还朝”、“万民欢庆”和“过街秧歌”等,演奏人员身穿彩衣,手击锣鼓,通过“抢摘金瓜”、“金龙戏水”、“风摆细浪”、“夜静摇铃”等高难度的演奏技巧和“二龙出水”、“八字扇面”、“一字长蛇”、“丹凤朝阳”等队形变幻,充分体现出云胜锣鼓的四大艺术特点:急如狂涛骇浪,缓若涓水长流,重似霹雷闪电,轻比夜阑摇铃。演奏中鼓点与锣声震天动地,音色醇厚,使人感到鼓曲刚柔相济、节奏欢快、轻重有秩、层次分明,锣鼓声急时宛如惊涛骇浪冲袭,缓时犹如汩汩溪泉细流;给人以赏心悦目之艺术享受。充分反映了塞上高原人民热情豪爽、雄浑剽悍、勤劳勇敢、奋发图强之乡土特色。

常山战鼓

“常山战鼓”是由鼓、大钹、中钹、小钹、小锣等打击乐器组合而成的一种民间清锣鼓。其曲牌大都由多个能单独演奏的锣鼓段子联结而成,是一种联套曲体结构,它主要用于广场表演,受到好评。

经典曲目

云胜锣鼓的经典曲目有《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八仙过海》、《猛虎下山》等。

常山战鼓套路多样、由牌繁多。主要的曲牌有《么二三》、《小西鼓》、《大西鼓》、《迈大步》、《猴爬杆》等12首。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锣鼓艺术】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锣鼓艺术 小编为您整理锣鼓艺术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城市人文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