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项目
1、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内蒙古自治区),编号:Ⅲ-28
(1)批次/类型:2006年(第一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3)保护单位: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文化馆
2、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黑龙江省),编号:Ⅲ-28
(1)批次/类型:2006年(第一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3)保护单位: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文化馆
历史溯源
鲁日格勒是布特哈地区达斡尔人对民间舞蹈的称谓。 鲁日格勒舞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古代达斡尔在春意微透的夜里聚集在村头的草坪上,围绕熊熊燃烧的篝火手舞足蹈,你呼我唤,于劳动之余以舞蹈形式抒发心声,调整精神,消除疲劳。由此可见,鲁日格勒与达斡尔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鲁日格勒是古老的民族民间舞蹈。在达斡尔族供奉的神灵霍列日巴尔肯汇集的17种神当中,就包括在布料上绘制的耶松挠克尔鬠尔西朗——耶松乌给尔脠尔格楞神像,意思是九个小伙子手舞,九个姑娘足蹈。可以看出鲁日格勒是达斡尔人非常古老的文化内容,并且曾有鲁日格勒舞神。
在内蒙古和黑龙江嫩江流域的达斡尔族聚居区,鲁日格勒舞是对其民间舞的统称,多为妇女表演的自娱性舞蹈。 鲁日格勒汉语的意思为燃烧或者兴旺,达斡尔族语鲁日格勒可以引申为跳起来吧。因为表演时边舞边喊罕伯、罕伯,所以鲁日格勒又有罕伯舞之称。鲁日格勒是达斡尔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它因地而异,有阿罕伯、郎突达贝、哈库麦、哈根麦勒格等几种不同称谓。也反映了达斡尔族民间舞蹈起源于民族先人在深山密林中围着篝火生息劳作的早期狩猎时代。
舞蹈特色
表现形式
达斡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鲁日格勒来源于达斡尔族的生产劳动与生活,因此,舞蹈中有采集、提水、捕鱼、飞翔、禽兽斗闹的内容及舞蹈形象。它以群舞的形式为主,多表现狩猎生活和劳动场面。鲁日格勒以呼号和歌唱来统一和协调众人舞蹈的步伐、节奏,是歌与舞的一体化。跳鲁日格勒时一般两人为一组,众人形成圆圈舞蹈。表演时上身和手臂的动作比较丰富,脚下以侧滑步为基本步伐,舞蹈开始时先唱徐缓轻快的舞歌,舞者随着歌声轻柔地舞动起来,旁观者可以随时随地加入队伍起舞,舞蹈气氛逐渐热烈,节奏加快,舞者不断穿插交换位置,舞蹈达到高潮时,同时发出哲嘿哲德乎达等简短风趣的呼号,脚上踏出有力的节拍。对于鲁日格勒舞蹈的程序,一般认为有三个阶段。开始的时候以唱歌为主,曲调悠扬缓慢,委婉动听,随着歌曲的节奏滑步慢舞,继而以舞为主,歌曲转为欢快,舞步随之加快。最后进入高潮时,歌唱变为哲嘿哲、德乎达、哈莫、哈莫等简短有力、风趣动听的呼号。对舞者一手叉腰,一只手臂一收一伸地向上挥动,形成对打、对挡的架势。这时另外一人及时上场,以同样的舞姿插入其中,为对舞中处于弱势者解围。直到人们尽兴,这一场舞蹈告一段落。
基本动作
达斡尔族是个精于骑射、擅长歌舞的民族。聚居在黑龙江省的达斡尔族的鲁日格勒舞又称 “哈库麦勒”。它一方面具有传统狩猎歌舞的特征,如从原始狩猎篝火歌舞中保留下来圆圈队形、模仿走兽吼叫和飞禽鸣叫的呼号等内容,另一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如队形有多种变化,演唱的新曲数量增多,歌舞内容更为广泛,衬词更加丰富和独特等等。更值得一提的是,鲁日格勒歌舞有了比较清晰的“三段式”表演程式,第一段“比歌”以歌为主,以舞为辅;第二段“赛舞”,以舞为主,以歌为辅;第三段“打斗”,以打斗为主,演员随着高声激昂的呼号,振臂挥向对方,彼此盘旋打斗在一起,最后决出胜负来结束歌舞表演。
表现内容
鲁日格勒是达斡尔族民间舞蹈的总称,从为舞蹈伴唱的歌曲、呼号和舞蹈动作看,达斡尔族民间舞蹈种类应当是很多的。如,有模仿布谷鸟体态的布谷鸟舞,有模仿熊和野猪动作的野兽搏斗舞,有表现在山林间采集野菜野果的采集舞,有表现妇女照镜子、梳头的梳妆舞,有表现妇女劳动生活的提水舞、摘豆角舞,有表现青年男女交往的舞蹈等等。在达斡尔族的鲁日格勒中也出现了类似歌舞剧的请笊篱姑姑舞神的歌舞活动。可能是由于每次人们相聚跳民间舞蹈时,各种舞蹈轮番出场展示,逐渐融合起来,以至于让晚辈们很难把不同种类的舞蹈独立分别出来。
在民间达斡尔族妇女们跳的鲁日格勒,没有雕琢、造作的成份,直率、充分地表现着人们的内在心境和审美情感,并都以群舞来昭示一种群体的共鸣、和谐与气势。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在研究和探索北方民族原始狩猎歌舞发展和沿革的变化轨迹方面,鲁日格勒歌舞如同一件“活化石”。此外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鲁日格勒歌舞与满族“莽式”宫廷歌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特别是在鲁日格勒歌舞中出现的打斗动作与满族“莽式空齐”的“大率举一袖于额,反一手于背,盘旋作势”是基本一样的,这种相似之处是很值得研究的。
传承状况
鲁日格勒歌舞也和其他民间艺术一样,处于濒危状态,急需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保护。
保护措施
20世纪50年代,内蒙古文艺工作者就整理创作了《哈库麦舞》《布谷鸟舞》等达斡尔族舞蹈。莫旗乌兰牧骑创作了《映山红》《嬉水姑娘》《采集舞》《巴特罕当格丰收了》《凿斯巴特贝》《莫力达瓦伊“乌音”》等许多反映达斡尔族生活的舞蹈。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文化馆、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文化馆获得“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社会影响
重要活动
呼伦贝尔盟歌舞团达斡尔族演员阿林等曾赴蒙古、朝鲜访问演出。莫旗文化馆还深入基层搜集民间舞蹈,在馆长金花的带领下,改革创编了六套达斡尔族集体舞。舞蹈《鲁日格勒》《嬉水姑娘》在1990年由呼盟民族歌舞团带到荷兰、瑞典和北京丰台,两次参加国际民族民间艺术节的演出。
2010年2月27、28日,由文化部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首场演出――“多彩民族”综合专场,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上演。安宏和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人上演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什么最美丽》
荣誉表彰
莫旗文化馆改革创编的舞蹈《纳文江畔的情歌》在1986年内蒙古自治区首届业余歌舞小戏录像比赛中获三等奖。
呼盟民族歌舞团演员朱朝霞创编表演的达斡尔族独舞《嬉水姑娘》,在1983年全国乌兰牧骑式演出队汇演中,荣获优秀创作及表演奖,并在1989年参加首届深圳、珠海国际艺术节获奖。
《嬉水姑娘》《鲁日格勒》《欢腾的山村》《采集》等舞蹈多次在全国及自治区文艺舞台上获奖。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城市琴淑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